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陷入僵局?國產晶片卻正在崛起,臺積電也沒料到這結果

2021-01-18 我選科技

半導體行業在2020年的表現並不如2019年景氣,可是半導體行業陷入了一個迷之僵局,但國內的半導體企業們卻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長了出來。

他們圍繞晶片這一核心的產品,一步步進行相關的科研創新,取得了許多優秀的成績,而臺積電沒有料到的是,自己的營業額又跌了。

半導體陷入了怎樣的僵局,前有晶片翻車後有晶圓不足

許多夥伴還不理解半導體行業是一個怎樣的概念,為什麼晶片就是半導體行業了?這裡做一個簡單的知識普及,半導體指正常溫度下,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材料。

通俗的可以理解為半導體是一種介於電線和絕緣手套之間的物質,這種物質不是很多,其中矽是應用最廣泛的,當前我們的晶片就是由矽基晶圓切割而來,所以晶片屬於半導體行業。

半導體行業2020年最大的尷尬莫過於最先進的5nm晶片翻車,無一倖免,即使強如A14晶片也沒能離開吐槽,關鍵是5nm晶片的大批次生產,竟然使得臺積電的晶圓儲量不足了。

晶圓儲量不足直接影響到了晶片生產的問題,而晶片翻車的問題又不得不讓所有的半導體企業思考,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或者哪些環節出了問題,不解決的話,3nm依舊會翻車。

國產晶片崛起,半導體企業如雨後春筍,一個個破土重生

度過了漫長的黑夜,在關鍵時刻,總算是鑽出了泥土,國內半導體企業們因為技術上的落後,這些年要麼是在睡覺,要麼就是苦苦掙扎,謀求僅的市場,像京東方、華為這樣做大做強的很少。

2020年10月22日,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揭牌,作為中國首家「晶片大學」,在這個複雜下肩負起了半導體人才培養的使命,從此人才再也不會是難題,有很大的歷史意義。

聞泰科技投資120億搭建晶圓廠,另外一家企業投入46億製造矽片,華為海思、京東方等在屏幕驅動晶片上雙雙都有突破,顯影機成功與ASML聯動,清化教授研發出光刻機雙工件臺。

2015年我們將會實現70%的晶片自我供應,國家為此砸下4000億資金,吸引個人與企業不斷突破,中科院就光刻機立下軍令狀,大國泱泱,半導體未來可期。

臺積電沒有料到自己的收入會出現下降:產能不是滿了嗎?

臺積電最輝煌的消息莫過於2021年的產能都被預定完,爆滿的訂單在沒有華為的情況下,2020年依舊實現了5%的營業增長,但是臺積電沒有想到的是,比起往前幾個月,收入都有所減少。

2020年9月,臺積電的收入漲到45億以後,10月、11月、12月的收入都不如9月來得多,尤其是在驍龍888發布這樣的風口,12月的收入還不如9月,臺積電也很困惑。

臺積電晶片收入減少最大的原因還是精力都放在了5nm晶片上,作為主流晶片的7nm工藝製程都有相當比例的流失,畢竟除了各個品牌的旗艦機以外,7nm適配的機型要多很多。

這也不能怪臺積電的實力,5nm這麼精細的工藝,臺積電自然要認真地對待,為了彌補這一份損失,臺積電甚至宣布了提價10%的計劃,但實際上是為了延緩晶圓不足帶來的問題。

國產晶片指日可待,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要加油

不管是資金和政策上,國家都給出了很大程度的補貼,這對於國內的半導體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喜訊,但是更難的問題是在這個一無所知的領域,他們應該怎樣前行。但願在在人才、資金、土地等都充足的情況下,2021年,我們會有許多激動人心的收穫,我們一起期待。

