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大幕開啟?中芯國際管理層動蕩背後:不能簡單定義為「內訌...

2021-01-07 電子產品世界

12月16日晚間,上交所發布關於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有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涉及對象為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2/421325.htm

  就在12月15日,中芯國際的臨時董事會在晚間的一連串公告,直接引發了人事變動的風波。半導體圈領軍人物蔣尚義確認加入董事會,卻伴隨著現任聯合CEO梁孟松的「辭呈」(《致董事會信函》),12月16日,中芯國際公告回應稱,目前正積極與梁孟松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

  事件的背後,不僅僅是人事問題。一方面反映了公司內部管理溝通之間的摩擦,中芯國際一直以來招攬全球人才,如何調和文化、凝聚頂尖技術人才都是長久的話題;另一方面,對於內外交困的中芯國際而言,尋找突圍和變革的路徑也刻不容緩,眼下展現出的管理層的動蕩,或是中芯國際新一輪改變的開始。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芯國際的事情,外界不能簡單定義為「內訌」、「鬥爭」,這與當下國際形勢、中國產業需求、如何更好地為中國產業服務、公司未來發展、年輕人才培養等都有關。

  顧文軍認為:「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讓中芯國際必須做出改變。國際原因是,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半導體產業受到政治的嚴重幹擾,中芯國際更是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其購買相關設備、材料等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在此背景下,如果中芯再執拗於先進工藝的單點突進,既不現實也不科學。」

  他還談到,技術的突破必須以量產為目的,產品的研發應該以市場需求、客戶需求為宗旨。與中芯國際All-in到先進工藝相反,中國的設計產業這幾年蓬勃發展,尤其是對成熟工藝的需求暴漲,中芯也要以變應變。

  高層人事再起波瀾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公告,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屆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公告中,對於蔣尚義的任職,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無理由投棄權票。與此同時,媒體報導稱梁孟松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並公布了一份「辭呈」,表示此次人事變動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一石激起千層浪。

  對於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管理層,業內大多持看好的態度。作為半導體行業內的頂尖專家,蔣尚義無疑將為中芯國際增添技術實力。一位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雖然製程研發很重要,但是要管理好晶圓廠也是一門學問。中芯在先進位程上卡關也有一段時間了,蔣尚義的回歸,會對其有助力。」

  根據公開信息,蔣尚義現年74歲,在半導體工業界的45年中,曾參與研發CMOS、NMOS、Bipolar、DMOS、SOS、SOI、GaAs鐳射、LED、電子束光刻、矽基太陽能電池等項目。臺積電牽頭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16nm FinFET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


  之後,他曾擔任中芯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執行長。而武漢弘芯項目被曝爛尾,就在2020年6月,蔣尚義辭去武漢弘芯的職位,如今正式進入中芯國際的董事會,將直接涉及管理。

  品利基金投資經理陳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蔣尚義一心想做先進封裝、做chiplet(異構集成,模塊化小晶片),正好有機會在中芯國際的平臺上完成自己的夢想,同時也是應邀加入。而蔣尚義和梁孟松之間並無不可調解的矛盾,梁孟松想要離開,其中有性格使然的因素,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不被尊敬和信任」,新領導來了之後會擔憂原先計劃是否會變化。

  同時,陳啟也指出,企業文化、管理層內部利益等是中芯國際常年人員頻繁進出、動蕩的主要內因。也有多位半導體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蔣尚義加入後,或涉及到管理、權力的重新劃分,這也是促使梁孟松拿出「辭呈」的原因之一。

  梁孟松也是業界技術大拿,在臺積電期間曾是蔣尚義的下屬,一同共事。隨後蔣尚義退休,而梁孟松從臺積電出走,加入三星,直接推動了三星在14nm製程上的進步,但是也因此收到來自臺積電的訴訟,使之短期內無法回到三星。直到2017年,梁孟松加入了中芯國際,在三年多的時間裡,梁孟松帶領團隊完成了28nm到7nm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

  如今中芯國際並未確認辭職消息,公告表示:「本公司已知悉梁博士有條件辭任的意願,目前正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


  梁孟松,來源:中芯國際官網

  內外交困,中芯求變

  今年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打開新的資源渠道,進入新階段。三季度,中芯國際收入繼續創新高,銷售額為10.83億美元,同比增加32.6%。集邦諮詢預測,2020年第四季晶圓代工市場上,市佔前五名分別為臺積電、三星、聯電、格芯、中芯國際。

  技術方面,根據梁孟松「辭呈」中所寫:「目前,28nm,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在外界看來,蔣尚義等技術大牛陸續進入中芯國際,將推動中芯國際進一步發展,現在卻面臨著管理層動蕩的局面。

