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墨烯晶片換道超車,臺積電不再是唯一選擇,華為或成大贏家

2020-12-05 阿泡芙看世界

點擊關注,每天精彩不斷!

導讀:中國石墨烯晶片換道超車,臺積電不再是唯一選擇,華為或成大贏家!

眾所周知,在現代科技領域中,半導體晶片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東西,不管是在智慧型手機,還是在人工智慧和AI等技術領域,半導體晶片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半導體晶片的研發是屬於高精尖的科技領域,所以想要研發晶片也是非常難的,而我國在晶片領域由於起步較晚,再加上基礎較為薄弱,所以國產半導體晶片的發展相較於美國來說,一直都落後一大截!

在國產晶片市場上,華為很早就成立了海思半導體晶片研發部門,經過這近10年來的努力,華為也終於成功研發出了海思麒麟晶片,並且還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雖然研發出來了,而其具體的生產工作則都是交給臺積電來完成的,所以我們想要在晶片領域取得突破,也還必須要在晶片代工領域取得研發成果才行!

華為和臺積電的晶片合作從28nm晶片就開始了,如今華為早已經成為了臺積電的最大客戶之一,但是由於近日美國對華為的「晶片禁令」升級,讓臺積電和華為公司之間的合作也將不再繼續,而這時候中芯國際等國產晶片代工企業也開始湧現出來,讓臺積電也不再是華為的唯一選擇;可以說現在華為也已經成為了全球晶片設計領域的一大巨頭企業了,而我們只要取得了晶片製造工藝的進步,那麼國產晶片就能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最近這幾年,由於眾多國產科技企業的不斷加入,讓中國在晶片研發領域也開始不斷的崛起!

根據最新的消息來看:臺積電目前最新的工藝正在向2nm晶片製程進軍,而熟悉晶片市場發展的人都知道,2nm晶片已接近矽基晶片的物理極限,而這也就意味著進入到2nm晶片後,整個矽基晶片的研發製程將進入停滯狀態,很難再向前進步了;這也將要求晶片企業研發出新的技術來解決矽基晶片的瓶頸問題,目前全球公認的下一代晶片製造替代材料就是石墨烯、碳基半導體材料;而在新的晶片材料市場上,誰能找到新的晶片製造方法,那麼未來誰就就能獲得晶片製造的主動權!

近日國內突然傳來一個好消息,有可能讓中國晶片製造實現彎道超車,北京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宣布:經過20多年的潛心攻關,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的基於碳基納米管晶體晶片的研發團隊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不僅突破了碳基石墨烯半導體材料的製備技術瓶頸,而且還率先在全球突破了碳基納米管電晶體的製備工藝,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可能在晶片領域換道超車,率先開啟碳基晶片和石墨烯晶片時代!

