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導體:歐美產品升級產業轉移至國內,國產替代市場巨大

2021-01-08 財秘情報站

一、功率半導體概述

功率半導體是電子裝置電能轉換與電路控制的核心,本質上,是通過利用半導體的單向導電性實現電源開關和電力轉換的功能,來實現是變頻、變相、變壓、逆變、整流、增幅、開關等,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通信、消費電子和工業領域。

功率半導體主要分為功率器件、功率IC。其中功率器件主要包括二極體、電晶體、晶閘管三大類別,其中電晶體是分立器件中市場份額最大的種類。常見電晶體主要有BJT、IGBT和MOSFET。MOSFET和IGBT逐漸成為主流,而多個IGBT可以集成為IPM模塊,用於大電流和大電壓的環境。功率IC是由功率半導體與驅動電路、電源管理晶片等集成而來的模塊,主要應用在小電流和低電壓的環境。

圖:功率半導體分類(中銀證券)

根據Yole數據,2017年功率IC佔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的54%,是市場份額佔比最大的功率半導體產品;MOSFET市場規模佔比17%;功率二極體市場規模佔比15%;由於IGBT的操作頻率範圍較廣,能夠覆蓋較高的功率範圍,市場規模佔比12%。

圖:功率半導體市場結構(新時代證券)

二極體:二極體是最簡單的功率器件,通常用於穩壓電路、整流電路、檢波電路等。整流器由二極體與一些金屬堆疊而成,二者在功能上相似。根據Yole的數據,2016年全球二極體及整流器市場規模為33.43億美元,其中整流器市場規模為27.58億美元,佔比為82.50%。

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可廣泛運用於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運用於開關電源、鎮流器、高頻感應加熱等領域。MOSFET在功率器件中佔比最高,2018年全球MOSFET市場規模為59.61億美元,佔功率器件市場的39.78%。預計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可達68.81億美元。

圖:全球MOSFET市場規模(新時代證券)

IGBT(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是電機驅動的核心,廣泛應用與逆變器、變頻器等,其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小到家電、數碼產品,大到航空航天、高鐵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新興應用也會大量使用IGBT。IGBT分為IGBT晶片和IGBT模塊,IGBT模塊常用於大電流和大電壓環境。預計2022年全球IGBT晶片市場規模為14.07億美元,IGBT模塊市場規模為47.75億美元。

圖:全球IGBT市場規模

功率IC:功率IC通常由功率器件、電源管理晶片和驅動電路集成而來,能承受的電流比較小,能承受大電流的模塊一般是IGBT集成形成的IPM模塊。功率IC可以分為以下五大類:線性穩壓、開關穩壓器、 電壓基準、開關IC和其他功率IC。

二、功率半導體的應用領域廣泛,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根據Yole數據,2017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為327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達到426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5.43%。其中,工業、汽車、無線通訊和消費電子是功率半導體的前四大終端市場。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7年工業應用市場佔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的34%,汽車領域佔比為23%,消費電子佔比為20%,無線通訊佔比為23%。隨著對節能減排的需求日益迫切,功率半導體的應用領域從傳統的工業領域和4C領域逐步進入新能源、智能電網、軌道交通、變頻家電等市場。

圖: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

圖:功率半導體終端市場格局

受益於工業、電網、新能源汽車和消費電子領域新興應用不斷出現,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根據Yole數據,2017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規模為144.01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規模將達到174.88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3.96%。

圖:全球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規模

工業領域:工業領域是功率半導體最大的市場,數控工具機、牽引機等電機對功率半導體需求很大,主要使用的功率半導體是IGBT。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6年全球工業功率半導體的市場規模為90億美元,受益於工業技術的進步,2020年全球工業功率半導體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5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8.56%。

汽車電子:與傳統汽車相比,電動汽車將新增大量與電池能源轉換相關的功率半導體器件,功率半導體應用大幅上升。根據麥肯錫統計數據,純電動汽車的半導體成本比傳統汽車高出近1倍。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英飛凌數據,2017年全球汽車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為58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達到70億美元,複合增長率6.47%。

