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睿行:專業毫米波雷達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智慧之眼」

2020-12-08 雷鋒網

近些年來,無人駕駛汽車已成為在汽車和科技領域非常熱門的話題。2019年底,一場由北京理工大學主辦的「智能傳感器及無人系統應用」 科技論壇再一次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們匯聚在一起,共同探討智能傳感器和智能無人平臺系統的研究發展狀況。論壇吸引了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促進中心等政府相關部門和國內多個行業領先的高校及企業參與,是一場高規格、高水準的學術討論,對於我國進一步發展無人駕駛汽車相關的產業具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我們知道,無人駕駛最為重要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需要多種傳感器配合工作,而毫米波雷達由於其眾多優勢,成為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也是零部件供應商們的聚焦的戰場。國內知名的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提供商理工睿行,在論壇上由理工睿行總經理金燁博士發表的《分布式高解析度車載毫米波雷達技術研究》演講,提出了一種基於分布式車載雷達新體制,探索毫米波雷達在無人駕駛汽車實際應用的新思路。

無人駕駛汽車利用車載傳感器來感知車輛周圍環境,並根據感知所獲得的道路、車輛位置和障礙物信息,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從而使車輛能夠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駛,因此,高精度、高靈敏度的傳感器是無人駕駛汽車中最為核心部件之一。目前,車用傳感器有很多種類,包括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和攝像頭等,它們會分置在汽車的各個角落,實現對周圍環境高精度感知。就雷射雷達而言,雖然其探測範圍更廣,探測精度更高,但是在雨、雪、霧等極端天氣下性能較差,而且成本極為昂貴,難以普及和量產;而毫米波雷達相對來說技術更加成熟,兼有微波制導和光電制導的優點,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和空間解析度高的特點,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的優勢,同時也可以作為光學感知雷射傳感器的補充,在無人駕駛汽車實際運用上已經成為越來越不可或缺的選擇。

據資料統計,毫米波雷達的產品大部分被國外諸如日本、美國、德國等巨頭所壟斷,有所謂「ABCD」之稱(即奧託立夫Autoliv、博世Bosch、大陸Continental和德爾福Delphi),除此之外,海拉(Hella)、電裝、富士通、天合(TRW)、法雷奧(Valeo)也都有很強的實力。而國內生產毫米波雷達產品的企業,大多數以科研背景、軍工背景或是創業團隊,技術指標與國外產品基本雷同。

而理工睿行自成立以來就始終秉承自主研發的理念,是國內專業研發77GHz毫米波雷達產品及其相關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同時還是比亞迪智能汽車DLink應用開放平臺首批合作夥伴,其產品包括汽車前防撞雷達、汽車角雷達、汽車高分辨點雲雷達和路面交通雷達等四款:

• 77GHz前防撞汽車雷達作為百度Apollo生態合作夥伴的首個國產毫米波雷達,在美國加州與阿波羅無人車進行了數據對接和測試試驗,並且該產品已經實現與多家車廠定點合作,是有望最早實現車裝的前向雷達;

• 77GHz汽車角雷達主要用於監測處於內外後視鏡視覺盲區側後方移動物體,相比前向雷達,角雷達的作用距離較短,但是距離解析度更高,視場角更寬,具備盲點監測、變道輔助、後方碰撞預警、車門開啟預警等功能;

• 77GHz高分辨點雲雷達提供汽車前方場景三維高分辨實時成像,輔助實現無人駕駛,可以支持辨別路標、車輛類型、人和更多目標;

• 77GHz路面交通雷達主要用於實時探測路面目標,可以用於城市、高速公路、鐵路等路面,實現8個車道、縱向覆蓋250米的大場景目標檢測,可以支持車輛流量信息檢測、駕駛行為監測、交叉路口管理等道路應用。

理工睿行提出的分布式毫米波雷達布局,就是把多個雷達放到車身前方,協同工作,並且在後方會有一個預控制器或者融合的處理器,實現對於多部雷達數據的融合處理,得到三維高精度點雲數據,描述空間分布和散射強度信息,效果和雷射雷達一樣。同時,基於毫米波點雲數據實現障礙物識別,再加上一維速度信息,達到四維分布式雷達效果,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感知來說極具實用價值。

理工睿行是由國內著名的雷達信息處理技術專家毛二可院士創新團隊設立的一家高科技企業,具有深厚的毫米波雷達技術專業背景,面向智能網聯不同層次研發不同的產品,針對傳感器層,研發了導航、毫米波雷達、圖像等相關產品;針對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層,研發了AEBS、FCW、BSD等高級輔助駕駛系統;面向智能網聯繫統層,研發了基於毫米波交通雷達的車路協同系統,產品指標和性能在國內居於領先水平。

