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上漲總的來說對新能源行業是利好,使得原本昂貴的新型能源變得相對便宜,帶來行業增長的契機。但在這裡,我們也要提示大家油價持續上漲對使用化工原料的環節的壓力.
成本上升對太陽能行業則不是新問題,其主要成本多晶矽的價格上升幅度遠超過風電。多晶矽價格在業界和證券市場是否會下跌、何時下跌在討論中高位運行并迭創新高,我們認為最近的關注點是通威永祥項目的進展,相信7月份會給大家一個初步的交代,我們拭目以待;
薄膜電池是太陽能行業中我們一直以來關注的三個要點之一(另兩個是政策和多晶矽),而我們相信2008年的薄膜電池類似於2004年的電池片和2006年的多晶矽行業,天空雖仍晦暗不明,但曙光已經在天邊隱隱閃現。
政策與行業資訊
法國修改光伏法規
5月28日,法國政府對光伏發電法規的修改。
現在的政策是,未來20年間,對歐洲大陸上基礎電價是31.2cent歐元每瓦,在科西嘉島及其他島上為41.2cent歐元,在一般建築物上市57.2cent歐元,這個價格最多可以一次建造160MW,希望在2020年,可以達到7GW。
在過去一年裡,法國的光伏市場增長了3倍,2006年為10.9MW,2007年為30MW,全國累計有73MW;但是與歐洲其他的城市相比,市場還是很小,所以,法國在2007年8月專門成立了一個太陽能發電法規研究委員會來制定新的光伏政策。
南昌光伏產業園成立
6月22日,南昌光伏產業園落戶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項目舉行籤約儀式,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科技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項目。
南昌光伏產業園由賽維BEST太陽能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配套企業投資建設,產業園將致力與興建光伏產業的研發和成產基地,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一期總投資25億美元,預計規模為年產1000MW。
此次入駐南昌光伏產業園的賽維BEST公司,由LDK新能源公司投資,採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薄膜太陽能設備,將成為專門從事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的高科技企業,其主打產品可以建設大型光伏電站,也可與建築物屋頂、走廊、玻璃幕牆相結合形成建築一體化(BITV),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利用太陽能發電。
太陽能行業發展近況
太陽能廠商近況
夏普將上市模塊轉換效率達14.4%,用於住宅的多晶矽太陽能電池模塊「ND-191AV」;在提高轉換效率的同時,該模塊還能擴大可在屋頂設置的範圍,與以前產品相比,屋頂可設置容量平均達1.5倍。
高效率的實現得益於表面電極結構的變更;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由較粗的busbar電極和較細的finger電極構成,此次將busbar電極從原來的2條增加到3條,同時還減小了所有電極的寬度;busbar電極增加,則從finger電極到busbar電極的電子移動距離縮短,從而減少了集電損耗,而電極變細使受光面積增加;通過這些措施,提高了轉換效率。
可設置範圍的擴大,是通過提高耐風壓性能而實現的;此次的產品通過改進架臺的設計等手段,提高了耐風壓性能,從而可設置到距屋頂邊緣200mm處
阿聯政府所支持的國有新能源項目
Masdar Initiatives將投資約12.7億歐元用於太陽能薄膜電池的生產,整個投資計劃包括三個階段,將於2014年完工。
30%的投資將用於第一階段,目標是使德國和阿聯的兩個生產基地達到年產210MW,德國的工廠將於2009年第三季度開始商業運營,它將為阿聯的工廠提供技術和經驗方面的借鑑;Masdar的該投資項目最終目標是到2014年使德國和阿聯工廠的總產量達到1000MW。
