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的雷達黑科技:毫米波穿透力強 雷射雷達精度高

2020-12-01 OFweek維科網

  上周,特斯拉發布了一條最新消息,當前所有在產車型(包括即將上市的Model 3)都將搭載Autopilot2.0硬體,並且新的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現最高級別自動駕駛(Level 5)。

  這套硬體中,除了8個攝像頭和12個全新超聲波傳感器之外,一個前向探測雷達引起了注意。經研究,特斯拉上所使用的探測雷達為毫米波雷達,而非其他主流無人駕駛研發中所使用的雷射雷。那麼問題來了:毫米波雷達是否能夠勝任雷射雷達的工作,成為一種實現無人駕駛更加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精度上的差異,讓毫米波雷達性能不及雷射雷達

  無人駕駛技術想要真正上路行駛,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就在於汽車如何能對現實中複雜的交通狀況了如指掌,這樣一來就必須使用雷達裝置。現階段主流無人駕駛研發技術中,都選擇了雷射雷達,而一向「不走尋常路」的馬斯克選擇使用毫米波雷達。那麼,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雷射雷達精度更高,但價格昂貴

  雷射雷達主要是通過發射雷射束,來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徵量。車載雷射雷達普遍採用多個雷射發射器和接收器,建立三維點雲圖,從而達到實時環境感知的目的。從當前車載雷射雷達來看,機械式的多線束雷射雷達是主流方案。

  雷射雷達的優勢在於其探測範圍更廣,探測精度更高。但是,雷射雷達的缺點也很明顯:在雨雪霧等極端天氣下性能較差;採集的數據量過大;十分昂貴。

  目前,百度和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車身上的64位雷射雷達,售價高達70萬元人民幣。雷射發射器線束的越多,每秒採集的雲點就越多,探測性能也就更強。然而線束越多也就代表著雷射雷達的造價就更加昂貴,64線束的雷射雷達價格是16線束的10倍。

