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的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2020-12-03 趣味科技秀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01半導體三巨頭

晶片生產是一項非常複雜的過程,從設計到生產,再到上市,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在一顆微不足道的晶片的背後,是千億,萬億的供應鏈市場。

背後也牽涉了很多的大公司,比如生產光刻機設備的荷蘭ASML公司,製造晶片的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其中ASML和臺積電都是世界第一,一個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高端光刻機製造公司,也是唯一能生產EUV光刻機的企業。

臺積電也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蘋果、英偉達、高通等都是臺積電的客戶。

而中芯國際也是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已經掌握了成熟穩定的14nm製程工藝,並且達到了業內量產水平。

雖然是14nm,但已經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了。

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是半導體界的三大巨頭,而且都是最硬核的那種,三家公司加起來足以撼動整個半導體行業。在經歷這兩年的半導體市場環境不定局勢,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了三家企業。

那麼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的大股東都是誰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02中芯國際的大股東

首先來看中芯國際,中芯國際成立時間是在2000年,當初由張汝京創建。張汝京和臺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有一定的關係,都曾經在美國德州儀器任職過。

後來張汝京回到國內,先是到了臺積電任職,但已經半導體行業有一席之地的張汝京,想要自己創辦一家半導體企業,於是在2000年4月在上海創建了中芯國際。

然而中芯國際也受到了臺積電的專利侵權指控,臺積電要求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如今的中芯國際由梁孟松擔任CEO。

而背後的前三大股東分別是大唐電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紫光集團。這些股東都是國有資本,因此中芯國際也是真正的中國企業。

03臺積電的大股東

和中芯國際一樣,臺積電也是一家晶片代工廠,但不同的是,臺積電已經掌握了5nm晶片製程工藝,目前正在向3nm發起衝擊。

臺積電是由張忠謀創建,於1987年正式成立,張忠謀被稱作是「晶片大王」,當初也任職過德州儀器。也是回到國內創建了臺積電,如今的張忠謀已經89歲了,也正式從臺積電裸辭,將臺積電交到了劉德音的手中。

臺積電背後的大股東並非完全由國內企業或機構持有,前三大股東分別是美國花旗託管臺積電存託憑證專戶(20.5%),臺灣行政院發展基金(6.4%),摩根大通投資專戶(3.1%)

04ASML的大股東

ASML因為是唯一能生產EUV光刻機設備的廠商,所以ASML穩坐光刻機行業。但其實一開始ASML並不是領先的,反倒是日本的尼康和佳能遙遙領先於ASML。

後來臺積電的林本堅提出了一項浸潤式微影技術,當時尼康和佳能都沒有採用這一技術,只有ASML使用了。

而ASML也順利突破了關鍵技術,為後來實現EUV光刻機的生產打下基礎,所以ASML和臺積電的關係十分密切,生產的EUV光刻機都能優先供貨給臺積電。

ASML的大股東也有美國資本的身影,第一大股東是資本國際集團,第二大股東是美國貝萊德集團。ASML的技術和資本都和美國有關係,所以在美國的幹涉下,可以限制其EUV光刻機出貨給特定用戶。

