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是一種用來製作太陽能電池板的原材料。
1、電池片區別
電池片區別太陽能電池,最早問世的是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矽是地球上極豐富的一種元素,幾乎遍地都有矽的存在,可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用矽來製造太陽能電池,原料可謂不缺,但是提煉它卻不容易,所以人們在生產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同時,又研究了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和非晶矽太陽能電池,至今商業規模生產的太陽能電池,還沒有跳出矽的系列。
其實可供製造太陽能電池的半導體材料很多,隨著材料工業的發展、太陽能電池的品種將越來越多。目前已進行研究和試製的太陽能電池,除矽系列外,還有硫化鎘、砷化鎵、銅銦硒等許多類型的太陽能電池,舉不勝舉,以下介紹幾種較常見的太陽能電池。
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為17%左右,但製作成本很大。使用壽命一般可達15年,最高可達25年。
多晶矽太陽電池的製作工藝與單晶矽太陽電池差不多,其光電轉換效率目前普遍被使用的都低於17%,成本比單晶矽太陽能電池要便宜一些,此外,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使用壽命要比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短。
非晶矽太陽能電池 ,最近有長足的發展,光電轉換效率不斷提高,疊層電池結構提高了光電池穩定性和轉換效率,高透光薄膜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轉換效率。
2、單晶矽片
當前開發程度最高的一種太陽能電池,它的構成和生產工藝已定型,產品已廣泛用於宇宙空間和地面設施。這種太陽能電池以高純的單晶矽棒為原料,純度要求99.999%。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現在地面應用的太陽能電池等採用太陽能級的單晶矽棒,材料性能指標有所放寬。有的也可使用半導體器件加工的頭尾料和廢次單晶矽材料,經過復拉製成太陽能電池專用的單晶矽棒。
將單晶矽棒切成片,一般片厚約0.3毫米。矽片經過成形、拋磨、清洗等工序,製成待加工的原料矽片。
加工太陽能電池片,首先要在矽片上摻雜和擴散,一般摻雜物為微量的硼、磷、銻等。擴散是在石英管制成的高溫擴散爐中進行。
單晶矽片
然後採用絲網印刷法,將配好的銀漿印在矽片上做成柵線,經過燒結,同時製成背電極,並在有柵線的面塗覆減反射源,以防大量的光子被光滑的矽片表面反射掉,至此,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單體片就製成了。
單體片經過抽查檢驗,即可按所需要的規格組裝成太陽能電池組件(太陽能電池板),用串聯和並聯的方法構成一定的輸出電壓和電流,最後用框架和封裝材料進行封裝。
單晶矽電池
用戶根據系統設計,可將太陽能電池組件組成各種大小不同的太陽能電池方陣,亦稱太陽能電池陣列。目前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為18%左右。
3、多晶矽片
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高純矽材料,而製造這些材料工藝複雜,電耗很大,在太陽能電池生產總成本中己超二分之一,加之拉制的單晶矽棒呈圓柱狀,切片製作太陽能電池也是圓片,組成太陽能組件平面利用率低。因此,80年代以來,歐美一些國家投入了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研製。
其工藝過程是選擇電阻率為100~300歐姆·釐米的多晶塊料或單晶矽頭尾料,經破碎,用1:5的氫氟酸和硝酸混合液進行適當的腐蝕,然後用去離子水衝洗呈中性,並烘乾。用石英坩堝裝載晶矽料,加入適量硼矽,放入澆鑄爐,在真空狀態中加熱熔化。熔化後應保溫約20分鐘,然後注入石墨鑄模中,待慢慢凝固冷卻後,即得多晶矽錠。
這種矽錠可鑄成立方體,以便切片加工成方形太陽能電池片,可提高材質利用率和方便組裝。
多晶矽電池
