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十大科學傳播事件揭曉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入選

2020-12-02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邱晨輝)今天,由中國科協主辦的「典贊科普中國」活動在京舉辦,活動現場揭曉了2019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問世」「我國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航天發射」等事件入選。

「典贊科普中國」是由中國科協主辦的一項盤點年度科學傳播典型的活動,自2015年起已舉辦四屆,該活動旨在創新科普理念和服務模式,融匯科學傳播業界智慧,彰顯科普中國品牌文化,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當天揭曉的2019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具體來看分別是——

1.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2.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問世

2019年4月10日,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了「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的第一項重大成果:人類有史以來獲得首張黑洞照片。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

3. 我國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航天發射

2019年6月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CZ-11 WEY號)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進行航天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

4.我國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5G具有高速度、低時延、高可靠等特點,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

5.屠呦呦團隊在「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中獲新突破

2019年6月17日,有報導稱,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6.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類腦晶片

2019年8月1日,《自然》雜誌刊登封面文章稱,來自清華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晶片。該晶片結合了類腦計算和基於計算機的機器學習,這種融合技術有望促進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發展。

7.我國自主研製最大直徑盾構機在深圳始發

2019年8月13日,我國自主研製的最大直徑泥水盾構機「春風號」在深圳春風隧道始發,正式投入使用。該設備是迄今為止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其設計製造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春風號」泥水平衡盾構機開挖直徑為15.80米,重4800噸,長135米,裝機總功率超過1.15萬千瓦,掘進總推力高達2.46萬噸。

8.袁隆平等42人被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

2019年9月17日,我國決定授予于敏、申紀蘭(女)、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女)「共和國勳章」。授予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滿族)、顧方舟、程開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9.哈勃望遠鏡拍到星際彗星首張清晰圖像

2019年10月16日,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管理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為首顆被「驗明正身」的星際彗星「2I/鮑裡索夫」拍攝了照片,這是迄今望遠鏡為這顆神秘星際天體拍攝的最清晰照片。這顆彗星被命名為「鮑裡索夫」是為了紀念它的發現者、克裡米亞業餘天文學家根納季鮑裡索夫。