同時,與新能源汽車相配套的充電樁對功率半導體需求也很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分為直流IGBT充電樁和交流MOSFET充電樁,預計2020 年直流充電樁需求為151萬個,交流充電樁需求90.6萬個,2020年全球充電樁市場對功率半導體的需求為15.22億美元。

智能電網:智能電網發電過程中使用大量的逆變器和整流器,其中核心的功率半導體是 IGBT。光伏電網還需要使用大量的光伏二極體,預計2020年全球光伏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27.54億美元。

通信行業:5G將成為通信功率半導體市場的增長動力,5G通信帶動基站等設備的建設。通信設備市場規模不斷提升,功率半導體需求不斷增加,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全球通信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由2017年的57.45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65.96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4.71%,5G基站升級是通信功率半導體市場最重要的推動力。

消費電子:消費電子類型很多,電視、手機、冰箱、空調等產品都要使用功率半導體,一般是小電壓的功率半導體,如MOSFET等。受益於Type-C接口普及以及電子產品升級換代,消費電子對功率半導體需求穩步增加。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7年全球消費電子功率半導體的市場規模為19.6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3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5.48%。

三、市場格局

功率半導體行業壁壘較高,在高端功率器件領域,以美、日、歐龍頭廠商為主導。根據IHS統計,英飛凌、安森美、意法半導體、三菱電機、東芝半導體是全球前五的功率半導體供應商,前五大供應商市場佔比達到42.6%,前十大供應商佔比達到60.6%。

而功率半導體廠商大多採用IDM模式,有完整的晶圓廠、晶片製造廠和封裝廠,垂直整合優勢明顯,對成本和質量控制能力很強,實力強勁。歐美日的功率半導體廠家大多是IDM模式,以高端產品為主;中國大陸的廠商大多也是IDM模式,產品以低端二極體和低壓MOSFET為主,實力較弱;中國臺灣以Fabless模式為主,主要負責晶片製造和封裝。

圖:功率半導體競爭格局情況

從供給端來看,全球功率半導體的主要產地集中在歐美日,佔據全球功率半導體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其次是中國臺灣,目前佔據全球10%的市場份額。中國大陸以二極體、低壓MOSFET、晶閘管等低端功率半導體為主,目前實力較弱,佔據全球10%的市場份額。

從需求端來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導體消費國。根據Yole數據,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佔全球比例39%,居第一位;

如此看來,中國大陸功率半導體呈供需嚴重不匹配的格局,且國內以低端產品為主,國產替代缺口巨大。隨著新領域的應用增加以及歐美產品升級產業轉移到國內,國內市場將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圖:全球功率器件供給按照區域劃分佔比

圖:全球功率器件需求按區域劃分佔比

國內生產企業:

