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間上海每年均有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科學進展,已在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領域取得階段性突破

2020-11-27 新民網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2014-2019年,上海每年均有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科學進展,6年60項重大進展,上海牽頭或參與12項。」在上海市政協近日組織開展的「本市加強自主創新,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情況」委員年末專題視察活動中, 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介紹,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本市不斷提升創新策源能力,攻堅克難,成效初顯。已在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領域取得階段性突破。

圖說:視察活動現場。市政協供圖

持續有力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2015年以來,我國科學家利用上海光源,在固體材料實驗中先後發現3種重要的新費米子態。2017年,超強超短雷射裝置實現10拍瓦雷射放大輸出,脈衝峰值功率創世界紀錄。2019年,上海科學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自然》《科學》發表高質量論文87篇,佔全國總量的28.4%。今年4月,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院士團隊與合作者,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和RNA聚合酶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重要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列舉的蛟龍、天宮等6項重大科技成果,上海都作出重要貢獻。在國慶70周年閱兵任務中,上海矽酸鹽所為11項國之重器提供關鍵材料和部件,有力提升關鍵零部件國產化自主化信心。

圖說:進行座談交流。市政協供圖

在創新產業的第一開拓者方面,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實現量產。全國首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穩步建設。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有條件獲批上市,填補了這一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聯影全景PET/CT獲得美國FDA和歐盟CE認證。再鼎醫藥首款腫瘤電場治療產品在香港正式上市,成為全球首個經美國FDA批准的腫瘤電場治療產品。

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還透露,上海在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領域取得了階段性突破。在設計領域,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3-5納米器件研發順利,紫光展銳手機基帶晶片市場份額位居世界第三。在製造領域,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年銷售額位居國內前兩位。在裝備材料領域,中微刻蝕機、上微光刻機等戰略產品,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新昇300毫米大矽片已通過產線工藝驗證。

啟動建設全國首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上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微軟-儀電人工智慧創新院等一批基礎研發平臺揭牌。全市人工智慧重點企業超1100家,微軟、亞馬遜、阿里、騰訊等領軍企業加大在滬布局,商湯、達闥、依圖等獨角獸企業加快發展,持續推進人工智慧在政務、安防、醫療、教育等領域應用落地。成立上海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00億元。