  眼下,除了公司內部問題,國際環境更使得中芯國際承受壓力,最新的動態是美國加州的法院提交了關於中芯國際部分證券的民事訴狀,中芯需要探索新的解決之道。

  顧文軍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國際原因是,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半導體產業受到政治的嚴重幹擾,中芯國際更是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其購買相關設備、材料等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外界所知的是做7nm的EUV光刻機買不到,其實不僅僅光刻機,還有其他用於先進工藝的設備同樣受限。如果中芯再執拗於先進工藝的單點突進,是既不現實也不科學。」

  他還提到:「讓中芯意識到必須改變的更重要原因是9月15日之後,中芯先進工藝的核心客戶也是重要合作夥伴海思被美國制裁,中芯國際既不能為海思生產,更不能和海思合作。海思之於中芯國際,遠遠超過一般客戶和供應商的關係。在美國打壓的大背景下,中芯買不到相關的先進設備材料,又不能和強援海思聯手,可謂是上下皆困。在此情況下,必須要面對現實。」

  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表示,中芯國際自9月14日後已不再向海思供貨,其他客戶在14nm進行試產時,中芯會有二至三季產能空窗期,且美國將其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後,除了設備面臨限制,部分國外客戶也恐將抽單,預估第四季營收將受影響,季減約11%,然因2019年基期低,該季營收年增長仍有15%。

  中芯國際也在繼續擴大產能,根據財報,Q3中芯國際14/28nm營收佔比為14.6%、40/45nm佔比17.2%、55/65nm佔比25.8%、90nm佔比3.4%,今年以來8英寸晶圓緊缺,而8英寸晶圓支持的製程工藝是90nm,現階段已經上移至65nm。

