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2020-09-04 河南大學

新聞作者:中國雷射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成功入選。申懷彬教授等通過設計合成新型核殼結構量子點,研發了兼具高亮度、高效率和長壽命紅綠藍三基色QLED器件,其中多項性能指標創世界記錄,該研究結果有望加速推進QLED在高亮高效顯示和照明領域應用的進程。

2019年,河南大學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合作,在可見光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工作通過設計合成新型核殼結構量子點,研發了兼具高亮度、高效率和長壽命紅綠藍三基色QLED器件,其中多項性能指標創世界記錄,包括紅綠兩色的亮度(356,000 cd/m2和614,000 cd/m2)和效率(21.6%和22.9%)、藍色的亮度(62,600 cd/m2)以及綠色和藍色器件的壽命(分別為1.7 × 106 h和7000 h)。該研究結果有望加速推進QLED在高亮高效顯示和照明領域應用的進程。

20世紀90年代氮化鎵基高亮度藍光LED的突破,開啟了LED照明和顯示的新時代(三位日本科學家因此貢獻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基於半導體量子點的QLED,由於具有更好的單色性、色彩飽和度和較低的製備成本等優點,在顯示和照明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其發光亮度、外量子效率(EQE)和壽命等主要性能指標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在以往的工作中,器件存在高亮度時效率太低、高效率下亮度太低的矛盾。如何使器件在高亮度的同時保持高效率、且具有長壽命和高穩定性,是QLED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也是制約其在顯示和照明領域應用的關鍵技術瓶頸。

造成上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困境的主要原因在於,通常QLED發光層中量子點價帶能級較深,與空穴傳輸層不匹配,導致空穴注入效率過低,與電子注入不平衡。針對這一難題,研究團隊從發光層量子點的設計入手,基於「低溫成核、高溫長殼」的技術,合成了螢光量子產率高、穩定性強的硒陰離子貫穿的CdSe/ZnSe新型核殼結構量子點(圖1)。這類高質量核殼結構量子點作為發光層,能改善與傳輸層能級的匹配,有效降低空穴注入勢壘,提高載流子的注入效率,克服以往QLED中由於空穴注入不足、電子注入過多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從而大幅度提升器件整體性能。

圖1 CdSe/ZnSe核殼結構量子點球差電鏡和元素分布

基於這種新結構體系,研究團隊獲得的紅綠藍三色QLED器件的最高亮度和外量子效率,分別達到356,000 cd/m2、614,000 cd/m2、62,600 cd/m2和21.6%、22.9%、8.05%,其紅、綠兩色的亮度和效率以及藍色的亮度都是目前國際上的最高記錄(圖2)。該工作突破了以往QLED在高亮度下低效率、高效率下低亮度的關鍵難題,首次實現了兼具高亮度高效率的紅綠藍三基色QLED器件。

圖2 紅綠藍三色QLED器件性能

為了更精確地描述新型QLED的發光特性,研究團隊引入了一個新概念——「有效亮度(EFL)」,定義為峰值EQE與其相對應發光強度的乘積。圖3是本工作三色QLED的EFL與文獻已報導工作的比較,可以看到,綠色器件的EFL提高了一倍,紅藍兩色有近量級的提升。而且,從照明對亮度和效率的要求來看,本工作得到的三色QLED都已超過了相應的閾值。

圖3 紅綠藍三色QLED「有效亮度」(EFL)與已有工作比較


器件的穩定性(壽命)是制約其應用的另一個關鍵因素。該工作研發的新型QLED器件在壽命方面也表現出色,紅色和綠色QLED器件的壽命達到1.6× 106 h以上,藍色的壽命達到7000 h以上,其中綠色和藍色器件的壽命也是目前的世界最長紀錄。

這些研究結果以及所建立的器件模型,不僅在原理上展示了QLED在高亮高效顯示與照明領域應用的可能性,也為未來QLED的材料體系設計和器件結構優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以Visible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simultaneous high brightness andefficiency為題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 [ 2019, 13, 192–197]上。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河南大學杜祖亮教授、李林松教授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等部門的資助。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選」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優秀的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評選委員會由48位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專家組成,綜合考慮候選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從候選成果中初評30項進入終評,並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19-0364-z

附:2019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獲獎目錄

北京大學:微腔表面對稱破缺誘導非線性光學(Nature Photonics, 13, 21–24 (2019))

深圳大學:近場光學旋渦中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Nature Physics, 15, 650–654 (2019))

浙江大學: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Nature, 565, 622–626 (2019))

華中科技大學:高效穩定非鉛滷化物雙鈣鈦礦暖白光(Nature, 563, 541–545 (2018))

