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企業是怎樣從先驅走向沒落的?

2021-01-12 雷鋒網

矽谷曾經有一家公司叫仙童半導體,它奠定了美國矽谷成長的基石,然而幾經波折,如今面臨著被收購的命運。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12月9日消息,在半導體行業併購風波不斷的今年,美國晶片廠商仙童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向外界透露公司收到了一份24.6億美元的收購報價。根據可靠消息,這次報價是由中國資本——華創投資(HuaCapital)聯合華潤微電子發起的。

許多計算機史學家認為,如果你不了解仙童半導體,尤其是早期的仙童半導體,也許就很難了解美國矽谷的發展史。

最初的仙童半導體,除了技術,從這裡走出的人才遍布矽谷。蘋果前CEO賈伯斯曾比喻說:「仙童半導體公司就象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那作為半導體行業的鼻祖,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企業,仙童是經過怎樣的波折,從先驅走向沒落的呢?我們就來講講這段從五十年前起發生的故事吧。

傳奇「蒲公英」的誕生

仙童半導體由「八叛逆」創立於1957年。然而,在正式成立仙童半導體公司之前,「八叛逆」先是投奔了當時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之「電晶體之父」的肖克利(W.Shockley)博士。

肖克利於1955年離開貝爾實驗室,回到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創建「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 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oratory )」。肖克利的舉動引起天下豪傑的注意,以至於實驗室成立不久便吸引了仰慕Shockley 博士的人投來求職信。後來,有八位年輕的科學家最終如願以償地來到美國西部的加州。

可惜好景不長,肖克利憑藉科學發明上的天才吸引來一群天才的科學家,然而卻不能帶領一群天才創造出偉大的事業。

「八叛逆」摩爾(R.Moore)後來曾說:「當實驗室裡出現一件小事故後,肖克利會要求我們用測謊儀來測試誰說了謊,誰又是無辜的。」

由於加入肖克利實驗室一年之久都沒有做出什麼產品,八位一身抱負的科學家感到異常挫敗,決心出走。因此,被背叛的肖克利罵他們是「八叛逆(The Traitorous Eight)」。

1957年10月,「八叛逆」之首諾伊斯(N. Noyce)帶領這個團隊,拿著從費爾柴爾德(Fairchild)攝影公司獲得的3600美元創業基金來到了嘹望山查爾斯頓路開展了創業生涯。這裡,就是後來矽谷的發源地。「費爾柴爾德」為「Fairchild」的音譯,而通常一般意譯為「仙童」。「八叛逆」將所創立的企業命名為「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諾伊斯成了老大,費爾柴爾德攝影公司成為母公司。

憑藉八位科學家的技術,仙童半導體成為當時第一家把矽電晶體商業化的公司,當時其他的半導體公司都在採用鍺工藝。仙童半導體在1958年就利用臺面型矽工藝生產出第一批電晶體2N697。

當時,八位科學家之一赫爾尼(J.Hoerni)把矽表面的氧化層擠壓到最大限度,並形成仙童公司製造電晶體的獨特平面處理技術,讓矽電晶體批量生產成為可能。隨後,仙童生產第一批100顆電晶體以150美元一顆的價格賣給了IBM。後來只用了三年,仙童的年收入就超過了2000萬美元(按當時的物價,這個數字不小了)。到了上世界60年代中期,仙童發明了一款新產品——集成電路。這款偉大的產品當年的銷售額達到了9000萬美元。而這,只是這家公司成功的開始。

1968年,仙童推出了有史以來應用最廣泛的集成運放uA741。從1960年到1965年,仙童每年的銷售額都翻一番,1966年的時候仙童已經是第二大半導體公司,僅次於德州儀器。

鼎盛時期,危機來臨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仙童盈利能力急劇上漲。而早期大量注資仙童半導體的Fairchild攝影開始行駛協議的權利,全資收走了八位創始人的股權,並抽調大量利潤,同時利用仙童半導體的利潤投資了大量不賺錢的業務。而Noyce等八位創始人認為應該把錢更多地投入到電子半導體領域,因此仙童半導體與母公司形成了矛盾。

