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晶矽生產:從受制於人到領跑世界

2020-12-01 東方財富網

  太陽能電池和半導體器件生產中的主要材料來源。在全球光伏行業初興的2004年前後,光伏級多晶矽料一度是制約我國光伏製造業發展的瓶頸。中國的多晶矽生產到底經歷了哪些嚴苛的技術封鎖?國內企業又是如何實現突破直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呂錦標,2003年3月加入協鑫集團,2007年從集團上海總部來到籌建中的江蘇徐州多晶矽生產基地,一呆就是7年,他見證了協鑫進軍光伏行業、布局多晶矽基礎材料生產的全過程,在他的眼中,協鑫乃至中國光伏企業的多晶矽生產之路正是整個中國光伏行業從弱到強的縮影。

  「想去參觀人家的工廠,對方直接回絕,門都沒有」

  2004-2005年前後,全球的光伏市場已經開始「爆發」,國內也已經有一些企業著這股東風在組件生產上小有作為。

  雖然國內組件生產商已經可以在全球市場上跟跑,但最頭痛的問題是材料受制約。所謂「兩頭在外」,就是指主要原材料多晶矽需要從國外巨頭進口,生產出的組件產品需要出口到國外市場,中國光伏企業僅僅是扮演了代加工的角色。

  世界範圍內,能夠生產多晶矽料的企業屈指可數,產量也十分有限。而且當時半導體行業已經有成熟的市場,光伏卻是新興的闖入者,所以,矽料廠商一定是優先保障半導體企業的需求後才輪到光伏。

  光伏企業只能和半導體企業搶多晶矽料。當時,世界範圍內多晶矽料的年產量約在3萬噸,其中只有不足1萬噸可以供給光伏企業。半導體行業所用的多晶矽料比光伏級多晶矽純度要高,成本也更高,但國際上老牌的多晶矽生產企業都和半導體企業有長期的供貨協議,即便是光伏級多晶矽料的市場價格已經達到三四百美金,而半導體級多晶矽料只有幾十美金,他們也不會對半導體企業停供,兩者的長協合同是非常牢固穩定的。

  那時,協鑫正在著手進入光伏行業,也看到了中國光伏製造核心材料受制於人的痛點。

  其實,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著手研究半導體,其間就有一些多晶矽生產企業興起,到七十年代末,全國已經有十五六家多晶矽生產企業分布在上海、重慶、四川、江西等地,但關鍵的生產技術卻一直控制在德國、美國、日本等國無法實現突破。

  國內企業要生產多晶矽料,就一定要突破關鍵技術。雖有這樣的認知,但2006年前後真正進入行業才意識到,國外的技術封鎖是多麼嚴苛,根本沒有技術交流的渠道。

  多晶矽料的生產工藝主要有有四個步驟:第一步生產原料三氯氫矽;第二步是將三氯氫矽提純;第三步將提純後的三氯氫矽進入還原爐還原,得到純高度的多晶矽;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部分,在還原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包括四氯化矽等在內的尾氣,要將尾氣轉化成三氯氫矽再循環利用,這是最難的一步,也是我們尋求技術突破的關鍵。只有實現了四氯化矽到三氯氫矽的循環,才能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多晶矽生產。

  德國瓦克公司是當時世界領先的多晶矽生產企業,從1959年開始就已經是超純多晶矽的工業級生產商。瓦克在江蘇張家港投資了一個有機矽工廠,我們通過商務渠道去母公司溝通,希望去參觀人家的德國多晶矽工廠,對方直接回絕,門都沒有。此後,我們的工程師利用出差的機會到了德國,瓦克的多晶矽廠就在一個小鎮裡面,廠區四周都是大片樹林植被的圍牆,根本就進不了那個區域,更不用說參觀了,什麼都看不到。

  「最大的收穫是買到了還原爐,至少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然後才有了後面的國產設備」

  雖然參觀、交流都沒能成功,但我們卻在當地找到了一家為瓦克工廠提供設備支持的私營企業。

  這家企業主要生產還原三氯氫矽的還原爐,產量也不大。老闆叫謝斯納,年過七十卻特別能喝酒,53度的茅臺用紅酒杯乾,幹幾杯答應發爐子,但還是屢屢爽約。謝斯納的廠主要生產12對棒還原爐,正適用於千噸級產線,當時中國大陸扎堆上十幾個項目。

