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在2020年的表現並不如2019年景氣,可是半導體行業陷入了一個迷之僵局,但國內的半導體企業們卻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長了出來。
他們圍繞晶片這一核心的產品,一步步進行相關的科研創新,取得了許多優秀的成績,而臺積電沒有料到的是,自己的營業額又跌了。
半導體陷入了怎樣的僵局,前有晶片翻車後有晶圓不足
許多夥伴還不理解半導體行業是一個怎樣的概念,為什麼晶片就是半導體行業了?這裡做一個簡單的知識普及,半導體指正常溫度下,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材料。
通俗的可以理解為半導體是一種介於電線和絕緣手套之間的物質,這種物質不是很多,其中矽是應用最廣泛的,當前我們的晶片就是由矽基晶圓切割而來,所以晶片屬於半導體行業。
半導體行業2020年最大的尷尬莫過於最先進的5nm晶片翻車,無一倖免,即使強如A14晶片也沒能離開吐槽,關鍵是5nm晶片的大批次生產,竟然使得臺積電的晶圓儲量不足了。
晶圓儲量不足直接影響到了晶片生產的問題,而晶片翻車的問題又不得不讓所有的半導體企業思考,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或者哪些環節出了問題,不解決的話,3nm依舊會翻車。
國產晶片崛起,半導體企業如雨後春筍,一個個破土重生
度過了漫長的黑夜,在關鍵時刻,總算是鑽出了泥土,國內半導體企業們因為技術上的落後,這些年要麼是在睡覺,要麼就是苦苦掙扎,謀求僅的市場,像京東方、華為這樣做大做強的很少。
2020年10月22日,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揭牌,作為中國首家「晶片大學」,在這個複雜下肩負起了半導體人才培養的使命,從此人才再也不會是難題,有很大的歷史意義。
聞泰科技投資120億搭建晶圓廠,另外一家企業投入46億製造矽片,華為海思、京東方等在屏幕驅動晶片上雙雙都有突破,顯影機成功與ASML聯動,清化教授研發出光刻機雙工件臺。
2015年我們將會實現70%的晶片自我供應,國家為此砸下4000億資金,吸引個人與企業不斷突破,中科院就光刻機立下軍令狀,大國泱泱,半導體未來可期。
臺積電沒有料到自己的收入會出現下降:產能不是滿了嗎?
臺積電最輝煌的消息莫過於2021年的產能都被預定完,爆滿的訂單在沒有華為的情況下,2020年依舊實現了5%的營業增長,但是臺積電沒有想到的是,比起往前幾個月,收入都有所減少。
2020年9月,臺積電的收入漲到45億以後,10月、11月、12月的收入都不如9月來得多,尤其是在驍龍888發布這樣的風口,12月的收入還不如9月,臺積電也很困惑。
臺積電晶片收入減少最大的原因還是精力都放在了5nm晶片上,作為主流晶片的7nm工藝製程都有相當比例的流失,畢竟除了各個品牌的旗艦機以外,7nm適配的機型要多很多。
這也不能怪臺積電的實力,5nm這麼精細的工藝,臺積電自然要認真地對待,為了彌補這一份損失,臺積電甚至宣布了提價10%的計劃,但實際上是為了延緩晶圓不足帶來的問題。
國產晶片指日可待,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要加油
不管是資金和政策上,國家都給出了很大程度的補貼,這對於國內的半導體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喜訊,但是更難的問題是在這個一無所知的領域,他們應該怎樣前行。但願在在人才、資金、土地等都充足的情況下,2021年,我們會有許多激動人心的收穫,我們一起期待。
點擊關注,獲取更多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