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美國對中國晶圓代工廠啟動半導體「無限追溯」機制

2020-12-04 電子產品世界

5月12日晚間,據《科創板日報》援引供應鏈信息爆料稱,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LAM(泛林半導體)、AMAT(應用材料公司)等公司發出信函,要求中國國內從事軍民融合或為軍品供應集成電路的企業,如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等,不得用美國清單廠商半導體設備代工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同時「無限追溯」機制生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5/413013.htm

這也意味著,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中國晶圓代工廠購買的美國半導體設備無論如何都不能被轉交軍方,同時也不能利用這些設備為軍方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即使是生產的是一些可能被用做軍事用途的民用集成電路,也不能被用於軍用,否則可能後果很嚴重,前面有中興的例子。

所謂的無限追溯,應該指的是,不管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是否知情,只要最終產品被軍方用了,就是要追責。

舉個例子,通常如美國一些晶片廠商的一些高端晶片是被禁止出售給具有軍方背景的中國企業的,所以出售之前都會對客戶A進行一些背景調查,沒有問題,OK,那麼就可以合作。

但是如果之後,這個客戶A做成終端產品,在客戶A不知情的情況下,產品經過一系列的渠道彎彎繞繞之後,最終到了軍方手上,那麼A應該是不擔責的,而如果是「無限追溯」那麼A則需要擔責。

值得注意的是,4月27日,美國商務部就宣布了針對中國出口實施新的限制措施,旨在防止中國、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的實體通過民用供應鏈或在民用供應鏈下獲取發展軍事用途的美國技術,然後應用到軍事和軍事最終用戶。

新規進一步擴大了需要許可證的物品的種類,半導體則是重中之重。

雖然,去年美國已經將包括華為在內的一大批的中國實體列入了「實體清單」,限制這些實體採購包括美國晶片在內的相關產品和技術,但是,對於那些不在實體清單當中的中國半導體廠商,他們利用美國設備或技術生產的民用晶片則是不受限制的。

現在美國方面認為,中國軍方可能通過軍民融合的方式,將一些民用技術應用到軍用方面,於是,美國商務部便升級出口管制措施來阻止這一可能。

而現在美國泛林半導體和應用材料公司的這一舉動,也正是進一步落實美國新升級的出口管制措施,以避免半導體生產設備被中國軍方利用。

資料顯示,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創建於1967年,多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其產品基本涵蓋了半導體前道製造的主要設備,包括原子層沉積ALD、物理氣相沉積PVD、化學氣相沉積CVD、刻蝕ETCH、離子注入、快速熱處理 RTP、化學機械拋光CMP、電鍍、測量和圓片檢測設備等。

美國泛林半導體成立於1980年,此後通過併購OnTrak Systems Inc.、Bullen Semiconductor、SEZ AG集團等半導體設備廠商,成為了全球第五大半導體設備廠商。產品主要包括刻蝕設備、薄膜(Deposition—CVD/ECD/ALD)設備以及去光阻和清洗(Strip & Clean)、鍍銅等設備。2017年刻蝕設備銷售額約佔全球45%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其中導體刻蝕約佔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一;介質刻蝕約佔全球2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二。CVD約佔全球市場20%左右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三。

根據VLSIResearch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半導體設備系統及服務銷售額為811億美元,前五大設備廠商當中,應用材料以17.72%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泛林半導體以13.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

近年來,中國在半導體設計、封測等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半導體設備領域,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如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在薄膜沉積設備、刻蝕機等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國產半導體設備整體上仍然與國外廠商有著很大的差距。國內的半導體製造對國外半導體設備依賴比較嚴重。

在此背景之下,中國的晶圓代工廠想要避開全球第一和第四大半導體設備巨頭是完全不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加速14nm的生產,今年1月24日,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宣布公司已根據商業條款協議於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的12個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應用材料發出一系列購買單,總代價為約6.2億美元。

隨後在2月18日,中芯國際又宣布,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個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泛林集團發出一系列購買單,共耗資6.01億美元(約合42億元人民幣)。

