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07-06-07 11:07:43 作者:Solarbe.com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非晶矽,與之前以尚德為代表的多晶矽電池陣營相比,存在本質的不同。簡單地說,非晶矽的原料是玻璃,而多晶矽的原料是價格不斷高漲的矽。
全球銷量最大的太陽能企業德國康能集團邁向中國市場的第一步,將籌碼壓在了光伏工程領域。
6月4日,南京中電光伏的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光伏製造逐漸火爆的時候,選擇光伏工程的安裝和施工作為市場突破口,康能的選擇很聰明。」
與此同時,「光伏新軍」贛能股份(000899.SZ)則將突破口放在了非晶矽光電薄膜電池。
非晶矽,與之前以尚德為代表的多晶矽電池陣營相比,存在本質的不同。簡單地說,非晶矽的原料是玻璃,而多晶矽的原料是價格不斷高漲的矽。
毫無疑問,不論是產業鏈的熱點轉移,還是製造工藝的改變,變局正在光伏市場醞釀。
向下遊轉移
目前,亞洲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年增長率已超過30%,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而中國市場則在其中佔據很重要的一部分。按照中國政府的構想,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替代傳統發電模式的重要方案,並計劃在2020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總發電量的15%,在2040年之前提高到30%。與此同時,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將達3000億美元的規模。
前景如此巨大的光伏市場,「餡餅」不僅在光伏電池製造,光伏工程領域同樣面臨極好的機會。
目前世界上每十套太陽能系統中就有一套由德國康能的工程師負責規劃並安裝。而在康能集團的最新戰略中,中國已經成為重點。
康能集團近期在上海新成立的尚達能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是康能集團的三大品牌之一,該品牌主打的市場是光伏工程領域。據該公司人員介紹,尚達能的主要業務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工程技術和工程安裝的「交鑰匙」解決方案。
「中國政府正在加強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與份額。為此,今後的大型建築項目很可能都將採用光伏發電技術。」康能亞太區常務董事Vedat Guergeli說。
Vedat Guergeli表示,對於在建築/光伏一體化技術(BVIP)擁有核心優勢的康能集團而言,未來的主營業務除了建設大型太陽能發電項目以外,將逐步擴大太陽能在民用及商用樓宇及離網項目上的綜合運用。
非晶矽挑戰多晶矽
中國的光伏產業從誕生之日起,就籠罩著「兩頭在外」的陰影,一方面是原料受制於人,另外一方面是銷售市場主要依靠海外訂單。
在目前光伏產業的成本構成而言,70%的成本是矽料,而在技術水平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哪一家企業能得到更多、更便宜、更穩定的矽料,就成為未來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然而目前的形勢是,大量光伏企業完成IPO,然後將募集到的資金投入到產能擴張和原料採購中後,這導致上遊矽原料的進一步緊張。
2002年,1公斤多晶矽的價格是23美元左右,2005年這一價格是66美元,而到現在,多晶矽的價格超過了200美元,而且常常還是有價無市。
所以,對於光伏產業的新進入者而言,好時代已經過去。在沒有充足資金和穩定的供應渠道的前提下,光伏行業的生存是艱難的。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新進入者只能另闢蹊徑,贛能股份的非晶矽光伏項目就是其中一例。
贛能股份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香港華基光電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及華基光電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155.HK)籤署戰略合作意向書,在南昌市高新開發區共同合作開發"贛能光伏產業園",從事非晶矽光電薄膜電池的生產和銷售。
該項目規劃總投資約12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後,設計總產能可達50MW。註冊資本暫定4億元,其中贛能股份出資3億元,佔比75%,華基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出資1億元,佔股25%,雙方出資按約定分期繳付。合營公司董事會由七位董事組成,其中贛能股份委派五名,華基光電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委派兩名。
同時,合營公司初期將主要從事光電薄膜電池的生產和銷售,以委託代工(OEM)模式貼牌生產,產品非晶矽薄膜光電板由華基光電在五年內以合理價格包銷,計劃投資回收期不長於五年。
華基光電的人士介紹,非晶矽對光的吸收性,比多晶矽強約500倍,只要在玻璃等基板上形成厚度約1微米左右的非晶矽薄膜,就可以把光的能量有效吸收。單以建材功能而言,不僅可節省大量材料成本,也可製作大面積、專供建築使用的透明玻璃光電磚。
上述人士說:「最重要的是,非晶矽的原料不是矽,而是玻璃,這將有效避免光伏行業原料價格高漲的困擾。」
然而,一些光伏行業的人士對非晶矽的前景也持有謹慎態度。
一位光伏企業負責技術的副總裁對記者表示:「非晶矽的問題主要是轉換率,它的轉換率要比多晶矽低很多,批量生產的轉換率一般在5%左右,而成熟的多晶矽生產一般可以保持在15%之上的轉換率。」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