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失效了?為何英特爾困於7納米晶片,而臺積電卻能突破

2020-09-14 科技真言

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的經驗之談,被譽為計算機第一定律!其核心內容是: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隔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而言之,每隔兩年,處理器的性能就會提高一倍!

摩爾定律

在過去的這麼多年時間裡,摩爾定律被無數次證明,而且為計算機晶片行業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它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然定律,但是卻揭示了信息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被很多人奉為經典!

得益於摩爾定律,英特爾在計算機晶片領域一直佔據著壟斷的地位,直到近些年才迎來AMD這個強大的對手。不過,從市場份額上來看,英特爾始終保持著領先,即使它被有些人稱為「牙膏廠」。

英特爾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個稱號,是因為這幾年英特爾的處理器更新的速度比較慢,而且每一代晶片性能提升的都不是很明顯。但是在2020年9月3日,英特爾發布了第11代酷睿處理器,或許能夠改善這種情況。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之前據國內外消息稱,英特爾將會推遲7nm晶片的發布,原因是工藝水平達不到標準。在這個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摩爾定律失效了,因為如今的晶片已經做不到兩年就提升一倍的性能了,尤其是更高工藝的產品。

晶片

除此之外,人們還通過摩爾定律和物理公式計算出了矽基晶片的物理極限是7nm。也就是說,由於半導體材料的限制,摩爾定律的終點就是7nm晶片。從這方面來看,英特爾遲遲不能突破7nm工藝似乎在情理之中。

不過,同為世界知名的晶片巨頭,臺積電卻能生產出5nm的晶片,並且還公布了3nm以及2nm晶片的試產計劃。這樣看來,摩爾定律依然在生效,因為臺積電的計劃是按照大約兩年的間隔來制定的,而且所謂的物理極限在臺積電面前也不存在。

臺積電

那麼摩爾定律到底有沒有失效呢?為何英特爾困於7納米晶片,而臺積電卻能突破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臺積電能成為全球第一大晶片代工廠的主要原因!

為何臺積電能突破極限?

在弄明白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物理極限只是當時人們技術水平不夠所產生的理論極限。舉個例子來說,幾十年前的人能想像到現在的技術會這麼發達嗎?

晶片

所以說,由於技術水平有限,以前只是人們自認為矽基晶片的物理極限是7納米。如果放到現在,矽基晶片的極限可能會達到1納米,因為隨著時間的發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斷地進步!

由此來看,臺積電能突破7nm工藝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只要它滿足了一系列條件,自然就可以實現工藝的進步。作為矽基晶片行業中的佼佼者,臺積電的實力肯定是非常強大的,它對於晶片的認知遠超同類公司,所以工藝水平才能一直穩步提升!

臺積電

雖然全世界所有的半導體企業都知道晶片的誕生需要經過設計、生產、封裝與測試四個步驟,但是要真正地吃透每一個過程卻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臺積電能取得今天這個成績,靠的就是掌握了最為頂尖的晶片生產技術。

從臺積電的角度上來看,摩爾定律並沒有失效,想要達到它的盡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於英特爾推遲7nm晶片的計劃,或許只是因為它的工藝水平不足而已。

臺積電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已經將7nm晶片的生產外包給了臺積電,這也足以證明臺積電的實力!對於我們國內的半導體公司而言,臺積電是一個遠大的目標,希望未來它們能追上甚至是超過這個目標!

寫在最後

摩爾定律有可能會失效,但不是現在,它依然在指引著晶片行業的進步。臺積電之所以能突破7nm晶片的極限,是因為它自身的努力和時代的成就,二者缺一不可!

中國芯

相信未來國內的半導體公司也能達到如此高度,國產晶片也一定能實現崛起的偉大目標!

那麼對於摩爾定律是否失效和臺積電為什麼能突破極限,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和討論!

