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年 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工廠

2021-01-1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2030 年,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工廠

  與非網 11 月 5 日訊根據外媒《華爾街日報》近日刊文指出,從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研發投入、製造產能,以及就業等方面描述出美國半導體行業的現狀,進一步用數據驗證了美國半導體行業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同時也指出了潛在的威脅與挑戰,預計到 2030 年,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工廠。

  在 1990 年,美國和歐洲生產著世界上四分之三以上的半導體,之後,隨著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的崛起,美國的製造業在近幾十年來逐漸離開本土。部分原因在於,亞洲的國家政府會為晶片廠商提供補貼激勵政策,以鼓勵建造工廠,發展本土產業。與此同時,美國以外的半導體供應鏈不斷壯大,以及能夠操作高昂製造設備的熟練工程師隊伍不斷擴大,目前美國和歐洲兩個國家(地區)的半導體產量比重已下降到不到四分之一。

  晶圓是製造半導體器件的基礎性原材料,晶圓產能對於半導體行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雖然美國在半導體製造技術和晶圓產能方面有持續穩定的投入,但亞洲國家和地區也在以更快的速度擴張產能。美國的產能僅佔全球的 12.5%,超過 80%的產能分布在亞洲。2019 年,全球新建六座晶圓廠,全部在美國之外,其中有四座是在中國。

  華爾街日報認為,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未來幾年中國大陸的產能迅速增長,而美國在晶片製造領域的份額將進一步縮小。在 2030 年,中國大陸預計將成為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工廠。

  不過針對這種可能性,華盛頓做出了不同尋常的反應,即不斷對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施加管制,甚至利用政治手段進行打擊。對此,中國政府也提高了對晶片產業的支持力度,在關鍵技術領域的投資規模空前龐大。

  儘管報導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進一步推動了美國讓晶片製造行業回歸本土的進程,但數年甚至數十年建立起來的生態系,晶片廠商當真能放棄嗎?

  半導體產業規模的擴大需要技術與資本的大力支持,而技術的提高需要時間積累。雖然我國半導體行業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是隨著中國對 5G、AI、物聯網和雲計算等技術的大量投資。

  以 5G 網絡、工業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將帶動半導體產業的高速增長,預計到 2030 年中國將在許多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世界領先地位。

