除了頂尖的職場精英群體,其實當代大多數社畜的工作現狀,都是基本相似的:
加班加活兒不加薪,只有工作沒有生活,拼命苦幹也沒前景,一眼就看到天花板;
事多錢少離家遠,權輕位低責任重,升職加薪遙無期;
同事不給力,老闆是逗比,派系鬥爭巨噁心 ...
總是想辭職、想跳槽,卻誰也看不上,誰也看不上,兜裡沒有錢,心裡還很慫.....
何為「社畜」?
社畜,起源於日語,形容被公司壓榨,像牲畜一樣辛苦工作不敢反抗的人類。在中文語境中一般都是強力自嘲。社會主義也是有壓榨的。
而伴隨著社畜的誕生,也有一些社畜職場成語。如以下這些:
一無是畜:什麼也沒有,所以去做社畜。
易地而畜:決定換個地方工作。
絕畜逢生:在山窮水盡前找到了工作。
畜景傷情:每天都看到同事們在加班。
畜心積慮:指社畜要操心的事太多,每一天都過得憂慮重重,心理陰影面積大到難以計算。
畜變不驚:指作為社畜很多年,對工作中突如其來發生的任何劇變都可以泰然處之,至少在表面上穩如老狗。
淡然畜之:被職場磨平了稜角,被老闆教會了做人,這樣的日子過久了,面對各種問題也就能淡然畜之了。
無地自畜:為了買房成了社畜大軍中的一員,但因為房子離公司太遠而不能入住。
朝夕相畜:從早上九點到晚上十一點都在上班,好不容易熬到了周五,然而下班時同事說:「明天見!
畜底反彈:有夢想誰都了不起,萬一哪天就畜底反彈了呢?
不忘畜心:即便每天被奴役,不少人仍舊不忘畜心,為了微薄的薪水而拼命地幹。
其實,成年人的生活裡,哪有「容易」二字。無論你跳槽到哪個公司,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存在,都會有讓人不滿意的存在,都需要忍,都需要面對,都需要去適應和解決,這就是真實的職場。
隨著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宏觀經濟的大環境也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科技的日新月異也讓大部分白領有了被取代的危機感。如何讓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成為社畜們最迫切解決的職場問題之一。
1、樹立危機意識,保持職場敏感
常年習慣於一個固定工作模式的員工,雖然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豐富,但是容易在長期工作中缺失危機意識。員工對外界變得不敏感,無法準確感知行業的變化,就會與工作前沿脫節,容易被新人後來居上。及時反思自己在行業中的差距,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工作計劃,甚至職業規劃。樹立危機意識,定期投資自己,培養職場的敏感度,才能從容應對職場變化。
做個有靈魂的社畜可以主動為工作賦予使命和價值,定期把職業目標向更高的方向調整,進行領域深耕。在底層能力的基礎上,多學習和事業目標有關的新事物,讓自己的方法論持續更新,防止自己的工作思維模式固化,從而保持行業和職業的連續性。
2、掌握底層規律,提高認知效率
韋爾奇的接班人伊梅爾特說:「在當今這個充滿活力的世界裡,成功的根本條件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學得有多快。」職場人遭遇職場淘汰,歸根結底還是成長速度問題。
很多老員工覺得學習技能的速度比不了年輕人,年齡註定是職業生涯中跨不去的坎。其實這是一個認知錯誤。大多數職場人一直把時間花在想辦法提升「技術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認知效率」。
如果我們的學習是在了解問題本質,了解解決方案的底層規律,能夠讓我們認清楚問題表象背後的實質,那我們就是在提升認知效率。
終身學習永遠是社畜們的成長法典,只有保持終身學習,擁抱變化,才能減少被「後輩」反超的可能性。
3、眼光面向未來,尋求突圍成長
一切的學習和努力無非三個目標:一是解釋問題,二是解決問題,三是預測問題。懂得解釋問題,解決問題之餘,職場人應該學會預測問題。延遲當下的滿足感,眼光面向未來,站在未來這一條線進行決策。
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市場變化,跟著時代的步伐,不斷的升華自身認知,接觸不同的人給予自己的反饋,突圍成長,才能破除被「後輩」取代的危機。
社畜們只有在工作之餘刻意成長,利用碎片化時間不斷給自己充電,保持自我更新,系統構建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增強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讓自己的職業生涯穩步增值,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