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酷公司獨創的4D毫米波雷達性能媲美低線束雷射雷達

2020-11-22 電子發燒友

傲酷公司獨創的4D毫米波雷達性能媲美低線束雷射雷達

李倩 發表於 2018-04-25 09:25:13

毫米波雷達並不是個新鮮事物,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就開始在車載領域應用毫米波雷達,但當時的工藝水平較低,應用的是單天線,前端只能一收一發,其頻率只有10GHz。而且,這種雷達裝置配備在車輛的前方並不美觀。

隨著技術的進步,雷達的頻率不斷提升,天線尺寸也越來越小。在1992年,美國交通部門在灰狗公交車上安裝了1500套毫米波雷達,到1993年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讓交通事故發生率下降了25%。

目前,全球的毫米波雷達市場幾乎由國外廠商所把持,尤其77G毫米波雷達,技術難度大,核心技術及出貨量主要集中在比較知名的Tier 1手中。現在全球前四大的毫米波雷達供應商被稱為「ABCD」,即 Autoliv(美安)、Bosch(博世)、Continental(大陸)和 Delphi(德爾福)。他們年出貨量總和達到千萬級別,且價格便宜。

但,除了全天候和低成本的優勢,傳統毫米波雷達也有其技術的局限性,比如無法點雲成像,精度低。這些指標通常是出現在自動駕駛領域,由雷射雷達體現,只是由於多種因素,雷射雷達難以短時間內量產普及。因此,尋找一種低成本可靠的高精度傳感器,就成了業內焦點。 

傲酷雷達(Oculii)在全球首創了車載4D雷達及高清點雲成像雷達。現在研發中的高清點雲雷達,成像效果將可與16線雷射雷達媲美。下一步隨著點的密度增加,甚至可以達到64線雷射雷達的效果 。

公司成立以來,得到投資界大咖們一路追捧,已獲得柳傳志、周鴻禕、汪潮湧、曾李青、王利傑旗下的基金投資以及三星集團的投資。

除了在全球市場順利開拓外,正在中國市場重點布局前裝L2-L4自動駕駛、「兩客一危」、ITS等領域,已和多家國際國內Tier-1廠商達成投資和戰略合作意向,很多主機廠對使用傲酷的點雲成像雷達在L3-L4上的應用充滿期待。

傲酷雷達創始人在美國有近30年雷達教學與創業經驗。核心團隊深厚的雷達領域經驗積累,使公司在技術上不斷挑戰毫米波雷達的技術天花板,產品上首創出精度越來越高的點雲成像雷達。

前高德負責移動業務群的副總裁郄建軍,曾經一手打造高德地圖APP,從零起步做到幾億用戶,現擔任傲酷公司全球CMO,中國及亞太區總裁。 近期採訪到郄建軍,他向我們介紹了傲酷公司的一些基本情況。

傲酷公司全球CMO,中國及亞太區總裁 郄建軍

獨創的4D毫米波雷達

4D雷達就是能測量目標物體的3D坐標+1D速度。傳統毫米波雷達通過測量目標的距離和角度得出2D平面坐標以及速度,沒有高度坐標,因此可以簡單理解為平面雷達。一般應用情況下,做AEB、ACC等應用功能是夠用的。

但是做無人駕駛等應用時,視頻和雷射雷達都是對目標物體的3D立體坐標進行探測,而傳統毫米波雷達只能對物體的2D平面坐標探測,當做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時出現了其他傳感器是立體坐標,而毫米波是平面坐標的矛盾。這時標定和數據融合都比較難。

4D毫米波雷達多了一個高度維度,能探測物體的3D坐標數據,和視頻及雷射一樣,數據融合非常容易,融合精度也非常高。另外,沿路空中的物體,如天橋、紅綠燈、路牌等都在高處,傳統毫米波雷達沒法探測出來。

