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技術 「小紐扣」彌補「中國芯」短板

2020-12-04 瀟湘晨報

湖南啟泰建成國內首條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壓敏晶片生產線,攻克「國產芯」生產全流程的難題,填補了這一領域工廠化生產線的國內空白。

紅網時刻記者 熊曉宇 長沙報導

從一樓10多個無人值守的輔助設施間,到二樓僅有幾名工程師監測數據的2000平方米「超淨車間」,再到三樓的封裝、測試車間,一條生產線上40多個環節,絕大部分流程都是自動化。

11月28日至30日,以「創新引領 智造未來」為主題的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將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充分展示長沙在網絡安全、智能製造方面的成就。大會召開前,記者走進位於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的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解密一顆「小紐扣」的「智造」之旅。

「超淨車間」僅有幾名工程師在監測數據,一條產線上40多個環節,絕大部分流程都是自動化。

一顆直徑不過五六毫米的「小紐扣」,可以非常精確地把壓力數據轉換為電子信號,傳送到接收處理終端。這就是湖南啟泰潛心鑽研10餘年攻克研發的壓敏傳感晶片,其作用是完成力信號採集,是信息產業第一關,可廣泛應用於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汽車、消防、智慧城市、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領域。

長期以來,壓敏傳感晶片的技術和市場幾乎被歐美日企業佔據。2019年,由湖南啟泰研發的國內首條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壓敏晶片生產線建成啟用,攻克「國產芯」生產全流程的難題,填補了這一領域工廠化生產線的國內空白。

啟泰公司已實現生產工藝和生產線100%自主研發,基材、靶材和光刻膠等關鍵輔材已完全國產化,光刻機、濺射臺、探針臺等主要設備實現國產定製。

走近啟泰金屬基底壓敏晶片生產線,幾乎看不到什麼工人,經過了數月的良率爬坡期,目前產線良率已達93%以上。一根小拇指粗的金屬條進入高精密數控工具機中,不過幾十秒鐘,就變成了一顆顆紐扣型的晶片基底。經過研磨、拋光等預處理之後,這些基底進入樓上的「超淨車間」,經過自動分揀、清洗、沉積、光刻、測試等諸多流程,再封裝成傳感器。

在集成電路行業裡,設備、材料、設計、生產、測試、封裝這六個部分構成上下遊產業鏈,企業間各負其責,一般一個企業只做其中一塊。

而湖南啟泰的壓敏晶片線,因其基底材料區別於傳統矽基而採用特種金屬,所以無法直接購買使用現有的設備,複製成熟的矽工藝,從材料、設備到技術、工藝,無人可以提供完全配套的體系,必須自己研發,自給自足。

歷經十餘年潛心鑽研,目前,啟泰公司已經實現核心技術完全自主可控,生產工藝和生產線100%自主研發,基材、靶材和光刻膠等關鍵輔材已完全國產化,光刻機、濺射臺、探針臺等主要設備實現國產定製。可以說,在金屬基壓敏晶片領域,國外再也卡不住中國的脖子了。

