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美國最大兩家半導體設備廠商對中芯等啟動「無限追溯」機制...

2020-12-04 和訊科技

  新智元報導

  編輯:新智元編輯部

  【新智元導讀】昨夜爆出重磅新聞:美國對國內半導體代工廠啟動半導體「無限追溯」機制。此消息是真是假?牽扯到的中美廠商都有誰?對中芯國際等國內半導體廠商將產生哪些影響?「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突發:傳美國將對中國晶圓代工廠啟動半導體「無限追溯」

  5月12日晚間,據《科創板日報》援引供應鏈信息爆料稱: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泛林半導體、應用材料公司等公司發出信函,要求中國國內從事軍民融合或為軍品供應集成電路的企業(如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等),不得用美國清單廠商半導體設備代工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同時「無限追溯」機制生效。

  「無限追溯」意味著: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中國晶圓代工廠購買的美國半導體設備、以及這些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無論如何都不能被軍方以任何形式獲得。

  一旦他們生產的集成電路最終被交到軍方手上,無論是知情還是非知情、自願還是非自願、做的是民用電路還是非民用、之後的產品經過多少層的改造或渠道流通,都會被美國追責,後果很嚴重。

  中興殷鑑不遠。

  舉個例子:通常,美國晶片廠商的部分高端晶片是被禁止出售給具有軍方背景的中國企業的。所以出售之前都會對合作企業進行一些背景調查,沒有問題就可以合作。

  但是如果之後該企業從美國進口的晶片、或是用美國設備製造出來的晶片最終流到軍方手上,不管中間經過多少步驟,由於「無限追溯」,該企業都需要擔責。

  今早消息:已闢謠

  不過,隨後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方面表示未收到類似函件,稱此消息不實。

  信達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方競也表示,本次發函具體如何執行,美國半導體設備公司均未有定論;大家關心的SMIC和華虹沒有任何軍工業務。

  短期對市場有影響,但長期有利於半導體設備的自主可控。

  芯思想研究院認為,可能會將目前國內晶圓製造廠購買美國設備不需要申請出口許可的狀態改變,要回到一次一申請的狀態。

  進行此次闢謠的中信證券(600030,股吧)電子組表示,一則未經證實的消息廣泛傳播,顯示了中美互信消失之後的杯弓蛇影。

  不論消息是否屬實,都會加速半導體設備、材料、製造領域的國產化替代。

  美國意在擺脫對亞洲半導體代工廠依賴,實現晶片自給

  《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報導,白宮官員正在與英特爾和臺積電商討在美國建廠。三星電子也參與其中。

  一直以來,美國政府都在試圖減少對亞洲晶片工廠的依賴。

  美國瞄上的這三家,英特爾(Intel)、臺積電(TSMC)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是當前能夠生產10nm及以下晶片的三大廠商。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

  在貿易戰愈演愈烈,以及疫情影響的情況下,美國此舉意在實現晶片生產的自給自足。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主席兼CEO John Neuffer表示,「半導體對於美國經濟的彈性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因此,美國毫無疑問想要在國內晶片領域進行更多投資。中國和其他國家正在大力投資,美國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來迎接挑戰。」

  應用材料、泛林分列全球第一、第三大半導體廠商

  應用材料公司、泛林半導體是此次謠傳將對華實施半導體「無限追溯」的主體,而兩家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廠商。

  應用材料多年來一直位列全球第一。

  其產品基本涵蓋了半導體前道製造的主要設備,包括原子層沉積(ALD),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快速熱處理(RTP),化學機械拋光(CMP),蝕刻,離子注入和晶圓檢查。

  泛林半導體位列2017年全球第二、2018年全球第三。

  泛林半導體致力於製造集成電路製造中使用的設備,主要用於前端晶圓處理,如薄膜沉積、等離子刻蝕、光阻去除、晶片清洗等前道工藝方案、後道晶圓級封裝(WLP)以及新興製造市場(如MEMS)。

  泛林半導體的三大核心產品是:刻蝕(ETCH--RIE/ALE)設備、沉積(Deposition--CVD/ECD/ALD)設備,以及去光阻和清洗(Strip & Clean)設備。