應用材料公司將為這三條生產線提供設備,其SunFab薄膜電池生產線能夠生產5.7平方米的薄膜電池組件。
6月16日,英特爾宣布,將把該公司New Business Initiatives部門發展起來的可再生能源相關新業務獨立成新公司,新公司名為SpectraWatt,預計手續將在08年第二季度完成。
新公司將從事太陽能電池製造業務,向太陽能系統零件廠商供應產品,不僅致力於先進的太陽能電池技術,還將重點提高現有製造工藝以及削減能源生成成本。
工廠及開發設備將建在俄勒岡州,08下半年開工,09年中期達產。
瑞士光伏設備生產廠商3S Swiss Solar Systems AG日前宣布收購德國結線和焊接設備製造商Somont GmbH。
3S Swiss Solar Systems,,Somont GmbH以及之前3S所收購的太陽能電池片和組件測試設備製造商Pasan SA將組成一個新的集團3SIndustry AG;這次的收購將使3S成為整套半自動化光伏組件生產線廠商。
3S收購Somont的價格為預期的7億歐元,3S將支付35%的資金現金,而剩下的65%將用股份進行交換。
5月27日,為了能夠便宜的生產出高質量的防反射層,Q-Cells與Singulus公司宣布將攜手研究生產真空鍍層的電池板防反射層的設備。
Singulus將拿出他們在DVD生產方面的技術,該技術能在很薄的材料上讀寫數據,可以高質量地來防止光的反射,提高電池板的效率;它的厚度將是納米級的;第一臺設備將會在今年由Q-Cells公司生產。
美國IBM與東京應化工業宣布,將聯手開發CIGS(Cu、In、Ga、Se)太陽能電池的製造工藝以及製造所需材料和裝置,兩公司計劃確立在常壓下量產大面積CIGS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工藝。
IBM正在開發常溫常壓下製造CIGS電池的工藝,目標是光電轉換效率達到15%以上,兩公司將把IBM該項技術與東京應化工業在LSI及FPD製造過程中培育出來的塗布技術及高純度化學藥品相結合,形成使用大型底板量產CIGS太陽能電池模組的新工藝。
5月29日,Q-Cells宣布與在墨西哥的企業合作搭建國際投資戰略計劃,在與美國的邊界處投資建造薄膜電池板工廠,合作者為墨西哥政府和矽投資企業。
6月6日,美國VENTIZZ投資公司出售了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廠家ERSOL公司50.45%的股權給博世公司,收購費用為54.64億歐元,折合每股101歐元。
Ventizz公司是一家投資新生產業的公司,生產能力為180MW,該公司很歡迎博世公司接手,並計劃在圖林根成立研發中心。
6月4日,天威保變發布公告,計劃每10股配售1.4-1.8股,投入319795萬元用於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新津3000噸/年多晶矽項目、樂山3000噸/年多晶矽項目等三大光伏項目。
公司表示,募集資金擬投入118100萬元到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投入48195萬元到新津3000噸/年多晶矽項目,投入24500萬元到樂山3000噸/年多晶矽項目,另外償還短期融資券79000萬元,補充流動資金50000萬元,合計319795萬元。
公司對光伏產業非常看好,2010年前該行業將持續30%以上的高增長,2010-2040年,行業綜合增長率將高達25%,可預見的高增長將持續40年以上。
6月2日,Canadian Solar (CSI)宣布與Neo Solar Power (NSP)達成一項為期五年的合約,NSP將向CSI每年供應幾百兆瓦的電池片,合約總價值5億美元。
5月30日,天威英利宣布與SAG籤訂合約,於2008年6月至9月間供應5.75MW的PV模組。
6月5日,天威英利宣布與EN-NEO籤訂合約,於2008年10月至12月間供應9.19MW的PV模組。
6月18日,REC宣布將投資130億挪威元在新加坡建立一個工廠,生產電池、模組,預計於2010年一季度投產。
REC宣布將投資4億挪威元擴大位於Her.ya的工廠產能,擴產後產能將達100MW,這將保證公司有足夠的產能完成2011年1.75GW產能的目標。
