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電力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當前火力發電佔據主流地位,隨著資源短缺和環境汙染的日益加重,尋找一種清潔的、綠色的、可再生替代能源以緩解煤供應緊張和火力發電帶來的全球環境壓力,已成為國際社會共同追求的目標。據世界能源委員會預測數據顯示,全球化石燃料最終可開採量至少可供人類使用約100年,但開採成本相對較低的儲量在逐年減少。這就意味著火力發電的上網電價會逐年上升。在眾多的可替代能源中,太陽能儲量豐富、綠色環保、分布廣泛,備受世人青睞。近年來,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積極推動下,太陽能光伏產業展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嘗試和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1、太陽能光伏電池分類
太陽能電池按其所用原料不同可以分為晶體矽太陽能電池、薄膜電池、染料敏化電池和有機太陽能電池等幾類。其中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和有機太陽能電池尚處於實驗研發階段,市場佔有率極低。圖1顯示了歐洲光伏產業協會(EPIA)列舉的太陽能光伏電池分類及市場佔有份額。從圖1中可以看出,晶體矽電池仍是光伏產業的主流產品,市場佔有份額約9O%。薄膜電池領域中,化合物薄膜電池市場佔有份額在1/2以上,高於非晶矽薄膜電池。
1.1晶體矽太陽能電池
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包括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兩種,生產工藝成熟,技術路線穩定,光電轉化效率高,市場佔有率高。實驗室研發的鈍化發射極背部局域擴散(PREI)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光轉化效率已達到24.7%,商品化電池組件效率在17%左右。然而,傳統的單晶矽太陽能光伏產品自身的特殊性限制了它的廣泛發展,主要包括冶煉過程耗能巨大(冶煉1矽耗電量400~500kW˙h,以矽太陽能電池發電壽命25年計算,冶煉生產過程就要耗費矽太陽能電池片7~8年的發電量),生產成本昂貴(主要原材料是高純矽,每生產1MW規模的矽太陽能電池組件需要17t高純度矽)。另外晶體矽屬間接帶隙半導體,光吸收係數低,電池厚度一般需要達到100m以上才能吸收大部分太陽光,加工破損率高,這就直接導致單晶矽電池成品價格居高不下。
相比於單晶矽電池高能耗、高汙染的提煉、加工過程,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生產成本降低很多。但由於多晶矽組織內部存在較高密度的位錯和缺陷,光轉化效率較低。目前實驗室研發的小面積多晶矽電池的光轉化效率在20.3%,產業化後效率基本維持在12%左右。
1.2薄膜太陽能電池
薄膜太陽能電池厚度可降至幾到幾十微米以下,原料消耗率低、加工工藝簡單、耗能小、製造成本低廉、可大面積連續生產,在光伏領域引起極大關注。薄膜電池主要包括非晶矽薄膜電池和其他化合物薄膜電池兩類。
非晶矽的長程無序結構使其轉變為直接帶隙半導體,光吸收係數顯著提高,相應的電池厚度大幅降低,矽原料消耗少,在薄膜太陽能光伏產品中佔據一定市場份額。然而非晶矽薄膜電池長時間使用後轉化效率降低,即出現w光誘導衰變效應,光電轉換效率難以進一步提高,市場化進程受阻。
其他化合物薄膜電池是指在玻璃或柔性襯底上沉積Ⅲ一V族、Ⅱ一Ⅵ族化合物薄膜構成p-n結組裝而成的太陽能電池,主要包括GaAs、CdTe、CdS和CIGS等幾類。這些化合物薄膜電池屬直接帶隙半導體材料,光吸收係數高,帶隙寬度與太陽光能譜匹配性好,光伏特性好。然而GaAs、CdS、CdTe等系列電池所用原材料價格昂貴、有毒、汙染環境嚴重,制約了其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