點擊關注,獲取更多科技資訊

相關焦點

  • 國產晶片崛起,中微半導體CEO尹志堯:5nm蝕刻機已獲臺積電認可
    國產晶片的崛起之路可謂是艱辛,但是成果確實有目共睹的。除了在晶片上面有了不少成就,在製造元件上也已經有了很多的技術成果。中微半導體的蝕刻機就是其中之一。臺積電的工藝路線,明年第三季度就要試產5nm工藝,這一代工藝會全面應用EUV光刻技術。
  • 半導體崛起的必由之路——國產替代進口
    之前,華為雖被列入「實體清單」成員,但仍可以利用美國技術、軟體來設計半導體晶片並通過使用美國設備的海外代工廠來生產自己所需要的零部件。而現在,美國加大對華為的限制措施,這將從源頭上遏制華為在半導體領域的自主研發生產。以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晶片為例,最新的麒麟990 5G的性能與行業競品相比毫不遜色。
  • 臺積電張忠謀: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造出頂級晶片,這是為何?
    不過,再強大的華為也有弱點,那就是華為只會設計晶片技術,不會製造生產晶片技術,因此,美國抓住這一點,讓臺積電停止給華為供貨晶片,否則將會失去美國提供半導體技術。     原本以為臺積電作為中國企業,不會受制於美國,支持華為,打破美國封殺,沒想到臺積電為了利益考慮,最終決定在9月15日後不再給華為做代加工。
  • 關於國產光刻機,中科院罕見出手,臺積電徹底失算了!
    隨後,圍繞著光刻機產業的一些關鍵廠商也坐不住了,紛紛站出來表態,其中就涉及臺積電和荷蘭ASML。ASML表態:9月17日,ASML副總裁沈波表態;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合作夥伴,未來ASML將加快在中國市場的布局。
  • 國產晶片技術再進一步!首臺5納米蝕刻機研發成功,臺積電已採用
    我們國內的刻機,一直以來我們國內在半導體領域都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特別是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國產晶片的前途還很迷茫。不過近幾年來,隨著華為等國產半導體公司的崛起,國內的晶片技術逐漸有了起色,也給無數國人帶來的希望,其實我國在晶片設計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的水平。像華為就可以設計出非常高端的5納米晶片。那麼,為什麼國產晶片遲遲不能崛起呢?
  • 中國石墨烯晶片換道超車,臺積電不再是唯一選擇,華為或成大贏家
    眾所周知,在現代科技領域中,半導體晶片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東西,不管是在智慧型手機,還是在人工智慧和AI等技術領域,半導體晶片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半導體晶片的研發是屬於高精尖的科技領域,所以想要研發晶片也是非常難的,而我國在晶片領域由於起步較晚,再加上基礎較為薄弱,所以國產半導體晶片的發展相較於美國來說,一直都落後一大截!
  • 不只是光刻機,國產巨頭攻克5nm蝕刻技術,臺積電第一個下單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不只是光刻機 華為在面對晶片限制的時候,讓國人都開始關注國產晶片的實力。這時候才發現,在這部分,國產晶片是有短板的。華為晶片反映出的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現狀,國外對華為晶片的技術封鎖,更讓我們知道,自研技術的重要性。
  • 中國在半導體材料和集成電路晶片行業發展
    現階段因為中微半導體材料研發的5納米技術蝕刻機早就根據臺積電的驗證,那麼在臺積電生產製造5氧化矽晶片時,生產流水線的一部分蝕刻機可能是中國生產製造。現階段中微半導體材料早已向臺積電的供應鏈管理出示5納米技術蝕刻機機器設備,而從臺積電的加工工藝路線地圖上看,在2020年第三季度臺積電可能應用全世界更為優秀的極紫外光刻機生產製造5氧化矽晶片。
  • 全球8英寸晶圓緊缺,臺積電也宣布決定,這或許是國產廠商的機會
    而這一切讓供應商不得不提高價格。比如聯華電子就已經在2020年第四季度把價格提高至10%到15%左右,最高的緊急訂單甚至提價到了40%。全球8英寸晶圓短缺造成的影響是會產生連鎖反應的,所以世界第一大晶片代工廠臺積電也宣布了一項決定。臺積電宣布重要決定在臺積電的客戶當中,大部分都是美國客戶,而客戶的需求又是7nm以及5nm高端晶片。
  • EUV光刻機進口無望,國產晶片將何去何從?
    那麼今後,除了臺積電之外,恐怕還要再加一個名字,就是三星電子。根據媒體報導,三星電子的3nm製程將於2022年量產,如果能順利實現,這將是三星電子近年來首次與臺積電同步。據悉,三星電子採用的是GAA技術(環繞閘極技術),與臺積電的FinFET工藝有所不同。 三星電子突破3nm,臺積電,三星兩強相爭,國產晶片面臨的差距再次拉大。
