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我國將一艘名為「嫦娥四號」的宇宙飛船發射到月球背面,成為首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月球車已經測量了一層「相當厚」的月球塵埃或風化層:深度達12米。月球的塵埃給阿波羅任務帶來了麻煩,更好地了解月球塵埃可以幫助未來的宇宙飛船。
第一個訪問月球背面的探測器發現了一層12米深的月球塵埃。月球車和它的著陸器位於月球的Von Krmn環形山,是嫦娥四號任務的一部分。他們於2019年1月3日登陸月球,這是第一次有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背面著陸而沒有墜毀。探測器首次用雷達測量了月球表面的塵埃。
月球塵埃,也被稱為風化層,是一種類似滑石粉的物質,由數十億年前小行星撞擊月球表面後沉澱下來的巖石和塵埃組成。「嫦娥四號」的發現證實,這種塵埃也覆蓋在月球的遠端,科學家稱其為「相當厚」的一層。
研究報告的作者寫道:「這項工作表明,廣泛使用『嫦娥四號』雷達可以極大地提高我們對月球撞擊和火山活動歷史的理解,並可能為理解月球遠側的地質演化帶來新的曙光。」這種理解將是未來月球任務的關鍵。
當太空飛行器接近月球表面時,月球塵埃會使太空飛行器上的儀器蒙上一層雲,從而增加失敗的風險。惠特森說:「如果我們要花很長時間來建造永久性的棲息地,我們必須找到解決辦法。」
布萊恩·奧布萊恩是一位物理學家,他設計了伴隨阿波羅11號太空人的風化層測量裝置,他懷疑灰塵幹擾了地震儀,並在這次任務中阻擋了太陽能電池。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登月時,一位太空人在月球土壤上的腳印。美國航天局對月球表面風化層的測量可以幫助未來的太空飛行器避免這些問題。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的一個古老隕石坑內著陸。在39英尺厚的細塵層下,「嫦娥四號」探測器還發現了一層充滿巖石的粗物質,接著是40米深的粗物質和細物質交替層。
儘管還沒有公布剩餘任務的具體時間表,但這些機器人在月球背面的目標是拍攝貧瘠的景觀照片,研究月球地質,尋找水冰,掃描夜空,尋找無線電脈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