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戰略角度看半導體製造 中芯國際(00981)和華虹半導體(01347...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要聞 從國家戰略角度看半導體製造 中芯國際(00981)和華虹半導體(01347)前景如何? 2019年12月9日 19:19:09 國信海外觀察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學恆的海外觀察」,作者為何立中。 

從全球範圍看,半導體是成熟行業。從中國大陸市場看,半導體產業國產化率較低,落後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步伐,是戰略性產業。戰略性產業就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去看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重資產的半導體製造環節,一定是做大做強才有出路。中芯國際(00981)和華虹半導體(01347)是國內最大的兩家半導體代工廠,在國家意志的頂層引導下,兩家公司必定會發展到國際準一線半導體代工水平,將來至少可以承接國內所有晶片設計公司的代工需求。

日本、韓國「舉國體制」發展半導體產業

1970~1985年,日本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以鋼鐵為代表的「厚重長大」產業陷入低迷,晶片、家電等「輕薄短小」產業高速增長。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在半導體產業實行「舉國體制」推動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研究組合」為日本半導體產業奠定了基礎。該項目由日本通商產業省(現經濟產業省)牽頭,以日立、三菱、富士通、東芝、日本電氣五大公司為骨幹,聯合日本通產省的電氣技術實驗室、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綜合研究所和計算機綜合研究所,共投資720億日元,用於半導體產業核心技術的突破。

1983年-1987年,韓國實施「半導體工業振興計劃」,政府共投入3.46億美元貸款,激發2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韓國政府推進「政府+大財團」的經濟發展模式。20世紀80年代韓國半導體發展得益於韓國國內的政策扶持計劃,由於如此龐大的資源集中於少數財團,他們可以迅速進入資本密集型的存儲晶片生產領域,並最終克服初期巨大財務損失。

日韓半導體產業經驗

全球半導體產業在國家之間實現轉移有四條路徑:,國家意志、引進技術、核心人才、忍受長期虧損。特別是最後一條——忍受長期虧損。半導體產業是成本收益匹配的規模經濟,需要成熟的配套產業鏈和高效的企業運作效率。

從國家戰略角度看大陸半導體產業代工目標——做大做強

從全球範圍看,半導體是成熟行業,不是新興產業。從中國大陸市場看,半導體產業國產化率較低,落後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步伐,是戰略性產業。戰略性產業就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去看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重資產的半導體製造環節。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是國內最大的兩家半導體代工廠,在國家意志的頂層引導下,做大做強是目標,兩家公司必定會發展到國際準一線半導體代工水平。

導體產業在全球轉移的標誌是半導體製造重心的轉移: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崛起除了華為海思上遊晶片設計企業的強大之外,還需要半導體製造環節的自主化。雖然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目前市場份額只有4.4%、1.3%,二者合計佔5.7%,但是,從國家戰略的角度看,兩家半導體代工龍頭的目標定位是——做大做強,承擔起國內晶片設計公司代工的國產化的能力。

投資建議

華虹半導體:公司專注特色工藝,收入增速強於全球市場,維持「買入」評級

公司專注於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功率器件、模擬與電源管理和邏輯及射頻等差異化特色工藝平臺,質量管理體系滿足汽車電子晶片生產的嚴苛要求。公司分立器件平臺繼續顯示出巨大的優勢,尤其是超級結、IGBT 和通用 MOSFET。分立器件在未來的需求仍將持續增長,從而帶動公司收入增長。公司為了穩定增長,從一開始選擇的就是中小客戶戰略,從目標客戶角度選擇差異化競爭。因為小客戶的出貨量小,無法通過加大出貨量來分攤流片成本,公司服務的客戶的議價能力相對弱。大客戶的議價能力強,利潤率低,風險大,大客戶的訂單調整影響公司業績穩定性。

中芯國際:半導體代工龍頭,看好先進位程,維持「買入」評級

大陸半導體製造龍頭:國資背景+技術型CEO :公司是我國大陸最大半導體代工廠,全球第五;最先進14nm工藝距離全球最先進的7nm只落後2代。前兩大股東為大唐電信和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梁孟松、楊光磊加盟,有望複製英特爾2013~2018年的輝煌:2017年技術型CEO梁孟松加盟,2019年8月原臺積電研發處處長楊光磊加盟,有望帶領公司複製2013~2018年英特爾的輝煌。2013年~2018年技術型CEO科再奇任英特爾CEO,期間英特爾淨利潤下降9%,股價上漲157%。科再奇推動英特爾向物聯網及AI轉型,在IDM模式基礎上,引入代工服務。