  我們從謝斯納的工廠買了還原爐,2007年第四季度協鑫在江蘇徐州建成了第一條1500噸/年的多晶矽產線,用的就是這些爐子。

  其實,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裝備的升級都要依靠工廠的生產探索,技術的改進也消化在裝備中的。比如還原爐,在購買時設備廠商會提供諸如加壓、控溫等環節的基本技術參數,但在設備運行過程中一定會涉及到參數的優化,這就關係到裝備的變更升級。例如哪裡需要挪個孔、哪個需要挪個位置,在工廠不斷優化生產的過程中,裝備才會升級。後來,在2008年第二條1500噸/年產線投產的時候,國內的企業就已經可以生產還原爐。當時,我們已經著手從12對棒放大到18對棒、24對棒、36對棒,放大後設備布局不一樣,需要我們的技術人員和國內企業重新計算,但我們已經可以做到了。

  現在想來,找德國最大的收穫是買到了還原爐,至少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然後才有了後面的國產設備,當然也有來自日本和美國的一些裝備。

  現在,無論是江蘇還是新疆的工廠,設備國產化率都已經超過了95%,與進口設備相比,國產設備採購和後續運行、維護成本要低30%以上。

  「業內的領先企業一直觀察著中國的多晶矽生產,認為中國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就進行嘗試,始終沒有成功,肯定做不起來,但我們就是成功了,我們做到了」

  技術突破並不是在哪一個節點上突然就有了怎樣的巨變,而是通過一點一滴的嘗試逐步實現的。

  其實在2007年第一條徐州產線上馬的時候,最關鍵的工藝流程四氯化矽向三氯氫矽轉化並沒有完全突破,氫化處理工藝是在同步研究和中試的。所以,當時的很多工藝嘗試也是在第一條產線上試運的,從這個角度講,首條1500噸/年的產線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試驗場的作用。

  既然沒有現成的工藝包,外出取經也沒能成功,我們就只能自己研究摸索。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的研究雖然沒有重大的技術突破,但卻積累了部分專業人才。當時,為了突破這最關鍵的一環,國內化工、半導體、電子、電力等行業的工程師以及化工設計院、裝備製造企業都參與其中。後來,國內精細化工行業的工程師從有機矽製備中得到啟發,最終衝破了氫化這道技術難關。多晶矽生產過程產生的尾氣非常多,實現了從四氯化矽到三氯氫矽的循環,我們才可以真正控制成本並且實現連續生產從而擴大規模。

  在兩條1500噸/年的產線上馬後,國內的技術已經不斷走向成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協鑫接連擴產,連上三條5000噸/年規模的產線,總規模達到18000噸/年,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大多晶矽生產商。

  這時候國際上的一流企業包括那些曾經把我們的技術交流人員拒之門外的公司是非常震驚甚至懷疑的。其實,業內的領先企業一直觀察著中國的多晶矽生產,認為中國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就進行嘗試,始終沒有成功,肯定做不起來。但我們就是成功了,我們做到了。

  現在,協鑫在對國外技術和設備引進吸收、集成再造並國產化的基礎上,對氯氫化、反歧化、高效化學氣相沉積等關鍵技術進行大量自主創新,獨創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CL法多晶矽超大規模清潔生產技術。這一工藝法完全實現了物料的全循環利用,與目前國際三大多晶矽生產企業Hemlock、OCI、瓦克所採用的工藝相比,流程更短、物料和能量利用率更高,不僅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實現多晶矽的清潔生產、綠色製造,完全零排放,總體技術水平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責任編輯:DF378)

