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科技
近來有兩個消息值得關注,一個是華為晶片被斷供,很多企業包括臺積電、中芯國際等在內的廠家都不能為其代工,而另一個消息就是,我國依然是晶片進口大國,根據上半年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的進貨量養活了全球半導體行業。
為什麼現在還是進口晶片,那就不得不說我們目前還不能夠造出高端晶片。同樣,華為遭遇M國三次制裁,直至斷供晶片,我們也是因為製造晶片缺少競爭力,而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光刻機。
關於光刻機,我們知道的太少
就目前而言,荷蘭ASML光刻機佔據著接近80%以上的市場!而這個集人類智慧於一體的光刻機,更是投入更多的科技、人力財力物力,雖然售價上億,但是就算是排隊都不一定能夠買得到,最典型的就是中芯國際和上海微電子都曾下單過,只是多年過去依然沒有收到貨。
一臺光刻機,光源設備來自M國、蔡司鏡頭是德國的,光學技術由日本提供,製程技術則是臺積電和三星支持,如ASML的鏡片,這個技術蔡司需要幾十年的技術沉澱和不斷測試才能做到。再比如光源,使用波長短的極紫外光,光學系統複雜到令人崩潰,說它是個藝術品都不足為過,所以荷蘭ASML光刻機在同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說法不誇張。那麼如此優秀的荷蘭ASML公司,其背後的股東是誰?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不得不提的林本堅和前期三家股東
1984年ASML從飛利浦獨立出來,當時只有三十多人,毫無名氣,就像現在某個小區的工作室一樣的存在,但是轉機就出現在林本堅和前期三家股東身上。
當時光刻機領先的是索尼和尼康,但是那個時候也出現兩個派系,一個是保守的乾式光刻機,另一個就是比較有先見之明的浸潤式光刻機,而這個浸潤式光刻機是讓荷蘭ASML公司超越其他公司的關鍵,而這個關鍵的人物就是林本堅。
在那個年代,人們陷入瓶頸,技術無法繼續向前,而這時林本堅就提出浸潤式光刻機,聲稱自己已經找到解決方案,那時的大公司覺得這是天方夜譚,所以大公司沒理會,而作為小公司的荷蘭ASML公司覺得可以試一下,反正也是一無所有,於是找到林本堅聯合臺積電出產了第一臺浸潤式光刻機,這個成本低效率高技術性強的光刻機瞬間佔領了市場。
但是問題也來了,光刻機所投入的巨資可以瞬間拖垮一個大公司,無奈的荷蘭ASML公司就讓臺積電、三星、英特爾入股,大概投資了40億歐元,這是第一批股東。
隨著ASML的強大,後來這三家在ASML的股權也逐漸被稀釋,M國資本國際集團和美國貝萊德集團也在進行收購!
時至今日,英特爾持股也就3%左右。第一第二大股東也都是M國企業。
寫在最後:
可以看出,我們想要購買的可能性就幾乎為零,那麼在中國芯面前唯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自研自產,這條路雖然艱辛,但就如尹志堯所言,在集成電路上不要過於樂觀,但也不要過於悲觀,機會還是有的,我們團結一致,一定能夠克服這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