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宮鬥」背後,也是一部半導體成長史|知料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36氪

引進蔣尚義,對於中芯國際來說是一著險棋。重錘空降,中芯國際高層的平衡木需要重新調校。

文| 邱曉芬

編輯 |蘇建勳

封面來源 | IC photo

中芯國際「內鬥」再次檯面化。

12月15日,中芯國際在臨時董事會上任命前臺積電CEO蔣尚義為董事會副董事長,對於近期因為管制纏身的中芯國際來說是難得的利好——作為臺積電曾經的二把手,蔣尚義幫助臺積電攻克過0.25μm-6nm的所有製程技術,而中芯國際目前還在艱難進攻先進位程。

戲劇性的一幕是,消息公布後,12月15日晚間,CEO梁孟松隨即向董事會提出離職,但這一要求並未當場得到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的批准。受此影響,中芯國際港股今早停止交易,午後港股復盤後又跌超8%。

其實,梁孟松辭職或許並非臨時起意。中芯國際提供的一份文件顯示,在委任蔣尚義議案的董事會上,梁孟松做了無理由棄權投票,這一表決並未影響全局。

在辭呈中,梁孟松文筆懇切道盡委屈——空降消息直到12月9日才被告知,「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公司應該對我這三年多的貢獻給予全面公正的評價,而我應有接受和申訴的權利」。

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尖端人才肯定越多越好,尤其是晶片這種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由此衍生出來的煩惱是,派系勢力為了保證話語權,權利內訌爭鬥不休。

在此之前,業界已經傳出梁孟松本人與另外一位聯席CEO趙海軍不和的傳言。

一山不容二虎,微妙關係全靠董事長周子學從中調和。如今蔣尚義重錘落下,中芯國際高層的平衡木又需要重新調校了。

半導體一邊宮鬥,一邊成長

把視野拉遠一點,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幾十年的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宮鬥野史。

在每一個員工眼裡,臺積電就是一個紀律嚴明的軍隊。創始人張忠謀人稱「張大帥」,在臺積電帝國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蔣尚義和梁孟松,二人都是臺積電出身,先後選擇離開,或多或少和其與張忠謀的摩擦不無關係。

沒有人敢挑戰張忠謀的權威,於是紛紛投靠對家——梁孟松投靠三星,三星才得以短暫戰勝臺積電;張汝京不願屈居張忠謀之下,遠赴上海創辦中芯國際,這才成為了大陸晶圓製造的奠基人物。

這是中芯國際的幸運,也是不幸。

沒有張忠謀這般「戰鬥力」強悍的人物穩坐四方,中芯國際歷史上三次大的內外派系鬥爭戰況激烈甚至傷筋動骨——因為與臺積電的專利摩擦,創始人張汝京踉蹌下課;CEO王寧國、COO楊士寧「雙寧」互撕最後雙雙出局;再到蔣尚義空降引發聯席CEO梁孟松辭職。

前兩次宮鬥如今不必贅述,重要的是第三次。

梁孟松這次反應激烈,與二人此前在臺積電的積怨有關。有知情人士告訴36氪,梁孟松在臺積電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被當時的上司蔣尚義降級,性格剛烈的超級工作狂梁孟松原本期待升遷,卻無奈從大辦公室搬遷到另一個樓層的小房間,甚至「整個團隊都調走,無人理他」。

在臺積電「熬」了幾個月,梁孟松最終才決定出走三星。彼時梁孟松這才迎來第一次職場高峰。

三星的創始人李健熙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三個比爾·蓋茨就能把韓國提升一個檔次,自己的任務就是把這三個人找到」。

在梁孟松的支持下, 三星在2011年就先於臺積電掌握Fin FET技術,做出放棄20nm研發決定之後,專攻14nm工藝的三星還截胡臺積電,拿下了部分蘋果A9處理器的訂單。在李健熙心目中,梁孟松或許就是其中一個比爾·蓋茨。

文人相輕,資深的半導體老師傅們一樣桀驁不馴。

好景不長,2015年,臺積電張忠謀再次發威,聯合臺灣商界、政界、法界,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戰最終導致梁孟松從三星踉蹌離開,合約期滿後才在2017年轉投加入中芯國際。

蔣梁二人在此之前曾經短暫交匯。2016年-2019年,負氣出走臺積電的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

彼時的蔣尚義因為和張忠謀有口頭的君子協議——「不做先進工藝、不可以和臺積電起競爭衝突」,在中芯國際的三年期間,蔣尚義並沒有話語權,而中芯國際在其合約期滿也並未選擇與其續約。所以後來才有了蔣尚義在爛尾的武漢弘芯的短暫經歷。

