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要聞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2020年1月20日 10:15:40 智通財經網

本文來自 「晶片思想」。

一、工藝製程篇

1、中芯國際(00981)

2019年第一季度,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第二代FinFET N+1研發取得突破,進度超過預期。

第二季度14納米FinFET製程進入客戶風險量產階段,2019年第四季實現小批量生產。第二代FinFET N+1技術平臺已開始進入客戶導入。

2、華虹集團(01347)

2019年,華虹集團堅持先進工藝和成熟工藝並舉,構建集團核心競爭力。成熟工藝方面,65/55納米射頻和BCD平臺全球依靠;而在先進工藝方面,28納米(28LPC/28HK/28HKC+)成功量產;28納米高介電常數金屬柵級工藝(28nm HKC+)研發進展順利;22納米工藝發快速推進;14納米工藝也取得突破,工藝全線貫通,SRAM良率達25%。

3、華潤微電子

華潤微電子旗下代工平臺華潤上華在BCD工藝平臺上,經過多年的積累,已開發出全系列分段式電壓的0.18µm BCD工藝平臺,配置efuse、OTP、MTP,目前可提供6個電壓段:7V-16V、18V-20V、24V-30V、35V-40V、40V-60V、80V-120V,並可提供BJT、Poly電阻、Zener、SBD等種類豐富的寄生器件,以及針對不同工作電壓的ESD保護方案。據悉 90nm BCD工藝已經進入研發階段。 華潤上華推出基於0.18μm EN CMOS的優化版0.153μm 5V EN CMOS工藝平臺,優化後的工藝成本得到了大大的縮減,以MCU應用看,相較公司的0.18μm工藝節省成本約30%;以音頻功放應用看,華潤上華的0.153μm 5V EN CMOS工藝的成本已優於同行水平。 另外,華潤上華的0.11μm ULL e-flash Logic工藝達到業界水平。

4、臺積電(TSM.US)

4月份推出6納米(N6)製程技術,預計將在2020年實現量產,推出6納米製程主要是為強化7納米技術,提升效能/成本優勢且加速產品上市時間。 7納米工藝+EUV於2019年第3季量產。 12月,5納米製程方面完成試產,工藝的良率達到35%-40%,意味著5nm工藝良率爬坡很順利,2020年7月份正式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

5、聯電

聯電在2019年推出28納米的微縮版22納米CMOS工藝,相較聯電的28納米工藝上可減少約10~15%的面積。 聯電位於廈門的子公司聯芯推出適用於AMOLED屏幕驅動的28納米eHV和40納米eHV工藝,以及適用於銀行卡/ETC卡的55納米工藝(55eNVM)。 6、三星 2019年4月份開始進行大規模生產7nm LPP EUV工藝;隨後推出6LPP、5LPE晶片,目前已經完成試製,2020年上半年大規模生產。 7LPP工藝終極版4LPE工藝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開發,在2020年完成首批晶片製造,大規模生產應該會在2021年。

二、產能擴張篇

1、中芯國際

1.1中芯南方(12英寸14納米) 2019年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12英寸14納米生產線正式投產,標誌著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向前推進一步,順利完成《推進綱要》的目標。

2019年第一季度,中芯南方FinFET工廠首臺光刻機搬入,開始產能布建,已經具備月產能3500片規模。

2、華虹集團

2.1華虹無錫(12英寸) 2020年1月1日舉行首批功率器件晶圓投片儀式,並和無錫新潔能籤約。華虹無錫的IC+Power戰略,Logic、eFlash、BCD、SOI RF和Power等工藝平臺陸續推出,可滿足無錫絕大多數設計公司。 2019年5月24日首臺設備搬入,並舉行了HHFAB7廠授牌儀式。

2019年6月6日華虹無錫集成電路研發和製造基地12英寸生線一期3臺光刻機臺搬入;2019年9月17日試投片生產,標誌著中國第一條12英寸90納米/55納米工藝的功率器件生產線投產。 華虹無錫集成電路研發和製造基地項目佔地約700畝,總投資100億美元,一期項目總投資約25億美元,新建一條工藝等級90-65/55納米、月產能約4萬片的12英寸特色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支持5G和物聯網等新興領域的應用。