相關焦點

  • 6年間上海每年均有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科學進展,已在關鍵核心技術和...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2014-2019年,上海每年均有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科學進展,6年60項重大進展,上海牽頭或參與12項。」在上海市政協近日組織開展的「本市加強自主創新,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情況」委員年末專題視察活動中, 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介紹,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本市不斷提升創新策源能力,攻堅克難,成效初顯。已在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領域取得階段性突破。圖說:視察活動現場。
  • 中科院要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領域取得突破
    原標題:白春禮: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9月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一步要攻克哪些技術難關?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瞄準基礎材料、核心工藝、基礎算法、重大裝備等基礎性、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在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晶片等方面,我們爭取要主動揭榜,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和建制化優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原標題:   央視網3月17日訊 據中科院網站消息,3月16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發布了2016年度「
  • 「十三五」期間我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嫦娥四號首登月背、北鬥導航全球組網、C919首飛成功、悟空和墨子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磁約束核聚變、散裂中子源等設施建設取得突破,國家實驗室加快布局。」
  • 我校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成功入選。
  • 創新佛山:打響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丨破浪揚帆2020年度特別報導
    深入實施「強核工程」,大力實施「揭榜掛帥」,加快推動人工智慧和智能裝備、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氫能源等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取得新突破。 季華實驗室、仙湖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以及美的集團、佛山華數機器人、伊之密、格蘭仕等創新領軍企業,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展示了佛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
  • 創新佛山:打響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破浪揚帆2020年度特別報導③
    深入實施「強核工程」,大力實施「揭榜掛帥」,加快推動人工智慧和智能裝備、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氫能源等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取得新突破。 季華實驗室、仙湖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以及美的集團、佛山華數機器人、伊之密、格蘭仕等創新領軍企業,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展示了佛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2015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月25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公布了2015年度中國十大科學進展。中國科學院牽頭完成或參與完成的七項成果入選其中,分別是:實現單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理論預言並實驗驗證外爾半金屬的存在,揭示伊波拉病毒演化及遺傳多樣性特徵,實現對反物質間相互作用力的測量,探測到宇宙早期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發現東亞最早的現代人化石,實現對單個蛋白質分子的磁共振探測。
  • 河南大學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新聞作者:中國雷射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成功入選。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和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m6A甲基化修飾調控脊椎動物造血幹細胞命運決定」、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水稻廣譜持久抗病與產量平衡的遺傳與表觀調控機制」、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癢覺信息傳遞的神經環路機制」等成果分別入選。
  • 中科院白春禮:將部署光刻機等「卡脖子」領域攻關
    在9月16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了中科院「率先行動」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 據介紹,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2018年已啟動超算系統、網絡安全、潛航器3個專項,2019年已啟動處理器晶片與基礎軟體、電磁測量、仿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多語音多語種技術5個專項。
  • 東旭集團已在UTG超薄柔性蓋板玻璃研發上取得階段性成果
    根據IHS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OLED顯示面板出貨量大達6.17億片,同比增長33.0%,增速遠高於LCD顯示面板出貨量,根據HIS估測,2019年全球OLED顯示面板出貨量已達7.34億片,預計到2022年全球OLED顯示面板出貨量將突破9億片。
  •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以張江科學城為核心載體的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如今已初具形態。 據上海自貿區張江管理局副局長付軍介紹,目前上海已建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個、在建9個,共14個,數量、投資額和建設進度均領先全國。
  • 邊戰疫邊創新 中央企業攻下這些關鍵核心技術!
    中國石油經過近20年持續攻關,取得複雜儲氣庫重大關鍵技術突破 :創建了複雜地質體動態密封理論,突破了複雜斷塊選庫禁區,指導了650億立方米工作氣量儲氣庫選址;創建了複雜氣藏型儲氣庫庫容動用理論及優化設計方法,解決了儲氣空間高效動用難題,庫容參數設計誤差由國外方法的26%降低到6%,庫容利用率由70%提高至90%以上;創新了複雜條件儲氣庫工程建設關鍵技術,解決了交變載荷下水泥環長期密封
  • 提出問題是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解讀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光明日報記者 詹媛「提出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並判別其優先順序,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是解決問題、難題,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在8月15日舉辦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協發布了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 怎麼樣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原創
    仔細分析當今中國、著名科研院所實驗室也很多、三十多年來、每年都投入天文數字的科研費用,也還是沒有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精準推理、判斷、指出,這主要就是因為、我們的科學研究、科技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的,道路、方向、政策路線定位,存在著十分嚴重的、捨本逐末問題。
  • 觀察 |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攻堅清單 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早日擺脫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其中,美英法三國均具備成熟的民航發動機研製體系,其生產的大型客機發動機備受市場青睞,而俄羅斯和中國在大型客機發動機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對於近年來在解決「卡脖子」領域方面取得的突破,白春禮表示,項目部署方面,除了承擔國家的一些重大任務之外,中科院設立了三類先導專項,A類面向國家重大需求,B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C類跟企業合作,解決「卡脖子」問題。
  • 上海:加大氫能、動力電池、電子控制等關鍵技術攻關
    電車匯消息:11月30日,《交通運輸部關於上海市開展推進長三角交通一體化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已獲交通運輸部批覆,意見中提出將加大氫能、動力電池、電子控制等關鍵技術攻關,突破定位導航、智能控制、機器視覺等智能汽車核心技術。
  • 河南大學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成功入選。
  • 2019十大科學傳播事件揭曉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入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邱晨輝)今天,由中國科協主辦的「典贊科普中國」活動在京舉辦,活動現場揭曉了2019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問世」「我國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航天發射」等事件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