但這次不同,重回中芯國際的蔣尚義身為董事會副董事長,在地位上僅次於董事長周子學,也意味著聯席CEO梁孟松未來需要向其匯報。

蔣、梁再次狹路相逢,曾經的下屬梁孟松既要宣誓主權,只能再一次選擇激流勇退。

蔣尚義的理想,迎上了中芯國際的圖謀

「這一段歷史中芯的董事會為何沒有考察,感覺有點疏忽大意了」,熟悉中芯國際和臺積電的人士評價道。

引進蔣尚義,對於中芯國際來說是一著險棋。

中芯國際是梁孟松的又一個職場高峰。在他的帶領下,中芯國際28nm/14nm/12nm/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5nm和3nm最關鍵的8大項技術也已有序展開,今年還順利登上科創板,成為A股十年來最大規模的IPO。

中芯國際另外一位聯席CEO趙海軍,前述人士認為其能力主要在運營管理上,「情商很高,能和蔣尚義處好關係」,但技術並非強項。

失去梁孟松,中芯國際這三年的苦心經營都可能延期甚至推倒重來。

蔣尚義在臺積電負責領導戰略方向,真正做事的還是下面的處長和部門經理級別的人。在中芯國際能不能做出成績,關鍵還是要看蔣尚義能找到湊到多少執行力強的技術人才。

人的問題不是完全不可解。

蔣尚義在臺積電內部的地位之高——臺積電有不少「叔、伯」輩分的稱號,而蔣尚義是唯一一個「爸」字輩的人物。

半導體界如今來自臺積電的徒子徒孫眾多,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號召力可以預見,這在武漢弘芯項目上也得到印證:儘管大股東沒有半導體從業經驗,公司也是初創,蔣尚義到位後,依舊吸引了為數不少的來自聯電、英特爾、臺積電的工程師加入。

其實,已經退休兩次的蔣尚義,離開臺積電後接二連三進入進入輿論場,經歷過武漢弘芯的失敗,又撞上加入中芯國際的人事爭鬥。事實上,他並不缺錢,而是有一番未竟的抱負。

在摩爾定律接近物理極限的當下,半導體創新需要投入的研發成本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回報周期也在拉長。目前只有三星、臺積電少數的半導體製造廠商在研發5nm及以下的先進位程技術,其他玩家,包括格羅方德、聯電此前已經戰略放棄7nm、12nm以下的製程研發。

蔣尚義此前多次公開在發言中提及了先進封裝的重要性。為了應對產業的變化以電路技術提升的瓶頸,蔣尚義認為,應該通過集成系統提升晶片之間的緊密性,才能使其性能優於單一晶片,降本增效。

早在2009年,蔣尚義就得到授意研發先進封裝技術,也有相關成果落地。接近蔣尚義的人士告訴36氪,彼時蔣尚義之所以離開臺積電,主要原因還是因其在先進封裝上的路線設想與張忠謀對臺積電的整體設想之間產生分歧。

可以說摩爾定律的放緩,給了大陸公司彎道超車的時間,但先進封裝或許才是晶圓製造廠商的下一個激烈賽點。中芯國際就是蔣尚義接下來施展抱負的舞臺。前不久,蔣尚義在一次採訪中直言不諱,「相信在中芯國際實現我在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的夢想」。

目前,臺積電已經布局有4座先進的晶片封測工廠,不久前還宣布突破了3D Fabric的先進封裝技術。在本月,中芯國際傳出要在亦莊成立新公司,其中業務範圍除了12吋集成電路晶圓,同時也提到了集成電路封裝。

中芯國際突破先進位程被嚴格限制的大背景下,蔣尚義對於先進封裝的路線設想,或許才能從根本上幫助中芯國際。

儘管中芯國際今早公告稱,正在努力挽回梁孟松,但從董事會這次的沒有提早告知梁孟松、得知梁孟松放棄投票的態度後執意發布委任令可以看出,梁孟松未來出走大概率會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對於中芯國際來說,在彎道超車的過程中,蔣尚義和梁孟松都是好牌,丟掉任意一張都是令人扼腕的。

但半導體行業的有趣之處在於,尖端技術人才對行業的認同度很高,彼此之間的鬥爭去留,都會影響其他半導體企業的消長,張汝京如是,以前的梁孟松如是,未來的蔣尚義也是一樣。

如果蔣尚義接下來順利留在中芯國際,梁孟松加入其他的晶片製造公司,兩位古稀老人的慪氣,或許也將讓世界半導體的格局有所變化。

最獨家的創投報導,最有料的資本故事。

36氪Pro是36氪旗下聚焦創投和資本的官方帳號,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相關焦點