相關焦點

  • 網傳美國最大兩家半導體設備廠商對中芯等啟動「無限追溯」機制...
    「無限追溯」機制。  突發:傳美國將對中國晶圓代工廠啟動半導體「無限追溯」   5月12日晚間,據《科創板日報》援引供應鏈信息爆料稱: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泛林半導體、應用材料公司等公司發出信函,要求中國國內從事軍民融合或為軍品供應集成電路的企業(如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等),不得用美國清單廠商半導體設備代工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同時「無限追溯」
  • 一片晶圓到底可以切割出多少晶片?(附30強晶圓代工廠)
    與Fabless相對應的是Foundry(晶圓代工廠)和封測廠,主要承接Fabless的生產和封裝測試任務,典型的Foundry(晶圓代工廠)如臺積電、格羅方德、中芯國際、臺聯電等,封測廠有日月光,江蘇長電等。
  • 半導體巨頭聯電8寸晶圓廠突發斷電:正在回復生產、財務影響不大
    打開APP 半導體巨頭聯電8寸晶圓廠突發斷電:正在回復生產、財務影響不大 憲瑞 發表於 2021-01-11 14:35:10
  • 你可能不知道美國這家純代工廠
    許多人甚至可能從未聽說過SkyWater,因為它是幾年前才從賽普拉斯半導體公司中分離出來的。諸如前三大代工廠都在追逐先進工藝,而SkyWater卻不緊不慢,至今其主要經營著一個相對較小的200毫米工廠,正從90nm製造工藝開始啟動業務。但它卻已經開始與谷歌組建夥伴關係、推進半導體生產,且已經獲得了美國國防部的訂單。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下SkyWater這家美國獨資的純代工廠。
  • 晶圓產能供需緊俏,聯發科買設備租給下遊代工廠保產能
    都在說晶圓產能供需非常緊俏,那麼到底有多誇張呢?聯發科真是帶我們長見識了。10月30日,IC設計大廠聯發科發布公告,以16.2億元新臺幣從科林研發(Lam Research)、佳能株式會社、東京威力科創三家公司採購了一批設備,買來的半導體設備主要用於出租給下遊代工廠使用。
  • 建成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11年前卻被迫離職
    作為國內最大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在疫情期間依然沒有停產,同時還在擴大14nm等先進工藝產能。4月7日下午,根據中芯國際發布的公告,中芯國際一季度收入增長指引由原來的0%至2%上調為6%至8%,毛利率指引由原來的21%至23%上調為25%至27%。這樣上調業績指引,中芯國際仿佛在毫無保留地展示自己的自信,然而它的自信並不是盲目的。
  • 華為顯示晶片試生產,推動國內晶圓代工廠產能爬坡
    打開APP 華為顯示晶片試生產,推動國內晶圓代工廠產能爬坡 覽富財經網 發表於 2020-12-02 17:23:22 以目前情況來看,顯示驅動晶片製程最高僅為28nm工藝,自主技術主導的晶圓代工廠完全可以滿足生產條件。 從行業層面看,最近顯示面板價格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晶圓廠驅動晶片產能急缺,即便是臺積電此前也在此方面尋求擴產,和一家韓國客戶洽談代工OLED屏幕驅動晶片。
  • 中國第三代半導體全名單!
    03 中國三代半導體材料和全球的差距 中國在第一代半導體材料,以矽(Si)為代表和全球的差距最大。 生產設備 幾乎‍‍‍‍‍所有的晶圓代工廠都會用到美國公司的設備,2019年全球前5名晶片設備生產商3家來自美國;而中國的北方華創、中微半 導體、上海微電子等中國優秀的晶片公司只是在刻蝕設備、清洗設備、光刻機等部分細分領域實現突破,設備領域的國產化率還不到20%
  • 業界傳英特爾急剎晶圓代工業務,半導體霸業板塊位移在即
    而若英特爾真的淡出、甚或是退出晶圓代工業務,許多人或許第一個會想到受益的對象就是臺積電,但在DT君看來,三星或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而由此所牽動的巨大轉折,絕對是國內半導體企業必須全神貫注緊盯的重點。英特爾若淡出晶圓代工版圖,長期最大受益者是三星而非臺積電 英特爾若退出晶圓代工領域,短期來看受益者是臺積電和三星,從三強廝殺變成兩者對峙,然長期來看,這局面恐讓三星在晶圓代工領域有做大的機會,進而強化全球半導體領域的實力,不利於臺積電。
  • 銳成芯微已與國內外20多家晶圓代工廠開展合作
    打開APP 銳成芯微已與國內外20多家晶圓代工廠開展合作 半導體投資聯盟 發表於 2020-12-03 16:40:22 【編者按】2021中國IC風雲榜「年度新銳公司」徵集現已啟動!
  • 什麼是第三代半導體?一、二、三代半導體什麼區別?
