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功率半導體企業上市!背靠央企,能否實現晶片進口替代?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朱邦凌

作為科創板「紅籌」第一股、國內最大的功率半導體企業,華潤微電子上市之後頗受關注。國家設立科創板,其戰略意義之一就在於針對「華潤微」這樣擁有世界級潛力的企業,讓他們快速募集資金、快速做大做強,也讓更多的海外優質公司回歸A股。3月13日,華潤微總市值達到504億,MSCI於當地時間2月28日宣布將 「華潤微電子」納入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 生效日為3月12日。

功率半導體是大國重器,戰略地位突出。雖然國內半導體行業起步較晚,在半導體設計、製造、封測等各個環節仍然處於研發投入追趕期,但在政策支持、市場拉動及資本推動等因素影響下,市場規模增長較快。作為國內半導體IDM龍頭企業的華潤微電子,更是成為了科創板「紅籌」第一股,肩負著不再受制於人的重任。

由於背靠華潤集團,華潤微電子擁有雄厚資金實力,註冊資本將近4億元,並且是國內罕見的採取IDM模式的半導體企業,即兼具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能力。華潤集團在A股擁有四家醫藥上市公司,分別為華潤雙鶴、華潤三九、華潤萬東和東阿阿膠,以及兩家港股醫藥上市公司,分別為華潤醫藥、華潤醫療。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的數據,以銷售額計,公司是2018 年前十大中國半導體企業中唯一一家以 IDM 模式為主運營的半導體企業。在功率半導體領域,公司2018年實現銷售額21.7億元(子公司重慶華微和華潤華晶2018年營業收入合計數),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功率器件企業。

IDM模式對企業的技術能力和持續資金投入要求相對較高,國內尚缺乏具有世界影響力的IDM模式半導體企業。在國際市場,功率半導體廠商採用IDM模式經營已經成為常態:2018 年,世界前十大功率半導體廠商均採用 IDM 模式經營。並且,除華潤微電子之外,國內領先的功率半導體企業士蘭微、揚傑科技等也均採用了IDM模式。

全球功率半導體規模約400億,中國本土企業有較大成長空間。2018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約為391億美元,中國佔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需求比例超過三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導體消費國。國內功率半導體超過百億美金的市場基本被海外企業所佔據,中國企業在主要的功率器件領域如MOSFET、IGBT等都非常弱小,隨著以華潤微為代表的國內半導體企業逐步在產業中贏得市場地位,進口替代成為國內功率半導體企業最大的成長邏輯。

在市場競爭中,華潤微電子也表現不俗:根據IHS Markit統計,以2018年銷售額計算,華潤微電子在中國MOSFET市場中排名第三,僅次於英飛凌與安森美兩家國際企業,超過了德州儀器以及意法半導體。在本次科創板募資當中,華潤微電子不僅會持續加大MEMS傳感器產品的研發投入,並且在製造方面,將建立8英寸MEMS工藝平臺,值得一提的是,在MEMS豐富的應用領域中,華潤微瞄準了智慧醫療這一賽道。

華潤微電子自主研發的系列智能傳感器核心晶片,已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並實現了部分核心晶片的進口替代。2020年1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大會上,華潤微電子下屬公司參與的「高性能MEMS器件設計與製造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華潤微電子是華潤集團半導體投資運營平臺,歷史可以追溯到1999 年。經過二十年發展,公司形成以IDM 模式運營的半導體企業,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能傳感器與智能控制領域,同時提供晶圓代工服務,目前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功率半導體企業。

據悉,目前華潤微資產主要在無錫,無錫是公司國內運營總部;2017年在上海成立了華潤微電子控股有限公司,現為公司國內控股平臺;2017年收購了原中國重慶微電子之後重慶是公司顆粒器件非常重要的製造和研發平臺;在深圳還有關耦器件和測試產線。

縱觀華潤微電子的企業歷史進程,少不了併購整合這四個字。據華潤微電子官網,2002年華潤勵致代表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完成對中國華晶電子集團公司的整體收購,並將其更名為無錫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經過一系列重組,2004年CSMC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整合無錫華潤上華半導體有限公司等公司股權,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08年,華潤(集團)有限公司重組下屬半導體資產和業務,整合併入CSMC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並更名為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