  • 網傳美國最大兩家半導體設備廠商對中芯等啟動「無限追溯」機制...
    對中芯國際等國內半導體廠商將產生哪些影響?「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突發:傳美國將對中國晶圓代工廠啟動半導體「無限追溯」   5月12日晚間,據《科創板日報》援引供應鏈信息爆料稱: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泛林半導體、應用材料公司等公司發出信函,要求中國國內從事軍民融合或為軍品供應集成電路的企業(如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等),不得用美國清單廠商半導體設備代工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同時「無限追溯」
  • 專注提高大功率集成晶片技術,「芯龍半導體」致力於電源管理類模擬...
    文 | 美雲 編輯 | 戀迦(bjjh@36kr.com) 圖 |「芯龍半導體」 目前,5G、物聯網、智能電錶、電動汽車、智能照明等新興應用領域的新需求推動電源管理晶片行業的成長加速。36氪近期了解到一家專業從事電源管理類模擬集成電路開發的設計公司——「上海芯龍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36氪首發|專注第三代半導體功率晶片設計,「天狼芯」獲數千萬人民...
    「天狼芯」是一家專注於高性能國產功率半導體晶片的Fabless(無產線晶片設計商)創業公司。針對於SiC領域,「天狼芯」目前可提供應用於大功率密度場景,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MOS以及二極體產品,已完成650V/1200V的SiC二極體和1200V的SiC平面式MOS管的研發。未來,將繼續研發1700V-3300V的SiC二極體、650V-1600V的SiC深溝槽式MOS管、和SiC電源模塊產品。目前,「天狼芯」的SiC產品尚未實現大規模量產。
  • 中芯國際正式被美列入「實體清單」;美政府遭遇黑客大規模襲擊...
    中芯國際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北京時間 12 月 18 日晚,美國商務部正式公告稱,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將中芯國際添加到實體清單中。中芯國際多次澄清,該公司只為民用和商用的終端用戶提供產品及服務,與中國軍方毫無關係,也沒有為任何軍用終端用戶生產。美國商務部仍然以涉軍為由,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中。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表示,實體名單是為確保中國無法通過中芯國際利用美國技術來提升先進技術水平以支持軍事行動。  在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出口商向中芯國際供貨時要申請許可證。
  • 中芯國際管理層動蕩背後:不能簡單定義為「內訌...
    半導體圈領軍人物蔣尚義確認加入董事會,卻伴隨著現任聯合CEO梁孟松的「辭呈」(《致董事會信函》),12月16日,中芯國際公告回應稱,目前正積極與梁孟松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  事件的背後,不僅僅是人事問題。
  • 斷供後的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4日發布正式公告,針對美國商務部向其供應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進行說明。
  • 從國家戰略角度看半導體製造 中芯國際(00981)和華虹半導體(01347...
    要聞 從國家戰略角度看半導體製造 中芯國際(00981)和華虹半導體(01347)前景如何? 2019年12月9日 19:19:09 國信海外觀察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學恆的海外觀察」,作者為何立中。 從全球範圍看,半導體是成熟行業。
  • 中芯國際私募6.3億美元 換股收購摩託羅拉天津晶片廠
    本報記者 高改芳 上海報導  「據我所知收購摩託羅拉天津工廠的方式不是完全出錢而是通過換股實現。如果是換股的話,中芯就能以很少的錢換得最大的產能。」上海晶片業資深人士介紹。  9月13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SMIC)宣布已經完成最新一輪融資,以私募方式發行新股集資約6.3億美元。
  • 半導體產業的2020年,硝煙瀰漫,刀光劍影中,沉澱下這十大關鍵詞
    而美國政府近來加強對中芯國際出口管制,無疑會讓本就緊張的全球晶圓代工產能進一步承壓。半導體材料方面,行動裝置的興起導致面板行業產能需求旺盛,三星、LGD等大廠供不應求,靶材產能也十分緊缺。同樣,封測市場也沒有「逃脫」漲價狂潮,日月光、頎邦、南茂、華泰、菱生、超豐等封測廠產能滿載年底前難以緩解,封裝產能吃緊情況至少會延續到明年年中,明年第一季全面漲價5~10%勢在必行。整個行業缺貨漲價背後反映的是全球電子產業一體化的現狀,「牽一髮而動全身」無疑是對當前半導體產業最真實的寫照。
  • 半導體行業:被中芯國際收購或是武漢弘芯的最好歸宿
    國信海外觀點:  1.武漢弘芯規劃「三高」(高投資、高標準、高速度)超中芯國際。  高投資:武漢弘芯2017年11月成立,項目計劃總投資額200億美元。高標準:直接14nm起步,要從14nm、7nm、5nm到3nm積極追趕先進半導體製程工藝;高速度:率先布局後摩爾時代工藝需求,取得3nm以後「集成系統」的先進技術。