相關焦點

  • 無人駕駛黑科技:毫米波雷達穿透力強,雷射雷達精度高
    (原標題:無人駕駛黑科技:毫米波雷達穿透力強,雷射雷達精度高)
  • 【牛車實驗室】趣味解讀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 自動駕駛的「電子眼」
    自動駕駛從概念化走向現實世界似乎非常迅速,對於自動駕駛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對大量交通數據進行運算,最終得到最優的行車路線和速度,車輛實現無人幹預的自動行駛。但是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卻在於獲取數據,所以雷達變成了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硬體。自動駕駛汽車通過雷達將複雜的交通數據全部捕獲。
  • 理工睿行:專業毫米波雷達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智慧之眼」
    2019年底,一場由北京理工大學主辦的「智能傳感器及無人系統應用」 科技論壇再一次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們匯聚在一起,共同探討智能傳感器和智能無人平臺系統的研究發展狀況。論壇吸引了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促進中心等政府相關部門和國內多個行業領先的高校及企業參與,是一場高規格、高水準的學術討論,對於我國進一步發展無人駕駛汽車相關的產業具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與紅外、雷射、攝像頭等光學傳感器相比,毫米波雷達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的特點。現階段主流無人駕駛研發技術中,都選擇了雷射雷達,而一向「不走尋常路」的馬斯克選擇使用毫米波雷達。那麼,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 毫米波雷達
    各位可知道,自動駕駛核心技術包括:V2X、高精度地圖定位、人機互動、車輛決策、車用雷達、計算平臺、信息安全、感知算法等八大類。今天我們就細聊一下車用雷達這個事兒。自動駕駛汽車作為解放人類雙手和提升效率的未來出行工具,需要大量黑科技加持,其中傳感器是其底層支撐的重要部分,車用毫米波雷達就扮演了傳感器的角色。
  • 毫米波雷達及其應用
    由於毫米波的波長介於釐米波和光波之間,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制導和光電制導的優點。同釐米波導引頭相比,毫米波導引頭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和空間解析度高的特點。與紅外、雷射、電視等光學導引頭相比,毫米波導引頭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時的特點。另外,毫米波導引頭的抗幹擾、反隱身能力也優於其他微波導引頭。
  • 淺析毫米波雷達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但毫米波雷達憑藉其可穿透塵霧、雨雪、不受惡劣天氣影響的絕對優勢,且唯一能夠「全天候全天時」工作的超強能力,成為了汽車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之一!本文,我們和毫米波雷達來一次「親密接觸」,了解一下它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科技改變生活,但安全永遠第一 汽車作為人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沒有什麼比它更能影響著人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方式。
  • 無人駕駛之雷射雷達深度剖析
    無人駕駛汽車怎麼實現自動駕駛呢?這背後一個關鍵技術就是LiDAR,即雷射雷達傳感器,俗稱光達,它也被稱為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其中,無人駕駛可以說是最熱門的一個應用。雷射雷達在無人車市場的應用近幾年,無人駕駛汽車市場發展火熱,谷歌之後,百度、Uber等主流無人駕駛汽車研發團隊都在使用雷射雷達作為傳感器之一,與圖像識別等技術搭配使用,使汽車實現對路況的判斷。傳統的汽車廠商也紛紛開始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包括大眾、日產、豐田等公司都在研發和測試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他們也都採用了雷射雷達。
  • 感知、探測、定位……毫米波雷達被這家企業玩出了新高度
    只是給汽車裝上了「黑科技」這項手勢感應「黑科技」已經試裝國產某型汽車,很快就會與大家見面。擁有這項「黑科技」的,正是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北京木牛領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木牛科技」)。「點雲成像是毫米波雷達的終極目標,也是我們持續研發的方向。」王宗博說。在智能駕駛領域,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被稱為自動駕駛傳感系統的「三駕馬車」。然而,雷射雷達貴,攝像頭又有先天缺陷,於是,毫米波雷達成為所有高級別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傳感器。
  • 自動駕駛的眼睛:雷射、毫米波雷達&攝像頭三種技術產品之比較
    qT1EETC-電子工程專輯目前無人駕駛汽車上主流的「眼睛」有四種: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一)       毫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就是指工作頻段在毫米波頻段(30-300 GHz
  • 雷射雷達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發展
    不過,目前我們依舊處於弱人工智慧階段,想要實現強人工智慧,物體識別升級為場景理解是關鍵,而實現場景理解首先需要理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係,比如最基本的三維空間關係。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應用方向之一,近年來自動駕駛汽車的遠距離深度相機雷射雷達作為汽車理解三維空間的主流方案備受認可,不過雷射雷達目前大且貴,這使得該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充滿挑戰。
  • 毫米波雷達進入成像時代,低線束雷射雷達危險了!
    這家華人主導的美國初創公司,試圖用4D點雲成像毫米波雷達技術來挑戰時下熱門的雷射雷達,改寫自動駕駛傳感器的行業格局。 首代4D毫米波雷達成功試水之後,傲酷相當於完成了技術驗證,實現了在探測維度上對傳統毫米波雷達的超越。隨後,傲酷將目標市場放在了更火熱的自動駕駛領域,研發探測精度更高的77Ghz點雲車載毫米波雷達,不僅在解析度上甩開傳統3D毫米波雷達,還要叫板雷射雷達。
  • 毫米波雷達是汽車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能夠全天候全天時工作
    自1886年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誕生以來,人們就懷揣著無人駕駛的夢想,一直致力於發展和革新汽車技術。現在我們已經欣喜看到一些無人駕駛的概念車型面世,可就在今年3月,Uber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一事給如火如荼的無人駕駛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也讓人們意識到科技給人們帶來方便和快捷的同時,必須牢記「安全永遠第一」!
  • 傲酷公司獨創的4D毫米波雷達性能媲美低線束雷射雷達
    核心團隊深厚的雷達領域經驗積累,使公司在技術上不斷挑戰毫米波雷達的技術天花板,產品上首創出精度越來越高的點雲成像雷達。 前高德負責移動業務群的副總裁郄建軍,曾經一手打造高德地圖APP,從零起步做到幾億用戶,現擔任傲酷公司全球CMO,中國及亞太區總裁。 近期採訪到郄建軍,他向我們介紹了傲酷公司的一些基本情況。
  • 智能網聯汽車系列榜單(二)——中國毫米波雷達企業TOP10
    在汽車感知系統中,毫米波雷達的作用距離和測量精度上都優於視覺攝像頭,特別是在探測距離上,毫米波雷達的探測距離可達200米以上,攝像頭的探測距離則一般不足百米。同時,攝像頭容易受到光照、天氣等因素的影響,而毫米波雷達能夠穿透塵霧、雨雪,不受惡劣天氣影響,具有全天候的工作特性。
  • 毫米波雷達的工作原理及發展趨勢
    要說這幾年的熱詞,自動駕駛是當仁不讓的幾個top之一。不說特斯拉總裁馬斯克頻頻上熱搜了,就國內而言,網際網路企業跨行做汽車也不少見。核心裝備的雷射雷達當然是備受關注。與非網小編在前段時間為大家介紹過,感興趣的可以看這裡。今天,我們不講雷射雷達,要跟大家說一說毫米波雷達。為什麼要講這個?
  • 自動駕駛「三駕馬車」之毫米波雷達,原理其實蠻簡單
    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被稱為自動駕駛傳感系統的「三駕馬車」。雷射雷達很貴,攝像頭有先天缺陷,但毫米波雷達卻是所有高級別自動駕駛ADAS不可或缺的標配,本文從科普角度為讀者介紹毫米波雷達。毫米波的頻率介於微波和紅外線之間,因此兼有這兩種波譜的優點,同時具有自己的特性:① 與微波相比,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和解析度高的優點;② 與紅外、雷射相比,穿透煙、霧、灰塵能力強,傳輸距離遠,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的特點;③ 性能穩定
  • 毫米波雷達系統方案
    毫米波雷達系統方案 胡薇 發表於 2018-06-07 17:11:37 前言 由於世界各國的汽車安全標準、汽車電子化水平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對駕駛安全需求不斷增長
  • 自動駕駛導航技術興起,國產毫米波雷達前景如何?
    在汽車防撞傳感器當中,根據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不同,分為超聲波雷達、紅外雷達、雷射雷達以及毫米波雷達。  表2毫米波雷達與其他車載傳感技術對比 實際上,不難看出,在汽車領域毫米波雷達具有一定的優勢,雖然在測距精度高方面
  • 馬斯克PK中國新造車勢力:雷射雷達到底是啥?
    無人駕駛的感知解決方案長期存在兩種路徑之爭:由攝像頭主導、配合毫米波雷達等低成本元件組成,構成純視覺計算,典型代表為特斯拉、Mobileye等;另一種是由雷射雷達主導,配合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元件組成,典型代表為Waymo等主流自動駕駛廠商和無人駕駛計程車初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