據悉,2年前中國研究院的實驗生產線就已經製造出了4吋5微米柵長的碳基晶片,而現在再次取得技術突破,性能將再提升10倍以上,而且我們還已經具備了碳基晶片規模化製造的基礎,目前研究院正在和華為等國內科技廠商進行技術對接,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在新的晶片技術領域華為或成最大贏家,不知道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最近國產八英寸石墨烯晶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似乎又給國產晶片換道超車打了一劑興奮劑。因為理論上來說,只要在石墨烯晶圓上繼續進行切片、刻蝕、離子注入等操作,就能夠繞過光刻機做出碳基晶片。 我們國產晶片終於不用再被別人卡脖子了,石墨烯會成為國產晶片換道超車的一張王牌嗎?
  • 石墨烯半導體晶片。中國專家突破成功。彎道超車指日可待
    一個不爭的事實便是,中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核心科技太薄弱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華為在晶片代工領域始終被美國川普政府「卡脖子」!華為擁有全球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但是卻沒有能夠製造晶片的生產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無法生產出高端光刻機,而或許光刻機並非中國半導體晶片代工領域的唯一出路......
  • 最強材料石墨烯首研成功,中國晶片有希望,或造福全人類
    我國最好的晶片製造公司中芯國際目前最好也只能實現7nm晶片加工,而且還不能量產。世界頂尖的晶片製造公司臺積電目前已經能實現5nm的量產,並且還在向3nm、2nm的路上前進。而我國大多數的晶片製造公司卻還停留在14nm的階段上徘徊。
  • 不僅要彎道超車,還要勇於換道超車 | 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長江網評論員周劼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賴鑫琳 攝 圖片源自解放日報)石墨烯單晶晶圓與目前半導體電路所用的矽晶圓的最大不同,就在於所用材料,一個是碳基,一個是矽基。現在的半導體晶片無論大小,都是基於矽晶圓而製造的矽基晶片,從晶片設計、封裝、製造到材料、製造設備,相對於世界最先進水平,我國還是追趕者。
  • 「彎道超車」改為「換道超車」,碳基晶片來了,離最後的製造僅一步...
    相信大家都明白,國產晶片的薄弱環節就在晶片製造,無法達7nm以上的更高製程。現在先是鬆口讓臺積電給華為供貨14nm以上的晶片,然後又是讓三星可以給華為oled屏幕供應,現在連索尼的傳感器也可以了。
  • 麒麟晶片將斷供,華為應對措施不是尖端光刻機,石墨烯晶片來救場
    我們都知道,臺積電將在九月15號之前完成華為麒麟晶片的所有訂單,兩大巨頭的合作也將終止,他們曾相互促進,相互成就,而如今在華為面臨如此境遇之時,臺積電斷供也是迫不得已,臺積電現能唯一能為老友華為做的,便是加班加點儘量多的生產麒麟晶片,即便如此,短時間生產的晶片對於華為手機的長期需求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最艱難的路,還得所有的華為人自己去走
  • 「換道超車」,碳基晶片來了,離最後的製造僅一步之遙
    相信大家都明白,國產晶片的薄弱環節就在晶片製造,無法達7nm以上的更高製程。現在先是鬆口讓臺積電給華為供貨14nm以上的晶片,然後又是讓三星可以給華為oled屏幕供應,現在連索尼的傳感器也可以了。雖然看起來是放開,但是實際上這次鬆口對華為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14nm以上晶片,中芯自己都可以造,以上在國內都有不錯的替代品可以用。然而而最緊缺的14nm以下對5G密切聯繫的高製程晶片,鬆口還是遙遙無期。看似它是妥協了,結果對華為來說還是一樣,做的無用功。看到美國在晶片上不斷卡脖子,中科院也公開宣布進入光刻機領域,協助國產晶片產業實現突破。
  • 通過碳基晶片,中國芯要換道超車?背後是北大團隊20年的努力
    通過碳基晶片,中國芯要換道超車?背後是北大團隊20年的努力互眾所周知,近日有一則消息傳出讓大家興奮不已。那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
  • 中國「碳基」晶片,成為全球晶片「珠峰」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近期,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對媒體說: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做出頂級晶片!!你們中國就是舉全國之力,也做不出頂級晶片!是嗎?我國採用的石墨烯製造工藝的碳基晶片,可以輕鬆達到普通矽基晶片的10倍以上速度,如此超快的速度得力於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在信號的傳輸中擁有更好的傳導性能。我們知道,一直以來晶片都是中國科技領域的短板,超過90%依賴進口,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國產晶片自給率尚不足三成。