而有了4D雷達後就很容易做到。4D雷達比普通毫米波雷達多了縱向天線及處理器,可以檢測不同高度,不同水平面上的運動和靜止物體。

2015年下半年,傲酷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的24G 4D雷達,針對智能交通應用。2017年下半年,傲酷又推出了77G的4D雷達。目前已經開始小規模量產,接下來準備在國內進行大規模車規量產。

由於採用了TI的CMOS單晶片解決方案,其77G 4D雷達可以做到火柴盒大小,是ABCD雷達的一半大小。長距雷達測距能達到250米,角度解析度小於3度,行人和自行車檢測性能突出。

很明顯,傲酷產品性能已經達到和超過ABCD雷達的性能水平。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傲酷的雷達對動態和靜止物體的都能很好地連續跟蹤。克服了傳統毫米波雷達對靜止目標容易漏檢的短板。

性能媲美低線束雷射雷達

跟雷射雷達相比,毫米波雷達的測距和測速上性能和精度上完美,加上價格100美金左右,車載已經大規模使用,全天候工作,這些方面優點突出。 但雷射雷達能做點雲成像,環境3D建模。尤其是角精度很高,達到0.1-0.2度。這兩點完美碾壓傳統毫米波雷達。 

業界普遍認為,L4必須有雷射雷達,但L2-L3如果上雷射雷達不現實。價格高、車規不成熟等直接制約著雷射雷達在這個階段的廣泛使用。如果在L2-L3上用毫米波雷達做到類似雷射的效果,應用場景會非常豐富。

傲酷的4D高清點雲雷達就是在這個方向的嘗試。這裡邊最難的技術是,毫米波雷達如何增加角解析度,從傳統的3度角解析度提高至1度甚至0.1度。

理論上來說,增加角解析度的直接做法就是增加天線數量,軍用雷達動輒上百個天線,使得其角解析度很高。但車載雷達體積尺寸受限,不能簡單靠加天線去做這件事。 

傲酷的做法是在不增加物理天線數量的情況下,採用軟硬體虛擬的方法,用幾根天線模擬出幾十上百根天線的效果,從而達到接近或等同雷射雷達的角解析度。

點雲的方式是雷射雷達獲取周邊物體外形的重要方法,毫米波也可以用點雲的方式做同樣的事情。電磁波發射到周邊一個物體上,會有多個反射點。如果都加以跟蹤利用,就可以不止測到物體,可以看出其大概輪廓。

如果以上模擬出的多天線發射,可以把發射波大幅度加密,反射點就會更密,這時物體的輪廓就看的更清楚,類別分的更清楚。高清點雲成像基本就是這個原理。

傲酷現在可以做到單個雷達2-3萬個點,一圈4個雷達下來算下來可以到10萬點雲,達到8線雷射雷達的點雲成像水平。短期內的目標是一個雷達5萬個點,一圈下來20萬個點。基本上能達到類似16線雷射雷達的成像水平。

目前在全世界市場,能拿出同類產品做Demo的絕無僅有,傲酷在這一塊屬於全球領先的水平。

點雲毫米波雷達的自動駕駛應用

對於毫米波雷達的前景,郄建軍十分看好。他認為毫米波雷達在L1-L5都是三大傳感器之一,是必需品和標配, 只靠全天候工作這一招就可以穩立不敗之地。

哪怕雷射雷達有一天價格降下來和車規很成熟,但天氣對性能的影響是其先天不足。攝像頭性能對天氣的敏感就更不用說了。三大傳感器是功能互補,在L4-L5階段應該都是不可或缺的。L2-L3階段,毫米波+攝像頭即夠用。

在L2-L3階段,毫米波雷達的作用現在被低估,功能還沒有被充分挖掘。比如AEB/ACC裡,毫米波雷達可以作為主傳感器,攝像頭是配角。特斯拉在當時出事故後,毫米波雷達由配角變成主角。毫米波在測距、測速方面的優點在AEB/ACC裡可以發揮的淋漓盡致。

