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晶片一直以來都是我們難以攻克的一大難題,本著「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僥倖心理,一直以來我們在晶片上也是沒有投入太多。不過隨著華為事件的持續發酵,讓整個中國逐漸意識到了晶片的重要性。
晶片國產化迫在眉睫
於是國家便開始大力投資,大大小小的企業都致力於晶片的研發之中去。華為事件讓整個中國徹底覺醒,太過於依賴國外,有朝一日總會收到牽制。尤其是現在,由半導體主宰的這個時代的發展。實現晶片的自主化以及國產化更是迫在眉睫。
晶片的整個製造過程非常複雜,從設計到製造,到最後的封測等等這一整個過程,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晶片的製造。在晶片的設計上,國內其實有很多的企業都做得非常不錯,華為就是最顯眼的一個。
但是在晶片的製造上,我們卻是一片空白。雖然華為已經具備了設計晶片的能力,但是在晶片的製造商,並不具備量產的能力,沒有辦法去獨立完成整個的晶片製造過程,對於晶片代工廠的依賴非常嚴重,正是因為在晶片製造上我們沒有任何經驗,所以此次才會被美國的晶片禁令打壓得這麼慘。
華為是國內鼎有名的企業,也是唯一走向世界500強的企業,國家對於華為自然是非常重視的,但即便是這樣,國家也是有心無力。畢竟晶片製造這種問題,是一個非常精密非常複雜的過程,其中的材料以及設備都少不了,但是現在國內的晶片製造技術依舊是處於一張白紙的狀態,更不要說與國外的很多企業去比較了。
問題總要解決
就算是沒有有心無力,但問題總是要解決的,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國家現在開始大力扶持半導體行業,並且制定出了目標,投入了數萬億資金,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果然一個又一個好消息傳來了。
國內的中芯國際目前已經掌握了量產7納米晶片的技術,國產7納米晶片即將上市,此次的N+1工藝晶片已經正式通過了流片測試,並且整個過程完全實現了國產化,現在只需要靜靜等待量產就可以了。
技術上的瓶頸已經突破,接下來就是設備上的支持了。這裡所說的技術上的支持其實就是光刻機。有消息稱,目前國內的上海微電子已經能夠量產出28納米的國產光刻機了,明年就能夠正式交付使用。我們都知道,最先進的光刻機就是EUV光刻機,掌握在荷蘭的ASML手中,雖然比起這個EUV光刻機,國產光刻機沒有先進可言,不過至少已經能夠滿足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了。
而在材料上,我們也迎來了春天。最近國內南大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傳來了好消息,國產7納米的核心技術已經有了土坯。據說南大光電已經正式成立了國內首條ArF光刻膠的生產線,並且已經投入了生產。作為製造晶片的核心材料之一,沒有光刻膠晶片就沒有辦法正常工作。
中國芯真的要來了
先是在晶片上製造出了7納米的晶片,然後又是在光刻機上突破了28納米光刻機,最後又是在材料商突破了光刻膠。國產企業在半導體領域中的進步肉眼可見,並且發展迅速,這讓國人對於未來的中國芯充滿了希望。中國「芯」真的要來了,這一次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
從無到有,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考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過程。我們只有通過了這個考驗,在將來的發展中,才能夠獲得更大的突破。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的發展一定不是風平浪靜的,經過磨難才能夠塑造真正的英雄。就像任正非所說的那樣,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的皮糙肉厚!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