仙童母公司Fairchild攝影對仙童半導體公司事務插手得越來越多,甚至幾番抽調仙童半導體的高層骨幹,包括找來人手欲代替CEO諾伊斯。

這可以說是後來「八位仙童」出走的導火索。因為在公司蒸蒸日上之時,仙童半導體和一些核心骨幹開始「思考人生」——是繼續在仙童做一名普通員工還是自己做公司的leader的問題。面對前者的「boring」和後者充滿血腥的外部機遇,他們毅然選擇了後者。

1968年8月,諾伊斯與負責研發的摩爾和工藝開發專家格魯夫一起辭職。他們已經是「八叛逆」中最後離去的。而諾伊斯創辦的公司,就是英特爾(Intel)。除了諾伊斯,仙童半導體公司銷售部主任桑德斯帶著7位仙童員工創立了AMD。

創始人離職猶如決堤之水,繼60年代末,仙童半導體的又一波離職潮發生在1997年,他們似乎要高揚創始人的「叛逆」精神。隨著仙童大量人才的流出,圍繞仙童周圍誕生的半導體公司如雨後春筍。

80年代初出版的著名暢銷書《矽谷熱》(Silicon Valley Fever)寫到:「矽谷大約70家半導體公司的半數,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間接後裔。在仙童公司供職是進入遍布於矽谷各地的半導體業的途徑。1969年在森尼維爾舉行的一次半導體工程師大會上, 400位與會者中,只有24人未曾在仙童公司工作過。」

1971年,著名記者Don Hoefler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灣區的計算機晶片公司獲得成功的故事。就是在這篇文章裡,Hoefler第一次把該區域稱為「矽谷」,同時他還指出,所有矽谷的晶片公司都和飛兆公司,以及他們的聯合創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蘋果前CEO賈伯斯對仙童的評價頗高,也因為如此,而將仙童半導體比作成熟的蒲公英。

矽谷的福音,仙童半導體的災難

事實上,當有些離職員工自己創立的公司發展速度也很快時,還是有許多員工仍然留在了仙童半導體裡。和其他公司對待離職員工不同,仙童不但沒有打壓離職創業的員工,還給予了積極的鼓勵。比如有個員工創建了一家製造玻璃零件的公司,Kleiner就將其產品用在了仙童的生產線上。Applied Materials也是一家舊金山當地的電子設備製造公司,諾伊斯就是該公司的董事,並積極地幫助、指導那些年輕的公司創始人。

不過,隨著英特爾、AMD等公司的迅速崛起,失去了人才的仙童半導體競爭力日漸羸弱。從1965年到1968年,仙童半導體銷售額不斷滑坡,還不足1.2億美元,甚至連續兩年沒有贏利。

1967年,仙童半導體遭遇創立以來第一次虧損——400萬美元的產能過剩導致760萬美元的虧損,股票從一年前的3美元每股下滑至0.5美元,市值縮水一半。

諾伊斯出走後,母公司掌權者謝爾曼·費爾柴爾德開出當時矽谷歷史上最高規格的待遇——3年100萬美元薪金外加60萬美元股票, 挖來摩託羅拉的萊斯特·霍根( Lester Hogan)博士。霍根隨後繼續幫助仙童半導體從摩託羅拉挖來另一位高管。

在借來長達6年的執掌期(當然中間因為一些發力糾紛,霍根地位一度岌岌可危,但這都不是重點)內,霍根憑藉自身在摩託羅拉起死回生的功力,幫助仙童半導體將銷售額增加了兩倍。

1973年,仙童半導體成為第一家生產出電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的公司。CCD是一種用於探測光的矽片;而在英特爾公司創造出8008微處理器後,仙童半導體也隨之推出了F8這個8位微處理器。不過,這些產品都未獲得較大的市場。

F8

靈魂人物的離去似乎已經奠定了仙童半導體沒落的命運。1974年,無力回天的霍根把CEO之位交給36歲的威爾弗.科裡根(WilfredCorrigan)。後者繼任的兩三年內,仙童半導體並未推出什麼新產品,經營一直依靠早年積累下來的基礎,並隨即從半導體行業的第2位,迅速跌落到第6位。