Uber的最近出的交通事故後,業界對行人的監測的重要性認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也看到攝像頭、雷射雷達在特殊天氣條件下的局限。

其實毫米波雷達在行人監測方面大有可為。傲酷的前向長距雷達可以測到100米左右的行人。這樣不論天氣如何,行人的安全性有了更大的保障。

尤其在L3階段,自主泊車、堵車跟車等功能都是在城市道路上的功能,周邊環境非常複雜,汽車、行人、單車、電動車混雜在一起。光靠攝像頭感知是遠不夠的,需要有更好的傳感器組合。

而雷射雷達由於各種因素制約不能用,高清點雲毫米波就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比如自主泊車時,攝像頭用的魚眼攝像頭得到了360度環視效果,但對周邊的物體的距離和速度測量,比普通攝像頭誤差更大,可測距離更近。這時周邊的汽車、行人、自行車等環境很複雜時,做決策就風險很大。

點雲毫米波雷達就可以把攝像頭的短板很好地補上,對周邊複雜環境可以3D實時建模,對行人車輛的精準距離和速度監測。攝像頭在大雨、黑天、逆光下的性能下降,也可以被點雲毫米波補上。這樣攝像頭+點雲毫米波成為L3功能的最佳傳感器組合。

性價比決定前裝市場

郄建軍介紹傲酷正在和許多主機廠和Tier1、ADAS廠商等全面溝通,配合大家的項目需求。這次隨高工智能汽車全國巡迴走訪主機廠和Tier1,也得到了非常積極的市場反饋。

大家對77G 4D雷達評價普遍不錯,希望用以填補ABCD的市場缺口。由於用了TI的CMOS單晶片解決方案,其量產價格可以做到比ABCD的現有毫米波雷達價格更低。其完全開放的接口,容易的數據融合等使許多Tier1和主機廠願意用其雷達做AEB/ACC等L2功能。

主機廠和Tier1對傲酷的高清點雲雷達的期待很高。很多人都在為L3階段是否要硬著頭皮上雷射雷達而糾結。有了點雲毫米波雷達,L3碰到的複雜周邊環境, 攝像頭+點雲毫米波完美融合後就可以很好地解決。應用潛力非常巨大。