貿易戰加速中芯國際成長:一是國內半導體需求增速超過GDP增速;二是國產晶片自給率很低,貿易戰加速國產替換;三是貿易戰導致上遊設計企業為了分散風險,將訂單從競爭對手轉移至中芯國際。追趕者在成熟製程還有機會:除了7nm工藝的logic、RF晶片之外,公司的14nm(今年下半年貢獻收入)以上的技術都可以實現。例如,電源管理和指紋識別應用需求確保8寸廠滿產,物聯網、CMOS圖像傳感器、WiFi晶片需求拉動12寸業務增長。

風險提示

華虹半導體:新半導體器件工藝替代,下遊功率器件需求放緩,無錫廠不能按期量產。中芯國際:14nm工藝進展不及預期,全球產能鬆動,影響公司毛利率。

(編輯:唐夢婕)

相關焦點

  •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
    要聞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2020年1月20日 10:15:40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晶片思想」。2、華虹集團(01347)2019年,華虹集團堅持先進工藝和成熟工藝並舉,構建集團核心競爭力。
  • 【港股通】獲高盛升目標價至48港元 華虹半導體漲逾5%
    鳳凰網港股|華虹半導體(01347)今日早盤反彈上行,結束了近日震蕩走弱的格局,最新報42.45元,漲幅5.2%,成交額3.21億元。高盛發表研報稱,在晶圓代工供應短缺及市場需求強勁下,將華虹半導體旗下8吋晶圓均價預測提升,加上其12吋晶圓的產能使用率上升,將帶動其毛利率回升。
  • 半導體行業:被中芯國際收購或是武漢弘芯的最好歸宿
    國信海外觀點:  1.武漢弘芯規劃「三高」(高投資、高標準、高速度)超中芯國際。  高投資:武漢弘芯2017年11月成立,項目計劃總投資額200億美元。高標準:直接14nm起步,要從14nm、7nm、5nm到3nm積極追趕先進半導體製程工藝;高速度:率先布局後摩爾時代工藝需求,取得3nm以後「集成系統」的先進技術。
  • 華虹半導體:兆易創新將部分存儲晶片轉單給華虹半導體
    根據格隆匯最新報導,兆易創新近日已將部分NOR Flash存儲晶片下單給華虹半導體的無錫12寸廠,而邏輯晶片MCU和電源管理晶片PMIC上,仍是在中芯國際投片。據報導,兆易創新部分轉單到華虹無錫12寸廠,主要是因為這一波產能吃緊之初,中芯國際的代工產能太滿,因此策略上把資源放在邏輯晶片,兆易創新就決定把存儲晶片移到華虹半導體生產。  兆易與華虹合作可能早已開始。
  • 高盛:由於需求強勁 將華虹半導體(01347)目標價上調10.85%至48港元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高盛發布研究報告,將華虹半導體(01347)目標價由43.3港元上調10.85%至48港元,由於需求強勁,維持「買入」評級。報告中稱,由於代工廠產能供應緊張,並且來自本地客戶的強烈需求,應該可以驅動更好的產品混合,因此提高華虹8英寸晶圓的平均售價假設。該行稱,由於8英寸晶圓平均售價更好、12英寸晶圓廠利用率的提高,預計華虹的毛利將在今年恢復增長。該行表示,由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需求減弱,其8英寸晶圓平均售價在去年第一季度按季下降6%,第二季下降2%、第三季升3%。
  • 兆易創新下單華虹半導體
    據悉,華虹半導體位於無錫的全新12寸廠已正式投產,兆易創新已經下單了。由於兆易創新的主要代工廠一直是中芯國際,這個 「轉單」 之舉也引發業界關注。供應鏈透露,北京兆易創新的產品原本都是在中芯國際投片,近日已將部分 NOR Flash 存儲晶片下單給無錫 12 寸廠,而邏輯晶片 MCU 和電源管理晶片 PMIC 上,仍是在中芯國際投片。由於近期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十分緊俏,加上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很多 IC 設計客戶都擔心未來可能面臨產能不足的問題,四處找第二家代工廠產能買雙重保險。
  • ...華虹半導體第三代90nm快閃記憶體工藝平臺量產;三高微電子專業通過...
    芯動科技正處於投入期 3.華虹半導體:第三代90 納米嵌入式快閃記憶體工藝平臺正式量產 4.大基金或參與,興森科技擬投資30億元建設半導體封裝產業項目5.總投資8億美元,瑞聲科智能製造產業園落地重慶6.26個新材料項目或獲得上海專項資金支持,上海新陽、安集微在列
  • 網傳美國最大兩家半導體設備廠商對中芯等啟動「無限追溯」機制...
    突發:傳美國將對中國晶圓代工廠啟動半導體「無限追溯」   5月12日晚間,據《科創板日報》援引供應鏈信息爆料稱: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泛林半導體、應用材料公司等公司發出信函,要求中國國內從事軍民融合或為軍品供應集成電路的企業(如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等),不得用美國清單廠商半導體設備代工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同時「無限追溯」
  • 半導體行業否極泰來—半導體全產業鏈梳理
