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不少護膚品都標榜著自己有美白、保溼、抗衰老等功效。你在了解他們的作用和成分含量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究竟這些成分到底有多少能作於肌膚?又是如何起到作用呢?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一下護膚品的透皮傳輸:護膚品功效成分的透皮傳輸,是指護膚品中的有效成分通過皮膚,到達不同皮膚層並發揮作用的過程。這裡的傳輸與藥劑學上的傳輸會有所不同。但市面上大部分的護膚品的功效成分能夠到達表皮層,並在該部位積聚和發揮作用,極少數成分能進入真皮層起到透皮作用。
透皮的途徑
透皮的途徑有三種,表皮、毛囊和汗腺。由於皮膚附屬器(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僅佔總表皮面積的1%左右,因此透皮的主要途徑還是表皮滲透。
表皮滲透的主要阻力來源於角質層。功效成分透過角質層的途徑有兩種,細胞間隙途徑和跨細胞途徑。對於脂溶性的成分,可以滲入角質細胞的半透膜透入吸收。而通過細胞間隙滲透的成分,極性分子可經角質細胞間的水性區通過,而非極性分子則通過疏水區透過。
透皮傳輸的影響因數
根據藥物在皮膚上的滲透,穩態時滿足Fick第一定律:Js=Ps*△Cs=Km/Hm*Dm*△Cs
其中,Js為擴散通量,△Cs為皮膚兩側的濃度差,Hm為角質層的厚度,Km為角質層與載體的分散係數,Dm為擴散係數。
因此,透皮傳輸的主要影響有以下三個方面:
功效成分的用量的不同,影響△Cs不同個體,不同部位角質層的厚度不同(角質層厚度:足底和手掌 > 腹部 > 前臂 > 背部 > 前額 > 耳後),影響Hm。藥物在膏體中的親和力小於在皮膚中的親和力,可使Km值增大。另外,功效物質分子量的大小,不同的化妝品劑型,促滲劑的加入也會影響皮膚對功效成分的吸收。
促進透皮吸收的方法
通過化學方法 如滲透促進劑的使用;通過物理學方法 包括離子導入法、電致孔、超聲導入法、微針技術、無針噴射給藥等;通過納米技術方法 如製成脂質體、醇質體、傳遞體、微乳、固體脂質納米粒等。而在化妝品中,近年來研究較多的是天然促透劑的使用和納米透皮技術的應用。
天然促透劑
天然促透劑的促透作用主要依靠植物精油,如薄荷油,桉葉油和某些萜烯類化合物。
薄荷油目前的應用比較廣泛,它對20多種藥物有促透作用,如煙醯胺、水楊酸以及多種天然藥物如惻皮素、祖師麻等。其作用機制是可逆性破壞角化細胞間脂質結構,促使表皮細胞間隙擴大,從而導致皮膚對外來藥物的阻滯作用降低,利於藥物經表皮細胞間空隙擴散。
枝葉油的促透作用主要是依靠其極強的脂溶性和滲透能力,由於它的滲透效能從而拉動了其他藥物穿透表皮角質層向皮下組織滲透。而萜烯是皮膚上常用的促透劑,如松油醇,丁香烯,角鯊烯等,針對不同物質有不同的促透功效。
納米透皮技術
1、使用納米材料,如納米金棒等
納米金棒:
由24K黃金通過專利納米技術製備成為納米微粒,能夠透過皮膚角質層並在護膚靶向部位(活性表皮或真皮)停留。
同時納米金棒具有協同載體機理能將護膚品中其他營養成分,通過納米金棒的多個耦合點協載進入肌膚真皮層中,有效達到肌膚真正吸收的作用。
由於納米金棒具有良好的緩釋、控釋性能,可以在皮膚組織中發揮儲庫的作用,持續釋放功效成分,較長時間維持在有效濃度,更好地發揮其護膚功效。
2、使用納米載體,如脂體等
固體脂質納米顆粒:
一種常溫下為固態的脂質為基質的納米級粒子,大小在40~1 000 nm 之間,能夠有效地防止內包物降解,具有較好的穩定性。此外還具有良好的成膜能力,能有效增加皮膚封閉性、水合性、彈性及活性物透皮能力,這一性質使其成為日霜的理想原料。缺點是活性物裝填能力不夠高,且包埋的活性內容物很容易被排斥出來。
3、本身為納米產品,如納米乳
納米乳:
外觀透明或半透明,是由2種不混溶液體相互分散而成的非均相熱力學不穩定系統,具有極高的表面張力,製備時需要大量的能量,主要應用於親脂性活性物的藥物透皮載體。
與微乳相比,納米乳減少了透皮過程中的局部和系統性副作用,並增加了活性物的透皮能力。
然而,由於納米乳是熱力學不穩定系統,且活性物粒子在水相油相中均有分布,因此體系穩定性和透皮量進一步降低。
化妝品中的透皮技術發展趨勢
目前世界著名化妝品品牌公司都會在化妝品中添加適量的納米技術或納米成分使產品性能更加優越。
如:香緹卡的納米黃金能量充沛霜、HC的黃金護膚套組還有嬌蘭黃金修護精華液等都是通過納米黃金的透皮技術幫助肌膚達到有效吸收從而達到美容美膚功效。
據預測2020年,全球納米科技技術應用產業產值將超過3萬億美元,從目前發展數據來看,化妝品的納米技術應用將會佔據未來化妝品市場的半壁江山。隨著我國納米技術越來越純熟,將此項技術應用於化妝品中將會是未來我國化妝品技術發展的一大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