相關焦點

  • 從噴氣客機到可燃冰 這些中國技術正在領跑全球(圖)
    從噴氣客機到可燃冰 這些中國技術正在領跑全球(圖) 2017-07   7月9日,我國自主研製的首款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飛機,獲得由中國民航局頒發的首張噴氣式客機生產許可證,這也意味著ARJ21飛機項目正式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 自主創新讓我國多晶矽產業熠熠生輝
    但通過自主技術研發,我們在多年前已經實現了清潔生產,多晶矽綜合能耗降低超過80%,並有效解決了汙染問題。」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恩菲)副總工程師、多晶矽材料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嚴大洲說。   我國多晶矽產業鏈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據介紹,在我國自主研發的多晶矽生產技術誕生之前,美、日、德等國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只能從國外進口多晶矽原料。
  • 多晶矽生產流程是什麼_單晶矽與多晶矽的區別-電子發燒友網
    由於各多晶矽生產工廠所用主輔原料不盡相同,因此生產工藝技術不同;進而對應的多晶矽產品技術經濟指標、產品質量指標、用途、產品檢測方法、過程安全等方面也存在差異,各有技術特點和技術秘密,總的來說,國際上多晶矽生產主要的傳統工藝有:改良西門子法、矽烷法和流化床法。其中改良西門子工藝生產的多晶矽的產能約佔世界總產能的80%,短期內產業化技術壟斷封鎖的局面不會改變。
  • 科學院院士何祚庥:我國首創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技術
    6月1日,國家發改委多晶矽項目考察組領導和專家到落戶武威的甘肅電投用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項目建設現場指導工作,這一新技術已在武威試產成功。在現場考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說,利用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新技術是世界首創。
  • 多晶矽生產不存在高能耗和高汙染
    光伏產業基礎材料的多晶矽,被十部門聯合發文確認產能過剩並劃歸高能耗和高汙染產品.對此,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在 "2009清潔能源國際峰會"上表示,將多晶矽生產視為高能耗為誤讀,多晶矽生產其實並不存在高能耗和高汙染.當前多晶矽生產存在的"雙高"問題為落後生產所致.
  • 多晶矽生產減排增效 亞洲矽業以技術創新驅動綠色發展
    近年來全球光伏發電產業快速發展,開發利用太陽能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均具有重要意義。 自2007年起,中國一直是全球第一大光伏生產國,但最初光伏電站建設成本高,產業本身發展緩慢,無法大規模普及,導致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平平。
  • 光伏盤點:涉足多晶矽生產的十大上市公司
    PVInfoLink現貨價格信息中,人民幣價格皆為中國內需報價,而美金顯示之價格則為非中國地區的海外價格,...REC公司在華盛頓州的摩西湖和蒙大拿州的巴特生產多晶矽和矽氣體。2019年5月,該公司關閉了摩西湖(MosesLake)的流化床反應器(FBR)多晶矽工廠,其用於太陽能市場的多晶矽是...
  • 雙良節能多晶矽生產設備鞏固優勢、持續升級
    隨著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對多晶矽純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多晶矽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電晶體的合格率,電學性能以及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高低。因此,在生產過程中,樹立「超純」觀念,注重加工環境的潔淨度,養成嚴格的工藝衛生操作習慣,將大大提高多晶矽產品的質量。
  • 電池材料知識:什麼是多晶矽?
    其中改良西門子工藝生產的多晶矽的產能約佔世界總產能的80%,短期內產業化技術壟斷封鎖的局面不會改變。    (2)新一代低成本多晶矽工藝技術研究空前活躍。    到2005年底國內太陽能電池產能達到300MW,實際能形成的產量約為110MW,需要多晶矽1400噸左右,預測到2010年太陽能電池產量達300MW,需要多晶矽保守估計約4200噸,因此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將大大帶動多晶矽需求的增加,見表3。
  • 2017年中國多晶矽現狀調研及市場前景走勢分析報告
    到**年底,國內大約有13家多晶矽企業恢復生產,國內開工率達30%以上。**年國內多晶矽產量為8.2萬噸,淨進口多晶矽量約為7.5萬噸,總供應量為15.7萬噸。  《2017年中國多晶矽現狀調研及市場前景走勢分析報告》針對當前多晶矽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多晶矽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韓國多晶矽龍頭企業OCI收購日企在馬來西亞的生產基地
