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2021-01-07 只談科技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

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

關於臺積電、中芯這兩企業,網上有很多的對比,比如市值、營收、利潤、工藝等等。

其實總的一句話可以概括兩者的差異,那就是臺積電主要靠先進工藝賺錢,目前7nm、16nm、5nm工藝是臺積電賺錢的三架馬車,佔到營收的60%+。

而中芯主要靠成熟工藝賺錢,主要營收來自於150/180nm、55/65nm、40/45nm,這三種工藝佔到了64%左右。

也正因為主打工藝不同,所以臺積電目前是全球12寸晶圓產能最高的廠商,佔到全球12寸晶圓產能的40%左右,因為12寸晶圓主要用於生產28nn及以下的工藝的晶片的。

而中芯國際則是目前全球8寸晶圓產能最高的廠商,佔到了全球20-30%左右的8寸晶圓產能。主要用於生產28nm或更成熟的工藝,比如90nm、55nm、40nm等工藝的晶片。

當然,並不是中芯不想投產更多的先進工藝,一方面是技術問題,畢竟中芯目前只有14nm水平。而再往下發展,需要技術的支持。

二是需要設備的支持,當工藝前進到7nm時,需要EUV光刻機,目前中芯還買不到。此外還需要時間,晶片製造是投資大,門檻高,周期長的產業,需要時間的積累。

所以把握住當前能夠賺錢的機會,拿下臺積電、三星等逐步減產的8寸晶圓產能,也不失為一種生存之道,先活著才能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強的晶片代工廠,贏得了世界晶片代工廠訂單的55%+。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製造技術5nm。另一方面,中芯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全球份額只有5%左右,但也是世界第五,製造技術14nm。
  • 市場形勢變了,8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
    打開APP 市場形勢變了,8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 中國半導體論壇 發表於 2020-11-19 15:22:50 2020年疫情雖然導致全球經濟下滑,再加上華為被制裁的影響,全球半導體行業變數頗多。
  • 12寸晶圓價格變化趨勢_12寸晶圓能產多少晶片
    另外,由於臺積電、聯電、美光、中芯等半導體大廠正在極力擴大產能,半導體矽晶圓市場供給持續吃緊,上遊的晶圓供應商要求漲價籤訂新合約價格。   臺積電也於日前的股東大會中鬆口指出矽晶圓的確已調漲價格。消息顯示,全球矽晶圓市場第一季度合約價平均漲幅約達10%,20納米以下先進位程矽晶圓更是大漲10美元,一次性激活整個上遊晶圓供應鏈。
  • 12寸晶圓產能報告及不同尺寸矽片發展預測
    年全球晶圓產能報告,顯示全球營運中的12寸(300mm)晶圓廠數量持續成長,預期在2016年可達到100座。   · 截至2015年底,全球有95座量產級的IC廠採用12寸晶圓(有大量研發晶片廠以及少數生產非IC產品,例如CMOS影像感測器的量產晶圓廠,但不包括在統計中)。   · 目前全球有8座12寸晶圓廠預計2017年開幕,有可能使該年度成為自2014年有9座晶圓廠開始營運以來,第二個有最多數量晶圓廠開始營運的年份。
  • 8寸晶圓代工既不會死也不會凋零,只會穩穩的收鈔!
    另外華為在9.15禁令生效之前,大量下單各類晶片,進一步加劇了原本就供不應求的8寸晶圓產能缺貨現象。廠商層面來看,除了臺系廠商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各家8寸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早已漲價外,大陸的主要幾家廠商也幾近滿載運行。華潤微10月份表示,第三季度以來,8寸晶圓產線滿載,整體產能利用率超過90%。華虹半導體則表示8寸晶圓產線全部滿負荷運行。
  • 三大晶圓代工報價10%起漲 8寸產能供不應求
    12寸先進位程產能利用率滿載,8寸需求除28nm製程,訂單也滿手外,二線廠世界先進、聯電8寸產能同樣供不應求,近期已傳出3大廠已調高代工價格10~20%,客戶依舊排隊爭搶產能。 臺積電方面除了12寸先進位程產能搶手外,成熟製程除了28nm都很滿,8寸產能需求相當強勁。值得一提的是,臺積電於2018年底就超前布署,宣布增建8寸晶圓廠,主要應對客戶對特殊製程技術的需求。
  • 臺積電2019出貨:1010萬片12寸當量晶圓!
    臺積資本支出、研發費用及人數變化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去年持續擴大研發規模,全年研發費用為29.59億美元(約折合新臺幣88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較前一年成長約4%,約佔總營收8.5%,並且是臺灣科技業界年度研發支出最高紀錄。
  •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
    要聞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2020年1月20日 10:15:40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晶片思想」。二、產能擴張篇1、中芯國際1.1中芯南方(12英寸14納米) 2019年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12英寸14納米生產線正式投產,標誌著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向前推進一步,順利完成《推進綱要》的目標。2019年第一季度,中芯南方FinFET工廠首臺光刻機搬入,開始產能布建,已經具備月產能3500片規模。
