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汽車如何突破車用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的技術瓶頸

2020-11-26 電子發燒友

國產汽車如何突破車用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的技術瓶頸

李晨光 發表於 2020-03-12 14:15:04

(文章來源:與非網)

按當前趨勢,自動駕駛已是必然。而實現自動駕駛,少不了核心部件——傳感器。利用車載傳感器可以感知車輛周圍環境,並根據所獲得的道路、車輛位置和障礙物信息,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使駕駛更安全。目前,車用傳感器包括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和攝像頭等,其中,毫米波雷達憑藉多種優勢在ADAS和自動駕駛的發展過程中充當起重要角色,成為相關企業競爭、搶佔市場的關鍵。

據Plunkeet Research預測,2020年全球毫米波雷達的出貨量將達到7000萬個,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美元,2015-2020年的年均複合增速約為24%。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2018年國產車載毫米波雷達為42億元,預計到2020年中國毫米波雷達或將超70億元。可見,雖然距離L5或L4級自動駕駛大規模落地還有相當一段時間,但作為自動駕駛關鍵器件的毫米波雷達的市場規模卻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毫米波雷達主要包括雷達射頻前端、信號處理系統、後端算法三部分。其中射頻的技術難度較高,而毫米波雷達射頻前端MMIC(單片微波集成電路)晶片以及天線PCB板則是毫米波雷達的硬體核心。在MMIC晶片方面,目前毫米波雷達的核心晶片主要來自國外廠商,幾乎呈壟斷格局。從MMIC晶片國內外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來看,目前國際市場主要被恩智浦、英飛凌、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等晶片設計公司佔據。

但目前中國24GHz雷達市場依然主要由法雷奧、海拉和博世等公司主導,合計出貨量佔總出貨量的60%以上。中國77GHz雷達市場主要由大陸集團、博世和德爾福等企業主導,合計出貨量約佔總出貨量的80%。目前,行易道、加特蘭微電子、岸達科技、德賽西威、森斯泰克、華域汽車等國產企業,已逐步實現77GHz毫米波雷達的量產,開始和國內外整車廠展開合作,逐漸佔有了部分國內市場份額。

綜上,我國企業進入毫米波雷達領域較晚,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但發展依然受到國際廠商的制肘。現階段,國內24GHz毫米波(中短距)雷達已實現量產,77GHz毫米波(長距)雷達實現技術突破,逐漸有企業已經或即將實現量產。隨著國內ADAS市場快速增長,自主品牌紛紛加快研發進度,預計未來1-2年具有量產產品的自主企業將越來越多。

此前,各國高頻毫米波雷達晶片對我國長期實行禁運管制,致使國內77GHz毫米波雷達企業成立晚,體量小,前裝經驗有限;目前,中國毫米波雷達尚未全部國產化,市場大部分份額被國外大廠佔據。國內24GHz毫米波集成電路已量產試用,但是77GHz毫米波雷達晶片的國產化工作仍在持續進行中。車載毫米波雷達產品技術門檻高,開發驗證周期長,國外品牌相關產品已經經歷了近十年的持續迭代,國產化替代仍需較長的時間。

國內企業研發毫米波雷達產品在信噪比、檢測精度和實用性方面存在差距。同時,在量產上也存在良率不足的問題出現,導致國內企業77GHz產品量產環節較差。缺錢也是國內毫米波雷達企業的短板之一,做個demo很快,但是要考慮到體系建設、市場推廣、車載適配、系統設計、校準和穩定性、工藝難度和生產穩定性,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面對痛點和不足,國產廠商應如何突圍?筆者就此問題,找到了國內毫米波廠商們的一些觀點。蘇州毫米波雷達董事長白傑表示:雖然國外「ABCD(奧託立夫、博世、大陸、德爾福)」四家企業表現強勢,其實這只是表象。從近期智能駕駛的幾起事故中不難發現,在簡單的工況下,「ABCD」的毫米波雷達或者ADAS系統仍會出錯並導致事故,在技術層面,還不是一個絕對成熟的技術。

另外,在系統層面,我國道路交通條件下約54%的危險還未採取有效措施。因此,在國外的雷達技術還沒覆蓋完全或技術尚未成熟的前提下,開發針對中國道路交通特徵的雷達產品和ADAS系統,將給國內的雷達廠商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深圳承泰科技CEO陳承文表示,隨著ADAS和汽車主動安全功能的發展,在商用車和乘用車領域,毫米波雷達將進入各款車型成為選配乃至標配。

另外,從智能駕駛發展的趨勢來看,智能化是主機廠的核心技術之一。趙捷認為,從戰略角度來看,主機廠不會放棄這個主動權,他們希望在配件上做拆分,自己控制和判斷。此,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國內毫米波雷達公司應努力把自己的產品整合進其他大型零部件商的供應鏈條裡,這是實現市場突破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此舉也並非易事,還得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

