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無人駕駛汽車已成為在汽車和科技領域非常熱門的話題。2019年底,一場由北京理工大學主辦的「智能傳感器及無人系統應用」 科技論壇再一次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們匯聚在一起,共同探討智能傳感器和智能無人平臺系統的研究發展狀況。論壇吸引了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促進中心等政府相關部門和國內多個行業領先的高校及企業參與,是一場高規格、高水準的學術討論,對於我國進一步發展無人駕駛汽車相關的產業具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我們知道,無人駕駛最為重要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需要多種傳感器配合工作,而毫米波雷達由於其眾多優勢,成為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也是零部件供應商們的聚焦的戰場。國內知名的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提供商理工睿行,在論壇上由理工睿行總經理金燁博士發表的《分布式高解析度車載毫米波雷達技術研究》演講,提出了一種基於分布式車載雷達新體制,探索毫米波雷達在無人駕駛汽車實際應用的新思路。
無人駕駛汽車利用車載傳感器來感知車輛周圍環境,並根據感知所獲得的道路、車輛位置和障礙物信息,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從而使車輛能夠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駛,因此,高精度、高靈敏度的傳感器是無人駕駛汽車中最為核心部件之一。目前,車用傳感器有很多種類,包括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和攝像頭等,它們會分置在汽車的各個角落,實現對周圍環境高精度感知。就雷射雷達而言,雖然其探測範圍更廣,探測精度更高,但是在雨、雪、霧等極端天氣下性能較差,而且成本極為昂貴,難以普及和量產;而毫米波雷達相對來說技術更加成熟,兼有微波制導和光電制導的優點,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和空間解析度高的特點,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的優勢,同時也可以作為光學感知雷射傳感器的補充,在無人駕駛汽車實際運用上已經成為越來越不可或缺的選擇。
據資料統計,毫米波雷達的產品大部分被國外諸如日本、美國、德國等巨頭所壟斷,有所謂「ABCD」之稱(即奧託立夫Autoliv、博世Bosch、大陸Continental和德爾福Delphi),除此之外,海拉(Hella)、電裝、富士通、天合(TRW)、法雷奧(Valeo)也都有很強的實力。而國內生產毫米波雷達產品的企業,大多數以科研背景、軍工背景或是創業團隊,技術指標與國外產品基本雷同。
而理工睿行自成立以來就始終秉承自主研發的理念,是國內專業研發77GHz毫米波雷達產品及其相關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同時還是比亞迪智能汽車DLink應用開放平臺首批合作夥伴,其產品包括汽車前防撞雷達、汽車角雷達、汽車高分辨點雲雷達和路面交通雷達等四款:
• 77GHz前防撞汽車雷達作為百度Apollo生態合作夥伴的首個國產毫米波雷達,在美國加州與阿波羅無人車進行了數據對接和測試試驗,並且該產品已經實現與多家車廠定點合作,是有望最早實現車裝的前向雷達;
• 77GHz汽車角雷達主要用於監測處於內外後視鏡視覺盲區側後方移動物體,相比前向雷達,角雷達的作用距離較短,但是距離解析度更高,視場角更寬,具備盲點監測、變道輔助、後方碰撞預警、車門開啟預警等功能;
• 77GHz高分辨點雲雷達提供汽車前方場景三維高分辨實時成像,輔助實現無人駕駛,可以支持辨別路標、車輛類型、人和更多目標;
• 77GHz路面交通雷達主要用於實時探測路面目標,可以用於城市、高速公路、鐵路等路面,實現8個車道、縱向覆蓋250米的大場景目標檢測,可以支持車輛流量信息檢測、駕駛行為監測、交叉路口管理等道路應用。
理工睿行提出的分布式毫米波雷達布局,就是把多個雷達放到車身前方,協同工作,並且在後方會有一個預控制器或者融合的處理器,實現對於多部雷達數據的融合處理,得到三維高精度點雲數據,描述空間分布和散射強度信息,效果和雷射雷達一樣。同時,基於毫米波點雲數據實現障礙物識別,再加上一維速度信息,達到四維分布式雷達效果,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感知來說極具實用價值。
理工睿行是由國內著名的雷達信息處理技術專家毛二可院士創新團隊設立的一家高科技企業,具有深厚的毫米波雷達技術專業背景,面向智能網聯不同層次研發不同的產品,針對傳感器層,研發了導航、毫米波雷達、圖像等相關產品;針對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層,研發了AEBS、FCW、BSD等高級輔助駕駛系統;面向智能網聯繫統層,研發了基於毫米波交通雷達的車路協同系統,產品指標和性能在國內居於領先水平。
中國毫米波雷達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發展依然受到國際廠商的制肘。而理工睿行卻迎難而上,砥礪而行,自主研發,不斷創新,專注77GHz毫米波雷達領域,其產品填補了國產化雷達民用技術空白,逐漸成長為國內毫米波雷達的龍頭企業,並不斷運用創新的科技手段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高性能的「智慧之眼」。
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