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發布2019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嫦娥四號登月領銜

2020-12-05 天眼新聞

17日中國科協在京舉辦了「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活動現場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評選結果,它們分別是:  1.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2.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問世  2019年4月10日,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了「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的第一項重大成果:人類有史以來獲得首張黑洞照片。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  3.我國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航天發射  2019年4月10日,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了「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的第一項重大成果:人類有史以來獲得首張黑洞照片。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  2019年6月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CZ-11WEY號)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進行航天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  4.我國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5G具有高速度、低時延、高可靠等特點,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  5.屠呦呦團隊在「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中獲新突破  2019年6月17日,新華社發布採訪屠呦呦團隊稿件《屠呦呦團隊放「大招」:「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新突破》。報導中表示,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6.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類腦晶片  2019年8月1日,《自然》雜誌刊登封面文章稱,來自清華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晶片。該晶片結合了類腦計算和基於計算機的機器學習,這種融合技術有望促進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發展。  7.我國自主研製最大直徑盾構機在深圳始發  2019年8月13日,我國自主研製的最大直徑泥水盾構機「春風號」在深圳春風隧道始發,正式投入使用。該設備是迄今為止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其設計製造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春風號」泥水平衡盾構機開挖直徑為15.80米,重4800噸,長135米,裝機總功率超過1.15萬千瓦,掘進總推力高達2.46萬噸。  8.袁隆平等42人被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42人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  根據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紀蘭(女)、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女)「共和國勳章」。授予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滿族)、顧方舟、程開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9.哈勃望遠鏡拍到星際彗星首張清晰圖像  2019年10月16日,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管理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為首顆被「驗明正身」的星際彗星「2I/鮑裡索夫」拍攝了照片,這是迄今望遠鏡為這顆神秘星際天體拍攝的最清晰照片。這顆彗星被命名為「鮑裡索夫」是為了紀念它的發現者、克裡米亞業餘天文學家根納季·鮑裡索夫。  10.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   2019年11月14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在河北省懷來縣完成。此次試驗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試驗模擬了著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對其設計正確性進行了綜合驗證。