05總結

中芯國際和臺積電淵源很深,從一定程度上來看,中芯國際的技術還會更先進,但由於當時被臺積電起訴專利侵權,各種阻撓,讓張汝京也無奈離開了中芯國際。

這樣的商業競爭在商界裡很常見,臺積電能成為行業第一,ASML能突出重圍,也證明了自身的能力。雖然中芯國際僅掌握14mm,但未來中芯國際也一定能迎頭趕上。

對三大半導體巨頭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科技有趣味,帶你了解新鮮科技事

相關焦點

  • 荷蘭ASML公司裡,股東最大的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大的公司最大的股東是誰?說出來可能你不信,不是臺積電、不是英特爾,而是它。1984年它從飛利浦獨立出來,你要知道飛利浦當時是最大的電子製造集團之一。從飛利浦出來後,沒有資金,沒有技術,幾乎什麼都沒有的ASML。日本的尼康和佳能在2007年以前,可是全球光刻機市場的霸主,光刻機在當時被稱為「現代光學工業之花」。
  • 荷蘭ASML光刻機如此強大,背後股東到底是誰?說出來可能不信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近來有兩個消息值得關注,一個是華為晶片被斷供,很多企業包括臺積電、中芯國際等在內的廠家都不能為其代工,而另一個消息就是,我國依然是晶片進口大國,根據上半年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的進貨量養活了全球半導體行業。
  • 獨領全球的荷蘭ASML公司,最大股東究竟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獨領全球的荷蘭ASML公司,最大股東究竟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近段時間,因為華為被美方在晶片上限制,中芯國際因缺少高端光刻機設備無法幫助華為一事,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荷蘭ASML的股東背景可以這樣說,荷蘭ASML能夠有現在的成績,很大原因是因為,其背後的股東團隊背景強大。在一般情況下,一個企業紮根生存,背後都少不了一兩個大巨頭。可ASML不一樣,它背後的巨頭不止兩個,而是很多。
  • 荷蘭ASML光刻機公司最大的股東是誰?說出來很多人都表示不信
    荷蘭ASML光刻機公司最大的股東是誰?說出來很多人都表示不信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荷蘭的ASML公司真的是相當的厲害,因為他們能夠生產出全世界最先進的光刻機。但是你應該要知道即使是這樣一個實力強大的企業他們在生產先進的光刻機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說生產一臺光刻機所要用到的上萬個零件並不完全來自於一個國家,所以他們在生產時就需要向其他國家協商進行零件的進口。其次生產光刻機的工藝相當的複雜,稍微出現一點點的失誤都會讓未來生產晶片的光刻機有特別大的問題。
  • 如果荷蘭ASML公司突然倒閉了,人類科技是否會退步?
    也正因為技術過人,所以目前asml在晶片行業的話語權是非常強大的,有些晶片製造商或者代工企業即便想購入asml的高端光刻機也不一定能買到。比如中芯國際準備購入asml一臺機7nm光刻機,為此花了差不多2018年一半的利潤,但是購買光刻機仍然出現各種問題,交貨期限不斷延後。
  • 中芯國際高層人事巨震,一山難容「臺積電二虎」?
    12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迎回技術大牛蔣尚義,卻「逼得」現聯席CEO梁孟松提出辭呈。這兩位曾在臺積電共事多年的頂尖技術大牛,究竟有何恩怨?這場高層人事巨震對中芯國際又會造成什麼影響?12月16日,晶片中芯國際A股開盤暴跌約10%,最終收跌5%。港股方面,中芯國際早間停牌,下午復牌後一度大挫超9%,最終收跌近5%。
  • 荷蘭ASML—全球尖端技術整合商,三星和臺積電既是其股東也是客戶
    掌握晶片的技術就意味著可以不受他人的限制,所以晶片技術開打成了各大公司爭奪的領域。但是,像三星、因特爾這樣的科技巨頭都無法掌握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可以說,頂級晶片是現代工業文明最高的成果。晶片,是由光刻機製造出來的。荷蘭ASML的光刻機可以說是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霸主。售價高,不還價,每年還供不應求。光刻機被稱為現代工業之花,其晶片的製造技術可以說是目前文明水平之最。那ASML的光刻機為何能如何強橫?
  • 中芯國際進步,12nm工藝已經啟動試生產,華為不再完全依靠臺積電
    雖然在幾經周折後,華為的訂單能夠完成生產,可是未來華為的晶片又將由誰代工呢?難不成就靠著現在緊急生產出來的晶片坐吃山空嗎?另一家曾經為華為代工的廠商,中芯國際傳來好消息。在近日財報會議上中芯國際表示,目前已經可以基於14nm的12nm工藝啟動試生產。通過與客戶展開的深入合作,目前進展良好,處於客戶驗證和鑑定階段。
  • 不用頂尖光刻機,中芯國際一樣能製造7納米晶片,臺積電已實現
    中芯國際的光刻機到底怎麼樣?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國內半導體行業的龍頭,說起它的發展,也很不容易。被譽為「中國半導體之父」的張汝京先生放棄掉所有臺積電的股份,帶領自己的好兄弟,跑到上海張江創辦中芯國際。