目前,啟泰公司正在規劃專為汽車產業研發的第二條金屬基壓敏晶片生產線,生產線達產後,將年產壓敏晶片3000萬顆,生產水平達到工業4.0的標準。湖南啟泰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國秋介紹,「我們希望在未來的3到5年以內,啟泰公司在國內該領域把握第一名,在國際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改變中國傳感器產業不大也不強的面貌,讓湖南在傳感產業擁有更多話語權。」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半導體巨頭崛起,突破5nm蝕刻機技術,或帶領中國芯突出重圍
    雖然當前我國在諸多行業都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是晶片這一短板卻成為最大的瓶頸,尤其是在華為事件發生之後,更是對我國龐大的電子產業結構敲響警鐘,在晶片領域實現獨立自主迫在眉睫。雖說目前部分中國企業在晶片製造領域實現了全球領先,但關鍵技術和設備同樣也依賴於美國,所以當供應鏈無法為晶片設計廠商提供服務後,企業自然也會被卡脖子。
  • 應該如何看待「殺手鐧」技術與「卡脖子」技術的關係?
    其次,「卡脖子」技術自身的特點和環境的不確定性意味著政府無法通過舉國體制解決所有「卡脖子」問題。「卡脖子」技術問題是隨著社會發展而出現的,具有很強的時代特點。隨著國家整體的科技水平、經濟體量、改革進程等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中國企業和產業鏈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的諸多短板,在特定的外部環境衝擊下集中爆發出來,形成「卡脖子」問題。
  • 攻關「卡脖子」技術難題,聽聽院士大咖怎麼說
    12月4日,2020中國電子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在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行。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電子材料成關鍵「電子材料過去不太受重視,人們比較關注器件、整機。但現在很多『卡脖子』技術都落到電子材料上,大家開始審視產業鏈的安全,也更加重視關鍵電子材料的供給保障能力。」屠海令院士表示。
  • 被美國「卡脖子」,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業對基礎研究重視不夠,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底層基礎技術、基礎工藝能力不足,在工業母機、高端晶片、基礎軟硬體、開發平臺、基本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方面瓶頸仍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 3天完成跨界轉產,全球代工廠如何突破「卡脖子」技術?
    數字新動能 在一次偶爾看報紙時,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發現,截止2018年,中國高鐵養護技術被一家奧地利的外國企業壟斷,李軍旗當時就想,能否利用本企業已掌握的技術解決該難題?
  • 中國「芯」的後浪!南大博士攻克光刻技術,西電學霸為國創「芯」
    近日,我國晶片製造巨頭中芯國際已經確定被美國列為「黑名單」了,這對國產晶片的發展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中國「芯」一直是我國晶片領域的難題,被美國卡住脖子,呼吸困難,掙扎求生。而這個困難表面上看是晶片製造機器的落後,實際上是晶片人才的不足。
  • 被美國「卡脖子」,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業對基礎研究重視不夠,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底層基礎技術、基礎工藝能力不足,在工業母機、高端晶片、基礎軟硬體、開發平臺、基本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方面瓶頸仍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 被美國"卡脖子",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業對基礎研究重視不夠,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底層基礎技術、基礎工藝能力不足,在工業母機、高端晶片、基礎軟硬體、開發平臺、基本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方面瓶頸仍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 10nm以下晶片被「卡脖子」,技術突圍或成中芯國際戰略重點
    被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早有預期。今年9月份起,就有媒體爆料稱,美國正計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據中芯國際公告顯示,該公司一直與美國商務部溝通,以期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但現在的結果顯示,美國政府延續了無端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行徑。這也意味著,在中芯國際,乃至中國晶片的研發上,一道壁壘已擋在了10nm的節點上。
  • 6年間上海每年均有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科學進展,已在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領域取得階段性突破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2014-2019年,上海每年均有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科學進展,6年60項重大進展,上海牽頭或參與12項。」在上海市政協近日組織開展的「本市加強自主創新,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情況」委員年末專題視察活動中, 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介紹,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本市不斷提升創新策源能力,攻堅克難,成效初顯。
  • 中國科學家談解決「卡脖子」問題:需重視基礎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17日在北京呼籲,重視技術工程與國際競爭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對基礎研究的重視,真正從根本上解決被別人「卡脖子」的問題。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7日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 湖南啟泰:打造智能製造中國芯
    十五年磨一劍    數學教授帶隊攻克「中國芯」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長,近5年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    但遺憾的是,由於國內晶片技術起步晚,因此傳感器晶片的市場幾乎被外國企業所壟斷,這也導致國內廠商每年為採購晶片都要付出大量資金。
  • 中芯國際喜訊不斷:7納米獲得突破,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因前期科技基礎工業發展短板,致使國產晶片在發展上受西方國家壟斷,長期受制於國外的壓制,以至於在我國意識到短板進行發展時飽受打擊。今年,美方面更是發布了一系列的制裁條令,讓華為及國內晶片製造行業無「芯」可用。這些產業在發展時不僅要面對國外的限制,還面臨著國內的冷嘲熱諷。
  • 美籍華人科學家一語擊中中芯國際的最大短板,差距何止是光刻機?
    這種情況下大家寄希望於國產晶片,但是比起成熟的外國技術,中國晶片確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近日,一位美籍華人科學家一語擊中中芯國際的最大短板,差距何止是光刻機?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是針對晶片,使用了美國的設備和技術的公司都不能再向華為供貨,這種時候我們只能依靠國家,希望中國企業站出來,但是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公司中芯卻只能造14nm的晶片不能滿足要求,製造的技術和設備都缺
  • 中芯國際取得技術新突破!學習華為將大量囤貨套路:掌控核心技術
    【10月15日訊】眾所周知,隨著華為、中興事件爆發以後,我國便在晶片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希望可以掌握更多的晶片技術,才能夠避免美國隨意更改晶片使用規則,解決國內企業無法「獲得晶片」產品的尷尬局面,而目前國內實力最強的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在近日也傳來了好消息,那就是中芯國際的FinFET N+1先進工藝正式傳來了好消息,已經成功實現了晶片流片以及通過了所有功能測試
  • 觀察 |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攻堅清單 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卡脖子』到底卡在什麼地方?是技術到產品,還是科學到技術?我認為最需要解決的是科學到技術的轉化,基礎研究成果的產業化是關鍵的『卡點』。」近日,在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科技部負責同志在回應政協委員關於「卡脖子」問題時,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 中國科技迎來利好消息,晶片和光刻機同時發力,意外補齊華為短板
    晶片和光刻機同時發力好消息是,在華為事件的刺激下,中國科技企業紛紛放棄幻想、擺正位置和心態,盡一切可能加快中國芯自主化的腳步其中有兩家中國企業帶來了讓人振奮的消息,龍芯中科宣布龍芯CPU將採用自研的LoongArch指令集,放棄美國的MIPS;
  • 中國科技傳來2大捷報,國產5nm蝕刻機突破技術封鎖,華為陸續跟進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科技傳來2大捷報,國產5nm蝕刻機突破技術封鎖。至於第一大捷報便是來自於中國半導體企業-中微半導體。根據此前媒體報導的信息顯示,由中微半導體自主研發的5nm蝕刻機已經正式進入到臺積電產線中。
  • 中科院要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領域取得突破
    原標題:白春禮: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9月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一步要攻克哪些技術難關?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瞄準基礎材料、核心工藝、基礎算法、重大裝備等基礎性、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在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晶片等方面,我們爭取要主動揭榜,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和建制化優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周漢民:掌握了規律,才能攻克集成電路「卡脖子」問題
    然而,自2018年中興事件以及2019年華為被美國納入實體名單以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面臨著美國各個層面的封鎖,尤其是今年以來密集出臺了針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出口管制政策。可見,我們要攻克難關,關鍵領域之一就是集成電路。當下,滿懷豪情,集中力量,打響集成電路「卡脖子」技術攻堅戰,應成為我們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