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納米技術突破後,光刻膠也被攻克,中國「芯」真的來了!

2020-12-04 超級科技課堂

國產晶片一直以來都是我們難以攻克的一大難題,本著「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僥倖心理,一直以來我們在晶片上也是沒有投入太多。不過隨著華為事件的持續發酵,讓整個中國逐漸意識到了晶片的重要性。

晶片國產化迫在眉睫

於是國家便開始大力投資,大大小小的企業都致力於晶片的研發之中去。華為事件讓整個中國徹底覺醒,太過於依賴國外,有朝一日總會收到牽制。尤其是現在,由半導體主宰的這個時代的發展。實現晶片的自主化以及國產化更是迫在眉睫。

晶片的整個製造過程非常複雜,從設計到製造,到最後的封測等等這一整個過程,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晶片的製造。在晶片的設計上,國內其實有很多的企業都做得非常不錯,華為就是最顯眼的一個。

但是在晶片的製造上,我們卻是一片空白。雖然華為已經具備了設計晶片的能力,但是在晶片的製造商,並不具備量產的能力,沒有辦法去獨立完成整個的晶片製造過程,對於晶片代工廠的依賴非常嚴重,正是因為在晶片製造上我們沒有任何經驗,所以此次才會被美國的晶片禁令打壓得這麼慘。

華為是國內鼎有名的企業,也是唯一走向世界500強的企業,國家對於華為自然是非常重視的,但即便是這樣,國家也是有心無力。畢竟晶片製造這種問題,是一個非常精密非常複雜的過程,其中的材料以及設備都少不了,但是現在國內的晶片製造技術依舊是處於一張白紙的狀態,更不要說與國外的很多企業去比較了。

問題總要解決

就算是沒有有心無力,但問題總是要解決的,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國家現在開始大力扶持半導體行業,並且制定出了目標,投入了數萬億資金,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果然一個又一個好消息傳來了。

國內的中芯國際目前已經掌握了量產7納米晶片的技術,國產7納米晶片即將上市,此次的N+1工藝晶片已經正式通過了流片測試,並且整個過程完全實現了國產化,現在只需要靜靜等待量產就可以了。

技術上的瓶頸已經突破,接下來就是設備上的支持了。這裡所說的技術上的支持其實就是光刻機。有消息稱,目前國內的上海微電子已經能夠量產出28納米的國產光刻機了,明年就能夠正式交付使用。我們都知道,最先進的光刻機就是EUV光刻機,掌握在荷蘭的ASML手中,雖然比起這個EUV光刻機,國產光刻機沒有先進可言,不過至少已經能夠滿足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了。

而在材料上,我們也迎來了春天。最近國內南大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傳來了好消息,國產7納米的核心技術已經有了土坯。據說南大光電已經正式成立了國內首條ArF光刻膠的生產線,並且已經投入了生產。作為製造晶片的核心材料之一,沒有光刻膠晶片就沒有辦法正常工作。

中國芯真的要來了

先是在晶片上製造出了7納米的晶片,然後又是在光刻機上突破了28納米光刻機,最後又是在材料商突破了光刻膠。國產企業在半導體領域中的進步肉眼可見,並且發展迅速,這讓國人對於未來的中國芯充滿了希望。中國「芯」真的要來了,這一次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