2.2華力二期(12英寸) 自投產以來,上海華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華力二期,HH FAB6)的產能迅速爬坡,2019年第二季度達月產10000片,到第四季度裝機產能達月產20000片。 上海華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華力二期,HH FAB6)12英寸先進生產線建設項目是上海市最大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項目,總投資387億元人民幣,建成月產能4萬片的12英寸集成電路晶片生產線,工藝覆蓋28-14納米技術節點。項目計劃於2022年底達產。

3、武漢新芯

2019年武漢新芯二期擴產項目已經順利投產,若順利達產,武漢新芯月產能將達到5萬片。 二期將緊抓物聯網和5G運用的市場機遇,建設NOR Flash(自主代碼型)快閃記憶體、微控制器和三維特種工藝三大業務平臺,根據規劃,武漢新芯的NOR Flash快閃記憶體能力每個月擴充8000片,從月產能1.2萬片擴至月產能2萬片,微控制器每個月擴充5000片。

4、臺積電

2019年臺積電總產能將微幅增加2%,擴增至1200萬片約當12英寸晶圓。其中,以7納米產能增加最多,總產能將超過100萬片規模,將增加1.5倍。 4.1臺積電南科FAB18 臺積電南科Fab 18工廠一期已經完成建設,5nm工藝將於2020年7月量產,月產能達到5.5萬片。 4.2臺積電南京FAB16(12英寸) 2019年月產能提升為15000片,2020年第一季達到20000片的規劃產能。 2018年10月31日,臺積電正式對外宣布南京12英寸晶圓廠FAB16量產,提供12寸16nm FinFET晶圓代工業務。

5、聯電

5.1廈門聯芯(12英寸) 2019年聯芯集成一期滿載月產能約為25000萬片,實際產出每月18000+片,2020年將實施擴產。

6、合肥晶合(12英寸)

2019年底月產能達到20000片規模,較2018年12月擴增1倍。 2018年,晶合以110納米-180納米工藝製造LCD驅動晶片。由於因為股權問題,和力晶陷入冷凍期,此後不再從力晶進行技轉,而是自研55納米工藝技術邏輯工藝,原計劃2019年量產,目前看來較計劃有所落後。

7、寧波中芯N1(8英寸)

2018年11月2日正式投產,規劃月產能15000萬。 中芯集成電路(寧波)有限公司分為N1(租用小港安居路現有廠房)與N2(柴橋)兩個項目,將建成為中國最大的模擬半導體特種工藝的研發、製造產業基地,採用專業化晶圓代工與定製產品代工相結合的新型商業模式,並提供相關產品設計服務平臺。

8、中芯紹興(8英寸)

2019年6月19日,主體工程結頂;9月搬入工藝設備,10月完成了151臺套設備的安裝調試,2109年11月16日,中芯集成電路製造(紹興)有限公司宣布8英寸生產線通線投片,2020年3月正式量產。 中芯紹興主要面向微機電和功率器件集成電路領域,專注於晶圓和模組代工,持續投入研發並致力於產業化。

9、三星代工(12英寸7納米EVU)

2019年4月,三星華城7nm EUV工廠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完成;目前已經完成裝機工作;預計將於2010年一季度量產。

三、產能建設篇

1、濟南泉芯(12英寸)

泉芯集成12英寸晶圓製造線於2019年第一季度開工建設。目前到位資金約50億。 泉芯集成12英寸晶圓製造線計劃採用12nm/7nm的工藝節點。

2、無錫海辰(8英寸)

2019年12月12日,首批從韓國搬遷的工藝設備搬入海辰半導體廠房。 2019年2月27日,海辰半導體新建8英寸非存儲晶圓廠主廠房正式封頂。 2018年7月SK海力士表示,旗下晶圓代工子公司SK海力士系統IC公司與無錫市政府旗下的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組成的合資公司,2018年下半年啟動工廠的建設。

3、寧波中芯N2(8英寸)

2019年2月28日,中芯寧波特種工藝N2項目正式開工。規劃月產能30000萬。 N2項目位於寧波市北侖區柴橋,項目用地面積192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39.9億元,建設工期2019年-2021年,2019年計劃投資5億元。 根據規劃,N2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年產33萬片8英寸特種工藝晶片產能,同期開發高壓模擬、射頻前端、特種半導體技術製造和設計服務。

4、賽萊克斯(8英寸)