郄建軍表示,公司正在國內全面布局,希望和主機廠和Tier1一起共同發展,把L2-L4的市場搞好,為中國的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添磚加瓦,貢獻應有的力量。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毫米波雷達進入成像時代,低線束雷射雷達危險了!
    毫米波雷達進入成像時代,低線束雷射雷達危險了! 李倩 發表於 2018-11-15 09:32:32 導語:自動駕駛時代來臨,對車載感知技術需求劇增。
  •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車載雷射雷達普遍採用多個雷射發射器和接收器,建立三維點雲圖,從而達到實時環境感知的目的。從當前車載雷射雷達來看,機械式的多線束雷射雷達是主流方案。雷射雷達的優勢在於其探測範圍更廣,探測精度更高。但是,雷射雷達的缺點也很明顯:在雨雪霧等極端天氣下性能較差,採集的數據量過大,價格十分昂貴。目前百度和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車身上的64位雷射雷達,售價高達70萬元人民幣。
  • 無人駕駛黑科技:毫米波雷達穿透力強,雷射雷達精度高
    雷射雷達的優勢在於其探測範圍更廣,探測精度更高。但是,雷射雷達的缺點也很明顯:在雨雪霧等極端天氣下性能較差;採集的數據量過大;十分昂貴。目前百度和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車身上的64位雷射雷達,售價高達70萬元人民幣。雷射發射器線束的越多,每秒採集的雲點就越多,探測性能也就更強。
  • 毫米波雷達該怎麼玩?4D成像並非唯一選擇?
    不過,此後,奧迪開始啟用一顆雷射雷達來代替其中的一個毫米波雷達,當然,成本也大幅上升。 考慮到霧、塵、雨或雪等惡劣天氣,近日一家研究機構重新提出了雙毫米波雷達實現重疊視場來解決解析度的瓶頸。這被視為提升惡劣天氣感知能力的廉價方法。
  • 無人駕駛的雷達黑科技:毫米波穿透力強 雷射雷達精度高
    這套硬體中,除了8個攝像頭和12個全新超聲波傳感器之外,一個前向探測雷達引起了注意。經研究,特斯拉上所使用的探測雷達為毫米波雷達,而非其他主流無人駕駛研發中所使用的雷射雷。那麼問題來了:毫米波雷達是否能夠勝任雷射雷達的工作,成為一種實現無人駕駛更加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 毫米波雷達要被「顛覆」?球型/3D列印天線/180度視場角,見過嗎?
    雷射雷達公司正在努力降低成本,並驗證可靠性(尤其是車規門檻),另一方面,毫米波雷達企業也在改進性能,以匹配多傳感器的數據融合。 過去,毫米波雷達擅長測量距離和速度,尤其是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性能損失最小。但與攝像頭和雷射雷達相比,角度解析度仍然相對較低。
  • 五大雷射雷達公司「大亂鬥」
    這五大雷射雷達公司,目前最高的 Luminar 市值超百億美元,最低 Innoviz 估值也達到 14 億美元。這些公司在資本市場受到熱捧背後,是各大車企紛紛選在量產車上搭載雷射雷達。本田和豐田已確定在其L3級自動駕駛車型上使用雷射雷達;奔馳、沃爾沃、寶馬、蔚來和小鵬等廠家也準備在2021年的量產車上選用雷射雷。
  • 毫米波雷達及其應用
    5、毫米波散射特性對目標形狀的細節敏感,因而,可提高多目標分辨和對目標識別的能力與成像質量;6、由於毫米波雷達以窄波束髮射,具有低被截獲性能,抗電子幹擾性能好;7、毫米波雷達具有一定的反隱身功能。其次,由於雷射雷達在收發器和組裝工藝要求高,所以成本比較難降下來。而毫米波雷達因為它是矽基的晶片,沒有特別昂貴和複雜的工藝,所以毫米波雷達成本更具優勢。毫米波雷達目前的價格大概在1.5千左右,而雷射雷達的價格目前仍然是以萬作為單位計算的。並且由於雷射雷達獲取的數據量遠超毫米波雷達,所以需要更高性能的處理器處理數據,更高性能的處理器同時也意味著更高的價格。
  • 【牛車實驗室】趣味解讀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 自動駕駛的「電子眼」
    但是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卻在於獲取數據,所以雷達變成了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硬體。自動駕駛汽車通過雷達將複雜的交通數據全部捕獲。目前來說汽車上常見的雷達有兩種,分別是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雷達安裝在車輛的後保險槓內,用於監測車輛後方兩側的車道是否有車、可否進行變道。這個頻段也有缺點,首先是頻率比較低,另外就是帶寬比較窄,只有250MHz。
  • 精度超過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技術公司Metawave完成1000萬美元融資