從無到有,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考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過程。我們只有通過了這個考驗,在將來的發展中,才能夠獲得更大的突破。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的發展一定不是風平浪靜的,經過磨難才能夠塑造真正的英雄。就像任正非所說的那樣,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的皮糙肉厚!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中國5納米光刻機關鍵技術被攻克,未來將會打破壟斷嗎
    他們突破了5nm光刻機的製造工藝,他們能有這麼樣的好成績,也是離不開強有力地支持半導體領域的研究與開發,所以才湧現出了華為,中芯國際,中興通訊等優秀公司,我們已經在晶片設計,研究和開發方面擁有最先進的技術。
  • 中國「芯」的後浪!南大博士攻克光刻技術,西電學霸為國創「芯」
    正是人才的流失,才導致了我國晶片關鍵領域的技術難與實現突破,長期以來,只能購買歐美的晶片和零件,據悉,晶片已經超過能源成為我國進口數量最多,花錢最多的大宗商品。要想實現晶片技術的突破,就必須加強人才的培養,保證培養的人才為我所用。
  • 媒體: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中國的"芯"病
    (原標題: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咱們的「芯」病!)消息傳著傳著,就成了謠言——《國產光刻機偉大突破,國產晶片白菜化在即》《突破荷蘭技術封鎖,彎道超車》《厲害了我的國,新式光刻機將打破「晶片荒」》……筆者正好去中科院光電所旁聽此次驗收會,寫了報導,還算熟悉,無法苟同一些漫無邊際的瞎扯。中科院研製的這種光刻機不能(像一些網媒說的)用來光刻CPU。它的意義是用便宜光源實現較高的解析度,用於一些特殊製造場景,很經濟。
  • 光刻膠的分類和技術趨勢
    其中,光刻膠及其輔助材料耗費的成本佔比並不高,分別是5%和7%,但其中的關鍵性、重要性,不能用材料價值來衡量。「卡脖子」的地方在半導體領域,g線、i線光刻膠用於350納米以上的波長,屬於紫外光刻膠;ArF、KrF光刻膠用於22-150納米波長;22納米以下要用到EUV,屬於極紫外光刻膠。 以上的g線、i線、ArF、KrF等,是光刻膠不同產品類型的名稱,無需對名稱意義做過多深究,只需記住它們的名字,即可對照各企業的產品線,了解它們的技術水平。接下來重點講一下半導體領域要用到的光刻膠產品類型。
  • 中科院迎來好消息,5納米光刻機關鍵技術被攻克,要打破壟斷了嗎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科院再次傳來好消息,他們突破了5納米光刻機的製造工藝,這次真的要打破荷蘭ASML長達幾十年的壟斷了嗎?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缺少了最為先進的光刻機,西方國家對於光刻機的相關技術嚴防死守,我們想要突破也變得異常的困難,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自主研發出高端的光刻機,而荷蘭ASML公司能夠生產出光刻機,也是集齊了百家所長,雖然如此但是還是沒有什麼能夠難倒中國,科研人員還是全力攻克相關技術,就在前不久也迎來了好消息,作為業界領頭羊的上海微電子,成功自主研發出了28納米的光刻機
  • 國產光刻機迎來嶄新突破,向荷蘭光刻機說再見,中國芯已強勢崛起
    我國的國產光刻機迎來嶄新突破正是由於華為的相關新聞讓大家都知道了中國在晶片上的短板,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想要真正突破晶片的封鎖,最重要的是光刻機技術,而高端的光刻機被稱為是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之一。目前在光刻機技術上最為領先的是荷蘭的ASML公司,甚至可以說ASML公司相當於壟斷了這一技術。
  • 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咱們的「芯」病!
    原標題: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咱們的「芯」病! 科技觀察家 11月29日,中科院研製的「超分辨光刻裝備」通過驗收。消息傳著傳著,就成了謠言——《國產光刻機偉大突破,國產晶片白菜化在即》《突破荷蘭技術封鎖,彎道超車》《厲害了我的國,新式光刻機將打破「晶片荒」》…… 筆者正好去中科院光電所旁聽此次驗收會,寫了報導,還算熟悉,無法苟同一些漫無邊際的瞎扯。 中科院研製的這種光刻機不能(像一些網媒說的)用來光刻CPU。它的意義是用便宜光源實現較高的解析度,用於一些特殊製造場景,很經濟。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圖截自官網ACS官網消息一經發出,外界一片沸騰,一些媒體稱此技術可以「突破ASML的壟斷」、「中國芯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不需要EUV光刻機就能製作出5納米製程的晶片」。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前告訴《財經》記者,這是一個誤讀,這一技術與極紫外光刻技術是兩回事。
  • ...雷射光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①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