到了1979年,科裡根決定出售仙童半導體。這是仙童第一次被併購,它被以4.25億美元出售給法國一家石油企業斯倫貝謝(Schlumberger)公司。當時,這筆交易在行業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矽谷人才搖籃」退出了矽谷

到了80年代,仙童半導體在斯倫貝謝的經營下進軍人工智慧領域。然而在招聘了一批人才回來後,這個實驗室被分離了出去……於是,仙童半導體又搞起了32-bit單片微機,該產品主要賣給 Intergraph。

不過,仙童半導體仍然未能扭轉虧損的局勢。1987年斯倫貝謝以原價的三分之一將仙童半導體轉賣給另一家美國公司——這個買家正是原仙童總經理斯波克管理的國民半導體公司(NSC)。到這裡,仙童半導體品牌一度壽終正寢。

不過,1996年,NSC把公司拆分為兩部分,並將原仙童半導體公司總部遷往緬因州,並恢復了「仙童半導體」的老名字。但是,擁有員工6500人的「矽谷人才搖籃」卻不得不從此退出了矽谷。

如果以為仙童的遭遇到了這裡即使不能逆襲,好歹也能平穩度過的話,那就錯了。不到一年,它又被賣了。

1997年,NSC為了與英特爾和AMD一較高下,將仙童半導體以5.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並利用這筆資金買下了全球第三大微處理器製造商Cyrix,作為與英特爾競爭的籌碼。

逆襲失敗?

由於本次出資收購的是一家風投公司,1997年,仙童半導體得以再次成為一家獨立公司,擔任CEO的是克爾克·龐德(Kirk Pond)。作為仙童的老員工,龐德決心對仙童進行戰略性重組以獲得重生。

在1997年到1999年間,仙童半導體開始了大規模的併購:1.2億買下了年收入7000萬的Raytheon公司半導體分部、4.55億併購了三星公司旗下一個製造特殊晶片的半導體工廠等。1998年,仙童半導體再次在紐交所上市,代號為FCS。

2001年,仙童半導體3.38億美元現金收購了 英特矽爾(Intersil Corporation)公司的分立電源業務,並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電源 MOSFET 供應商。在亞太地區,仙童的分立式半導體業務排名第一。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中,仙童半導體總算在換帥與併購中維持著經營。直至今年11月18日,收到來自安森美24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和疑似中國財團的併購意向。這一次,雖然是被併購的命運,然而估值水平與此前有了大不同。

浩浩蕩蕩近六十年的發展歷史,且能夠苟延四十多年的也許也只有這個「不老仙童」了。它對矽谷乃至當今時代的科技發展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和作用。據雷鋒網此前報導,受到仙童半導體影響的公司在灣區超過130家,他們大多在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了。而這些公司中,大約有70%是直接得到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創始人或員工支持,目前的市值達到了21萬億美元,該數字超過了加拿大、印度、和西班牙的年GDP值。此外這92家公司的員工數量超過了80萬人。

如果不局限在上市公司的話,仙童半導體的影響力甚至更大。據悉,得到仙童半導體八位聯合創始人支持的公司數量超過2000家,其中包括Instagram,Palantir,Pixar,Nest,Whatsapp,Yammer,以及蘋果(賈伯斯的創業得到過仙童半導體創始人的潛心指導,在此就不贅述了)。