    據外媒報導,矽谷智能車載雷達公司 Metawave 已經獲得1000萬美元融資,現代、豐田和汽車供應公司 Denso 等五家公司投資。融資將主要用於研發無人駕駛汽車中的「智能車載雷達系統」。去年 9 月,Metawave 曾獲得了上汽資本7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
  • 機器人應用中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 毫米波(mmWave) 雷達傳感器是機器人感知方面一項相對較新的技術。CMOS 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可精確測量其視野範圍內物體的距離以及任何障礙物的相對速度。這些感應技術各有優缺點,如表1 所示。與基於視覺和雷射雷達的傳感器相比,毫米波傳感器的一個重要優勢是不受雨、塵、煙、霧或霜等環境條件影響。此外,毫米波傳感器可在完全黑暗中或在陽光直射下工作。
  • 毫米波雷達
    車載毫米波雷達利用天線發射電磁波後,對前方或後方障礙物反射的回波進行不斷檢測,並通過雷達信號處理器進行綜合分析,計算出與前方或後方障礙物的相對速度和距離,並生成警告信息傳遞給汽車控制電路,由汽車控制電路控制汽車變速器和制動器作出應對動作,從而避免發生碰撞。毫米波雷達具有探測性能穩定、作用距離較長、環境適用性好等特點。
  • 實現高級自動駕駛,一定要用雷射雷達嗎?
    在技術之爭上,支持雷射雷達的一派和支持純視覺計算的一派還在吵得不可開交,同時也還有技術廠商試圖用毫米波雷達來取代雷射雷達。可見雷射雷達在高級自動駕駛所處的「C位」的地位仍然面臨挑戰。為什麼大多數的自動駕駛公司都認可雷射雷達技術?而偏偏又有少數公司不走「尋常路」,不接雷射雷達的招?箇中原因嘛?既有傳感器的技術路線之爭,也有自動駕駛車企對商業路線的判斷。
  • 從構造和原理到應用,毫米波雷達為何還未被雷射雷達取代?
    嚴格來說77GHz的雷達才屬於毫米波雷達,但是實際上24GHz的雷達也被稱為毫米波雷達。z7tednc在工程實踐中,雷達天線具體實現的方法有很多種。目前車載雷達中比較常見的是平面天線陣列雷達,因為相比其他實現方式,平面雷達沒有旋轉機械部件,從而能保證更小的體積和更低的成本。下面以目前常見的平板天線雷達為例,介紹車載雷達的構造和原理。
  • 毫米波雷達的工作原理及發展趨勢
    核心裝備的雷射雷達當然是備受關注。與非網小編在前段時間為大家介紹過,感興趣的可以看這裡。今天,我們不講雷射雷達,要跟大家說一說毫米波雷達。為什麼要講這個?主要是當前雷射雷達這麼火,但主流的自動駕駛方案卻並未完全拋棄毫米波雷達,今天就是來探索一下其中的緣由。
  • Ouster 的數字雷射雷達到底是什麼?
    很多公司在雷射雷達產品的價格層面拼起了刺刀,也有的公司在產品的體積、形態、性能方面精益求精。當前主流的雷射雷達形態有「機械旋轉式」和「固態」兩種。前些年因為「固態雷射雷達」技術的成熟度不夠高,「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一直是業內的主要選擇。
  • 拆解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有哪些不同?
    今天找一個MRR的77GHz的毫米波雷達做拆解分析,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是通過天線向外發射毫米波,並接收目標反射信號,通過對信號進行對比和處理,最終完成對目標的分類識別。
  • 不同於特斯拉的路線蔚來ET7搭載的雷射雷達是什麼?
    相比於傳統有人汽車,自動駕駛具有三大優點:1)自動駕駛將降低車禍事故率和死亡率;2)自動駕駛將提升汽車的使用率,以更低的汽車保有量滿足現有出行需求;3)當自動駕駛汽車成為社會共享後,資源效率的提高或將更為可觀。
  • 毫米波不簡單!毫米波雷達測方位原理+優勢
    一、汽車毫米波雷達基本原理毫米波是指波長在1-10mm的電磁波,其帶寬大,解析度高,天線部件尺寸小,能適應惡劣環境。車用毫米波雷達,通常採用結構簡單成本較低,適合近距離探測的FMCW(調頻連續波)雷達體制。
  • 毫米波雷達系統方案
    在汽車主動安全領域,汽車微波/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因為能夠全天候工作,不受光線、霧霾、沙塵暴等惡劣天氣的影響,已成為業界公認的主流選擇,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因而也是汽車電子廠商當前的主要研發方向。毫米波雷達同超聲波雷達相比,毫米波雷達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和空間解析度高的特點。與紅外、雷射、攝像頭等光學傳感器相比,毫米波雷達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