河南大學: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Nature Photonics, 13, 192-197 (2019))

復旦大學:雙層三碘化鉻中由層間反鐵磁誘導的非互易二次諧波(Nature, 572, 497–512 (2018)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首次利用臺式化高重頻飛秒雷射器驅動千特斯拉強磁場自組織放大(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1, 255002 (2018))

中山大學:關鍵量子信息器件——「三高」量子糾纏光源研究(Nature Nanotechnology, 14, 586–593 (2019))

西安交通大學:壓縮超快時間光譜成像術創造超快成像新紀錄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2, 193904 (2019))

南京大學: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可控量子疊加 (Nature Photonics, 13, 872–877 (2019))


附:2019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獲獎目錄

北京大學:微腔表面對稱破缺誘導非線性光學(Nature Photonics, 13, 21–24 (2019))

深圳大學:近場光學旋渦中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Nature Physics, 15, 650–654 (2019))

浙江大學: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Nature, 565, 622–626 (2019))

華中科技大學:高效穩定非鉛滷化物雙鈣鈦礦暖白光(Nature, 563, 541–545 (2018))

河南大學: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Nature Photonics, 13, 192-197 (2019))

復旦大學:雙層三碘化鉻中由層間反鐵磁誘導的非互易二次諧波(Nature, 572, 497–512 (2018)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首次利用臺式化高重頻飛秒雷射器驅動千特斯拉強磁場自組織放大(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1, 255002 (2018))

中山大學:關鍵量子信息器件——「三高」量子糾纏光源研究(Nature Nanotechnology, 14, 586–593 (2019))

西安交通大學:壓縮超快時間光譜成像術創造超快成像新紀錄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2, 193904 (2019))

南京大學: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可控量子疊加 (Nature Photonics, 13, 872–877 (2019))

相關焦點

  • 河南大學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成功入選。
  • 我校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成功入選。
  • 深晚報導|深大一項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近日,中國雷射雜誌社公布了 "2019 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 名單,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 20 項重大光學成果獲此殊榮 ( 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 10 項 ) 。其中,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杜路平、袁小聰教授的研究成果 " 近場光學旋渦中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 " 入選十大基礎研究類成果。據悉,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由光的自旋 - 軌道耦合產生的 " 光學斯格明子 " 結構,為微納尺度的光場調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兩項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打開APP 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兩項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發表於 2020-05-12 17:45:30
  • 同濟大學一項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應用...
    同濟大學一項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應用研究類)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3-20  瀏覽
  • 量子密鑰分發、智能雷射器等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今天,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 哈工大(深圳)科研成果光子晶片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基於「二維碼」結構的片上彎曲波導和交叉器件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3月20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 通訊員 劉英傑)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公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獲得殊榮(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 量子密鑰分發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據悉,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優秀的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 軍事科學院一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軍事科學院一科研成果入選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
  • 古脊椎所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中國古生物學會近日評選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團隊完成的十項成果入選,反映了我國古生物學者在各個分支領域所取得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創新研究成果。
  • 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由於成果本身突出的學術水平,以及評審專家的嚴格公正,這一獎項,已經在學術界被廣泛認可。
  • 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2020年3月31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領銜完成的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選。據了解,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工作自2017年開展以來已經進行了四次。
  • 徐匯區這家科研院所最新科研成果入選《Nature》期刊 2019年度世界...
    徐匯區這家科研院所最新科研成果入選《Nature》期刊 2019年度世界十大科學進展 2019-12-19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3月20日,「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
  • 南極天文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十大天文科技進展
    新華網南京5月2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首次批量發現太陽系外行星候選體」近日入選中國天文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天文大科學研究中心聯合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天文科技進展。這是南極巡天望遠鏡相關進展和成果第三次獲此殊榮。
  • 北大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近日,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北京大學工學院周歡萍課題組、化學學院嚴純華/孫聆東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入選。相關研究進展發表在2019年1月18日Science [363(6424):265—270]上。周歡萍,2010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2010—2015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博士後。2015年6月至今任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生導師,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光電功能材料及新型太陽能電池。
  • 武大這一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武大這一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2021-01-16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中國雷射《返樸》專稿今天(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由於成果本身突出的學術水平,以及評審專家的嚴格公正,這一獎項,已經在學術界被廣泛認可。
  • 我校兩項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20年2月2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我校「實現對引力誘導量子退相干模型的衛星檢驗」及「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兩項成果同時入選。實現對引力誘導量子退相干模型的衛星檢驗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
  • ...德明教授研究團隊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王德明教授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亞洲最古老、泥盆紀面積最大的化石森林及其最早的根座型根系」入選「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森林最早出現在泥盆紀,之後遍布陸地並極大地改變了地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