來源 央視新聞

編輯 彭謙

編審 肖慧

相關焦點

  • 2019十大科學傳播事件揭曉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入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邱晨輝)今天,由中國科協主辦的「典贊科普中國」活動在京舉辦,活動現場揭曉了2019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問世」「我國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航天發射」等事件入選。
  • 嫦娥四號、黑洞照…2019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揭曉
    17日中國科協在京舉辦了「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活動現場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評選結果,它們分別是:  1.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
  • 中國科協發布2019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
    央視網消息:17日,中國科協在京舉辦了「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活動現場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評選結果,它們分別是:  1.
  • 中國登月任務:嫦娥四號飛船在月球背面登陸
    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10:26(英國時間02:26),嫦娥四號無人探測器在月球南極特肯盆地成功降落,中國國家媒體報導。探測器承載著各類儀器以用來分析未偵查過地域的地質情況,並進行生物實驗。此次登月被視為太空探索的主要裡程碑,近年以來,曾有大量的關於月球的任務,但主要的都是環月、飛過月球或者撞擊月球的任務,上一次真正形式登月還是1972年的阿波羅17號。
  • 「嫦娥四號」領銜2019中國、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作為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在2019年中國航天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中均位列榜首。此外,備受關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等新聞入選2019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箭60星』開啟『星鏈』星座組網」等新聞入選2019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兩院評出2019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嫦娥四號」「黑洞照片」領銜
    兩院評出2019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嫦娥四號」「黑洞照片」領銜  黃琨 • 2020-01-11 16:44:31 來源:前瞻網 E3644G1
  • 英媒盤點2019年重大科學新聞,中國嫦娥四號任務等入選
    英國知名科學雜誌《自然》近日刊文盤點了2019年重大科學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探訪小行星「龍宮」以及中國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等入選。另外,《自然》還展望了2020年可能會對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其中包括多個國家的火星探測任務,還有中國的嫦娥五號任務等。
  • 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成功著陸,中國登月曾受到外星人警告
    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成功著陸,中國登月曾受到外星人警告 文/蠟燭 宇宙之大有著許多我們所沒有探索到的神秘,而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許多的國家都向宇宙發射過探測器,其數量也是不小的。
  • 2019年,中國嫦娥四號登月,來自月球遠方的照片
    圖片為2019年1月3日,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下降時觀察月球的另一端。新華社/蓋蒂在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首次登陸月球的月球上,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由著陸器和流動站組成)捕獲了這張月球表面圖像 新華社/金立旺/蓋蒂在月球另一端進行軟著陸之後,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返回了這張圖像。
  • 嫦娥四號月背大捷,嫦娥五號蓄勢待發,有人問:何時載人登月?
    2019年對我國來說將是極其重要的一年,新年伊始就有兩個好消息傳來,一是我國的首艘國產航母002號,1月8日完成了第四次海試,已經回到了大連造船廠等到下一步的工作,有不少消息稱在今年4月23日的海軍節,國產航母極有可能正式交付到我國海軍的手裡。
  • 中國嫦娥四號登月技術有多先進?印度發射失敗,美國至今未掌握
    我國嫦娥探月工程2004年至今已經有15年之久,先後成功實現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先導衛星、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巡視器、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等6次發射任務。此外,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更是完成了人造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壯舉,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軟著陸)。日前,關於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的消息顯示稱,其已經順利通過第十個月夜期極低溫考驗,開始第十一個月晝工作日,兩器運行至今已有296天。過不了多久,玉兔二號還將成為運行時間最長的月球車,這意味我國在深空領域的探測又邁出了重大一步。
  • 嫦娥四號登月,美國提出一個請求,總設計師大氣回應
    說起中國航天在2019年發生的一件大事,估計大家都會想到嫦娥四號的登月之路,並聚焦了世界的目光,只因嫦娥四號將實現人類首次,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就在1月3日當天,嫦娥四號經歷了26天的太空跋涉,終於登上了月球背面。
  • 嫦娥四號登月,五妹整裝待發,將帶月巖返回地球
    提起中國在2019年初始完成的一大壯舉,當屬我們的嫦娥四號的登月之路了,作為首個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的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可謂是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展現了中國作為東方大國的實力與面貌。就在1月1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一場有關嫦娥四號的新聞發布會,其中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國家航天局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國平,以及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紛紛到場,現場講解了嫦娥四號的登月之路。
  • 「廣東十大科學傳播達人」花落誰家?
    2017年12月27日,「廣東十大科學傳播達人評選」專家評審第二次會議在廣東科學館舉行。廣東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煥泉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等評委專家出席會議並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審,最終產生「廣東十大科學傳播達人」名單。
  • 嫦娥四號登月圓滿成功,英國網友:將發現NASA的秘密
    2019年1月11日,國家航天局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張克儉宣布: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達到工程既定目標,轉入科學探測階段。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嫦娥四號的圓滿成功,受到國內和國際網友的一致歡呼。
  • 綜述:《自然》雜誌盤點2019年重大科學新聞 嫦娥四號探月入選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綜述:《自然》雜誌盤點2019年重大科學新聞 嫦娥四號探月入選  新華社記者張瑩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刊文盤點了2019年重大科學新聞,人類首張黑洞照片、谷歌宣布成功演示「量子霸權」、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探訪小行星
  • 嫦娥四號獲取的高清月面圖像和科研數據發布
    中國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已經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一周年了,值得慶賀一番!為此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探月工程指揮部在今年1月3日,也就是著陸整一周年的那天,發布了嫦娥四號著陸器獲取的月球背面的高清圖像以及相關的科學數據。
  • 不少人懷疑美國登月的真實性,我國的嫦娥四號是否能夠幫他佐證?
    引言:雖然美國的成功登月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但也有不少人懷疑登月的真實性。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些人還能夠提出可疑的地方來。那麼美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的登月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假的呢?我國今年在月球成功登陸的「嫦娥四號」是否能夠幫助佐證呢?
  • 登月大戰已經打響!嫦娥5號霸氣來襲,美俄很羨慕!
    就在2019年1月3日,中國的嫦娥四號成功實現月背軟著陸,而這僅是中國向月球邁出的一小步。此次嫦娥四號並不是獨自戰鬥,「玉兔二號」在此次行動中作為嫦娥四號的朋友,一起登上了月球,而它們在月球上將進行大量的勘測工作。
  • 美航天局NASA為嫦娥四號站臺,中國登月實打實,西媒摔了一大跤
    西方媒體質疑中國登月「造假」代表人類第一次登陸月背,踏出人類新一步、並贏得全球讚譽的「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這次也沒能躲過被詆毀的下場,真是人在月球坐,鍋從地球來。一些西方媒體報導有人在中國公布的登月照上發現證據,以此證明嫦娥四號著陸月球是假的。也許是多年來同樣飽受各種登月陰謀論的騷擾、不勝其煩,NASA第一時間替中國嫦娥四號「站臺」,NASA科學家公布了嫦娥四號降落點的衛星照片,證明嫦娥四號降落在馮·卡門撞擊坑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