10.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

2019年11月14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在河北省懷來縣完成。此次試驗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試驗模擬了著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對其設計正確性進行了綜合驗證。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黑洞照…2019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揭曉
    17日中國科協在京舉辦了「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活動現場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評選結果,它們分別是:  1.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
  •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美國為何如此緊張?
    2019年1月3日,經過26天的飛行,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預定著陸區中順利著陸,成為人類首顆成功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也許有人問為啥要登陸月球背面,其實這裡面學問很大。相比較月球正面而言,月球背面對於人類是一塊「處女地」。
  • 中國科協發布2019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嫦娥四號登月領銜
    17日中國科協在京舉辦了「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活動現場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評選結果,它們分別是:  1.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騰訊科技 文/喬輝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成為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通過中繼衛星通信。嫦娥四號將對月球背面環境進行研究,對月球背面的表面、淺深層進行研究,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
  • 嫦娥四號探測機登陸月球背面 中國太空探索取得裡程碑式突破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機昨天(1月3日)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造訪月球背面,堪稱中國太空探索戰略的重大裡程碑,也被視為中國在國際太空競賽中跨前一步
  • 嫦娥四號登上月球背面,月球背面有外星人?嫦娥之父也收到警告
    4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開啟了中國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對,對於嫦娥嫦娥4號探測器來說,我國實現了兩個第1次,第1次實現人類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第1次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在地月L2點對地對月中繼通信,嫦娥4號獲得一批重大的原創新性科學研究成果,嫦娥4號的成功對於我國來說,是在航天領域中取得不小的進步,而且插的時候也不負眾望,傳回了人類歷史上關於月球背面的第1張照片,對於人類來說,揭開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真的是滿足了一切對於月球對面的強烈好奇心
  • 這才是月球背面真實的樣子!中國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
    網絡流傳月球背面的金字塔網絡流傳月球背面外星人基地直到2019年1月3日這個謎團才最終揭開,因為在這一天中國研製的月球登陸車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登陸,嫦娥在月球背面登陸之後,進行了為期幾個月的科研探測,經過長時間的探測,嫦娥四號不僅拍攝到月球背面第一張全景照
  •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發現2100萬億噸金屬,哪裡來的?
    我國嫦娥四號衛星就完成了這一創舉,並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100萬億噸的異物,揭開了月球背面的秘密。背面登陸,重任在肩嫦娥四號是我國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劃中,嫦娥系列人造衛星家族中的第四位成員。嫦娥系列的主要任務以探測月球為主,但嫦娥四號的任務更為特殊。繼嫦娥三號登陸月球表面進行了相應的探索之後,嫦娥四號承擔的任務就不再是簡單地對月球正面的探索,而是要實現首次從月球的背面進行登陸。
  • 「嫦娥四號」領銜2019中國、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作為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在2019年中國航天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中均位列榜首。此外,備受關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等新聞入選2019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箭60星』開啟『星鏈』星座組網」等新聞入選2019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揭開謎底!
    ,嫦娥四號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成為人類第一個月背軟著陸的探測器,人類的痕跡也終於落在了神秘月球背面的土地上,這是舉國榮耀的時刻,也是全人類的榮耀,嫦娥四號的著陸點位於月球背面南極的馮卡門環形山,馮卡門環形山是一座巨大的古撞擊坑,直徑約為180公裡,形成於約45.5億-39.2億年前,以著名的匈牙利裔美籍工程師西奧多馮卡門的名字命名,值得一提的是馮卡門是錢學森的導師
  • 恭喜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印度不甘落後,將加大與中國競爭
    在今天10時26分,嫦娥四號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環形山,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器造訪月球背面。在著陸後,靜態著陸器和月球車將被分別部署在月球表面,兩者攜帶了一系列探測儀器,以探測該地區的地質特徵,並進行一項生物實驗。嫦娥四號在上周末已進入環月軌道,在降軌後,其近月點高度僅為15公裡。
  • 中國登月任務:嫦娥四號飛船在月球背面登陸
    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10:26(英國時間02:26),嫦娥四號無人探測器在月球南極特肯盆地成功降落,中國國家媒體報導。探測器承載著各類儀器以用來分析未偵查過地域的地質情況,並進行生物實驗。此次登月被視為太空探索的主要裡程碑,近年以來,曾有大量的關於月球的任務,但主要的都是環月、飛過月球或者撞擊月球的任務,上一次真正形式登月還是1972年的阿波羅17號。
  • 月球背面有「金字塔」?中國說出真相,嫦娥四號帶你看清月球背面
    但是要想登陸月球背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的難度要比登陸月球正面還要大得多。不過我國為了探索月球背面,我國迎難而上,發射「嫦娥四號」,它的主要任務是著陸月球表面,繼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結束休眠,嫦娥四號如何探索月球背面?
    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在5月17日3時25分和16日11時53分,結束了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18月晝工作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傳回首張月球背面清晰影像。嫦娥四號如何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 月球背面拓荒者——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一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1月4日,「玉兔二號」月球車與著陸器成功分離,分別開展科學探測;1月11日,兩器完成互拍成像,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月球的背面有什麼?外星人的基地?看看嫦娥四號拍攝的照片!
    月球的背面有什麼?外星人的基地?看看嫦娥四號拍攝的照片!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月亮的幻想,尤其是中國人,對於月亮的神話傳說也是非常多的,那麼在夜晚掛在我們頭頂的一輪皎潔的明月上面,到底有沒有嫦娥和玉兔呢?在這個星球上到底存在著什麼呢?
  • 月球背面真有外星人嗎,嫦娥四號拍攝月球背面照片,給出靠譜答案
    科學研究發現,月球的直徑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重量上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因此月球受到地球強引力的作用,導致其自轉和公轉周期一樣,即潮汐鎖定。如此一來,也就帶來一個問題,即人類在地球上始終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月球的背面則是看不到,所以越是看不到,也就越激發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欲望,想知道月球的背面究竟有什麼東西。
  • 「嫦娥四號」開創性的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發現了近40英尺的塵埃
    2019年1月,我國將一艘名為「嫦娥四號」的宇宙飛船發射到月球背面,成為首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月球車已經測量了一層「相當厚」的月球塵埃或風化層:深度達12米。月球的塵埃給阿波羅任務帶來了麻煩,更好地了解月球塵埃可以幫助未來的宇宙飛船。
  • 「嫦娥四號」揭開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
    人民網北京2月27日電(趙竹青)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單位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利用嫦娥四號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 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最古老且最大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底部成功著陸。馮卡門撞擊坑直徑約為186千米,坑內地形相對平坦,坑底被玄武巖填充,玄武巖表面相當一部分區域被周邊大型撞擊坑的濺射物所覆蓋,並廣泛分布著二次撞擊坑。 測月雷達好比是一臺給月球做CT的設備,它在2019年1月4日早上9點29分35秒開始工作。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結束休眠,嫦娥四號如何探索神秘的月球背面?
    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在5月17日3時25分和16日11時53分,結束了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18月晝工作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傳回首張月球背面清晰影像。嫦娥四號如何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