2011年,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從香港聯交所私有化退市。2017年,華潤微電子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國內控股總部誕生。同年通過股權劃撥方式控股原中航(重慶)微電子有限公司,更名為華潤微電子(重慶)有限公司。2019年收購傑群電子科技(東莞)有限公司35%的股權。2020年2月27日正式掛牌上海交易所科創板。

目前,華潤微電子是國內產品線最為全面的功率器件廠商,公司功率器件產品包括MOSFET、IGBT、SBD、FRD等。其中,MOSFET是華潤微電子最主要產品之一,華潤微電子也是國內營收最大、產品系列最全的MOSFET廠商,擁有全部主流 MOSFET 器件結構研發和製造能力,可以滿足不同客戶和不同應用場景的需要。

半導體行業作為人才、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投資大、見效慢,非舉國之力難做大。截至2019年6月30日,華潤微電子擁有7937名員工,其中包括641名研發人員,2290名技術人員,合計佔員工總數比例為36.93%。據招股書,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1-6月,華潤微電子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46億元、4.47億元、4.50億元、2.17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6%、7.61%、7.17%、8.22%,均在7%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華潤微電子2016和2017年,淨利潤均為虧損狀態,分別虧損3.02億元和1.03億元,但到了2018年,卻扭虧為盈,淨利潤達5.38億元。華潤微2018年營收扭虧為盈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產品與方案」業務的發展:2016到2018年,產品與方案業務板塊收入佔比持續提高,從30.42%增長到42.90%。

最近,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公告,預計2019年1-12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0075.55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變動幅度:-6.68%。2018年第四季度以來,全球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周期,根據WSTS預測,2019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將同比下滑13.3%。受到半導體行業周期性波動的影響,公司2019年度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分別下滑8.39%、14.33%、6.68%。

中泰證券預測,公司2019~2021年營業收入為57.27億、68.82億、81.63億元,同比增長-8.67%/20.17%/18.61%;歸母淨利潤為3.63億、4.81億、5.97億元,同比增長-15.46%/32.54%/24.07%。

華西證券預測,2019~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57.45億元、69.60億元、83.52億元,同比增長-8.39%、21.15%、20%;預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4.01億元、6.35億元、8.16億元。

廣發證券預測,2019~21年公司收入分別為58.14/71.72/88.0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3.74/5.12/8.00億元,對應IPO發行後總股本的EPS分別為0.31/0.42/0.66元/股。參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考慮公司是國內功率半導體龍頭企業,受益於國產替代趨勢成長空間廣闊,2020年業績對應IPO發行後總股本的EPS為0.42元/股。

中航證券預測,公司2019-2021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68,098.15萬元、539,504.80萬元和598,001.89萬元,增速分別為-9.41%、-5.03%、10.84%,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6,240.2萬元、41,387.41萬元和49,763.48萬元,增速分別為-15.61%、14.2%、20.24%,EPS分別為0.3元、0.34元和0.41元。

從公司財務數據看,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出現下降,但是公司的毛利率,淨利率相對穩定,財務質量較高,加上公司專利與產品均處在行業領先地位。目前,同行業上市公司有士蘭微、華微電子、揚傑科技以及港股中的華虹半導體和中芯國際。