  • 被送上神壇的碳基晶片,其實不靠譜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給華為代工晶片,華為就被開始努力,包括自研晶片,自研光刻機,甚至連中科院都牽扯進來,發表了用碳基晶片代替矽晶片觀點,頓時行業一片叫好,什麼碳基電子是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利器啦,什麼碳基晶片快速換道超車拉,什麼臺積電開始後悔拉,華為或成最大贏家拉等等
  • 中國晶片新突破,一旦石墨烯技術成熟將改變世界晶片格局
    石墨烯是一種以sp雜化連接的碳原子緊密堆積成單層二維蜂窩狀晶格結構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維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實際上石墨烯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只是難以剝離出單層結構。
  • 5納米光刻機或將拋棄,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是矽基晶片10倍
    目前晶片製造的實力來看,暫期國內還沒有哪個公司可以具備麒麟1000處理器,華為在後續的手機配置上很有可能選擇聯發科晶片來替代麒麟處理器。麒麟1000處理器採用臺積電5納米工藝打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相比上一代麒麟990,麒麟1000在電晶體數量方面更上一層樓,有望做到全球集成度第一。
  • 8寸碳基晶片發布,華為破解晶片難題,未來可期
    一塊只有8英寸的石墨烯單晶晶圓亮相,吸引了眾多參觀者。作為取代矽基晶片的新一代半導體,碳基晶片正在闊步走來。 早在今年上半年,國內已經有傳言稱,國內正在研發碳基晶片,並已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當時,因為碳基晶片處於萌芽狀態,網上認為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走出實驗室。沒有想到,傳言屬實,在部分領域已經開始運用8寸石墨烯碳基晶片,製作成熟產品。
  • 中科院這次彎道超車,新型石墨烯晶片讓美優勢不再
    而5G技術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眼看著我們的5G技術已經大大超過了美國,所以讓諸多國家都限制華為5G技術在各國的建設,雖然美國使用卑劣手段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美國不得不承認自己的5G技術已經被超越!而對於晶片來說,一直都是我們的短板,就拿華為來說,曾經沒有自己的晶片,所以很容易受到美國的牽制,這也讓我們一度非常無奈,雖然也在快馬加鞭的研發,但是與美國的差距依然非常大!
  • 碳基晶片獲突破,性能提升千倍,我國碳基晶片能否實現借道超車?
    最近最火熱的就是碳基晶片了,也就是石墨烯晶片。什麼是碳基晶片? 因為摩爾定律的限制,晶片在到達2nm就幾乎無法突破了。於是就產生了新的課題,需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基晶片,經過反覆研究發現石墨烯就是一種理想的電晶體材料。
  • 北大突破碳基晶片量產關鍵技術!我國晶片可望「換道超車」
    該項成果在國際上至少能保持2年的領先優勢,表明用碳基晶片取代現有的矽基晶片距離實用化又邁近了一大步,我國可望在碳基晶片研發上「換道超車」! 換道走了20年,只為這片「中國芯」 彭練矛院士從事碳基半導體研髮長達20年,帶領研究團隊探究用碳納米管材料製備集成電路的方法,一路披荊斬棘,此前已兩度在《科學》雜誌發表了論文。
  • 中國臺灣臺積電為何會斷供華為,倒戈老美?
    近日,中國臺灣臺積電正式宣布不再與華為合作。面對臺積電做出的決定,不禁感到痛心疾首。對此,我曾有過疑問,為何要放棄作為第二大廠商的華為?為何要放棄18%的收入呢?究其原因,還得從臺積電的發展歷程說起,在臺積電的快速發展階段,臺積電被三星壓得喘不過氣之際,這時迎來重要的合作夥伴,那就是蘋果。所以一直以來,蘋果一直是臺積電的一大客戶。
  • 臺積電宣布衝刺1nm工藝後,中科院就迎來兩大技術突破
    >臺積電一直走在先進技術的前沿,目前已經成功突破5nm晶片工藝,並且成功量產。在臺積電的計劃中,明年就能發布有關3nm的產品,並且在2022年嘗試量產3nm,到2023年就能正式大規模量產。這是臺積電對未來技術發展的一項完整規劃,但其實不只是3nm,包括2nm也計劃在2024年實現突破。2nm是怎樣的層次,可能是目前無法窺探的。人類對晶片的極限到底在哪裡?2nm難道就是晶片製程的終點了嗎?未必。
  • 光子晶片咋樣?算力1000倍,能耗1%,彎道超車?不服就幹
    國內已經開始動手,2018年上海打造矽光子產業鏈,張江實驗室構建全球光子研發中心,光子晶片的中式產線將在上海落成,計劃2021年形成光子晶片的生產;2019年1月,北京光子晶片項目啟動,該項目負責人白冰說,晶片的設計、加工、封裝、測試全部在國內完成,目標就是換道超車。
  • 國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問世,中國芯能否「彎道超車」?
    前幾天,華為正式發布了新一代高端自研晶片麒麟9000,這是世界上首款同時集成了CPU和基帶晶片的5G Soc,採用業界最領先的5納米工藝設計,指甲蓋大小的晶片裡集成了153億個電晶體,比蘋果最強的A14晶片還多了30%,可見華為的研發能力之強。然而讓人不得不接受的是,麒麟9000既是華為拿出的最強代表作,也有可能是華為晶片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