  接下來,一直在全力攻克先進工藝的中芯國際是否會調整產線策略,是否會在蔣尚義加入後開啟先進封裝、chiplet事業,都有待進一步觀察。

  變革的大幕或已開啟。

相關焦點

  • 老虎證券ESOP:中芯國際人事地震,內訌之下,股權結構隱藏哪些陷阱?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公告確認,現年74歲的蔣尚義獲委任為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消息稱,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在會中向董事會遞交書面辭呈。為什麼突然要辭職?梁孟松表示,此次的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一職的人事變動,其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
  • 中芯國際「宮鬥」背後,也是一部半導體成長史|知料
    來源:36氪引進蔣尚義,對於中芯國際來說是一著險棋。重錘空降,中芯國際高層的平衡木需要重新調校。文| 邱曉芬編輯 |蘇建勳封面來源 | IC photo中芯國際「內鬥」再次檯面化。12月15日,中芯國際在臨時董事會上任命前臺積電CEO蔣尚義為董事會副董事長,對於近期因為管制纏身的中芯國際來說是難得的利好——作為臺積電曾經的二把手,蔣尚義幫助臺積電攻克過0.25μm-6nm的所有製程技術,而中芯國際目前還在艱難進攻先進位程。
  • 中芯國際高層人事巨震,一山難容「臺積電二虎」?
    12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迎回技術大牛蔣尚義,卻「逼得」現聯席CEO梁孟松提出辭呈。這兩位曾在臺積電共事多年的頂尖技術大牛,究竟有何恩怨?這場高層人事巨震對中芯國際又會造成什麼影響?12月16日,晶片中芯國際A股開盤暴跌約10%,最終收跌5%。港股方面,中芯國際早間停牌,下午復牌後一度大挫超9%,最終收跌近5%。
  • 中芯梁孟松自曝離職,內部指其是誇大功績
    文|AI財經社 周享玥編輯|孫靜因為一則委任公告,中芯國際再度被捲入內訌風波。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一則委任公告,宣告了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將重返中芯國際任職的消息。公告顯示,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任命自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
  • 千克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
    12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我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是不是感到一頭霧水?沒關係,這就給您細細講解。
  • 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後首次亮相:摩爾定律接近物理極限
    2020年12月15日晚,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擔任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戰略委員會成員,一度引發「內訌」,聯席CEO梁孟松當即辭職,兩位曾在臺積電共事的行業大牛鬧得水火不容。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實物原器定義法成歷史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實物原器定義法成歷史 陳海波/光明日報 2018-11-17 08:43
  • 應對國際單位制變革,教科書裡的「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原標題:應對國際單位制變革,我國將加強計量量子化研究並修改教科書  根據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決議,千克等計量單位將不再與實物關聯,全部通過量子等常數來定義,並於2019年5月20日生效。如何應對國際單位制改革?
  • 重大變革!公斤等國際單位明年重新定義臺灣首當其衝?
    【文/觀察者網孫武】影響了人類半個世紀的國際計量體系,將在2018年發生重大變革。利用量子技術與網際網路技術,國際單位制中科學家假設的數值,將全部改由自然界的基礎常數來定義。國際度量衡委員會(CIPM)的新草案一旦在明年的國際度量衡大會上通過,世界測量技術規則將被重構。
  • 單位制大變革!千克等4項國際單位制2018年將被重新定義
    值得注意的是,將基本單位與宇宙中恆定不變的量或基本物理常數聯繫起來,必將催生國際單位制又一根本性的變革,也將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產生深遠影響。      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從實物到量子——原子時誕生50周年」學術報告會從秒定義的變遷、單位制的變革、量子化發展與應用以及各國應對單位制變革的戰略和計劃等方面,詮釋計量從實物走向原子的演變過程和未來發展應用趨勢,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我國科學制定應對國際單位制變革的發展戰略提供有益的參考。
  • 2018年計量國際單位制 將被重新定義
    它的背後藏著計量科學的一次次進步。   1960年之前,「1米」被定義為地球一周的四千萬分之一,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計量局裡一根「穩定」的金屬鑄成的「米」的基準原器就是全世界最準的「1米」。1960年,「米」被定義為質子數為86的氪原子能級躍遷時輻射波長的倍數。1983年,「1米」再次被重新定義為「光在真空中3億分之一秒所走的距離」。一次次的變化,目的只有一個,讓這個長度單位越來越準。
  • 中芯國際喜訊不斷:7納米獲得突破,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今年,美方面更是發布了一系列的制裁條令,讓華為及國內晶片製造行業無「芯」可用。這些產業在發展時不僅要面對國外的限制,還面臨著國內的冷嘲熱諷。華為消費者CEO餘承東曾在Mate40發布前就曾表示,即將發售的旗艦手機所搭載的麒麟9000、麒麟9000E晶片均為國內最後一款設計的5nm晶片,因為制裁等原因,已經無法繼續向臺積電等晶片廠商進行購買:「或成絕唱!」
  •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題:「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發 沈伯韓 邊紀紅 製圖  「千剋死了,千克永存。」
  • 重大變革!公斤等國際單位明年重新定義 臺灣首當其衝?
    利用量子技術與網際網路技術,國際單位制中科學家假設的數值,將全部改由自然界的基礎常數來定義。國際度量衡委員會(CIPM)的新草案一旦在明年的國際度量衡大會上通過,世界測量技術規則將被重構。到2018年國際度量衡大會,從各團隊測量值中挑出最準確的最終值,IPK就可以退休了。  別的單位也將重新定義。如測量電流的單位「安培」,目前定義為:在真空中,截面積可忽略的兩根相距1米的平行而無限長的圓直導線內,通以等量恆定電流,導線間相互作用力在1米長度上為2×10-7牛時,則每根導線中的電流為1安培。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千克」被重新定義
    其實,千克的定義能夠追溯到128年以前,科學家們將一個直徑與高度都為39毫米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作為1千克的標準重量,也就是人們所謂的國際千克原器。現在它還被保存在法國塞夫勒市的國際計量局中。其初衷是用一種全球一致的『常數』而非某種主觀的標準來定義單位,這一點隨著SI的修訂真正成為了現實。」國際計量委員會主席白瑞·英格裡斯說。正如國際計量局局長馬丁·米爾頓在公開發表的聲明中表示,此次SI的修訂,用基本常數作為人們認識和定義質量、時間等自然界基本概念的基礎,意味著我們在深化科學認知、推動技術進步、解決許多社會重大挑戰方面的基礎更加堅實了。
  • 4000億晶片龍頭被曝「內訌」,CEO心寒了
    4000億晶片龍頭被曝「內訌」,CEO心寒了:感到不再被尊重與信任!發生了什麼?高層任命、聯合CEO遞交辭呈、股價大跌、停牌……17小時內的一連串事件發生在中芯國際身上。下午復牌,中芯國際港股跌超8%,午間公告稱目前正積極與梁孟松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球友評論道:高層內鬥,太寒我們小股東的心了。
  •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日召開國際單位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隨著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從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千克」不再依賴實物來體現,計量將會更加方便精準,其誤差將可以「忽略不計」。一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基準質量單位都是由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來定義。
  • 回應被列入「實體清單」 中芯國際正尋求解決方案
    12月20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納入「實體清單」的說明公告,公司關注到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中芯國際及其部分子公司及參股公司列入「實體清單」。被列入「實體清單」根據中芯國際公告,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後,根據美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針對適用於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產品或技術,供應商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出口許可才能向公司供應;對用於10nm及以下技術節點(包括極紫外光技術)的產品或技術,美國商務部會採取「推定拒絕」(Presumption of Denial)的審批政策進行審核;同時公司為部分特殊客戶提供代工服務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 「千克」到底多重將有新定義
    其實,千克的定義能夠追溯到128年以前,科學家們將一個直徑與高度都為39毫米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作為1千克的標準重量,也就是所謂的「國際千克原器」(IPK)。它被保存在法國的國際計量局中。但以實物作為基準,總會遇到一個問題:這些實物會隨時間或環境改變而變化,不能滿足對測量準確度的需求。  以用來定義千克的鉑銥合金圓柱體為例,「總會有一些不易控制的物理、化學過程導致它的特性發生緩慢變化——因而,它所保存的量值也會有所改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量院首席研究員張鍾華指出。
  •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
    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