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製作工藝與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差不多,其光電轉換效率約15%左右,稍低於單晶矽太陽能電池,但是材料製造簡便,節約電耗,總的生產成本較低,因此得到大量發展。隨著技術得提高,目前多晶矽的轉換效率也可以達到17%左右。
4、非晶矽片
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是1976年出現的新型薄膜式太陽能電池,它與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製作方法完全不同,矽材料消耗很少,電耗更低,非常吸引人。
製造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方法有多種,最常見的是輝光放電法,還有反應濺射法、化學氣相沉積法、電子束蒸發法和熱分解矽烷法等。
輝光放電法是將一石英容器抽成真空,充入氫氣或氬氣稀釋的矽烷,用射頻電源加熱,使矽烷電離,形成等離子體。非晶矽膜就沉積在被加熱的襯底上。若矽烷中摻人適量的氫化磷或氫化硼,即可得到N型或P型的非晶矽膜。襯底材料一般用玻璃或不鏽鋼板。
這種製備非晶矽薄膜的工藝,主要取決於嚴格控制氣壓、流速和射頻功率,對襯底的溫度也很重要。
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結構有各種不同,其中有一種較好的結構叫PiN電池,它是在襯底上先沉積一層摻磷的N型非晶矽,再沉積一層未摻雜的i層,然後再沉積一層摻硼的P型非晶矽,最後用電子束蒸發一層減反射膜,並蒸鍍銀電極。此種製作工藝,可以採用一連串沉積室,在生產中構成連續程序,以實現大批量生產。
同時,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很薄,可以製成疊層式,或採用集成電路的方法製造,在一個平面上,用適當的掩模工藝,一次製作多個串聯電池,以獲得較高的電壓。因為普通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單個只有0.5伏左右的電壓,現在日本生產的非晶矽串聯太陽能電池可達2.4伏。
目前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存在的問題是光電轉換效率偏低,國際先進水平為10%左右,且不夠穩定,常有轉換效率衰降的現象,所以尚未大量用於作大型太陽能電源,而多半用於弱光電源,如袖珍式電子計算器、電子鐘錶及複印機等方面。
作為新能源的支柱產業,光伏發電已經成為發展趨勢,近幾年來來光伏組件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矗立在全國各地。最後在介紹一下太陽能電池板的組件之一就是太陽能鋁邊框。
了解一下太陽能鋁邊框的生產流程。
太陽能邊框鋁型材
1、太陽能邊框鋁型材擠壓,將鋁圓鑄棒放入擠壓機,通過邊框鋁型材模具擠出成型,馬上風冷淬火,迅速降溫。
2、調直,剛擠出的鋁型材是軟的,會彎曲變形,需要調直機調直。然後鋸掉料頭料尾,送時效爐時效。
3、時效就是通過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溫一定時間,從而大大提升鋁型材的強度。
4、噴砂,時效後的鋁型材送到噴砂機做表面噴砂處理,噴砂處理後的太陽能邊框鋁型材表面可以形成一種亞光的效果,非常好看。
鋁型材立式氧化線
5、陽極氧化,太陽能邊框表面陽極氧化為了使邊框更加耐腐蝕,一般太陽能邊框型材的氧化膜厚比工材膜厚要厚,抗腐蝕性更強。一般太陽能邊框有黑色氧化和本色氧化兩種。黑色氧化和本色氧化的區別就是多一道工序,將邊框在封孔前放入黑色金屬鹽溶液中,讓金屬鹽吸附在氧化膜孔隙中,再封孔。
6、貼膜,因太陽能邊框表面要求非常高,不能有任何劃傷、碰擦傷,所以氧化處理後的鋁型材要貼膜處理。
7、鋸切,根據邊框的長邊和短邊尺寸要求進行鋸切,鴻發有色採用雙頭鋸,鋸片呈45度斜角。這樣只需一個步驟就可以鋸好一根。
組裝好的邊框
8、邊框衝落水孔,安裝孔,接地標誌,衝鉚點,其中落水空、安裝孔和接地標誌可以用組合模一步完成。
9、短邊賽角碼,短邊兩頭需塞上角碼再衝鉚點,這樣角碼就固定住了,不會鬆動。
10、檢驗,這一步驟包括機臺檢驗和人工檢驗,衝壓完成的邊框放檢驗臺檢測加工尺寸是否合格,是否有漏加工步驟。接著人工逐根檢驗表面是否有劃傷、黑點、顏色不均勻等。
11、裝託盤,檢驗合格後的長短邊,分別碼入各自的託盤,每層用紙隔開,防止劃傷。然後用纏繞膜纏繞,打包帶打包。如需出口還要用木板固定,再套上紙箱,再打包。
加入遠顯 開啟財富之旅
掃一掃 二維碼,關注,有禮品贈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