  • 全球8英寸晶圓緊缺,臺積電也宣布決定,這或許是國產廠商的機會
    包括全球公共衛生環境,以及美國制定了晶片規則,造成眾多供應商出貨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一些供應商想要接客戶的訂單也無法提供額外的產能支持。聯華電子就是其中一家產能滿載的8英寸晶圓代工廠商,如果晶圓長期保持緊缺的狀態會發生什麼呢?最明顯的事情就是無法提供足夠的晶圓用於生產晶片,一旦沒有了晶片,各大客戶說需的設備也就無法滿足。
  • 中芯國際、臺積電、聯電、華虹密集擴產,「晶圓荒」釋放蝴蝶效應
    近年來,在5G、AI、大數據等技術發展趨勢下,受物聯網、汽車電子等終端需求市場的推動,目前國際上主要的8英寸晶圓代工廠已處於產能滿載狀態。晶圓代工產能緊缺所帶來的「蝴蝶效應」正在半導體產業持續發酵,代工費、封測、晶片等漲價的消息甚囂塵上。根據集邦諮詢發布的調查顯示,預估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年增長將高達23.8%,突破近10年高峰。在此之前,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也曾表示,「目前晶圓產能已緊張到不可思議,客戶對產能的需求已達恐慌程度,預估明年下半年到2022年下半年。」
  • 美恐「制裁」中芯國際,外資看好臺積電、聯電轉單效應
    集微網消息(文/holly),據臺媒中央社報導,此前消息稱美國商務部或將「制裁」中芯國際,現一家亞系外資認為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將獲得轉單,聯電也有望受惠,皆給予「買進」評級,目標價設在新臺幣600元與29元(下同)。
  • 硬核科普:一塊晶圓可以生產多少晶片?
    根據臺積電官網公布的數據,2019年臺積電公司年產能超過1200萬片12寸晶圓產量。換算成每個月的話,月產量是100萬片左右。這裡要注意下它是說多少萬片晶圓的產能,並沒有說多少顆晶片。那能不能自己估算,算出個大概呢?
  • |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和NAND供不應求漲價導致上遊12寸矽片供不應求漲價,12寸晶圓代工廠漲價,NOR漲價,12寸矽片不足用8寸矽片代替,導致8寸矽片漲價,8寸晶圓代工廠漲價,傳導下遊電源管理IC、LCD/LED驅動IC、MCU、功率半導體MOSFET等漲價,漲價持續蔓延。
  • 國內首臺生產12寸矽晶圓設備試產成功
    眾所周知,下半年以來,關於全球半導體晶圓缺貨的消息就不絕於耳,尤其是8寸晶圓,用行業人士的話來說,是缺得不可想像,最高漲價50%,按片賣了。為何8寸晶圓缺貨這麼嚴重?自然是因為8寸晶圓主要用於28nm以上晶片生產,而28nm以下的晶片,已經採用12寸晶圓了,這些年廠商們為了發展先進工藝,不斷的減少8寸產能,改成12寸晶圓產能,所以導致8寸缺貨了。當然,按照業內人士預測,明年下半年左右,8寸晶圓缺貨情況會緩解,畢竟現在的主流還是12寸晶圓,畢竟80%的出貨量已經是12寸晶圓了,且隨著先進工藝不斷發展,這個比例會更大,大家投產的也多是12寸晶圓。
  • 臺積電12英寸晶圓代工商的產能緊張,8英寸晶圓廠也處在滿負荷運營中
    打開APP 臺積電12英寸晶圓代工商的產能緊張,8英寸晶圓廠也處在滿負荷運營中 TechWeb 發表於 2020-11-27 17:05:22
  • 晶圓到底是什麼?臺積電為什麼被稱為晶圓廠?
    矽錠切割經常會看到有些以尺寸表示的晶圓廠,如12英寸晶圓廠,8英寸晶圓廠,那麼這個12英寸指導是什麼?12英寸指的是晶圓的直徑,差不多相當於300mm,晶圓尺寸越大,製造難度越高,切割的出來的晶片也會更多。
  • 從0.35微米到28納米 中芯國際未來都有哪些布局?
    西南財經發布有關中芯國際(00981)的研究報告,報告認為中芯國際(00981)是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產能利用率高企。
  • 中芯國際高層人事巨震,一山難容「臺積電二虎」?
    12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迎回技術大牛蔣尚義,卻「逼得」現聯席CEO梁孟松提出辭呈。這兩位曾在臺積電共事多年的頂尖技術大牛,究竟有何恩怨?這場高層人事巨震對中芯國際又會造成什麼影響?12月16日,晶片中芯國際A股開盤暴跌約10%,最終收跌5%。港股方面,中芯國際早間停牌,下午復牌後一度大挫超9%,最終收跌近5%。
  • 晶片教父內鬥往事:臺積電師徒反目,來中芯CEO剛烈辭職
    他還提到,「當年梁孟松離職臺積電實際上是因為2008年蔣尚義離開後,羅唯仁空降成為梁的領導,讓他不爽或者不受重視才離開的。」蔣尚義在晶片行業的資歷也十分重磅,他曾在臺積電供職16年之久,最高做到了臺積電COO職務,一手將臺積電的研發團隊從400多人擴大到了7000多人,在臺積電內部被員工親切的稱為「蔣爸」,還曾一度被認為是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接班人。
  • 造芯衝動:寧波「中緯」的臺灣身世
    保稅區管委會方科長介紹,中緯積體電路(寧波)有限公司(下稱中緯)預計今年12月投入量產,月產能3萬片,未來將於一廠現址旁再建6英寸和8英寸廠各一座。   年底,另一家「與中緯規模差不多的晶圓代工企業」亦將落戶於此。   更有消息稱,中緯還與海爾建立合作關係,海爾將消費電子類晶片交由中緯代工,並將在寧波保稅區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