相關焦點

  • 實現2nm工藝突破,臺積電為何能給「摩爾定律」續命?
    據臺灣媒體報導,近日臺積電在2nm工藝製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發進度超越預期,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風險試產的良率可以達到90%。相比較於關注熱鬧的當下,我們不妨追蹤這條技術線索,來看下臺積電保持先進位程工藝的經驗,看下它是如何來為遊走在失效邊緣的摩爾定律來「續命」的。
  • 摩爾定律失效?英特爾用事實告訴你:不會
    【天極網筆記本頻道】隨著半導體行業發展,摩爾定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質疑,甚至有聲音說「摩爾定律失效了!」在9月19日舉行的「英特爾精尖製造日」活動上,英特爾用事實告訴大家:摩爾定律不會失效。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談到19日活動時說「今天是一個摩爾定律的盛會。」
  • 摩爾定律如何「續命」?高通、臺積電、英特爾同臺論「藝」
    作者:DIGITIMES 韓丁摩爾定律引領下的集成電路生產正在逼近物理定律的極限,晶片產業迫切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創新與合作是永久的話題,通過解決散熱問題、尋找新材料與設計結構創新以及更大規模的合作,沿著摩爾定律的道路繼續向前推進。
  • 英特爾怒懟三星臺積電:我比你們領先三年!
    【摩爾定律不死】電晶體的製程工藝,多年來一直遵循摩爾定律,即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以及消費者每花一元錢能獲得的晶片性能,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但近幾年來,摩爾定律還能維持多久,已經成為業界討論最多的問題。甚至很多分析者認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其原因在於,我們目前使用的主流晶片製程已經達到14納米製程,並正在向10納米發展。
  • 2020年7納米製程:摩爾定律的終點站
    周一時,克羅韋爾在斯坦佛大學作演講,主題為「晶片設計遊戲的摩爾定律將終結」。克羅韋爾在接受採訪時進一步表示:「對於英特爾等企業來說,晶片業務相當昂貴,這些企業要巨額資金開發下一代晶片技術。」到底有多貴呢?Globalfoundries最近在紐約北部建設的工廠花了60億美元;2014年晚期新的研發設施也將完工,將它加進去總計要80億美元。
  • 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晶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
    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晶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既然要談晶片的未來,自然要看看晶片的現在。晶片製程玩家三足鼎立: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大陸的中芯國際等還在追趕狀態,不管是技術還是市場份額都還不足以抗衡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但希望未來可以實現超越。目前,最先進的晶片製程工藝是臺積電的7nm EUV,蘋果的A13處理器、華為的麒麟990 5G處理器、高通驍龍865處理器都採用了臺積電的額7nm EUV工藝。
  • GAA技術給摩爾定律續命,臺積電先進5、4、3、2、1nm晶片工藝製程布局
    臺積電先進5nm、4nm、3nm、2nm、1nm晶片工藝製程持續推進。ycgEETC-電子工程專輯雖然英特爾規劃的7nm工藝比臺積電的5nm工藝電晶體密度還大,但是後年都很難量產,估計要到2023年,那時臺積電更先進的2nm工藝都量產了。
  • 為何說7nm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1nm真的能救摩爾定律嗎?
    Bazednc那麼,為何說7nm就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碳納米管複合材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BazedncXX nm製造工藝是什麼概念?而近年來,晶片製造技術進步放慢,摩爾定律出現失效的客觀現象,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追趕西方來說是一大利好。Bazednc摩爾定律失效,一方面既有技術因素——先進光刻機、刻蝕機等設備以及先進晶片製造技術研發技術難度大、資金要求高......另一方面也有商業上的因素。
  • 臺積電:摩爾定律依然有效,電晶體將能做到 0.1 納米
    據臺灣地區《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研發負責人、技術研究副總經理黃漢森表示,毋庸置疑的,摩爾定律依然有效且狀況良好,它沒有死掉、沒有減緩、也沒有帶病,並透露電晶體將能做到0.1納米。
  • 英特爾:摩爾定律不死 5nm研發已開始
