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矽谷智能車載雷達公司 Metawave 已經獲得1000萬美元融資,現代、豐田和汽車供應公司 Denso 等五家公司投資。融資將主要用於研發無人駕駛汽車中的「智能車載雷達系統」。去年 9 月,Metawave 曾獲得了上汽資本7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
Metawave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Maha Achour表示,「我們正在與 tier 1 製造商合作開發可以整合到汽車中的技術,預計未來幾個月開始小批量生產。」
Maha Achour 是MIT 物理學博士,後又在加州聖地牙哥分校攻讀電子工程以及通信系統理論。從 1996 年開始就在射頻及光學行業工作,曾經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領導過一些無線電相關的研究項目。
2006 年,她創立超材料(Metamaterials)研發公司 Rayspan 並擔任 CTO ,該公司主要研究的是超材料天線(Metamaterials Antenna)——一種用超材料操縱天線系統使其增加效率的天線。
大約在兩年前,Maha 和現在公司的 CTO Bernard Casse、工程 VP George Daniel 一起在 PARC 研究中心工作,從事的研究內容中依然有超材料,同時還有 5G 通信技術。而Maha 還是想將這些新技術帶向商業市場,於是創立了Metawave。
Metawave 的主打產品為毫米波雷達「WARLORD」(W-Band Advanced Radar for Long-Range Object Recognition and Detection),其頻段在 76-81 GHz。
這類識別模塊有多種不同價位的配置,包括攝像頭,雷射雷達和雷達。其中,攝像頭和雷射雷達的最大距離分別為50米和150米。但是,以FCC-分配頻率77GHz運行的多模式雷達擁有更遠距離的探測能力。
Metawave 方面稱,WARLORD 採用了自適應超材料天線,能發射可操控的高度定向的電磁波束,探測目標物的位置、速度,且不易受惡劣天氣以及環境。
同時,這款毫米波雷達內置了 Metawave 自研的 AI Engine(人工智慧引擎),通過傳感器識別由物體微動產生的都卜勒特徵,對汽車、行人、自行車、路人及遠處物體進行分類和追蹤,並分析潛在危險。
Metawave 的「模擬雷達」技術使用了自適應超材料來模擬分階段陣列,這種自適應材料可以進行軟體控制,並具備擁有單一電磁性能的電路板結構。
常見的分階段陣列天線一般是通過改變發出的信號相位,用多種散熱元素去形成和引導光束,而這些 Metawave 用單個天線便可完成,且系統更加簡單、節能,性能甚至優於目前先進的數字波束成形雷達。
Maha 將之形容為一個「五維」系統:「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在神經引擎裡進行特徵標註,它可以分析距離、速度、垂直和水平角度,並進行物體分類。」
Maha 對自動駕駛發展前景表現出很強的信心,她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具備了安全、可靠和其它附加功能之後,其商業模式也會加速形成,眼下行業還沒有統一規則,可能會拖慢技術進度,但如果一些國家可以帶頭展示這項技術帶來的好處,「毫無疑問,它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