    中國三代半導體材料中和全球的差距一、中國以矽為代表的第一代半導體材料和國際一線水平差距最大1.生產設備幾乎所有的晶圓代工廠都會用到美國公司的設備,2019年全球前5名晶片設備生產商3家來自美國;而中國的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上海微電子等中國優秀的晶片公司只是在刻蝕設備、清洗設備、光刻機等部分細分領域實現突破,設備領域的國產化率還不到20%。
  • 【關注】一文看懂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發展現狀
    中國三代半導體材料中和全球的差距一、中國以矽為代表的第一代半導體材料和國際一線水平差距最大1.生產設備幾乎所有的晶圓代工廠都會用到美國公司的設備,2019年全球前5名晶片設備生產商3家來自美國;而中國的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上海微電子等中國優秀的晶片公司只是在刻蝕設備
  • 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的應用分析
    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的應用分析 半導體行業觀察 發表於 2020-12-03 15:20:45 隨著晶圓代工業的火爆,其細分領域——化合物半導體代工——也是水漲船高,
  • 8寸晶圓廠突發斷電 聯電回應:正在恢復中、財務影響不大
    全球半導體行業目前面臨著行業性的產能緊缺問題,8寸晶圓產能尤其緊張,關鍵時刻代工大廠聯電還掉鏈子了,上周有2座工廠突發停電,引發了市場擔心。據報導,1月9日下午,聯電竹科力行廠區發生跳電事故,並傳出爆炸聲響,樓頂冒出陣陣濃煙,疑似出現火警,新竹市消防局派遣化學車前往搶救。
  • 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價值鏈的地位
    除了擁有晶圓廠實際製造晶片外,用於晶片製造和量測的設備,用於晶片設計的EDA軟體以及晶片設計能力本身在半導體價值鏈中都很重要。在本文中,我將研究中國大陸,美國和其他地區(ROW)在半導體價值鏈的五個領域的地位:設備(EQP),自動化設計軟體和智慧財產權核心(EDA&IP),無晶圓設計和集成器件製造商(DES&IDM),晶圓代工廠(FOU)和封測(OSAT)。
  • 真正高能的第三代半導體:「彎道超車」利器
    早在1987年,美國政府和相關研究機構就促成了科銳公司(Cree)的成立,專門從事SiC半導體的研究。隨後,美國國防部和能源部先後啟動了&34;和&34;,積極推動SiC和GaN寬禁帶半導體技術的發展。美國政府一系列的部署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激烈競爭,歐洲和日本也相繼開展了相關研究。
  • 三星快閃記憶體工廠突發停電30分鐘:60000片晶圓報廢
    不過,Digitimes 3月14日發回報導,3月9日,三星位於Pyeongtaek(平澤市)的快閃記憶體工廠出現停電事故,預計損失相當於3月份全球供應的3.5%。雖然停電僅持續了半小時,但依然損壞了50000~60000片晶圓,是三星3月產量的11%。
  • 2030 年 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工廠
    原標題:2030 年,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工廠   與非網 11 月 5 日訊根據外媒《華爾街日報》近日刊文指出,從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研發投入
  • 我國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長城表示,該裝備是鄭州軌交院與河南通用歷時一年聯合攻關研發成功,最終實現了最佳光波和切割工藝,開啟了我國雷射晶圓切割行業發展的序幕。而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技術取得實質性重大突破,相關裝備依賴進口的局面即將打破。鄭州軌交院成立於2017年,幾年來,該院圍繞自主安全工業控制器、高端裝備製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突破開展科研創新、技術攻關。
  • 中國要求實現彎道轉車 十四五規劃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
    在美國限制華為等中國公司獲取晶片的背景下,中國正在大力支持本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中國正在規劃制定一套全面的新政策,以發展本國的半導體產業,應對美國政府的限制,而且賦予這項任務「如同當年製造原子彈一樣」的高度優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