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晶片製造巨頭中芯國際已經確定被美國列為「黑名單」了,這對國產晶片的發展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中國「芯」一直是我國晶片領域的難題,被美國卡住脖子,呼吸困難,掙扎求生。
而這個困難表面上看是晶片製造機器的落後,實際上是晶片人才的不足。
正是人才的流失,才導致了我國晶片關鍵領域的技術難與實現突破,長期以來,只能購買歐美的晶片和零件,據悉,晶片已經超過能源成為我國進口數量最多,花錢最多的大宗商品。
要想實現晶片技術的突破,就必須加強人才的培養,保證培養的人才為我所用。
好在最近我國晶片領域青年才俊的喜報連連。
南大博士攻克光刻技術,領先世界!
近日,南京大學博士胡瑞金同學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美國頂級化學期刊《納米快報》上發表了突破平面光刻限制的超高密度均勻納米線堆疊生長集成技術。
這項技術解決了長期以來納米線生長技術一直無法規模應用於器件集成的問題,避免了對極深紫外光刻技術的依賴。而這個極深紫外光刻技術正是我國光刻機被卡脖子的難題。而胡瑞金博士的發現,給我國光刻技術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思路。
目前,這項技術的相關成果已經通過與華為的合作,共同提交了專利。有華為的加入,相信這項技術很快會進行商用。
西電學霸蟬聯國家晶片大賽,夢想是為國創「芯」!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7級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碩士研究生劉海珠獲得第二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全國特等獎。這項大賽舉辦以來,劉海珠已經包攬兩屆的特等獎。
劉海珠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高速混合信號集成電路設計,他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以及IEEE國際會議特邀報告各1篇,發表集成電路設計TOP期刊(IEEE TCAS-I)1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
其導師認為他是中國晶片領域不可多得的新生代人才。
對於未來,劉海珠表示要不忘初心,堅持科技強國和科學精神,勇做創「芯」中國的領頭人,為國創「芯」。
晶片人才的培養來源於教育,更多的是來源於基礎教育。
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已經比較成熟了,擁有著公立學校、民辦學校、培訓機構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但在教學內容上有點和時代脫節。
如今歐美等國已經把計算機編程等課程作為中小學必修課,而我國相對而言卻比較落後。無論是被卡脖子的晶片,還是開啟未來的人工智慧都必須要擁有計算機思維。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將來不懂計算機,連做工人的機會都沒有。可見計算機編程的重要性。國內江蘇、浙江等部分省市已經把計算機編程作為中小學的必修課,但關於這方面的教育主要還是培訓機構在做,如老師周圍很多小孩就在思瑪德教育學習編程課程,家長的反映都比較好。
如今,世界科技競爭日趨激烈,這也導致我們無法再依賴歐美等國家,必須要實現基礎科學的自主,這就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培養出一批批青年才俊,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