    公司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半導體矽片企業,產品打入多家主流半導體企業的供應商,客戶包括格羅方德、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力微電子、華潤微電子、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晶片製造企業,遍布北美、歐洲、中國、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靶材—江豐電子:1.
  • 中芯國際(00981)購買6.2億美元生產晶圓的應用材料產品
    公告 中芯國際(00981)購買6.2億美元生產晶圓的應用材料產品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中芯國際(00981)發布公告,公司已根據商業條款協議於
  • 從國產晶片到半導體設備細分領域,瀋陽芯源微電子面面觀
    如果說ic晶圓製造領域是頭部效應,贏者通吃,那麼相較於國產ic製造廠商,譬如中芯國際(00981-HK)、華虹半導體(01347-HK),處在半導體產業鏈前端的半導體材料廠商和半導體設備廠商面對的是更加適宜的環境。
  • 中芯國際將一8寸晶圓廠轉賣給錫錫產微芯半導體
    6月29日,根據中芯國際在港股發布德公告顯示,中芯國際將以1.13億美元出售一座位於義大利的8寸晶圓廠給無錫錫產微芯半導體有限公司2016年6月,中芯國際出資4900萬歐元,收購LFoundry 70%的股份。
  • 官二代如何成為時代英雄:緬懷中芯國際前董事長江上舟博士
    眾望所歸,創立20年的中芯國際今天順利過會回歸A股。下周是中芯前董事長江上舟逝世九周年。我自己曾多次去過中芯,我們兩家也有一點交集,特地寫這篇文章紀念一下這位了不起的先行者和領路人。一、戰略家做官最不得意的紅官二代,大概江上舟排第二,沒人願排第一。
  • 港股異動丨半導體板塊午後高升,中芯國際漲近10%領漲板塊!
    來源:華盛資訊華盛資訊1月8日訊,半導體板塊午後高升,截至發稿,中芯國際漲近10%,在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一個月後,中芯國際被撤出OTCQX市場,公司的證券將不再具資格在OTC Link ATS上報價或交易。
  • 中芯國際加緊資本洽談 引資+併購同步進行
    此前盛傳 「新加坡特許技術長楊士寧將入主中芯國際(0981.HK),替代張汝京」的人事案,在當事人出面澄清後真相大白。近日,中芯國際高層向本報回應,與華虹NEC的併購案仍舊在深度接觸中,「可行性是有的,具體要看談判結果,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 紫光國微、北方華創、中芯國際、長電科技到底誰是半導體龍頭?
    同樣對日本進行了打壓和封鎖,而日本舉國之力大力發展,在上世紀反超美國成為全球半導體老大,最後在技術變革中讓出了半導體的江湖地位。隨著國家對半導體的重視,以及產業的支持,卡脖子項目的攻堅推進。國內的半導體公司已經湧現出一批新秀,那麼這些諸多的半導體公司中,誰才是真正的龍頭呢?
  • 華虹半導體拓展電源管理技術平臺 BCD工藝「8+12」齊發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4/412615.htm緊貼電源管理技術高集成度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華虹半導體最新推出了90納米BCD工藝平臺,其LDMOS涵蓋5V至24V電壓段,其中Switch LDMOS具有耐高擊穿電壓下的較低導通電阻,達到業界先進水平。
  • 華虹半導體與矽睿科技聯手推出國內第一款單晶片三軸陀螺儀QMG6982...
    這標誌著由矽睿科技和華虹半導體共同研發和生產的國內首款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單晶片三軸陀螺儀在上海問世。此為繼雙方2013年以來成功發布磁傳感器和加速度傳感器之後又一款裡程碑的產品。雙方通過設計和工藝創新,首次將MEMS陀螺儀器件和專用集成電路(ASIC)器件集成在單一矽片上,從而簡化了內部連線,減少了內部封裝的綁定金線,提升了封裝可靠性,因此較上一代產品體現出更高的性能和良率。  矽睿科技總裁謝志峰博士說,「陀螺儀是運動傳感器中最具挑戰性的一款產品,目前智能終端市場完全被少數幾個國際大公司的產品所壟斷。
  • 半導體製造行業深度報告:從um級製造到nm級製造
    IC 設計廠商有高通、AMD、英偉達、聯發科,國內廠商有華為海思、卓勝微、聖邦股份、紫光國微等;IC 製造廠商有臺積電、聯電、格羅方德,國內廠商有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IC 封測廠商有日月光、矽品、AMKOR,國內廠商有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晶方科技等。涵蓋 IC 設計、製造、封測三者的 IDM 廠商有 Intel、三星電子、索尼、TI,國內廠商有長江存儲和士蘭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