    完全自主研發,我國超高精度雷射光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①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子暘研究員與國家納米中心劉前研究員合作,開發成功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該技術使用了研究團隊所開發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雷射直寫設備,打破了傳統雷射直寫技術中受體材料為有機光刻膠的限制,可使用多種受體材料,極大地擴展了雷射直寫的應用場景;② 華創證券指出,亞10nm的結構在集成電路、光子晶片、微納傳感、光電晶片、納米器件等技術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需求,這對微納加工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然而,長期以來雷射直寫技術很難做到納米尺度的超高精度加工。
  • 國產晶片又獲新突破:7nm ArF光刻膠技術,打破日本、美國壟斷
    最近的華為晶片「斷供」,就是源於荷蘭ASML光刻機,特別是EUV設備,一直是世界技術壟斷的,如果不能突破這些技術,我們將受制於人。為了不被卡脖,我國光刻領域的科技公司---華卓精科,傳來了一個喜人的消息:華卓精科突破了光刻機雙工件的核心技術,打破ASML光刻機在工件臺上的全球技術壟斷,成為世界第二家掌握雙工件核心技術的科技公司,並且部分技術和設備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國的科技公司,能夠打破ASML光刻機部分的技術壟斷,實乃振奮人心。
  • 科技日報:中科院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咱的「芯」病
    消息傳著傳著,就成了謠言——《國產光刻機偉大突破,國產晶片白菜化在即》《突破荷蘭技術封鎖,彎道超車》《厲害了我的國,新式光刻機將打破「晶片荒」》……筆者正好去中科院光電所旁聽此次驗收會,寫了報導,還算熟悉,無法苟同一些漫無邊際的瞎扯。中科院研製的這種光刻機不能(像一些網媒說的)用來光刻CPU。
  • 取得突破!中微攻克5納米蝕刻機技術,通過臺積電的認證!
    取得突破!中微攻克5納米蝕刻機技術,通過臺積電的認證!對於晶片領域比較關注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擁有一臺先進的光刻機對於這個國家晶片生產的重要性,於是我國也在為研製出這樣的光刻機而做努力,我們向其他國家進口先進EUV光刻機沒有成功,我們就經過自己的努力得出了N+1,N+2工藝能不能夠生產出性能良好的7納米晶片。
  • 荷蘭專家:中國光刻機已經突破7nm,先進的不像是中國能發明的
    7納米技術,先進的不像是來出自東方之手。    我國半導體領域存在的缺點大多人都非常清楚,但是技術行業並不是投入資金後就能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的,因此在技術缺口的情況下,我國只能進口國外先進的設備,這樣一來使我們對外國產品非常依賴
  • 中國5nm光刻技術突破,高漲的市場情緒下,相關標的具有交易機會
    據中科院7月7日官網報導稱,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子暘與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劉前合作,在Nano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5 nm Nano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95後up主低成本DIY納米級光刻機!一紙一桌研究半年,挑戰最難環節
    作為晶片製造中最重要的一環,光刻機佔據了晶片成本的1/3以上,可以說是集成電路生產線中最昂貴複雜的核心設備。貴、重要、技術難攻、ASML是圍繞著光刻機的關鍵詞,光刻機製造也因此被譽為工業上的皇冠。 目前在光刻機製造賽道,全球基本只有日本和荷蘭兩大玩家,因為近期的晶片卡脖子事件,光刻機正成為中國目前最需要克服的尖端技術,沒有之一。
  • 關鍵「芯」材料光刻膠曾為半導體技術發展做過哪些貢獻?
    例如,曝光光源從早期的436 nm汞燈光源發展到現在的13.5 nm雷射誘導等離子體極紫外光源,與之配合的光刻膠也從酚醛樹脂化合物發展到化學放大光刻膠及分子玻璃。先進光刻膠一直是國外對中國禁運的半導體關鍵技術之一。本文通過回顧光刻膠技術對半導體技術發展的歷史貢獻,強調光刻膠對於先進半導體技術的重要性,希望能夠喚起國內研發人員的重視,打破外國的技術壟斷與技術壁壘。
  • 從未存在的「7nm」光刻機
    假設中芯國際用於生產28納米晶片的光刻機將來用於生產45納米晶片,那麼這臺光刻機原來應該叫「28nm」光刻機,就因為它生產了45nm晶片,那麼他就應該變成更為落後的「45nm」光刻機了?那如果將來它再回來生產28納米晶片,那麼它就又升級成了「28nm」光刻機?但整個過程中光刻機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啊。
  • 突破5nm光刻技術瓶頸,中科院再次傳來好消息,中國芯未來可期
    最近,中科院再次傳來好消息,我國的光刻技術有了新的突破,有了先進的光刻技術,未來中國人通過光刻機就可以研發自己的晶片5nm光刻技術獲重大突破不得不說,2020年是一個神奇的年份,我國先是成功研製出了28nm的光刻機,後來經過多次試驗又突破了10nm和7nm的光刻技術,而在最近,世界上最頂尖的5nm光刻技術也被我國科學家成功突破。
  • 5納米!中國芯再突破!華為轉機來了!
    所幸的是,華為已經開始自己動手,從根源上治療「芯」病! 近日,據媒體報導,華為海思正在轉型,將在上海組建自己的晶片加工廠。據悉,華為晶片加工廠的初期工藝為45nm,明年年底突破到28nm,後年晶片製造工藝達到20nm。
  • 光刻膠行業專題報告:電子產業的生長激素 - 未來智庫
    受益半導體、顯示面板、PCB 產業東移的趨勢,2019 年我國光刻膠市場本土供應量約 70 億元,自 2011 年至今 CAGR 達到 11%,遠高於全球平均 5%的增速,但市場規模全球佔比僅為 10%左右,發展空間 巨大。2017 年我國光刻膠需求量為 8 萬噸,產量為 7.6 萬噸,供需缺口 0.4 萬噸,其中中國本土的光刻 膠產量僅有 4.4 萬噸,僅佔中國產量的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