  • 晶片教父內鬥往事:臺積電師徒反目,來中芯CEO剛烈辭職
    蔣尚義與梁孟松原本的師徒恩怨,只是中芯國際被內鬥拖累的一個縮影。在美國高壓的大背景下,蔣尚義的進入與梁孟松的退出,也只是中芯國際在戰略上的一項對位選擇。但內鬥這一話題終究還是中芯國際難以避開的雷區,在此前的數年中,中芯國際已經因為管理方面的問題,耽擱了不少的機會。文|李若冰 鄭玥 潘捷編|小戎中芯國際再一次被貼上「內鬥」的標籤。
  • ASML光刻機或延遲出貨?中芯國際:影響不大
    其實,當下中芯國際最大的問題倒不是EUV光刻機,而是如何使用現有的設備攻克12/14nm工藝。e1nednc雖然一些輿論將中芯國際在工藝上落後於臺積電歸咎於中芯國際無法採購到最先進的光刻機,並認為如果中芯國際也有了EUV光刻機,那麼在工藝上就會迅速追上臺積電。但鐵流要說,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事實上,目前中芯國際的光刻機和臺積電用來加工10nm晶片的設備是一個等級的。
  • 張汝京創立的中芯國際本可以是華為的最好幫手
    這對華為的打擊非常大,手機生產可能將會停頓。放眼望去,晶片生產臺積電一家獨大,其次是三星、英特爾,再後面我國臺灣的聯電,美國的格芯,下面就我國大陸的中芯國際了。但中芯國際目前的技術工藝以及產能都還達不到華為的要求,其次是仍然使用到美國的設備,所以同樣不能為華為代工生產。有網友說因為中芯國際是有外國資本股份,所以不能為華為代工,真實的原因不是這樣。
  • 大唐收購中芯16.6%的股份 成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
    大唐收購中芯16.6%的股份 成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 2008年11月11日 15: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1月11日電 中芯國際與大唐控股達成戰略協議,大唐控股投資1.72億美元收購中芯國際16.6%股權,正式成為後者戰略投資者,並且成為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
  • 專訪張汝京(上)|從中芯國際到芯恩,他一直在創業
    中芯國際的投資規模,使其產能得以迅速進入全球半導體代工行業的前三甲,僅次於中國臺灣的臺積電及臺聯電。四中芯國際快速擴張的同時,也是臺灣當局想方設法阻撓張汝京的過程。「陳水扁天天罰我。」張汝京說。此時正值中芯國際赴美上市敏感期。2005年1月雙方達成庭外和解,根據和解協議,中芯國際賠償臺積電1.75億美元。2006年8月,臺積電再次以中芯國際不遵守和解協議為由,將其告上法庭,指責中芯國際在最新的0.13微米工藝中使用了臺積電技術。對此,中芯國際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加州展開了反訴。這場官司持續3年。
  • 他被稱為中國半導體之父,回國創立中芯國際,如今市值2800億
    說起中芯國際大家可能不陌生,中芯國際是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一手創立,如今已然成為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加工廠,中芯國際的創立可謂是一路坎坷。1996年,中國電子代表團到德州儀器總部參觀時問張汝京:「你願不願意回國?」並在臨走之時對張汝京說:「我們在北京等你」。這一句我們等你,讓回國建廠的種子在張汝京心中深深地發芽。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
  • 華為暫時鬆口氣,中芯國際再獲160億資金扶持,加速7納米晶片製程
    臺積電是最早一批受邀赴美的企業,在5月13日時,還有報導說臺積電對美國的邀請處於考慮之中,但現實卻是啪啪打臉,作為中國臺灣地區著名的晶片製造產業,為什麼要在這個節骨眼上赴美建廠?其實這主要取決於臺積電受誰控制,現如今臺積電主要是由西歐財團控股的一家企業。
  • 中芯國際只論性能,把14納米晶片做大,性能是否能到7納米水平?
    中芯國際去美化後的設備可以為華為生產晶片的,荷蘭阿斯麥公司表示了DUV光刻機不含美國技術,可以向中國出口。製程越小並不一定最好。就像攝像頭的像素一樣,像素越大不代表畫質越好。晶片有一個重要的指標是密度,拋開密度談製程都是耍流氓。製程越小,固體擴散現象越嚴重,壽命越短。
  • 華為使用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了,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7納米呢?
    據報導,從2020年開始華為將加強、加大和中芯國際的合作,已經將之前給臺積電的訂單陸續轉單給中芯國際。我們都知道,當前中芯國際晶片代加工使用的還是14納米工藝,而臺積電已經達到了5納米,那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的呢?
  • 中芯國際「宮鬥」背後,也是一部半導體成長史|知料
    12月15日,中芯國際在臨時董事會上任命前臺積電CEO蔣尚義為董事會副董事長,對於近期因為管制纏身的中芯國際來說是難得的利好——作為臺積電曾經的二把手,蔣尚義幫助臺積電攻克過0.25μm-6nm的所有製程技術,而中芯國際目前還在艱難進攻先進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