中國毫米波雷達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發展依然受到國際廠商的制肘。而理工睿行卻迎難而上,砥礪而行,自主研發,不斷創新,專注77GHz毫米波雷達領域,其產品填補了國產化雷達民用技術空白,逐漸成長為國內毫米波雷達的龍頭企業,並不斷運用創新的科技手段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高性能的「智慧之眼」。


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無人駕駛黑科技:毫米波雷達穿透力強,雷射雷達精度高
    摘要: 傳統雷射雷達產品短期內還難以擺脫高成本的制約,這樣一來價格優勢更加明顯的固態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不僅可以在性能上實現互補,還可以大大降低使用成本,這樣一來或許可以為無人駕駛的開發提供一個新的選擇。
  • 無人駕駛的雷達黑科技:毫米波穿透力強 雷射雷達精度高
    上周,特斯拉發布了一條最新消息,當前所有在產車型(包括即將上市的Model 3)都將搭載Autopilot2.0硬體,並且新的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現最高級別自動駕駛(Level 5)。  這套硬體中,除了8個攝像頭和12個全新超聲波傳感器之外,一個前向探測雷達引起了注意。
  • 毫米波雷達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激動之餘,車雲菌為各位分享一些書中的乾貨工信部下發《關於同意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開展智能交通無線電技術頻率研究試驗的批覆》文件,授權車聯組織產業單位在合肥、大連、泰州、綿陽等城市開展 77~81GHz車用毫米波雷達研究試驗工作,驗證雷達性能參數、頻率需求等各類技術指標,為中國車載雷達頻率規劃和WRC-19 1.12議題中國提案工作提供了技術參考,推動了車載雷達安全、可靠地應用於中國智能汽車和智慧交通行業。
  • 【牛車實驗室】趣味解讀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 自動駕駛的「電子眼」
    自動駕駛從概念化走向現實世界似乎非常迅速,對於自動駕駛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對大量交通數據進行運算,最終得到最優的行車路線和速度,車輛實現無人幹預的自動行駛。但是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卻在於獲取數據,所以雷達變成了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硬體。自動駕駛汽車通過雷達將複雜的交通數據全部捕獲。
  • 毫米波雷達 打通交通領域的智慧維度
    與微波相比,毫米波的解析度高、指向性好、抗幹擾能力強和探測性能好。與紅外相比,毫米波的大氣衰減小、對煙霧灰塵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受天氣影響小。此外,毫米波雷達在其測量目標的距離、速度和角度上展現的性能也要優於雷射雷達和攝像頭等其他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的獨特優勢使其成為了汽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主力傳感器,是自動駕駛穩定工作的重要保障。
  • Lunewave龍勃透鏡毫米波雷達成自動駕駛汽車「雙眼」
    打開APP Lunewave龍勃透鏡毫米波雷達成自動駕駛汽車「雙眼」 胡薇 發表於 2018-09-27 10:39:42 Lunewave
  • 自動駕駛導航技術興起,國產毫米波雷達前景如何?
    2.杭州岸達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岸達科技成立於2016年7月,從事77GHz CMOS毫米波雷達單晶片IC設計、研發及銷售,為無人機、汽車、工業控制等行業提供毫米波雷達全面的射頻前端解決方案和雷達模組開發及銷售。
  •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ADAS系統需要多種傳感器配合工作,毫米波雷達由於其眾多優勢,成為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也是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的關鍵傳感器。 2015年,日內瓦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將77.5-78.0GHz頻段劃分給無線電定位業務,以支持短距離高解析度車載雷達的發展,從而使76-81GHz都可用於車載雷達,為全球車載毫米波雷達的頻率統一指明了方向。 02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 無人駕駛技術想要真正上路行駛,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就在於汽車如何能對現實中複雜的交通狀況了如指掌,這樣一來就必須使用雷達裝置。
  • 智能網聯汽車、毫米波雷達 攜手打造——「智慧交通」
    智能網聯汽車、毫米波雷達 攜手打造——「智慧交通」 智能網聯汽車、毫米波雷達 攜手打造——「智慧交通」 2020-01-02 17:32:08  來源:儀器網關鍵詞: 智慧交通 近日,杭州召開全國雷達測速儀微波發射頻率及模擬測速量值比對實施方案討論會,融入浙江省數字經濟「一號工程」項目,加強」智慧交通」領域能力建設,目前已高分通過雷達測速儀國家型評實驗室,深入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毫米波雷達相關測試研究工作
