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崛起的四大障礙

2021-01-12 騰訊網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中國在電子產品的組裝,測試和封裝領域在半導體行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目前在設計和製造需求量很大的半導體集成電路(「晶片」)方面落後。從國家層面看,參與這個全球規模達4000億美元的行業將對經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該行業還推動了電信,計算機和汽車等不同領域的創新。

中國半導體產業能否趕上該產業的領先優勢?今天中國對進口半導體技術的依賴程度如何?如果儘管花費數十億美元仍不太可能趕上,那麼它可能遇到的障礙是什麼?

近年來,中國加強建設國內半導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通過其各種政策以及更具體針對半導體行業的措施,例如《促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指導方針》,該法規經常被提及。作為國家集成電路計劃。他們在半導體行業的廣泛目標包括:到2025年滿足中國70%的國內需求,到2030年達到該行業所有領域的國際領先技術。半導體行業政策在中國已有40多年的歷史了,而這些最新目標大部分是對長期目標的重述,該目標旨在提高這些技術的國內產能。

數據顯示,中國在2019 年僅本土生產了其國內使用所需半導體的16%,並且鑑於中國為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而做出的不斷努力,因此他們增加自給自足就不足為奇了。然而,國有資本流入中國半導體行業,引發了人們的擔憂。這加劇了全球對中國如何在這一具有地緣戰略意義的重要技術領域達到與領先的設計和製造同等地位的擔憂,特別是考慮到其他市場部門展示的突破能力。

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計劃》呼籲通過中央政府以及省市政府的投資在半導體行業投資約1500億美元。這一資金水平相當於中國每年的半導體市場總量,是全球半導體行業每年用於研發的支出的兩倍,這是一筆可觀的投資。中國似乎有望在2020年達到1500億美元的投資水平,而沒有達到既定的長期目標。大部分投資發生在美國開始向全球供應商施加壓力以切斷中國對先進半導體的獲取之前。是什麼阻礙了中國?

阻礙一:技術落後

目前,中國臺灣,韓國和美國擁有世界領先的半導體製造設施(稱為代工廠或代工廠,是製造設施的簡稱),日本和美國的公司提供了絕大部分的專用設備。進入那些製造工廠。臺積電(TSMC)是全球最大,最先進的合同製造商。臺積電的大批量生產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提供由兩家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蘋果和華為設計的定製晶片來維持的。

半導體製造是資本密集型產業,該領域的研發支出通常超過其年收入的15%。平均而言,每一代最先進的製造技術的壽命只有兩到四年,然後才被更新的技術所取代,取代並降為利潤較低的產品。半導體製造設備供應商與跨國公司的代工廠和晶片設計師緊密合作,以保持這種不斷發展的製造技術步伐。

今天,中國沒有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廠。中國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直到2019年底才在上海的SMIC開始生產14納米(nm)技術節點的晶片。這使中芯國際落後了由臺積電,三星(韓國)和英特爾(美國)運營的領先代工廠大約十年,至少是第二代。

作為參考,臺積電自2018年以來一直在7納米節點上進行大批量生產,並有望在2020年末實現5納米節點的大量生產。作為其技術領先地位的標誌,臺積電還制定了具體計劃。以下兩個節點。

2020年8月,臺積電公開宣布他們打算在2022年下半年實現3納米節點的量產,並開始在新竹建設2納米節點的研究中心。中國在建造數十個晶圓代工廠方面進行的巨額投資主要是針對在較舊的節點上製造低端晶片,而不是針對利潤豐厚的處理器晶片(例如用於筆記本電腦和行動電話的圖形處理單元和中央處理器)的節點。

障礙二:人才招聘

為了將製造能力從14 nm升級到更先進,更小的節點,中國的公司將需要發展自己的製造專業知識。迄今為止,中國的公司還沒有表現出維持協作網絡的能力。創造和保護智慧財產權;和/或維持一支能夠製造前沿技術的勞動力。這與中國在該領域具有高度創新性的組裝,測試和包裝公司形成鮮明對比。

目前,中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半導體製造人才庫非常有限。近年來,中國的製造業公司積極招募人才,以吸引人才離開中國臺灣。中國大陸招聘公司的薪水是中國臺灣平均薪水和獎金的2-2.5倍。