    近兩年,摩爾定律一直被質疑,而英特爾也曾經表示摩爾定律開始放緩。反而是臺積電,一直強調摩爾定律沒有死。如今英特爾也開始強調,摩爾定律不死,並且透露了自家工藝的進度。前段時間英特爾總結2019年,稱2019年為了滿足需求,供應了更多晶片,在總結的過程中多次提到摩爾定律,表示摩爾定律依舊有效。而且還提到了自家工藝計劃,表示將會於2021年推出7nm工藝,5nm工藝的研發也已經開始。
  • 先進位程瀕臨極限,如何走出摩爾定律框架?
    先進位程瀕臨極限,如何走出摩爾定律框架? 近兩年,向臺積電先進位程下單的超微(AMD)、聯發科等,產品效能都有跳躍式進步,前者無疑成為加速科技巨頭成長、搶攻市佔的關鍵推手。 同一時間,臺積電也宣告最先進的2納米製程研發中心,將在2021年於新竹設立。 先進位程瀕臨極限,如何走出摩爾定律框架?
  • 電子晶片逼近1nm極限,摩爾定律失效,頂上來的將是光電晶片
    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光電晶片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電晶片有望成為5G和人工智慧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並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換過程。1、美國光電晶片研發屢獲突破,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19年1月,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光子集成晶片。
  • ...攻堅2nm投入8000工程師人力,摩爾定律下,到底工藝極限是幾納米??
    摩爾定律失效了?的「極限」根據維基百科定義:摩爾定律(Moore's law)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因此,業界普遍認為,想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突破現有的邏輯門電路設計,讓電子能持續在各個邏輯門之間穿梭。然而,7nm並不是半導體產業預言過的唯一一個「極限」,它即不是摩爾定義遭遇的第一個挑戰,顯然,也不是最後一個。
  • 電子晶片逼近1nm極限,摩爾定律失效,頂上來的將是光電晶片
    隨著摩爾定律2019年5月,英特爾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California,Berkeley)的研究人員提出構建光神經網絡的新架構,該研究有助於納米光子神經網絡在實際中應用。研究人員提出構建光學神經網絡引擎的GridNet和FFTNet兩種架構,並在針對手寫數字識別任務的軟體仿真中,對這兩種架構進行訓練。
  • 再次拯救摩爾定律:一文瞭然GAA晶片技術
    最好的例子就是晶片巨頭英特爾在 14nm 節點長達 5 年的停滯,一度讓 「摩爾定律已死」的言論甚囂塵上。    在《臺積電 5 納米吊打英特爾 10 納米?別糾結了,這只是 「數字遊戲」》一文中,其實IT之家已經為大家介紹過 3D FinFET 電晶體,這裡再簡單回顧一下。  其實所謂電晶體,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講,就是用半導體材料製作的電流開關結構。左邊一個源極(半導體),右邊一個漏極(半導體),中間加個柵極(金屬),讓柵極來控制電流從源極到漏極的通斷。
  • 巨頭晶片製程之戰:5nm如何給摩爾定律續命?-虎嗅網
    縱觀今天下大勢,隨著5G和AI技術的發展,以及大數據的爆炸式激增,未來新產業、新應用的計算需求和功耗也正等著5nm晶片戰果的嗷嗷待哺,催促著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不斷衝刺物理極限的天花板,火拼先進位程給摩爾定律續命。刀鋒至此,臺積電、三星、英特爾摩拳擦掌,5nm戰爭即將一觸即發。
  • 臺積電:2nm晶片研發重大突破,1nm也沒問題
    極紫外光(EUV)微顯影技術的提升,使臺積電研發多年的納米片(Nano Sheet)堆疊關鍵技術更為成熟,良率提升進度較預期順利。臺積電此前透露2nm研發生產將在新竹寶山,規劃P1到P4四個超大型晶圓廠,佔地90多公頃。臺積電5nm已經量產,3nm預計2022年量產,2nm研發現已經取得重大突破!
  • 這個1納米黑科技晶片 是在給摩爾定律判死刑嗎?
    寫在前面  40多年來,摩爾定律一直是IT界的鐵律。  但隨著晶片技術的發展,摩爾定律所預言的發展軌跡似乎已逼近終點。  這意味著,固守傳統思路的晶片製造商將舉步維艱。  最近,美國團隊研製出的1納米電晶體對晶片商來說無異於「最後通牒」。
  • 摩爾定律或在2025年迎來終點 中國晶片一招可以突圍
    有分析表示,摩爾定律或在2025年迎來終點,那麼,中國晶片該如何突圍呢?中國媒體《IT時報》11月6日報導,半導體企業的製程工藝正向這個終點進發。最新消息是,全球領先晶片供應商臺積電將在2022年量產3納米工藝晶片,2024年推行2納米工藝。
  • 摩爾定律真的已近黃昏了嗎?
    1965年英特爾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預言,每塊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年就會翻一倍(後來修正為每兩年)。隨著科技的進步,電晶體的體積不斷縮小。半個世紀以來,電晶體已經縮小到原來體積的千分之一。摩爾定律屢試不爽,似乎成為一條金科玉律。然而近幾年來摩爾定律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