Evergreen Solar分別與groSolar和Wagner & Co Solartechnik GmbH籤訂長期合約,並預計將給公司帶來17億美元收入。
太陽能電站建設
太平洋氣體和電力公司(PG&E)與Martifer再可生電力公司旗下的SanJoaquin太陽能公司於2008年6月中旬籤署二項合同,建設總能力為106.8MW的太陽能熱-生物質燃料混合發電設施。
建於加州Coalinga的太陽能-生物燃料項目將向PG&E公司在加州北部和中部的客戶一年提供總計700GWh電力,Martifer再可生電力公司的混合發電設施通過將太陽能熱技木與生物質燃料發電的蒸汽透平相組合,產生組合的太陽能-生物質燃料電力,每一項組合式電力項目需夫用25萬噸/年生物質燃料,由當地生產的農業廢棄物、綠色廢棄物為原料,該項目將於2011年投用。
Sharp將與日本關西電力合作興建全球最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廠,計劃2009年第2季動工,規模 10MWp。
美國eSolar公司和南加州Edison公司於2008年6月中旬宣布將合作開發245MW太陽能聚熱發電(CSP)設施。
該設施預計於2011年建成,位於加州南部Antelope Valley,開發公司eSolar公司與南加州Edison公司籤署了20年的供電合同。
總投資約5億美元的「年產120MW太陽能非晶矽薄膜光電模板(玻璃電磚)」項目在雲南大理高新技術開發區奠基,該項目是目前已開建的亞洲產能最大的玻璃電磚生產基地。
該項目是中德合作「波恩」項目在雲南省啟動的第一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科技項目,將在大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滿江規劃區內建設21條非晶矽薄膜玻璃電磚生產線,全部達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2.4億美元,年利稅總額可達約1.2億美元。
上遊矽料的供應緊缺為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又稱薄膜太陽能電池)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雖然非晶矽電池目前的轉換效率及穩定性仍不及晶體矽電池,但非晶矽薄膜電池項目建設成本和發電成本只有多晶矽電池的40%左右,且其具有矽料使用量少、製程簡單易大面積量產、產品透光性佳、應用範圍廣等優點。
多晶矽行業近況
中美晶宣布,繼去年底與ARISE籤訂3年晶片供應合約後,今繼續與ARISE分別籤訂3年120噸多晶矽原料採購合約(自2011年起供應)及3年280噸之代工合約(自2010年起)。
中美晶通過上述的3種不同性質之合約,包含矽原料採購合約、矽晶圓片銷售合約及矽晶圓片代工合約,中美晶樂觀預期與ARISE的協作可以加深兩家公司未來在太陽能發展上的策略聯盟關係。
中美晶與ARISE籤訂總數120噸之多晶矽原料採購合約,該合約為ARISE第一份對外籤署之多晶矽(七個N等級以上,99.99999純度)供應合約,此多晶矽原料將於今年第三季動工的Waterloo、Ontario廠區產出,該廠之年度產能規模當前設置為2009年50噸、2010年400噸之產出。
ARISE是當前繼DCC及M.SETEK之後最有能力量產高純度多晶矽的明星企業,ARISE當前營運事業專注於太陽能電池製造及上遊多晶矽原料之發展,為加拿大多倫多股票交易所之掛牌公司(APV),同時也於法蘭克福交易所掛牌。
6月3日,多晶矽巨頭Hemlock宣布其新工廠近期開始投入生產,以滿足半導體以及高速增長的太陽能產業的需求,這使得Hemlock的多晶矽生產能力幾乎擴大了一倍,達到18000噸/年。
Hemlock去年開始宣布投資15億美元擴充多晶矽產能,新工廠設計產能9000噸/年,這使得該公司到2008年年底的產能達到19000噸,並成為世界最大的多晶矽生產商。
Hemlock正在孕育著新的擴產計劃,預計2010年可以投入生產,該計劃將使得Hemlock的年產能在2011年達到36000噸
(編輯:xia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