對此,倒車雷達和車機的國產化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2010年前後,倒車雷達的前裝裝配率不足5%,市場幾乎在博世、法雷奧等廠商佔據。但隨著國內奧迪威在傳感器技術上突破後,豪恩等集成商迅速啟動,本土企業往往具備服務能力強、響應速度快、產品性價比高的優勢。國內廠商可以通過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先鍛鍊隊伍,做大規模並完成品質提升,將有望切入一線車企的供應鏈。

近幾年國內Tier1的進步還是值得肯定,雖然在基層原創技術上還需要提高,但應用開發的能力是國內Tier1的強項。所以,性價比、重服務也將是國內企業有機會尋到的突圍之路。
      (責任編輯:fq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導航技術興起,國產毫米波雷達前景如何?
    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達性能對比 車用毫米波雷達工作頻段為21.65- 在汽車防撞傳感器當中,根據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不同,分為超聲波雷達、紅外雷達、雷射雷達以及毫米波雷達。 關鍵的毫米波核心晶片幾乎被TI、英飛凌、NXP、ADI、ST、富士通、安森美、瑞薩等國際半導體公司所壟斷。而國內毫米波雷達晶片公司因為起步晚,晶片核心技術積累少,目前尚未形成規模。基於此,突破高頻率毫米波雷達的技術瓶頸,對我國毫米波雷達產業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汽車雷達傳感器的種類和應用
    汽車雷達傳感器的種類和應用 EDA365 發表於 2021-01-14 16:16:18   國產特斯拉的雷達傳感器 NO.1 特斯拉最近賣得很火
  • 毫米波雷達
    各位可知道,自動駕駛核心技術包括:V2X、高精度地圖定位、人機互動、車輛決策、車用雷達、計算平臺、信息安全、感知算法等八大類。今天我們就細聊一下車用雷達這個事兒。自動駕駛汽車作為解放人類雙手和提升效率的未來出行工具,需要大量黑科技加持,其中傳感器是其底層支撐的重要部分,車用毫米波雷達就扮演了傳感器的角色。
  •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2015年,日內瓦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將77.5-78.0GHz頻段劃分給無線電定位業務,以支持短距離高解析度車載雷達的發展,從而使76-81GHz都可用於車載雷達,為全球車載毫米波雷達的頻率統一指明了方向。 02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 無人駕駛技術想要真正上路行駛,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就在於汽車如何能對現實中複雜的交通狀況了如指掌,這樣一來就必須使用雷達裝置。
  • 國內車企用毫米波雷達技術避免兒童被困車內窒息事件
    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是指工作頻段在毫米波頻段的雷達,測距原理跟一般雷達一樣,也就是把無線電波(雷達波)發出去,然後接收回波,根據收發之間的時間差測得目標的位置數據。據了解,該技術使用的便是毫米波雷達檢測技術,該技術通過藉助安裝在車輛上方頂棚的高精度、高性能的毫米波雷達,即便在車輛停駛、鎖閉的狀態下,也能有效地剔除車內靜止物體的幹擾,實時監測車內的生命體徵。一起來看看吧!  據介紹,酷暑時節當外界溫度達到35°C時,陽光照射15分鐘後,封閉車廂內的溫度將升至65°C左右。高溫環境中,被困車內的兒童會急速引發「熱射病」,危及生命安全。
  • 智能網聯汽車系列榜單(二)——中國毫米波雷達企業TOP10
    但毫米波雷達對行人、車輛、交通標識牌等物體的目標識別能力不如攝像頭,目前,在智能汽車的感知系統中,視覺傳感器和雷達傳感器相互融合是主流方案。 而在車載雷達領域,除了毫米波雷達,還有超聲波雷達和雷射雷達。雷達類傳感器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不同類型的雷達優劣勢不同。
  • 理工睿行:專業毫米波雷達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智慧之眼」
    我們知道,無人駕駛最為重要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需要多種傳感器配合工作,而毫米波雷達由於其眾多優勢,成為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也是零部件供應商們的聚焦的戰場。國內知名的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提供商理工睿行,在論壇上由理工睿行總經理金燁博士發表的《分布式高解析度車載毫米波雷達技術研究》演講,提出了一種基於分布式車載雷達新體制,探索毫米波雷達在無人駕駛汽車實際應用的新思路。
  • 毫米波雷達是汽車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能夠全天候全天時工作
    ADAS主要利用安裝在車上的各式各樣傳感器收集數據,在行駛過程中隨時感知周圍的環境,收集數據,進行靜態、動態物體的識別、偵測與追蹤,並結合導航儀地圖數據,進行系統的運算與分析,從而預先讓駕駛者察覺到可能發生的危險,有效增加汽車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目前感知環境的ADAS傳感器有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和毫米波雷達等。當然,自動駕駛汽車還需要車載雷射雷達。