  • 臺積電始料未及!一則消息傳來,晶片行業或迎來「變革」!
    隨著全球科技競爭越發激烈,晶片行業成了大家關注的領域。尤其當晶片進入7nm、5nm時代,晶片企業之間的競爭已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由於晶片製造技術非常複雜,沒有大量的訂單,難以保證晶片的良品率,這也是為什麼英特爾最終選擇讓將晶片製造業務外包給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
  • 關於國產光刻機,中科院罕見出手,臺積電徹底失算了
    隨後,圍繞著光刻機產業的一些關鍵廠商也坐不住了,紛紛站出來表態,其中就涉及臺積電和荷蘭ASML。ASML表態:9月17日,ASML副總裁沈波表態;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合作夥伴,未來ASML將加快在中國市場的布局。
  • 晶片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大勢所趨
    低位的晶片半導體、通信設備5G板塊短期有明顯的資金介入跡象,晶片半導體整體調整時間周期長,但是三季度的業績整體還是超預期,通過這篇文章,可以把晶片半導體從設計、晶圓、封測、設備和材料五個維度簡單梳理一下!
  • 深度剖析中國半導體材料行業投資前景
    ,從目前國內產業發展現狀來看,其差距甚至大於晶片設計及製造環節,未來具備巨大的國產替代空間。當前國內半導體材料的發展正在快速迎來突破,在過去十年,以02專項、863計劃為代表的產業政策推動了半導體材料從0到1,本土半導體材料企業數量大幅增長。 以江豐電子的靶材、安集微電子的研磨液為代表的國產半導體材料進入主流晶圓製造產線,並實現了中大批量供貨。雖然目前產業總體正處於起步階段,但預測未來五年內即將成為半導體材料產業從量變到質變的五年。
  • 為何英特爾困於7納米晶片,而臺積電卻能突破
    也就是說,由於半導體材料的限制,摩爾定律的終點就是7nm晶片。從這方面來看,英特爾遲遲不能突破7nm工藝似乎在情理之中。不過,同為世界知名的晶片巨頭,臺積電卻能生產出5nm的晶片,並且還公布了3nm以及2nm晶片的試產計劃。這樣看來,摩爾定律依然在生效,因為臺積電的計劃是按照大約兩年的間隔來制定的,而且所謂的物理極限在臺積電面前也不存在。
  • 再見臺積電,三星代工IBM最尖端半導體晶片,性能上POWER9的3倍
    最新消息,韓國三星電子將代工生產美國IBM的最尖端半導體晶片,這一單臺積電沒拿到。 這是IBM首款商業化的7nm產品,由IBM自行設計,主要面向用於運營數據中心的企業,將由三星代工,工作負載量是前款晶片
  • 歐洲晶片簡史:這家荷蘭公司,扼住了全球半導體晶片的咽喉
    可以這麼說,如果它停產,全球半導體晶片生產將會停擺。阿斯麥的行業地位,還可以通過近期一則新聞略窺一斑。5月初,美國聖克拉拉市高等法院作出最終判決,阿斯麥起訴XTAL公司竊取商業機密勝訴,阿斯麥獲賠8.45億美元,並獲得XTAL的大部分專利和客戶。這樁官司發生的背後,和阿斯麥的一位客戶想借XTAL打破阿斯麥的市場壟斷地位有關。這方面,或許市場數據更有說服力。
  • 國產蝕刻機的崛起,從65nm到5nm,給國產光刻機樹立榜樣
    由於國內半導體產業起步晚,因此很多用於半導體製造的關鍵設備,中國都長期依賴進口。而在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不斷加大晶片制裁力度情況下,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短板也暴露的愈發明顯。高端光刻機的短缺嚴重影響我國晶片代工企業的技術迭代速度,這也是當前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路上的最大阻礙。
  • 前員工跳槽國內晶片巨頭,臺積電的表態,讓無數網友「心寒」!
    在這種背景下,國內也推出新政策,不僅讓國產晶片企業迎來了免稅發展黃金期,更是讓國產晶片的自給率在2025年提升到70%,這也讓國內掀起了一股「造芯潮」!為此,不少晶片企業開始排隊上市,加大對晶片製造的投資,這讓「半導體人才」成了業內的「香餑餑」!
  • 臺積電宣布,半導體領域發展已達上限?我國反超的機會來了
    臺積電宣布,半導體領域發展已達上限?我國反超的機會來了臺積電宣布發現了2納米晶片的製造工藝最近,TSMC(臺積電)聲稱已經發現了2納米晶片的製造工藝,中科院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讓我們眾多關注科學進展的人都為之振奮。這將是中國半導體領域的一個轉折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