  • 自動駕駛「三駕馬車」之毫米波雷達,原理其實蠻簡單
    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被稱為自動駕駛傳感系統的「三駕馬車」。雷射雷達很貴,攝像頭有先天缺陷,但毫米波雷達卻是所有高級別自動駕駛ADAS不可或缺的標配,本文從科普角度為讀者介紹毫米波雷達。由於天線尺寸隨著載波頻率上升而變小,所以77GHz波段的毫米波雷達系統尺寸也會比24GHz更緊湊。77GHz毫米波雷達正逐步取代24GHz,成為汽車領域主流的傳感器。
  • 毫米波雷達是汽車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能夠全天候全天時工作
    自1886年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誕生以來,人們就懷揣著無人駕駛的夢想,一直致力於發展和革新汽車技術。現在我們已經欣喜看到一些無人駕駛的概念車型面世,可就在今年3月,Uber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一事給如火如荼的無人駕駛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也讓人們意識到科技給人們帶來方便和快捷的同時,必須牢記「安全永遠第一」!
  • 歐菲光發布新一代短距毫米波雷達 賦能自動駕駛
    目前智能汽車市場上的低速雷達 傳感器配置以超聲波雷 達為主 。 但是超聲波 雷達在應用中不足之處明顯,其 精度較低、探測距 離近、 高 速時無法 獲得 更精 準的信 息,且 容易受到表面 汙損、雨滴、冰雪等 影響,使 傳感器不 能完全發揮其功能。 相比之下,歐菲光短距毫米波雷達造價與超聲波雷達相當,但在低速短距性能上遠高於超聲波雷達,達到了業內領先。
  • 無人駕駛之雷射雷達深度剖析
    無人駕駛汽車怎麼實現自動駕駛呢?這背後一個關鍵技術就是LiDAR,即雷射雷達傳感器,俗稱光達,它也被稱為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其中,無人駕駛可以說是最熱門的一個應用。這引起了準備研發無人駕駛車的谷歌的注意,之後谷歌組建了隊伍,據稱,最初的人員就來自這些參賽隊員。谷歌於2009年推出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在其無人車原型中使用的就是Velodyne公司的Lida。
  • 智能網聯汽車系列榜單(二)——中國毫米波雷達企業TOP10
    超聲波雷達作用距離較短,同時相比於毫米波雷達,體積偏大,質量較重,但技術要求不高,成本較低,目前主要應用於汽車泊車系統中。而在更為重要的自動駕駛領域,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則代表了一種方向分歧。 和雷射雷達相比,成本是毫米波雷達的最大優勢。目前,毫米波雷達的價格在千元級別,而雷射雷達則在萬元以上。
  • 淺析毫米波雷達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自1886年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誕生以來,人們就懷揣著無人駕駛的夢想,一直致力於發展和革新汽車技術。現在我們已經欣喜看到一些無人駕駛的概念車型面世,可就在今年3月,Uber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一事給如火如荼的無人駕駛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也讓人們意識到科技給人們帶來方便和快捷的同時,必須牢記「安全永遠第一」!
  • 「無人駕駛」:蘋果為地圖系統增加卡爾曼濾波器;雷射雷達迎來大...
    2019年2月,軟銀願景基金為Nuro提供了近10億美元融資,截止目前Nuro已經獲得超過15億美元融資,該公司的估值相比上一輪融資後增加近一倍,達到50億美元。Nuro研發的無人駕駛貨運車R2沒有配備踏板、方向盤及座位,寬度只有普通汽車的一半,其空間僅夠容納包裹。美國汽車安全技術法規規定,車輛必須擁有最基礎的人類控制裝置,而沒有方向盤、踏板的R2無人駕駛貨運車顯然不符合法規。
  • 感知、探測、定位……毫米波雷達被這家企業玩出了新高度
    五年來,木牛科技專注於毫米波雷達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落地,已在汽車、智慧交通、無人機、智慧安防、物聯網、工業、體育運動等應用領域儲備了關鍵技術和解決方案,建立了完備的雷達產品研發、生產、測試和銷售體系,具備傳感器融合、感知與控制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產品和技術已獲得來自全世界20多個國家300+優質客戶的廣泛認可。
  • 基於毫米波雷達的汽車盲區監測系統設計方案
    基於毫米波雷達的汽車盲區監測系統設計方案 智車行家 發表於 2020-12-04 09:36:18 本文提出一套基於毫米波雷達的汽車盲區監測系統設計方案。
  • 自動駕駛的眼睛:雷射、毫米波雷達&攝像頭三種技術產品之比較
    qT1EETC-電子工程專輯目前無人駕駛汽車上主流的「眼睛」有四種: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超聲波雷達是最基礎最簡單最便宜的雷達,在汽車上主要用在倒車方面,本文不進行過多分析。
  • 車載毫米波雷達的原理和應用技術
    目前市場上多以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達產品為主,汽車輔助駕駛系統安裝毫米波雷達近年來快速增加,主要產品有車載自適應巡航裝置(ACC)、前端碰撞預警系統(FCW)、輔助變道系統(LCA)、自動跟車系統(S&G)、車尾端盲區探測裝置(BSD)、側向探測系統(CTA)等車載應用毫米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