  2017年刻蝕設備銷售額約佔全球45%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其中導體刻蝕約佔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雖然近年來,中國已經在半導體設計、封測等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與國外廠商有很大差距,對外國半導體設備依賴嚴重。

  在此背景之下,中國的晶圓代工廠想要避開全球第一和第三大半導體設備巨頭有很大難度。

  中芯國際此前向應用材料和泛林提交巨額訂單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4月。公司的創立者之一為曾在臺積電任職過的張汝京。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

  今年中芯已經向應用材料、泛林等廠商提交巨額訂單。為了加速14nm的生產,今年1月24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宣布公司已根據商業條款協議於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的12個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應用材料發出一系列購買單,總代價為約6.2億美元。

  中芯國際在今年3月為擴產準備,向泛林、應用材料、東京電子等國際知名半導體設備廠商發出購買單,共計11億美元。

  就在前幾天,一則消息刷爆了半導體從業者的朋友圈。中芯國際宣布將在科創板上市,而此前,該公司已在中國香港和美國兩地上市。

  2019年報中顯示,中芯國際已在與客戶的14nmFinFET製程上實現重大進展。第一代FinFET已進入量產階段,並於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貢獻了收入。

  從晶片設計、代工到封裝測試環節,這款晶片首次實現全部國產化,意味著國產14nm工藝「從0到1的突破」。

  臺積電已在2017年就實現了10nm的量產,Intel、三星等也在幾年前實現了量產。如今臺積電7nm已經佔領了市場。

  但不管怎麼說,是爭了國人的光,量產14nm晶片在大陸第一家,良品率已經達到了95%,比國家預定目標提前一年,意義重大。

  目前改進版的 12nm工藝目前也在導入中。

  華虹集團則即將打造中芯之外國內第二條國產14nm工藝生產線。

  華虹集團總工程師趙宇航指出今年年初透露其14nm FinFET工藝也全線貫通,SRAM良率已達25%。雖然量產暫時還不行,但是研發已經進了一大步。

  國內半導體代工廠如何應對美國的「無限追溯」機制?

  這個消息已經在知乎上引發熱議。

  有網友認為:「問題是連晶圓代工廠自己都很難去追溯所有生產的晶片的最終用途,更不要說設備廠商如何來追溯了,總不能晶片裡都加GPS定位吧。個人感覺這個函件的「形式」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也有網友對我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甚是擔憂。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近日,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也再次表示,「將會支持國產晶片、國產自主作業系統的自主研發,因為自研晶片、自研作業系統對於任何一家科技企業,尤其是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都是非常重要,因為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夠讓公司更好的發展。」

  美國對華晶片「收口」步步緊逼

  而且此類消息也並非空穴來風,畢竟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限制層層加碼。

  去年,雖然美國已經將華為等大批中國實體列入了「實體清單」,限制其採購美國晶片產品和技術。但是,對於不在實體清單當中的中國廠商是不受限制的。

  2020年4月2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了針對中國出口實施新的限制措施,進一步收緊,旨在防止中國、俄羅斯和委內瑞拉通過民用供應鏈獲取可以用於軍事用途的美國技術,最終讓軍方應用。

  5月10日,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共和黨領袖、中國工作組主席Michael McCaul議員敦促美國對抗中國正在控制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威脅。