    PVInfoLink現貨價格信息中,人民幣價格皆為中國內需報價,而美金顯示之價格則為非中國地區的海外價格,...REC公司在華盛頓州的摩西湖和蒙大拿州的巴特生產多晶矽和矽氣體。2019年5月,該公司關閉了摩西湖(MosesLake)的流化床反應器(FBR)多晶矽工廠,其用於太陽能市場的多晶矽是...
  • 多晶矽背後暗藏的危機
    記者來到洛陽中矽高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負責1000噸生產項目的總工程師嚴大洲。    多晶矽作為太陽能產業發展所需的重要工業原料,各地紛紛宣稱要上馬多晶矽項目,據統計,目前大概已在建的項目就有13家左右,然而中國多晶矽生產技術與國際先進的技術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尚未徹底解決高能耗和環保問題,沒有相當的技術實力就涉足這一行業,會有一定風險。
  • 印度對多晶矽技術生產的依賴使其落後於中國_世紀新能源網 Century...
    一份關於印度製造商所面臨挑戰的報告顯示,對比光伏超級大國——中國將越來越多的產量轉變為更高效的單晶矽太陽能產品,2019年印度約87%的晶片廠仍面向多晶矽產品。製造招標只是政策舉措無法幫助印度太陽能生產商跟上中國競爭對手步伐的一個方面,其他原因還包括在世界貿易組織被美國成功推翻的光伏項目國產含量要求、名目繁多的補貼,以及為保護印度光伏產業所徵收的保障稅。報告強調,印度最大的太陽能製造商們的研發開支都不足。
  • 光伏轉化效率再刷世界記錄
    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光伏公司的技術實力,讓世界矚目。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較早發展光伏產業的國家,甚至各省各市都補貼發展光伏產業,中國早期發展光伏到底辛苦呢?  中國通過粗糙的技術手段,以及惡劣的環境汙染,從石英石中,提取大量的工業矽,以1美元/公斤的價格出口到歐美日本,而這些國家把工業矽加工成高純度的晶體矽材料,在以46~80美元每公斤的價格,賣給中國的光伏公司。  中國的光伏公司在通過高汙染高能耗的加工,以及廉價的勞動力,製造出價格低廉的太陽能板成品,再低價出口到歐洲和美國等多個國家,而且還面臨歐美國家的反傾銷訴訟。
  • 盤點2014年中國多晶矽企業十強(上)
    多晶矽被稱為「微電子大廈的基石」,是極為重要的優良半導體材料。隨著中國集成電路和太陽能電池對多晶矽的需求快速增長,市場供不應求。2013年我國多晶矽產量約8噸,同比增長12.7%,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首位,但也僅能滿足我國50%的市場需求。下面一起來了解我國多晶矽產業十大龍頭企業。
  • 中國科學家攻克難題,光伏轉化效率世界第一,太陽能汽車有望出世
    中國通過粗糙的技術手段,以及惡劣的環境汙染,從石英石中,提取大量的工業矽,以1美元/公斤的價格出口到歐美日本,而這些國家把工業矽加工成高純度的晶體矽材料,在以46~80美元每公斤的價格,賣給中國的光伏公司。
  • 多晶矽:瘋狂過後 還剩下什麼
    就在這座即將進行安全檢測的精餾塔前,頭戴安全帽的公司副總經理林福祥帶記者回憶起那個「有矽為王」的時代:「2005年以前做多晶矽是沒有利潤的,當時國內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成本根本降不下去,一級品多晶矽出口到韓國賣600元人民幣每公斤,利潤相當小,但是2006年下半年到2008年10月份以前,隨著西班牙、德國等國對太陽能發電補貼政策的出臺,作為生產太陽能電池板
  • 光伏產業分化:非晶矽VS多晶矽
    按照中國政府的構想,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替代傳統發電模式的重要方案,並計劃在2020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總發電量的15%,在2040年之前提高到30%。與此同時,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將達3000億美元的規模。  前景如此巨大的光伏市場,「餡餅」不僅在光伏電池製造,光伏工程領域同樣面臨極好的機會。
  • 中科院取得突破,中國速度領跑世界,專家:美國攔不住了
    中科院取得關鍵突破,我們用事實證明:中國速度領跑世界中國經濟雖然在穩步上升中,但技術方面確實存在不小的「軟肋」,這也成為了部分西方發達國家百般嘲諷的一件事,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儘自己所能給我國「下絆子」,想要壓制我國的發展,這點在之前我國可能無力阻止,但現在事情已經有了極大的反轉,在中國科研人員不斷的潛心研究之下,國內的多項技術就算跟發達國家比起來也絲毫不遜色,甚至在極個別領域中國速度還領跑世界,這種成就真的太讓人有成就感。
  • 中國科學家攻克難題,光伏轉化效率世界第一,太陽能汽車有望出世
    不僅如此,自2014年至2020年,天合光能、晶科、隆基等企業研發的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已連續10多次刷新世界紀錄。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光伏公司的技術實力,讓世界矚目。,從石英石中,提取大量的工業矽,以1美元/公斤的價格出口到歐美日本,而這些國家把工業矽加工成高純度的晶體矽材料,在以46~80美元每公斤的價格,賣給中國的光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