相關焦點

  • 2018年國內半導體功率器件十強企業排名
    目前,國內以揚傑科技、華微電子、士蘭微為代表的功率半導體龍頭企業市場佔有率非常低,進口替代的空間巨大。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18年國內半導體功率器件十強企業中,排名第一的為吉林華微科技,2017年營收達16.4億元。揚州揚傑電子科技排名第二,2017年營收為14.7億元。
  • 產業丨2021功率半導體趨勢明顯,國內企業奮起直追
    通信行業也是功率晶片的一大終端市場,5G將成為功率晶片在通信市場的增長動力,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62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約10%。 新增功率器件價值量主要來自於汽車的電力控制,電力驅動和電池三大系統,隨著純電動車型的增多,汽車功率半導體器件將迎來量價齊升。
  • 從五家A股公司財報 看國內功率半導體廠商的機遇與挑戰
    不過,2018年「中興事件」加速了國內各行業對於半導體器件的國產化替代進程,為國內功率器件廠商提供了難得的市場機遇。受益於中國國產替代的政策推動和缺貨漲價的狀況,2018年A股功率半導體廠商財報表現普遍較為亮眼,其中包括蘇州固鎝、揚傑科技、華微電子、捷捷微電、臺基股份等功率半導體廠商營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 半導體崛起的必由之路——國產替代進口
    國產替代進口已經到了一個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而在眾多本土提供半導體製造設備的上市公司當中,中微公司絕對是一個高點坐標。高端半導體設備的領軍者中微公司全稱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另外,由於美國對華高科技企業的再次全力打壓,半導體晶片領域的國產替代進口的已經踩上了時代改革的步伐。公司主營產品為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和MOCVD設備。
  • 民德電子:打造功率半導體的Smart IDM模式
    來源:e公司功率半導體是電子工業的關鍵基礎產業,全球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規模約400億美元(HIS Markit統計數據),中國大陸約佔40%市場份額,為全球最大市場,但其中90%的需求仍要依賴進口,進口替代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
  • 半導體國產替代,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從投資角度出發思考,國內半導體產業鏈未來的業績增速將受兩大核心因素的影響,一是行業需求增速,二是國產替代率增速,其中國產替代速度彈性最大,是影響國內半導體細分領域各公司能否率先「跑出來」的決定性因素。那麼A股上市公司中,哪些公司的技術含量高?國產替代實力強呢?
  • 國內晶片設計的上市公司,基本都是在細分領域的國內最強
    比如2017年匯頂科技在指紋識別晶片領域實現了對瑞典FPC的超越,成為國產設計晶片在消費電子細分領域少有的全球第一。士蘭微從集成電路晶片設計業務開始,逐步搭建了晶片製造平臺,並已將技術和製造平臺延伸至功率器件、功率模塊和MEMS傳感器的封裝領域。但與國際半導體大廠相比,不管是高端晶片設計能力,還是規模、盈利水平等方面仍有非常大的追趕空間。
  • 功率半導體:歐美產品升級產業轉移至國內,國產替代市場巨大
    一、功率半導體概述功率半導體是電子裝置電能轉換與電路控制的核心,本質上,是通過利用半導體的單向導電性實現電源開關和電力轉換的功能,來實現是變頻、變相、變壓、逆變、整流、增幅、開關等,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通信、消費電子和工業領域。功率半導體主要分為功率器件、功率IC。
  • 晶片國產替代黃金賽道!手機快充和電動車都離不開,揭秘功率半導體
    當前二極體等低端功率半導體的國內企業市場份額較高,而市場份額較大的中高端產品較大程度上仍然依賴進口。由於二極體工藝相對簡單,技術壁壘較低,國內廠商已基本完成國產替代。我國自 2014 年起,每年二極體出口數量均超過進口數量。預計國內功率半導體廠商憑藉成熟的工藝和成本優勢,未來仍將保持較大的市場份額。
  • 金宏氣體:國內電子特種氣體龍頭 進口替代與成長空間巨大
    與中芯國際爭取追趕臺積電,上海微電子爭取追趕荷蘭ASML公司,華大九天、概倫電子等公司爭取在晶片設計軟體EDA領域有所突破一樣,一家低調的公司在半導體電子特種氣體領域同樣承擔著國產進口替代的民族使命,它就是即將登陸A股科創板的金宏氣體。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需求增長+漲價+國產替代