2019年12月25日,賽萊克斯北京8英寸項目一期開始設備搬入,較原計劃有所遲緩。 2018年賽萊克斯微系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繼續完善核心管理及人才團隊,推進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的建設,2018年11月基礎工程建設已部分封頂。項目規劃分三期建設。

5、臺積電

臺積電大幅上調2019年的資本開支,從原定110億美元增加到150億美元,其中25億美元用於5nm工藝擴產,15億美元用於7nm工藝擴產。南科Fab 18工廠二期工程規劃5.5萬片晶圓/月的產能,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準備就緒。

四、收購篇

1、積塔正式合併上海先進半導體

2019年1月2日,積塔合併上海先進半導體得到國家市場監督總局批准;1月11日,上海先進半導體股東會和H股獨立股東類別大會同意由積塔以吸收合併的方式將上海先進半導體私有化。 2019年9月23完成所有工商變更。

2、聯電收購三重富士通

2019年10月1日聯電完成收購三重富士通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剩餘84.1%的股權,收購剩餘股份最終的交易總金額為544億日元;2014年到2015年,聯電分階段逐步從和富士通半導體(FSL)手中取得三重富士通15.9%的股權。到此一樁歷時5年的12英寸廠收購案終於落地,也是聯電時隔7年再度在日本布局代工產線。

三重富士通成為聯華電子完全獨資的子公司後,將更名為United Semiconductor Japan Co.,Ltd.(USJC)。

三重富士通擁有兩座12英寸廠房(B1、B2),分別於2005年4月和2017年4月投產,B1廠採用90nm工藝;B2廠初始採用65nm工藝,透過聯華電子40nm技術的授權,2016年初開始40nm商用生產,2016年下半年40nm正式進入量產階段;兩個工廠合計月產能35000片。

3、世界先進收購格芯FAB3E

2019年12月31日,世界先進(VIS)和格芯半導體(GLOBALFOUNDRIES)已經完成格芯半導體位於新加坡淡賓尼(Tampines)的8英寸晶圓廠Fab 3E的交割,包括廠房、廠務設施、機器設備以及MEMS智財權與業務。