諸如美國的矽谷和臺灣的新竹等行業人才高度集中的地區,是中國大陸確定的目標,這是中國人才招聘的重點。

總體而言,估計有3000多名工程師從臺灣轉移到了大陸公司,佔臺灣半導體研發人員的近10%。雖然這個招聘率並不是嚴重的人才流失,但依然值得跟蹤。

障礙三:關鍵製造設備的限制

中國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其對半導體製造的關鍵外國技術依賴。一種先進位造的關鍵設備從未在中國大陸交付給任何晶圓廠,因此這可能代表了中國為提高複雜性階梯到領先地位所面臨的瓶頸——這個設備即極紫外(EUV)掃描儀,它可以縮小集成用於前沿製造的電路圖案。

如今,EUV掃描儀只有一家商業供應商,即荷蘭ASML公司。複製ASML以及中國需要的技術,對中國來說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且不可能成功。ASML,其合作夥伴和多個國家政府在30多年來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以開發該掃描儀所需的許多創新產品。像中國這樣的「快速追隨者」方法已經在其他領域證明了這一點,不太可能為此類複雜設備尋求替代外國供應商。

它能夠製造在10個納米節點及以下,甚至可能下降到3納米節點,沒有這樣的EUV掃描器,通過其他製作方法,如使用舊的深紫外線(DUV)掃描器技術使用多個重疊的圖案化來實現圖案尺寸減小。DUV設備已出口到中國,也不可能EUV掃描曝光機的限制。

儘管如此,即使中國的晶圓廠能夠以這種方式使用DUV掃描儀來製造晶片,與中國臺灣,韓國的製造廠相比,額外的圖案化也有可能導致其整體製造成本更高,產量更低。

障礙四:獲得前沿合同製造

美國對出口的審查日益嚴格,使一些中國公司進入領先製造業的難度加大了。

華為於2019年5月被列入美國實體名單後,這家中國公司需要尋找替代晶片供應商來製造其智慧型手機。在短短幾個月內,華為便轉向了臺灣,日本和荷蘭的晶片供應商,以取代其美國供應商。

美國在2020年5月擴大了限制範圍,導致華為也無法在臺灣生產自己的晶片設計。2020年8月,華盛頓採取了進一步措施,通過轉移到外國供應商,防止華為規避美國的出口管制。修改了外國生產的直接產品規則,另外38家華為關聯公司被添加到了實體列表中,進一步加強了華為獲取使用美國軟體或技術開發或生產的國外製造晶片的限制。

臺積電將在2020年9月之前停止製造華為的設計,以符合美國限制的擴展。來自美國的營收貢獻了臺積電60%的收入,而來自中國大陸的收入僅佔其總收入的20%,這鼓勵臺積電遵守美國的規定,而不是冒失去更多收入來源的風險。

為應對失去與臺積電的聯繫,華為增加了中芯國際的晶片製造。但是,國內供應商不能代替臺積電。華為曾嘗試將設計發送到三星(韓國)或使用聯發科技(中國臺灣)的設計,但美國對外國直接產品規定的8月修正案將來可能會阻止這種情況。

因此,華為公開表示,2020年末其新款智能麒麟處理器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可能是最後一次。需要更多的時間來了解這些限制是否會通過降低手機銷量來真正損害華為的利益,或者是否能夠找到其他外國供應商。

結論

目前,中國距離實現半導體行業的自給自足和全球領導地位的目標還很遙遠。中國該行業的製造部門至少落後了兩代,並依賴於外國製造設備的供應商。該行業的設計部門能夠進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晶片設計,但其領先優勢依賴於外國供應商進行製造。

短期來看,中國不太可能達到領先水平,而且多個國家政府加大對關鍵技術出口限制的壓力可能會進一步降低中國半導體製造業的發展速度。儘管確實存在基於技術的瓶頸(例如在此強調的瓶頸),

作為解決中美戰略競爭的政策選擇,去耦和逆向供應鏈整合已被廣泛討論,但還有另一種觀點這表明應對相互依存和戰略競爭的更好方法是依靠盟國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之間的集體行動和協調,以應對中國提出的共同的經濟和安全關切。

擁有像中國這樣堅定,足智多謀,充滿活力的參與者,中國可能會繼續利用本土發展,外國人才吸引計劃,合資企業,垂直整合以及上面確定的其他方法,在半導體製造業的追趕中採用多種途徑。