    國內龍頭全球市佔率依舊很低,與國際大廠差距明顯:與整個半導體產業 類似,對比海外的功率器件 IDM 大廠,國內的功率器件龍頭企業(華潤 微、斯達半導體、新潔能、揚傑科技、華微電子、士蘭微等)的年銷售額 與國際巨頭們相差很大,且產品結構偏低端,表明中國功率器件的市場規 模與自主化率嚴重不相匹配,國產替代的空間巨大,目前,中國功率半導體產業正在快速發展,聞泰科技收購了安世半導體,斯達半導體
  • 晶片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大勢所趨
    低位的晶片半導體、通信設備5G板塊短期有明顯的資金介入跡象,晶片半導體整體調整時間周期長,但是三季度的業績整體還是超預期,通過這篇文章,可以把晶片半導體從設計、晶圓、封測、設備和材料五個維度簡單梳理一下!
  • IGBT:功率半導體核心元器件
    能夠根據工業裝置中的信號指令來調節電路中的電壓、電流、頻率、相位等,以實現精準調控的目的,廣泛應用於電機節能、軌道交通、智能電網、航空航天、家用電器、汽車電子、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中國是最大的功率半導體消費國,2018年市場需求規模達到138億美元(iHS數據),增速為9.5%,佔全球需求比例高達35%。
  • 本土半導體功率器件設計企業新潔能上市 三季報營收淨利雙增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一帆9月28日,中國半導體功率器件設計公司新潔能(605111.SH)在上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上市當天股價一字漲停,截至收盤股價為28.67元/股,漲幅為44%。據了解,新潔能本次A股發行價為19.91元/股,發行數量為2530萬股,保薦機構(主承銷商)為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分立器件行業專題報告:功率半導體和射頻晶片
    1、 功率器件:下遊需求多點開花,國產替代加速推進1.1、 國產替代空間廣闊,地緣政治因素助推替代加速1.1.1、 功率半導體市場廣闊,國產替代將是長期趨勢功率半導體又稱電力電子元器件需求端來說,我國功率半導體市場佔全球的 36%,為單一最大市場,國產廠商 有望深度受益國產替代進程。據 WSTS 數據,MOSFET 和 IGBT 分別佔據全球功率半導體分立器件和模組 市場 41%和 30%的市場份額,為價值量最大的兩個品種,全球市場仍為海外廠商所 佔據。
  • 國內領先!剛剛,新區又一家半導體企業上市啦
    立昂微   立昂微成立於2002年3月,位於新區下沙街道20號大街199號,專注於集成電路用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功率晶片、集成電路晶片的設計、開發、製造和銷售,已擁有具備矽單晶、矽研磨片、矽拋光片、矽外延片、分立器件與集成電路晶片製造能力的完整產業平臺,橫跨半導體矽材料、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晶片三大細分行業。
  • 功率半導體:新能源車中增量最大的環節,價值量增9倍起
    功率半導體:新能源車中增量最大的環節,價值量增9倍起,這幾隻A股國產替代正在加速 隨著電動車銷量爆發,電動車中的功率半導體用量也出現大幅增長。據國信證券估算,純電動車單車的半導體總價值量相比傳統汽車提升70%以上,其中的功率半導體是價值量提升最大的細分。
  • 功率半導體行業專題報告:新能源汽車重塑功率半導體價值
    功率半導體持續創新升級,國產化龍頭企業替代空間大目前車規級功率半導體國產化程度不高,替代空間大。汽車功率半導體 前 5 大企業主要為英飛凌、STM 等外資企業,全球市佔率達到 63%。技 術上,功率半導體處於第二代 Si 基往第三代 SiC/GaN 等襯底材料升級 過程中,產品還在持續創新。
  • 「需求+國產替代」雙輪驅動 功率半導體2021年景氣度高
    □ 華潤微、士蘭微、斯達半導、揚傑科技等上市公司都在積極增加投資,擴大晶圓、封裝等產能。其中,華潤微擬38億元投建封測基地。「從部分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來看,2020年,功率半導體行業產銷兩旺。展望2021年,在需求高增長、國產替代的雙輪驅動下,行業全年有望保持高景氣度。」近期,有行業人士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 半導體晶片概念股大解析
    同時,有業內人士提醒半導體晶片板塊短期漲幅過大,市場的弱勢將導致獲利盤的流出,不宜追高。乾貨按半導體產業鏈上下遊分類的重點上市公司上遊:IC設計、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一、IC設計重點上市公司富瀚微:是A股稀缺的視頻監控晶片設計公司。國民技術:公司是國內金融IC卡晶片、金融終端安全晶片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