因此,不論其後來的發展如何,說它是近一百年來最重要的創業公司似乎也不為過。那麼,看完這個曲折的故事,你覺得仙童半導體為何失敗?以及是什麼維持了它不老的霸氣?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揭秘仙童半導體如何從矽谷先驅走向沒落
    那作為半導體行業的鼻祖,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企業,仙童是經過怎樣的波折,從先驅走向沒落的呢?我們就來講講這段從五十年前起發生的故事吧。  傳奇「蒲公英」的誕生  仙童半導體由「八叛逆」創立於1957年。
  • 曾居世界首位 日本半導體後來沒落的原因是什麼
    曾居世界首位 日本半導體後來沒落的原因是  參考消息網6月14日報導 日本《鑽石》周刊6月8日刊登了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務金融研究中心顧問野口悠紀雄的一篇文章,題為《日本半導體產業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普遍認為,日本半導體產業衰退的原因在於技術流出和投資決策失誤,但作者則認為關鍵不在於此。
  • 2030 年 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工廠
    原標題:2030 年,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工廠   與非網 11 月 5 日訊根據外媒《華爾街日報》近日刊文指出,從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研發投入
  • 國內最大鹼性電池生產企業 雙鹿電池:「中國智造」走向世界
    SMM網訊:今年4月的廣交會上,擁有八個展位的雙鹿電池,通過VR虛擬體驗設備以及AR展示板,吸引了很多客商的駐足。據介紹,生產雙鹿電池的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鹼性電池生產企業,已站在電池自動化生產線的最高水平上,不用開燈、無人值守的「黑燈」生產線技驚世界……日前,記者來到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
  • 中國預計到2030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
    中國預計到2030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 e星球 發表於 2020-11-25 11:20:03 在首屆慕尼黑華南電子展上,探索科技(TechSugar)作為本屆展會的官方採訪媒體之一
  • 國外半導體雷射器企業推薦
    下面總結目前市場上應用於工業製造領域的雷射器主要企業 1.相干(Coherent)公司 全球最大的光纖雷射製造商,其生產的高效光纖雷射器、光纖放大器以及拉曼雷射的技術均走在世界的前端。 通快(中國)有限公司是通快集團下屬的五十多個子公司之一,自2000年開始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先後在江蘇太倉與廣東東莞投資了四家生產化企業,生產數控鈑金加工工具機與醫療設備等。通快集團總部在德國迪琴根具有80多年的工具機生產歷史,是全球製造技術領域的領導企業之一。從加工金屬薄板和材料的工具機,到雷射技術、電子和醫療技術,通快正以不斷的創新引導著技術發展趨勢。
  • 世界上有哪些半導體技術強國,中國的半導體技術如何?
    導電性能介入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材料,半導體在集成電路、消費電子、通信系統、光伏發電、照明、大功率電源轉換等領域都有應用。可以說有點科技含量的產品都要用到半導體,哪個國家在半導體技術上取得領先就能站在世界生產的第一梯隊。
  • 百年大變局:中國半導體將走向何方?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擺在半導體行業研究的一個根本問題是:中國半導體將走向何方?中國缺14/7/5nm先進工藝,但是中國同樣也缺90/65/55nm成熟工藝,從目前產業看,中國能實現光伏、LED、LCD面板的全面國產替代,成熟製程晶片能依靠國產設備、材料、工藝進行生產。美系廠商藉助根技術優勢將繼續打擊他國並把持高端製程、先進工藝的晶片製造,並且這種局面短期不會發生扭轉。我們預計,低緯度國產替代進程將持續下去,中國將從下而上把持泛半導體技術。
  • 中國多晶矽生產:從受制於人到領跑世界
    世界範圍內,能夠生產多晶矽料的企業屈指可數,產量也十分有限。而且當時半導體行業已經有成熟的市場,光伏卻是新興的闖入者,所以,矽料廠商一定是優先保障半導體企業的需求後才輪到光伏。  光伏企業只能和半導體企業搶多晶矽料。
  • 探秘世界最大「中國屏」超級廠房:將生產65和75英寸液晶屏
    廠房預計10月封頂,項目投產後,將用於生產65英寸和75英寸的全球最大尺寸液晶顯示屏。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唐芳短短5個月,世界最大「中國屏」廠房在武漢拔地而起。超級廠房項目效果圖近日,新華社、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記者走進由中建一局承建的武漢10.5代線液晶顯示器件項目,探秘世界最大「中國屏」廠房的智慧建造。「這個全球最高世代線、最大工藝難度的『中國屏』廠房預計10月封頂,項目投產後,將用於生產65英寸和75英寸的全球最大尺寸液晶顯示屏。」中建一局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張曉葵在「建證40年?