楊傑科技:光伏二極體領域龍頭,國內功率器件市佔率第二。

捷捷微電:消費電子領域晶閘管龍頭, 國內晶閘管市場佔有率45%以上。

臺基股份:工控領域晶閘管龍頭。

華微電子:功率IGBT行業國內領導者。

士蘭微:中高功率IGBT國內領軍企業。

斯達半導:國內IGBT龍頭,IGBT全球前十。

華潤微:國內營業收入最大、產品系列最全的MOSFET廠商。

聞泰科技:安世半導體分立器件、邏輯器件、MOSFET器件的主要產品市佔率均位於全球前三。

蘇州固鎝:國內整流器件龍頭、全球最大的二極體生產商之一

相關焦點

  • 產業丨2021功率半導體趨勢明顯,國內企業奮起直追
    2020年Q4,英飛凌、意法半導體、Diodes的安森美功率半導體產品交貨期普遍延長,部分MOSFET產品漲價趨勢明顯。 根據Yole數據,2019年全球功率器件市場規模為175億美元,中國產業信息網預計到2023年達到221.5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6.07%。
  • 「需求+國產替代」雙輪驅動 功率半導體2021年景氣度高
    □ 功率半導體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類產品。新能源汽車、5G、消費電子、工業控制電子產業發展等是功率半導體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聞泰科技加大在晶圓和封裝領域的投資,通過改造升級現有產線、加大外發代工比例、新建車規級晶圓廠和封裝廠的方式快速擴充產能。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量價齊升,國產替代正當時
    目前大部分功率半導體器件已從原先的 6 英寸 晶圓生產線轉移至 8 英寸生產線,同時分立器件,MEMS,模擬晶片等半導體產品也將大 部分生產線轉移至 8 英寸廠。四、技術進步、產能擴張,加速實現國產替代(一)功率半導體國產化率較低,主要集中在高端領域國內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巨大,但國產化率較低。2018 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 達到 138 億美元,佔全球市場份額的 35%。
  • 晶片國產替代黃金賽道!手機快充和電動車都離不開,揭秘功率半導體
    目前大部分功率半導體器件已從原先的 6 英寸晶圓生產線轉移至 8 英寸生產線,同時分立器件,MEMS,模擬晶片等半導體產品也將大部分生產線轉移至 8 英寸廠。 國內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 巨大 ,但國產化率較低。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需求增長+漲價+國產替代
    一、應用領域廣泛,功率半導體產業發展穩健1.1 全球功率半導體 2019-2025 年均增長率預計為 4.3%功率半導體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類產品,2019 年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為 175 億美元,Yole 預測,2025 年市場規模預計為 225 億美元,2019-2025 年 均增長率預計為 4.3%。
  • 半導體國產替代,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從投資角度出發思考,國內半導體產業鏈未來的業績增速將受兩大核心因素的影響,一是行業需求增速,二是國產替代率增速,其中國產替代速度彈性最大,是影響國內半導體細分領域各公司能否率先「跑出來」的決定性因素。那麼A股上市公司中,哪些公司的技術含量高?國產替代實力強呢?
  • 電子元件:功率半導體量價齊升 國產替代正當時
    原標題:電子元件:功率半導體量價齊升 國產替代正當時   下遊需求旺盛   帶動功率半導體
  • 2018年國內半導體功率器件十強企業排名
    目前,國內以揚傑科技、華微電子、士蘭微為代表的功率半導體龍頭企業市場佔有率非常低,進口替代的空間巨大。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18年國內半導體功率器件十強企業中,排名第一的為吉林華微科技,2017年營收達16.4億元。揚州揚傑電子科技排名第二,2017年營收為14.7億元。
  • 電子元件行業:功率半導體量價齊升 國產替代正當時
    下遊需求旺盛  帶動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持續增長  功率半導體應用領域廣泛,下遊需求旺盛帶動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持續增長。1)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帶動功率半導體需求增長,預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104億元。
  • 國元證券賀茂飛:多重因素催化下,國內功率半導體賽道進入黃金髮展期
    目前,國內功率半導體市場自給率偏低,中高端功率MOSFET和IGBT自給率不足10%,國產替代空間巨大。從在研項目和產品布局看,國內廠商開始向價值量更高的中高端產品轉型,通過提升性能和降低成本推動晶片向集成化、小型化發展。從技術迭代角度來看,功率半導體不需要追趕摩爾定律,倚重製程工藝、封裝設計和新材料迭代,整體趨向集成化、模塊化。