(文章來源:與非網)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中國預計到2030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
    中國預計到2030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 e星球 發表於 2020-11-25 11:20:03 在首屆慕尼黑華南電子展上,探索科技(TechSugar)作為本屆展會的官方採訪媒體之一
  • 中國將成世界最大半導體產地,憑什麼?中國做對了些什麼?
    近日,華爾街日報刊文指出,預計到2030年,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工廠第三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球半導體重心從美國、日本開始向韓國及中國臺灣輻射,形成了三星、海力士、臺積電、日月光等一批知名半導體企業; 最後一個階段是當前正在進行的,半導體產業重心正在向中國大陸擴散,以海思、紫光展銳、中芯國際等企業為首的國內半導體廠商開始站上國際舞臺。
  • 中國大陸將成為康寧最大的玻璃基板生產基地
    近日,康寧籤署了武漢10.5代玻璃基板工廠的投資協議書。加上此前在北京和重慶的兩條生產線,康寧將先後在中國大陸建設擁有四座玻璃基板工廠。中國大陸將成為康寧全球最大的玻璃基板生產基地。,在韓國建有一座玻璃基板工廠。
  • 從數據看中國半導體產業在世界版圖中的位置
    從營收上看,目前中國最大的半導體IDM公司是聞泰旗下的安世半導體,做二極體等分立器件,MOSFET等,2019年營業收入為103.07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為104.31億元;2019年淨利潤12.58億元,上年同期為13.40億元。不過安世半導體是從歐洲NXP的標準件部門收購而來,其實還是一家歐洲公司,晶圓生產分別位於德國漢堡和英國曼徹斯特。
  • 十張圖帶你看2020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中國半導體將快速...
    從半導體器件類型來看,包括邏輯器件、模擬器件、存儲器和分立器件等,美國在邏輯器件和模擬器件類型上佔有絕對優勢,佔比分別為61%和63%,中國大陸為9%;韓國則在存儲器上佔有絕對優勢,佔比達到65%。中國大陸在半導體各器件類型的優勢並不明顯,在邏輯器件和分立器件的營收佔比僅為9%和5%,中國臺灣在邏輯器件上佔有9%的比例,具有一定優勢。
  • 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力電池工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相關媒體報導顯示,特斯拉(TSLA.US)執行長馬斯克在歐洲電池會議上表示,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力電池工廠。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目前正計劃利用此前收購的德國自動化生產商Grohmann Engineering的專業技術開發機器來完成降低動力電池成本的生產工作,並稱公司首先會在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開發這種機器。目前,特斯拉正在弗裡蒙特初步試驗其新電池的生產。但特斯拉計劃最終將這項生產轉移到柏林超級工廠,並在該工廠繼續擴大其動力電池生產技術。
  • 2020年全球半導體材料行業市場現狀 臺灣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
    臺灣地區連續十年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材料消費市場 半導體材料是製作電晶體、集成電路、電力電子器件、光電子器件的重要材料。半導體材料市場可以分為前端晶圓製造材料和後端封裝材料市場。
  • 德勤:亞洲四大半導體巨頭報告,未來看中國:智東西內參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1.7%(IDC2020年第一季度統計數據)。中國大陸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0.3%,降幅最大。由於中國大陸的出貨量約佔全球四分之一,因此造成巨大衝擊。智慧型手機依舊是半導體產品需求的最大驅動因素。儘管需求不穩定,中國大陸的OEM依舊專注於研發5G手機。隨著ODM和OEM推出一系列5G 設備,將有助於豐富半導體產品。
  • 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企業是怎樣從先驅走向沒落的?
    許多計算機史學家認為,如果你不了解仙童半導體,尤其是早期的仙童半導體,也許就很難了解美國矽谷的發展史。最初的仙童半導體,除了技術,從這裡走出的人才遍布矽谷。蘋果前CEO賈伯斯曾比喻說:「仙童半導體公司就象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那作為半導體行業的鼻祖,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企業,仙童是經過怎樣的波折,從先驅走向沒落的呢?
  • 「半導體大王」張忠謀投資大陸謀劃半導體復興路
    他管理著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製造業務,手下有2.5萬名僱員,在11個國家建有16個工廠,在矽谷華人圈內引起轟動。       在張忠謀的努力下,德州儀器的半導體市場份額絕對領先。70年代末廣泛使用的口袋式計算器使用的計算集成電路主要是德州儀器出品的。同時德州儀器的半導體事業部還開發了一款基於金屬氧化物、裡程碑式的半導體產品——一個容量僅為4KB的動態隨機存取內存RAM。
  • 中國半導體崛起的四大障礙
    他們在半導體行業的廣泛目標包括:到2025年滿足中國70%的國內需求,到2030年達到該行業所有領域的國際領先技術。半導體行業政策在中國已有40多年的歷史了,而這些最新目標大部分是對長期目標的重述,該目標旨在提高這些技術的國內產能。
  • 世界上有哪些半導體技術強國,中國的半導體技術如何?
    導電性能介入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材料,半導體在集成電路、消費電子、通信系統、光伏發電、照明、大功率電源轉換等領域都有應用。可以說有點科技含量的產品都要用到半導體,哪個國家在半導體技術上取得領先就能站在世界生產的第一梯隊。
  • 2025年中國大陸晶片將達2230億美元 但自給率仍不到20%?
    IC 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陸半導體晶片市場的總量為1434億美元,其在中國大陸生產的半導體晶片產值約為227億美元,佔比約15.9%,相比2010年(10.2%)增長了5.6個百分點。    按照IC Insights的預測,到2025年中國大陸半導體晶片市場規模將達到2230億美元,2020-2025年間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9.2%。
  • 探秘世界最大「中國屏」超級廠房:將生產65和75英寸液晶屏
    廠房預計10月封頂,項目投產後,將用於生產65英寸和75英寸的全球最大尺寸液晶顯示屏。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唐芳短短5個月,世界最大「中國屏」廠房在武漢拔地而起。超級廠房項目效果圖近日,新華社、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記者走進由中建一局承建的武漢10.5代線液晶顯示器件項目,探秘世界最大「中國屏」廠房的智慧建造。「這個全球最高世代線、最大工藝難度的『中國屏』廠房預計10月封頂,項目投產後,將用於生產65英寸和75英寸的全球最大尺寸液晶顯示屏。」中建一局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張曉葵在「建證40年?
  • 中國多晶矽生產:從受制於人到領跑世界
    呂錦標,2003年3月加入協鑫集團,2007年從集團上海總部來到籌建中的江蘇徐州多晶矽生產基地,一呆就是7年,他見證了協鑫進軍光伏行業、布局多晶矽基礎材料生產的全過程,在他的眼中,協鑫乃至中國光伏企業的多晶矽生產之路正是整個中國光伏行業從弱到強的縮影。
  • 一文看懂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而由於靠近中國,東南亞將從企業遷址中獲益良多。例如, 全球部分大型純代工企業已在新加坡建立生產工廠, 並採用OSAT公司的相關服務。領先的材料與設備以及電子產品生產服務商等生態圈內企業也為他們提供有力支持。越南因毗鄰中國而成為製造企業的第二選擇。為了在東南亞建立供應鏈, 谷歌去年將Pixel智慧型手機生產線從中國遷至越南。
  • 十張圖帶你了解半導體設備行業發展情況 全球半導體產能向中國大陸...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每1美元半導體晶片的產值可帶動相關電子信息產業10美元產值,並帶來100美元的GDP,這種價值鏈的放大效應奠定了半導體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半導體與信息安全的發展進程息息相關,世界各國政府都將其視為國家的骨幹產業,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水平逐漸成為了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
  • 半導體晶片為什麼重要 半導體晶片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這種關鍵核心材料,全球總共約130種,也就是說,只要你有了這130種材料,就可以組裝出世界上已有的任何設備,進而生產出已有的任何東西。  人類的核心科技,某種程度上說,指的就是這130種材料,其中32%國內完全空白,52%依賴進口,在高端工具機、火箭、大飛機、發動機等尖端領域比例更懸殊,零件雖然實現了國產,但生產零件的設備95%依賴進口。
  • 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價值鏈的地位
    美國總部公司佔47%,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公司佔45%,中國大陸的公司佔7%。從全球範圍來看,設計和IDM是銷售額最高的細分市場,佔半導體行業總體銷售額的71%,其次是設備(13%)和晶圓代工廠(10%),封裝(5%),EDA&IP(2%)產生的收入要少得多。中國大陸的封測領域實力相對較強,主要是因為長電科技(JCET)佔該細分市場中國大陸收入的57%。
  • 美國對中國晶圓代工廠啟動半導體「無限追溯」機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5/413013.htm這也意味著,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中國晶圓代工廠購買的美國半導體設備無論如何都不能被轉交軍方,同時也不能利用這些設備為軍方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即使是生產的是一些可能被用做軍事用途的民用集成電路,也不能被用於軍用,否則可能後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