  • 他被稱為中國半導體之父,回國創立中芯國際,如今市值2800億
    中芯國際也是華為晶片代加工廠之一,對於這次禁令中芯國際在8月7日的財報會上首次回應對於美國禁令,稱對於此次禁令仍在可控範圍。說起中芯國際大家可能不陌生,中芯國際是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一手創立,如今已然成為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加工廠,中芯國際的創立可謂是一路坎坷。
  • 2020年投資總額超千億,半導體投資從「絞肉機」到「價值窪地」?
    科創板半導體材料廠商有「安集微電子」、「滬矽產業」、「清溢光電」「神工半導體」「華特氣體」、「正帆科技」,每家公司業務各有所長。其中「滬矽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半導體矽片製造商,也是大陸率先實現300nm半導體矽片規模化銷售的企業。「神工半導體」主要生產刻蝕用單晶矽材料,佔據了13~15%的全球市場份額。
  • 五星紅旗在月球亮相;中芯國際上美國「黑名單」,股票停牌;金立...
    川普政府將中芯國際和中海油列入美國防部「黑名單」12 月 4 日消息,美國川普政府周四(3 日)將中芯國際和中國海洋石油等 4 家中國企業列入所謂據彭博和路透報導,其他兩家被列入美國國防部名單的是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和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截至 12 月 4 日收盤,中芯國際 A 股股價下跌 3% 左右,港股方面,經歷短暫停牌,復牌後收跌近 6%。報導稱,目前被美方列入相關黑名單的中國企業已達到 35 家。對此,中芯國際回應稱,本公司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
  • 特斯拉又「革命」了,馬斯克開始重新定義電池
    而這個使命中最關鍵的詞是「加速」,特斯拉似乎是一家不願按照「正常速度」發展的企業,「加速」是一種常態。這種「加速感」也體現在了創始人馬斯克的「超前發布」之上。在智能和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緊趕慢趕的完成了算法、系統、甚至是晶片的自研,除了半導體的製造,特斯拉幾乎把一個汽車產業鏈條上的所有軟硬體上能力的分工全都大包大攬了。
  • 三次創業三次出局,70歲的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還在奮鬥
    中芯國際是全球重要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按照其官網的說法,中芯國際也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全面、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然而,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卻早已出局。在中國半導體行業還很落後的時候,張汝京曾義無反顧投身晶片產業。
  • 港股異動丨半導體板塊午後高升,中芯國際漲近10%領漲板塊!
    來源:華盛資訊華盛資訊1月8日訊,半導體板塊午後高升,截至發稿,中芯國際漲近10%,在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一個月後,中芯國際被撤出OTCQX市場,公司的證券將不再具資格在OTC Link ATS上報價或交易。
  • 一部仙童史:半個半導體史
    一部仙童史:半個半導體史 HACK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30 09:53:52   最近工作中用到了一支BJT,在alldatasheet上面搜索時無意間看到了這個熟悉的
  • 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的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在一顆微不足道的晶片的背後,是千億,萬億的供應鏈市場。背後也牽涉了很多的大公司,比如生產光刻機設備的荷蘭ASML公司,製造晶片的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其中ASML和臺積電都是世界第一,一個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高端光刻機製造公司,也是唯一能生產EUV光刻機的企業。
  • 紫光國微、北方華創、中芯國際、長電科技到底誰是半導體龍頭?
    同樣對日本進行了打壓和封鎖,而日本舉國之力大力發展,在上世紀反超美國成為全球半導體老大,最後在技術變革中讓出了半導體的江湖地位。隨著國家對半導體的重視,以及產業的支持,卡脖子項目的攻堅推進。國內的半導體公司已經湧現出一批新秀,那麼這些諸多的半導體公司中,誰才是真正的龍頭呢?
  • 中芯國際向美企購買半導體生產設備,美日等42國擴大限制
    面對上述情況,全球42個國家也在上個月達成一致,決定擴大對半導體的出口限制範圍,防止技術外流。儘管如此,中國晶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近日就再度傳來好消息。1年70億!中芯國際購買美企生產設備:中國晶片龍頭正不斷擴產3月23日,中芯國際在公告中指出,該公司於今年2月18日至3月20日期間,向泛林團體提交一系列用於生產晶圓的產品訂單,總金額達3.97億美元(約28億元人民幣)。不過,中芯國際未披露訂單的具體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