  • 新材料行業:內循環催化 新材料國產替代加速
    自主可控和技術迭代,新材料產業加速發展  19年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成立,新材料是三大重點方向之一。我們認為在內循環背景下,新材料產業具備兩方面機遇:1)產業遷移等行業性機會,催生國內材料需求提升。半導體、5G等產業加速向國內轉移,對上遊材料的自主可控需求明顯提升。
  • 漲價潮點名,功率半導體會喊「到」嗎?
    根據 Omida,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從 2020 年的 430 億美元 增長至 2024 年的 520 億美元以上,CAGR 約為 5%。 國產替代進程加速,頭部廠商充分受益。
  • IGBT:功率半導體核心元器件
    在新能源、節能環保「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國家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國內IGBT 的發展亦獲得巨大的推動力,市場持續快速增長。根據iHS的統計,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中前三大產品是電源管理IC、MOSFET、IGBT,三者市場規模佔2018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比例分別為60.98%,20.21%與13.92%。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國內需求增長,國產替代進展提速
    2020~2022 年內資晶圓廠每年規劃投資金額均超千億,後續有望加大國產設備、材料、OSAT 鏈條的扶持力度。在國產替代趨勢下,目前產業跟蹤來看代工、封裝、測試以及配套設備、材料已經開始實質性受益,整體實力得到顯著提升。設備廠商國產替代明顯加速。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約 500~600 億美元,大陸佔比持續提高。
  • 功率半導體行業專題報告:高端布局加碼,國產替代加速
    功率 IC、IGBT、MOSFET、二極體是四種運用最為廣泛的功率半導體產品。根據 Yole數據,2017年功 率 IC 佔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的 54%,是市場份額佔比最大的功率半導體產品。在消費電子產品 的重充電電源領域,高輸出功率和高轉換效率一直是產品技術升級的焦點,而 GaN功率器件具有的 高輸出功率、高能效特性,使其能在既定功率水平下能夠做到更小的體積,因此在電源快充產品中 得以應用。OPPO、小米等手機廠商已經開始在手機充電器中採用 GaN技術。
  • 功率半導體行業專題報告:新能源汽車重塑功率半導體價值
    按照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 在 2025 年實現 600 萬輛左右估算,預計國內新能源車功率器件市場空 間將增至 160 億元。新能源汽車帶來功率半導體量價齊升價值量上,新能源車半導體價值量從傳統的 450 美元提升至 750 美元。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市場再創新高,國產化替代空間廣闊
    回顧半導體行業的發 展歷史可以看出,每當下遊出現技術升級或產品迭代時,市場對於半導體的需求 將進入上升周期。全球產業轉移,中國市場高速成長半導體經歷過兩次大的產業轉移。半導體產業於 20 世紀 60 年代發源於美國, 美國作為半導體發源地,在產品和技術方面一直保持著全球領先水平。第一次轉移發生於 20 世紀 80 年代,美國將技術和利潤較低的封測剝離,轉移到日本地區, 日本藉助美國的技術支持,逐步完善半導體產業,並在 PC 和家電等領域趕超, 造就了日本東芝和日本日立等知名企業。
  • 北方華創:第三代半導體重要設備供應商,國產替代領軍企業
    半導體設備、電子元器件雙線並行前文已經說過,半導體國產替代勢在必行,近年來,中興通訊(000063)、華為海思、中芯國際(688981)等一系列事件,凸顯半導體設備重要戰略地位,下遊客戶國產設備採購意願強烈,積極配合產品驗證導入。
  • 國產替代三大黃金賽道,「趕英超美」最佳路線...
    雖從歷年數據趨勢來看,此比例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但這數額巨大的貿易逆差顯示,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的國產替代仍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歷年集成電路進出口數據3、本土 IC 精選賽道享雙重紅利半導體行業的分工環節主要包括設計、製造和封測。
  • 半導體設備是電子產品核心元件,佔市場的 83%
    我們認為,自主可控是半導體行業最大的投資邏輯,疊加半導體產業向中國的轉移,看好設備行業長期成長性,重點關注掌握核心技術、在細分領域有突破的國產半導體設備公司。 二、2018 年以來市場低迷,5G 或將拉動新周期 2.1 半導體是電子產品核心元件 電子產品核心元件—半導體。半導體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且導電性可控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