  具體呼籲有兩點:1.儘快把先進半導體生產搬回美國。2.全面審查美國目前在半導體行業的全球領導地位。

  外交事務委員會共和黨領袖Michael McCaul

  而現在應用材料公司、泛林半導體的這一舉動,也正是對此禁令升級的進一步落實。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美國對中國晶圓代工廠啟動半導體「無限追溯」機制
    5月12日晚間,據《科創板日報》援引供應鏈信息爆料稱,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LAM(泛林半導體)、AMAT(應用材料公司)等公司發出信函,要求中國國內從事軍民融合或為軍品供應集成電路的企業,如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等,不得用美國清單廠商半導體設備代工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同時「無限追溯」機制生效。
  • 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TOP15
    在整個半導體設備市場中,晶圓製造設備大約佔整體的80%,封裝及組裝設備大約佔 7%,測試設備大約佔9%,其他設備大約佔 4%。而在晶圓製造設備中,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為核心設備,分別佔晶圓製造環節設備成本的30%、25%、25%。
  • 36氪首發|專注第三代半導體功率晶片設計,「天狼芯」獲數千萬人民...
    「天狼芯」是一家專注於高性能國產功率半導體晶片的Fabless(無產線晶片設計商)創業公司。針對於SiC領域,「天狼芯」目前可提供應用於大功率密度場景,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MOS以及二極體產品,已完成650V/1200V的SiC二極體和1200V的SiC平面式MOS管的研發。未來,將繼續研發1700V-3300V的SiC二極體、650V-1600V的SiC深溝槽式MOS管、和SiC電源模塊產品。目前,「天狼芯」的SiC產品尚未實現大規模量產。
  • 五星紅旗在月球亮相;中芯國際上美國「黑名單」,股票停牌;金立...
    川普政府將中芯國際和中海油列入美國防部「黑名單」12 月 4 日消息,美國川普政府周四(3 日)將中芯國際和中國海洋石油等 4 家中國企業列入所謂據彭博和路透報導,其他兩家被列入美國國防部名單的是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和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截至 12 月 4 日收盤,中芯國際 A 股股價下跌 3% 左右,港股方面,經歷短暫停牌,復牌後收跌近 6%。報導稱,目前被美方列入相關黑名單的中國企業已達到 35 家。對此,中芯國際回應稱,本公司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
  • 專注提高大功率集成晶片技術,「芯龍半導體」致力於電源管理類模擬...
    文 | 美雲 編輯 | 戀迦(bjjh@36kr.com) 圖 |「芯龍半導體」 目前,5G、物聯網、智能電錶、電動汽車、智能照明等新興應用領域的新需求推動電源管理晶片行業的成長加速。36氪近期了解到一家專業從事電源管理類模擬集成電路開發的設計公司——「上海芯龍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中芯國際遭斷供,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備選企業有哪些?
    10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SMIC)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經過多日與供貨商進行詢問和討論後,中芯國際知悉,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744.21(b),向中芯國際的部分供貨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 中國將成世界最大半導體產地,憑什麼?中國做對了些什麼?
    報導指出,隨著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的崛起,加上亞洲的大部分國家政府會為半導體廠商提供補貼激勵政策,以推動發展本土半導體產業,並鼓勵廠商建廠擴產。 與此同時,相關半導體技術的外流,讓美國以外的半導體供應鏈不斷壯大,能夠操作高昂製造設備的熟練工程師隊伍也在不斷擴大。
  • 2020年投資總額超千億,半導體投資從「絞肉機」到「價值窪地」?
    科創板半導體IP廠商中被稱為「中國晶片IP第一股」的「芯原微電子」在全球半導體IP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七(前六名分別為ARM、新思科技、鏗騰電子、SST、Imagination和CEVA),打破了在塗膠顯影設備產品市場被TEL國外廠商主導的局面,彌補了國內空白,目前已向華天科技、通富微電、中芯國際和長江存儲等產業鏈下遊供貨。
  • 半導體設備廠商有哪些_全球十大半導體設備廠商排名
    一、應用材料   按維基百科,應用材料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和服務供應商。應用材料公司創建於1967年,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應用材料公司1984年進入中國,目前在上海,北京,天津,蘇州,無錫等地有辦事處或倉庫,在西安設有太陽能開發中心。
  • 全球最大光刻機廠CEO:拜登恐難緩解中美半導體緊張局勢
    近期,全球最大光刻機製造商ASML的CEO表示,即使總統換屆,兩國在包括光刻機在內的半導體領域,仍將出現進一步的對抗。也有人發表看法,發展晶片,開源指令集架構RISC-V可能會讓中國晶片自主「彎道超車」?在過去川普任職期內,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讓不少科技公司都捲入其中,總部位於荷蘭的光刻機製造商ASML也是其中之一。由於美國政府的壓力,其最新價值約2億美元的光刻機已停止向中國銷售。