  • 毫米波雷達的應用場景是怎樣的
    其中,最為火熱的應用之一為毫米波雷達技術。本文中,將從兩大方面對毫米波雷達加以闡述:1.車載毫米波雷達頻段劃分以及發展趨勢解析,2.介紹毫米波雷達的幾個應用場景。如果你對毫米波,疑惑對毫米波雷達存在一定興趣,不妨繼續往下閱讀。 一、車載毫米波雷達頻段劃分 (一)頻段介紹 從頻段上來看,比較常見的車載領域的毫米波雷達頻段有兩類。
  • 有足夠的探測與反饋,汽車雷達傳感器
    車用雷達傳感器       自動駕駛的「耳朵」就是車上的雷達傳感器,雷達最初是為軍事和航空電子應用開發的在汽車上較常用的是毫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的工作頻率介於30~300GHz之間,波長介於釐米波和光波之間,所以,毫米波雷達兼具微波制導和光電制導的優點,穿透力強,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的特點,但是大雨天氣毫米波雷達的性能會大大下降,而且毫米波是重要的雷達頻段,在很多場合受到的幹擾較大。
  • 單晶片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有哪些優勢?
    應用於汽車或其它行業的完整模塊由一些公司提供。單晶片雷達所具有的獨特功能使其在某些新應用中成為其它傳感器具有吸引力的替代品。sx5ednc作為一款晶片上的雷達系統,大多數工程師傾向於根據其原始用途按認知對器件進行分類。但是,最好是將單晶片雷達視為另一種類型的傳感器。因此,當尋找一款能夠接近檢測物體、運動傳感,或進行物理測量的器件時,毫米波雷達意外當選。
  • 豪恩汽車電子:「77G毫米波雷達」
    豪恩汽車電子:「77G毫米波雷達」 深圳市汽車電子行 發表於 2020-11-13 16:19:53 中國汽車界與媒體界廣泛關注的年度盛事,由深圳市汽車電子行業協會主辦的汽車電子產業的
  • 影響汽車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性能一致性的思考---之PCB電路材料的考慮
    本文就PCB電路材料中影響汽車毫米波雷達傳感器穩定性和一致性的多個關鍵參數進行了討論,分析了這些參數如何影響傳感器的性能,從而更好的選擇適合於汽車毫米波雷達的電路材料。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90101.htm  1.
  • 毫米波雷達系統方案
    傳感器技術是汽車電子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各種傳感器技術的創新發展為主動安全提供了技術可行性,汽車微波/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正是實現該功能的核心部件之一。微波/毫米波雷達是利用目標對電磁波反射來發現目標並測定其位置的。毫米波頻率高、波長短,一方面可縮小從天線輻射的電磁波射束角幅度,從而減少由於不需要的反射所引起的誤動作和幹擾,另一方面由於都卜勒頻移大,相對速度的測量精度高。
  • 毫米波雷達該怎麼玩?4D成像並非唯一選擇?
    不過,此後,奧迪開始啟用一顆雷射雷達來代替其中的一個毫米波雷達,當然,成本也大幅上升。 考慮到霧、塵、雨或雪等惡劣天氣,近日一家研究機構重新提出了雙毫米波雷達實現重疊視場來解決解析度的瓶頸。這被視為提升惡劣天氣感知能力的廉價方法。
  • 了解汽車裡的毫米波雷達,看這一篇就夠了!
    如今它也出現在了汽車裡面,隨著智能駕駛不斷發展,傳感器已成為打造汽車生態的主要砝碼之一,無論是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都將成為日後必要的配件。下面我們就來科普一下毫米波雷達到底是什麼?當然24GHz很特別,他嚴格來講不是毫米波,因為它的波長在1cm左右。但是它是最早被利用的。現在各個國家把24GHz劃出來可以民用,77GHz劃分給了汽車防撞雷達,24Ghz也在汽車裡用得最早,關於車載雷達原理,後面還會重點介紹。
  • 成像雷達傳感器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解析
    成像雷達傳感器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解析 與非網 發表於 2019-09-24 14:52:56 業界對三種主要傳感器(攝像頭、雷達和LIDAR)在汽車中的不同作用
  • 機器人應用中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5/413425.htm如今,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正在推動服務型機器人、無人飛行器和自主駕駛車輛的機器人技術發展,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6 年的310 億美元增加到2020 年的2370 億美元[1]。隨著機器人技術的進步,互補傳感器技術也在進步。
  • 基於毫米波雷達的汽車盲區監測系統設計方案
    基於毫米波雷達的汽車盲區監測系統設計方案 智車行家 發表於 2020-12-04 09:36:18 本文提出一套基於毫米波雷達的汽車盲區監測系統設計方案。
  • 特斯拉與蔚來|全網吹爆的汽車傳感器「雷射雷達」有多牛?
    論智能汽車技術哪家強?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汽車行業的「頂流」特斯拉,近兩年的特斯拉無論是股票還是銷量都獲得了佳績,使得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順利登上全球首富的寶位。 在其他車企都紛紛看好雷射雷達前景的時候,特斯拉仍然堅持使用自家的「計算機視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