  • 世界頂級半導體製造設備企業AMAT全解析 一看嚇一跳
    1   世界半導體裝備龍頭公司 美國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AMAT(Applied Materials, Inc.)成立於1967年,並於1972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總部位於加州矽谷聖克拉拉。 1992年AMAT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的半導體設備企業並保持至今。
  • 中國芯、世界芯——世界前八名發光半導體製造商
    從製造規模和銷售額方面分析,目前全球發光半導體(LED晶片)製造商,綜合技術難分伯仲,每個企業的某項LED單品卻差別明顯,比如德國歐司朗LED晶片是最好的,美國科銳LED晶片灰度分級方面優越性尤為突出。東芝液晶顯示屏LED晶片應用最廣且效果極佳。
  • 中國將成世界最大半導體產地,憑什麼?中國做對了些什麼?
    近日,華爾街日報刊文指出,預計到2030年,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工廠第三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球半導體重心從美國、日本開始向韓國及中國臺灣輻射,形成了三星、海力士、臺積電、日月光等一批知名半導體企業; 最後一個階段是當前正在進行的,半導體產業重心正在向中國大陸擴散,以海思、紫光展銳、中芯國際等企業為首的國內半導體廠商開始站上國際舞臺。
  • 中國芯、世界芯——世界前八名發光半導體(LED晶片)製造商
    從製造規模和銷售額方面分析,目前全球發光半導體(LED晶片)製造商,綜合技術難分伯仲,每個企業的某項LED單品卻差別明顯,比如德國歐司朗LED晶片是最好的,美國科銳LED晶片灰度分級方面優越性尤為突出。東芝液晶顯示屏LED晶片應用最廣且效果極佳。
  • 半導體mems企業有哪些_國內十大半導體mems企業排行榜
    作為行業的領導者, 瑞聲科技與多家世界頂尖品牌保持戰略合作關係, 產品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計算機、超薄筆記本電腦、可穿戴式設備等消費類電子產品。      國內十大半導體mems企業排行榜——美新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   美新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從零開始創業成功的高科技半導體企業
  • 半導體是什麼?半導體行業有哪些大公司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39個廠家構成東芝的生產網絡,製造品種繁多的產品,包括最先進的半導體元件、顯象管、彩色電視機、移動式計算個人電腦、光?磁存儲、消耗品及工業用發電機和變電裝置。這些技術和設備均處世界領先地位的東芝生產廠家,強有力地保障著公司技術和整體能力的發展,推動著電子工業的進步;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蓬勃發展。
  • 一大波上海半導體企業正在衝刺科創板
    根據「張通社Link資料庫」統計,目前共有28家半導體概念公司完成科創板上市。同時,32家企業處在受理、中止、提交註冊等不同科創板審核階段。此外,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共有36家半導體企業已經開始或者完成科創板IPO輔導。無疑,半導體企業已經成為了科創板的強勁勢力,上海也有一大波半導體概念企業正款款走向科創板。
  • 半導體是什麼公司_半導體行業有哪些大公司
    在日本之外,東芝擁有100多家子公司和協作公司的龐大全球網絡,僅海外子公司便擁有40,000多名僱員,他們遍及全球各地,從事著從科研到採購、生產、銷售以及市場調研等工作。分布在世界各地的39個廠家構成東芝的生產網絡,製造品種繁多的產品,包括最先進的半導體元件、顯象管、彩色電視機、移動式計算個人電腦、光?磁存儲、消耗品及工業用發電機和變電裝置。
  • 國內最大功率半導體企業上市!背靠央企,能否實現晶片進口替代?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的數據,以銷售額計,公司是2018 年前十大中國半導體企業中唯一一家以 IDM 模式為主運營的半導體企業。在功率半導體領域,公司2018年實現銷售額21.7億元(子公司重慶華微和華潤華晶2018年營業收入合計數),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功率器件企業。
  • 林蘭英:中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的先驅
    所謂半導體,是指導電性能介於金屬和絕緣體之間離子型導電的物質。用它製成的半導體二極體、三極體和集成電路等,是許多現代新科技不可缺少的主要部件。世界第一塊半導體材料鍺單晶,早在1948年已被美國的物理學家研製出來了,而中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發展史的第一頁,則是由林蘭英來書寫的。  林蘭英,福建莆田人,1940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數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