  • 中國半導體設備發展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原電子工業部部長在其 著作《芯路歷程》中回憶這一階段歷史,提到發展中第一個誤區「有設備就能生產」, 70 年代從日本、美國引進了大量二手、淘汰設備建立了超過30 條生產線,但引進 後無法解決技術、設計問題,也沒有管理、運營能力,第一批生產線未能發揮應有 的作用,就淡出了市場。
  • iPhone XS裡的A12晶片,是用這家中國企業的刻蝕設備造出來的
    中芯國際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用過時的 14 納米光刻機,落後人家兩代半。不過,國產設備廠商還是有爭氣的。在晶片製造中重要性僅次於光刻機的刻蝕機領域,中國有一家企業,技術不僅不落後,還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它就是我們之前提過的中微半導體。
  • 半導體產業的2020年,硝煙瀰漫,刀光劍影中,沉澱下這十大關鍵詞
    當前市面上8英寸晶圓供不應求,需求暴增,主要受年初疫情影響,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生活模式的興起,促進了移動顯示設備的火爆,筆記本、平板電腦所需的8英寸晶圓訂單加劇,產能嚴重不足。而美國政府近來加強對中芯國際出口管制,無疑會讓本就緊張的全球晶圓代工產能進一步承壓。
  • 中芯國際正式被美列入「實體清單」;美政府遭遇黑客大規模襲擊...
    中芯國際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北京時間 12 月 18 日晚,美國商務部正式公告稱,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將中芯國際添加到實體清單中。中芯國際多次澄清,該公司只為民用和商用的終端用戶提供產品及服務,與中國軍方毫無關係,也沒有為任何軍用終端用戶生產。美國商務部仍然以涉軍為由,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中。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表示,實體名單是為確保中國無法通過中芯國際利用美國技術來提升先進技術水平以支持軍事行動。  在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出口商向中芯國際供貨時要申請許可證。
  • 推出新D-ToF傳感器,「芯視界微電子」提供測距和三維成像晶片級...
    文 | 戀迦(bjjh@36kr.com) 圖 | 「芯視界微電子」官網 當前雷射雷達成本功耗高、可靠性低、系統設計複雜等痛點,近期,36氪了解到一家從事研發光電轉換器件設計和單光子檢測成像技術研發的科技公司——南京芯視界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視界微電子」),針對上述痛點,研發了世界上首款基於大規模單光子檢測陣列的全集成晶片。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2期:「南泥灣」後又傳「塔山」!華為要...
    華為要建完全去美國化的45nm晶片生產線?8月12日,有消息稱,由於國際大環境遭受制裁使臺積電等無法代工華為晶片,導致華為晶片無法生產,華為已在內部啟動「塔山計劃」。報導稱,華為已經開始與相關企業合作,準備建設一條完全沒有美國技術的45nm的晶片生產線,預計年內建成,同時還在探索合作建立28nm的自主技術晶片生產線。
  • 全球排名前十的半導體設備廠商詳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310526.htm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發布的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為 3,352 億美元,比 2014 年略減0.2%。而集成電路的規模高達2,753 億美元,佔半導體市場的 81%。所以說集成電路是半導體產業的重中之重。
  • 美國國防部黑名單對中芯國際影響幾何?中芯寧波獲30億元增資!2021...
    1、美國國防部制裁中芯國際分析:僅禁止投資,子公司暫不受限2、【芯觀點】美國國防部「軍工企業」黑名單,對中芯國際影響幾何?3、【芯視野】中國掀起顯示材料投資熱潮,該如何搶抓機遇期?4、2021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投資人榜單及獎項評選正式啟動!
  • TOP 15半導體設備廠商排名出爐,日本企業佔據半壁江山
    轉自微信公眾號: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經觀察者網編輯。 據美國的半導體產業調查公司VLSI Research發布的2018年全球半導體生產設備廠商的排名結果來看,日本廠商佔據7家,東京電子(TEL)排名第3、排名第6的是愛德萬測試(Advantest)、第7名是SCREEN,第9名的是KOKUSAI ELECTRIC、第10名的是日立High Technology、第14名是大福(DAIFUKU)、最後排名第15的是佳能。
  • 北方華創:北方華創已形成刻蝕機、PVD、CVD、清洗設備、立式爐等多...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5月13日訊,有投資者向北方華創提問, "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LAM(泛林半導體)和AMAT(應材公司)等公司發出信函,要求中國國內從事軍民融合或為軍品供應集成電路的企業,不得用美國清單廠商半導體設備代工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同時「無限追溯」機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