文章編譯自thediplomat

—— END ——

相關焦點

  • 一文看懂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文章來源:德勤Deloitte四大巨頭,領航亞太在政府支持、 巨大市場體量以及研發投入增加等眾多因素的推動下, 中國大陸、 日本、 韓國和中國臺灣, 佔據全球半導體總收入前六大國家/地區的四席。這四大市場均擁有多家跨國半導體巨頭。
  • 德勤:亞洲四大半導體巨頭報告,未來看中國:智東西內參
    在政府支持、巨大市場體量以及研發投入增加等眾多因素的推動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佔據全球半導體總收入前六大國家/地區的四席。亞太四大市場各自佔據著獨特優勢,並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價值鏈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德勤的研究報告《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復盤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半導體市場,預測未來半導體市場新格局。
  • 半導體專題 | 韓國半導體是如何崛起的?
    與近鄰韓國相比,我們在半導體行業落後了30年,80年代的韓國重金砸研發,搞出了存儲器晶片,這兩年經濟復甦,存儲器晶片價格翻番漲,韓國人從我們身上賺取了百億美金利潤,還有高通、博通、英特爾他們。每年,我們進口的晶片價值2000億美金,和進口石油的規模差不多,這每年的2000億美金進口額,是中國現代化的恥辱,是我們「鋼筋水泥」粗放式發展的帶來的苦果。
  • 中國半導體廠商採購四大痛點 2019年半導體設備排名美日呈現壟斷局面
    打開APP 中國半導體廠商採購四大痛點 2019年半導體設備排名美日呈現壟斷局面 章鷹 發表於 2020-04-01 10:48:53
  • 中國半導體巨頭崛起,突破5nm蝕刻機技術,或帶領中國芯突出重圍
    雖說目前部分中國企業在晶片製造領域實現了全球領先,但關鍵技術和設備同樣也依賴於美國,所以當供應鏈無法為晶片設計廠商提供服務後,企業自然也會被卡脖子。-光刻機範疇雖然尚未突破西方國家的封鎖,但是在必要領域卻有一家半導體巨頭迅猛崛起,它的存在不僅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榜樣,同時在它的帶領下,也有望讓中國芯突出重圍。
  • 半導體巨頭崛起,突破5nm蝕刻機技術!中國芯有望突出重圍
    儘管中國以前沒有取得突破,但是現在國內的另一家半導體巨頭已經崛起,率先生生產了5nm蝕刻機,再次領先世界 在中國半導體設備研發方面的持續突破,也使中國晶片產業能夠在未來實現自給自足。然而,必須承認的是,中國在半導體設備方面仍與國際頂級水平存在差距,如被稱為"工業皇冠上的寶石"、半導體製造的核心設備——光刻機——中國儘管可以通過進口獲得,但受到美國的阻撓,全球最先進的荷蘭 ASML極紫外光刻機(EUV)也無法順利進口。
  • 半導體高低溫測試機四大分類及特點
    半導體高低溫測試機四大分類及特點 ,「jib2kf」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等研發、生產和銷售,半導體高低溫測試機,噪音低,振動小,歡迎來電選購!
  • 半導體發展的最大障礙——玻爾茲曼暴政,中國科學家找到解決方法
    更先進的製程可以使CPU與GPU內部集成更多的電晶體,使處理器具有更多的功能以及更高的性能;更先進的製造工藝會減少處理器的散熱設計功耗(TDP),從而解決處理器頻率提升的障礙;更先進的製造工藝還可以使處理器的核心面積進一步減小,也就是說在相同面積的晶圓上可以製造出更多的CPU與GPU產品,直接降低了CPU與GPU的產品成本,從而最終會降低CPU與GPU的銷售價格使廣大消費者得利
  • 深度剖析中國半導體材料行業投資前景
    01 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 根據SEMI,2017年全球半導體材料銷售額為469億元,增長9.6%,晶圓製造材料和封裝材料總額分別為278億美元和19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7%和5.4%。同期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增長21.6%,中國臺灣地區以103億美元連續第八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買家的頭銜。中國大陸第二,其次是韓國和日本。
  • 中國半導體產業如何加速國產化