Fab 3E現有月產能約35000片8英寸晶圓,預計2020年將為世界先進帶來超過15%的產能擴增。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00981)購買6.2億美元生產晶圓的應用材料產品
    公告 中芯國際(00981)購買6.2億美元生產晶圓的應用材料產品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中芯國際(00981)發布公告,公司已根據商業條款協議於
  • 從國家戰略角度看半導體製造 中芯國際(00981)和華虹半導體(01347...
    要聞 從國家戰略角度看半導體製造 中芯國際(00981)和華虹半導體(01347)前景如何? 2019年12月9日 19:19:09 國信海外觀察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學恆的海外觀察」,作者為何立中。 從全球範圍看,半導體是成熟行業。
  • 從0.35微米到28納米 中芯國際未來都有哪些布局?
    西南財經發布有關中芯國際(00981)的研究報告,報告認為中芯國際(00981)是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產能利用率高企。
  • 大手筆收購樂此不疲,中芯國際去年淨賺11.6億美元
    3月29日,國內晶圓代工龍頭企業中芯國際發布了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合計營收創歷史新高,約33.6億美元,同比增長8.3%;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11.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2%。
  • 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 製造設備是關鍵
    而更著名的荷蘭ASML公司的最大股東是資本國際集團,第二大股東是美國貝萊德集團,而且這兩大集團背後都是美國華爾街資本。如果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得以實現,那意味著全球主要的關鍵晶片製造設備企業都將對中國實施斷供可能。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對中國的半導體行業發展將是不小的挑戰。報導稱,中芯國際也是華為的晶片供貨商之一。
  • 中芯國際CEO邱慈雲:中國企業可以做好晶圓製造
    「中國Foundry企業在過去幾年中體現出的持續盈利能力,表明Foundry在中國無法存活的說法已不攻自破。我們歡迎新從業者的加入。但是,過度狂熱的資本投入並非產業健康發展之福,光伏、LED都是前車之鑑。希望中國集成電路業能夠理性投資,避免過熱。」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有限公司CEO邱慈雲表示。
  • 海思退位,博通反超高通重奪晶片設計全球第一(附全球十大晶圓代工)
    azPednc當前主要的晶片公司可大概分為三類,無晶圓廠純設計,晶圓代工和晶圓廠、設計綜合,第二類的代表是臺積電、格芯、中芯國際等,第三類的代表是Intel、三星等。 第一類廠商數量最多,因為它們只需要做好晶片設計,再交由臺積電等使用成熟工藝生產即可。azPednc
  • 機會情報:8寸晶圓代工需求強勁國產晶圓代工迎機遇
    繼聯電錶示8英寸產能短缺以後,另一個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表示,在市場預期新冠肺炎疫情會在明年獲得有效控制情況下,明年全球GDP會有強勁成長,客戶對8寸晶圓代工需求強勁,因此決定擴增新加坡廠每月1萬片產能,全年資本支出將調升至35億元。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
  • 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工藝進入小批量試產
    11月11日,中芯國際公布2020年第3季度財報,單季營收首次突破10億美元。 關於中芯國際今年第3季度各大晶圓廠的產能情況,北京12英寸廠及控股的北京12英寸廠產能增幅較大,中芯國際8英寸約當晶圓總月產能從480150片上升到了510150片,整體產能利用率則從今年第2季度的98.6%小幅下滑到了97.8%。
  • 【產業分析】#04 晶圓代工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以中芯國際為例)
    中芯國際公司主要以晶圓代工模式從事集成電路製造業務,主要工藝流程如下
  • 中芯國際3天「閃電」回復上交所問詢,涉及6大類29個問題
    1、對比臺積電等行業龍頭差距明顯在回應上交所關於晶圓代工領域技術升級迭代的風險問詢之時,中芯國際坦言下一代工藝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但相較於行業龍頭(臺積電)已量產更先進位程的現狀,公司在工藝製程上與行業龍頭公司仍存在一定差距。
  • 8寸晶圓代工既不會死也不會凋零,只會穩穩的收鈔!
    據了解,華潤微8寸晶圓製造產能約為133萬片/年,華虹半導體擁有三座8寸晶圓廠,月產能約為18萬片。中芯國際則早已著手進行產能的大規模擴產,計劃分別在天津、上海、深圳三個8寸晶圓生產基地增加3萬片/月的產能。晶圓廠併購頻繁由於製程成熟且需求持續增長,全球關於晶圓廠的收購案也不斷發生。
  • 14nm工藝製程成為市場焦點 中芯國際(00981)續漲逾5%創近15年新高
    14nm工藝製程成為市場焦點 中芯國際(00981)續漲逾5%創近15年新高
  • 中芯國際量產14nm,相比先進工藝仍差兩三代
    Hello,大家好,我是老孫因為華為事件影響,中芯國際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其實是國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商,沒有之一。根據中芯國際發布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晶片代工業務迎來一定增長,主要原因是產能利用率達到97.8%,先進工業佔比快速提升,14nm、28nm工藝製程達到14.6%,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3%。
  • 拓墣產業研究院:2017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企業排名
    據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報告指出,受到高運算量終端裝置以及數據中心需求的帶動,2017年全球晶圓代工總產值約573億美元,較2016年成長7.1%,全球晶圓代工產值連續五年年成長率高於
  • 芯動科技:全球首發基於中芯國際 FinFET N+1 先進工藝晶片
    中國一站式 IP 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INNOSILICON)今天發布: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 FinFET  N+1 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 IP 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 3天即交卷,中芯國際回復科創板首輪問詢:14nm製程在手訂單充足
    在業務方面,中芯國際主要為客戶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目前28nm、14nm產品收入佔比不高。上交所要求中芯國際說明:「報告期內14nm及28nm製程產品的收入金額及佔比持續下降的原因。」
  • 中國大陸晶圓廠跟蹤調研:2019年中國20家FAB情況中期盤點
    在建篇3.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12英寸) 中芯國際在財報中對FinFET工藝研發的進展情況進行了公布,財報中表示,FinFET研發進展順利,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下一代FinFET研發在過去積累的基礎上進度喜人。
  • 中芯國際和 Virage Logic 拓展夥伴關係至40納米低漏電工藝
    -- 夥伴關係將為中芯國際更多的製作工藝提供具高度差異的系統級晶片 IP 加利福尼亞州弗裡蒙特和上海2010年7月22日電 /美通社亞洲/ -- 備受半導體產業信賴的 IP 供應商 Virage Logic 公司 (NASDAQ:VIRL) 和中國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中芯國際,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