    好消息是,此刻正是中國投資半導體產業,進而調整中國半導體產業結構的好時機。半導體行業有一個被稱為「矽周期」的周期,每隔三到五年就會重複一次繁榮到蕭條。半導體市場目前正在繁榮波段。據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預測,2020年半導體生產設備市場較2019年會增長15%,增至549億美元(約人民幣384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 半導體全面分析(一):兩大特性,三大政策,四大分類!
    而對於應用十分廣泛的矽材料來說,它屬於間接帶隙半導體,用矽材料製造的PN結只能製造具有整流、開關特性的二極體,並不能發出光子二、四大分類5.四大分類半導體在應用上可以分為四類產品,分別是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分立器件和傳感器,詳細分析請持續關注本公眾號(史晨星 shichenxing1)分立器件:單個的二極體、三極體、功率半導體器件(如LDMOS、IGBT等)都屬於分立器件。
  • 臺積電成功背後:臺灣半導體材料的迅速崛起
    在臺積電、美光等半導體廠投資帶動下,臺灣半導體材料產業近年蓬勃發展,連續9年都是全球最大半導體材料市場。本刊採訪發現,在這個新的千億商機下,有一群臺灣的隱形冠軍,正靠半導體市場穩穩獲利。「氟化物的原料是螢石,全世界中國蘊藏量最大,但中國只能做出工業級氫氟酸,臺灣卻能做到半導體級。」業者透露。
  • 十張圖帶你了解半導體設備行業發展情況 全球半導體產能向中國大陸...
    科天半導體是檢測設備的龍頭企業。中國半導體設備行業進口依賴度高從需求端分析,根據SEMI統計數據,2018年半導體設備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為128億美元,同比增長56%,約佔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21%,已成為僅次於韓國的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需求市場。
  • 功率半導體正迎來最好的「時代」,華潤微電子依託四大優勢加速產業...
    集微網消息,2020年「兩會」期間,民進中央提交了《關於推動中國功率半導體產業科學發展的提案》。提案建議進一步完善功率半導體產業發展政策,要將功率半導體新材料研發列入國家計劃,全面部署,竭力搶佔戰略制高點,儘快實現功率半導體自主供給。國家政策的助推,加上多元化的新興應用市場,以及資本的加持,中國功率半導體產業正迎來最好的「時代」。
  • 半導體行業陷入僵局?國產晶片卻正在崛起,臺積電也沒料到這結果
    半導體行業在2020年的表現並不如2019年景氣,可是半導體行業陷入了一個迷之僵局,但國內的半導體企業們卻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長了出來。他們圍繞晶片這一核心的產品,一步步進行相關的科研創新,取得了許多優秀的成績,而臺積電沒有料到的是,自己的營業額又跌了。
  • 國產晶片崛起,中微半導體CEO尹志堯:5nm蝕刻機已獲臺積電認可
    國產晶片的崛起之路可謂是艱辛,但是成果確實有目共睹的。除了在晶片上面有了不少成就,在製造元件上也已經有了很多的技術成果。中微半導體的蝕刻機就是其中之一。臺積電的工藝路線,明年第三季度就要試產5nm工藝,這一代工藝會全面應用EUV光刻技術。
  • 巨九慎坦度兼具傷害 版本四大崛起上單推薦
    巨九慎坦度兼具傷害 版本四大崛起上單推薦 10.5版本重點改動了上路,增加了上路防禦塔鍍層收益,上單英雄們的裝備也得到了加強,上路格局也有了不小的變化
  • 半導體崛起的必由之路——國產替代進口
    圖片來源於網絡毫無疑問,這是美方對中國高端製造領域的再一次全力壓制。公司是面向全球的高端半導體設備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通過向全球集成電路和LED晶片製造商提供極具競爭力的高端設備和高質量服務,為全球半導體製造商及其相關的高科技新興產業公司提供加工設備和工藝技術解決方案。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刻蝕設備、MOCVD設備、VOC設備等。
  • 尋找中國半導體
    當張忠謀還在為由機械專業轉入半導體職業而挑燈苦讀。太平洋彼岸,在新中國聚首的黃昆、謝希德、林蘭英、黃敞、王守武們,已經組建了一支年輕有為、群星閃耀的頂配陣容。不妨用貝爾實驗室發明電晶體為裡程碑,中國半導體起步之處,只落後美國3-5年。
  • 尋找中國半導體
    當張忠謀還在為由機械專業轉入半導體職業而挑燈苦讀。太平洋彼岸,在新中國聚首的黃昆、謝希德、林蘭英、黃敞、王守武們,已經組建了一支年輕有為、群星閃耀的頂配陣容。不妨用貝爾實驗室發明電晶體為裡程碑,中國半導體起步之處,只落後美國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