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勇​等Nano Letters:利用上轉換納米顆粒定量監測線粒體熱動力學

2021-02-19 奇物論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


溫度動態反映了細胞和生物體的生理狀況。線粒體通過氧化呼吸底物和合成ATP來調節活細胞內的溫度動態,熱量作為活躍新陳代謝的副產品被釋放出來。於此,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金大勇、Qian Peter Su等人報導了一種基於上轉換納米顆粒的溫度計,它可以對活細胞中的線粒體進行原位熱動力學監測。

 

本文要點:

1)實驗證明了上轉換納米溫度計可以有效地靶向線粒體,並且溫度響應特性不受探針濃度和介質條件的影響。在HeLa細胞中3.2% K-1的相對感應靈敏度,使得能夠通過通過高糖、高脂、Ca2+休克和氧化磷酸化抑制劑的刺激來測量線粒體的溫度差異。

2)此外,細胞在不同刺激下表現出不同的反應時間和熱力學特徵,突出了此溫度計在原位研究與線粒體代謝途徑和細胞器間相互作用相關的生命過程的潛在應用。

參考文獻

Xiangjun Di, et al. Quantitatively Monitoring In Situ Mitochondrial Thermal Dynamics by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Nano Lett., 2021.

DOI: 10.1021/acs.nanolett.0c04281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0c04281

生物醫學與工程微信群

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Nano Letters:研究揭示為什麼黃金納米粒子能穿透細胞壁
    而在2008年發現,使用純黃金納米粒子,然後納米粒子表面塗上薄薄的一層特殊的聚合物,就能輕而易舉地進入細胞。但是,沒有人知道究竟為什麼這個組合會運作得如此好,或者這種黃金納米粒子是如何穿過細胞壁的。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士洛桑高等工業學院研究人員揭示了該過程是如何工作的,他們的分析結果發表在Nano Letters雜誌上。
  • Small:細胞對納米顆粒的攝取
    尤其是納米材料,正受到公眾愈來愈多的關注。這不僅僅因為無數的警示科幻片中基於其尺寸效應的描述:各種形狀和組成的納米顆粒越來越有規律,並且被廣泛地應用到電子和醫藥研究領域;更加由於它們與體相的同種類物質相比,行為和性質往往具有驚人的不同。對於這一類納米材料,在為它們的實際應用開綠燈之前,預測和控制它們與人體的相互作用就顯得重要。
  • 打破常規:癌細胞從健康細胞獲取線粒體DNA
    (莫名0917/譯)紐西蘭馬拉格漢研究中心的邁克·貝裡奇教授(Mike Berridge)領導的小組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線粒體DNA能在動物腫瘤細胞間移動的團隊。他們的文章上周發表在《細胞》雜誌的子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上。
  • ACS Nano:納米顆粒能直接載藥入癌細胞核
    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個簡單的星形黃金納米粒子可以將藥物直接遞送進入癌細胞的細胞核中。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ACS Nano雜誌上。論文主要作者是Teri W. Odom博士。科學家們正在越來越多地關注細胞水平上用納米技術來對抗疾病。雖然納米技術具有相當大的設計挑戰性,但納米技術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靶向治療手段。
  • :利用zeta電位作為信號輸出手段和抗汙型納米平臺實現複雜樣本中核酸分子的定量分析
    從理論層面上來看,zeta電位可以很好地反饋溶液中納米顆粒表面電荷的變化,而且目前的電位儀還具有操作簡單、靈敏度高、無侵襲性、無需信號標記等優勢,是一種潛在的定量分析工具。從操作層面上來看,使用zeta電位作為信號輸出方法,可以在均質溶液中可以實現「一步法」檢測生物分子,同時避免了複雜的表面修飾、繁瑣的孵育和洗滌步驟。
  • 基於近場光學技術的納米分辨紅外光譜
    利用基於AFM尖端照明和幹涉光檢測的寬帶光源(類似於經典FTIR光譜),它能夠以納米尺度的空間解析度對樣品進行定量近場光譜測量,具有前所未有的優質信噪比。由於其比標準FTIR光譜具有更高的檢測靈敏度和極高的空間解析度,nanoFTIR已成功地用於測定多組分薄膜聚合物共混物的化學組成,探索單個胰島素和膠原纖維的局部二級結構,確定超薄聚合物刷層的分子取向和簇大小等。
  • ACS Nano:科學家在肝臟細胞中實現利用人工酶類來模擬天然的解毒機制
    2014年7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ACS Nano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因茲約翰尼斯古騰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肝臟細胞中三氧化鉬納米粒子可以將亞硫酸鹽氧化成為硫酸鹽,其作用類似於亞硫酸鹽氧化酶
  • Nano Lett.|亞治療性光動力治療促進了腫瘤納米藥物的傳遞,克服了組織增生
    |亞治療性光動力治療促進了腫瘤納米藥物的傳遞,克服了組織增生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發表在Nano Letters上的文章,通訊作者是Gang Zheng。有限的腫瘤納米顆粒積累仍然是癌症納米醫學的主要挑戰之一。
  • 電氣學院博士生論文在納米材料領域頂級期刊 Nano Letters 發表
    西安交大電氣學院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一維納米雜化結構的合成上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In Situ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 Hybrids with Alternate MoC and MoS2to Enhance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ies
  • Commun:靜電紡絲納米纖維上自發形成納米顆粒
    近日,美國加州理工研究人員通過一步電紡絲在光滑納米纖維上自發形成納米顆粒,這是一種低成本且可擴展的製備高表面複合材料的方法。含有質子導電電解質的納米纖維層,即磷酸銫二氫氫銫,由與聚合物混合的透明溶液均勻地沉積在大面積的基質上。在一定條件下,通常光滑的納米纖維在其外表面上大量生成磷酸二氫銫納米顆粒。
  • Science子刊:利用合成mRNA納米顆粒恢復p53,可讓缺乏p53的癌症對...
    2019年12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利用納米技術的進步,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中國浙江大學和杭州師範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恢復p53不僅會延遲缺乏p53的肝癌細胞和肺癌細胞的生長,而且還可能讓腫瘤對稱為mTOR抑制劑的癌症藥物變得更敏感。
  • ACS Nano:中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顆粒療法 有望靶向作用淋巴結...
    2019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中國華南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納米顆粒療法或能有效靶向作用癌症的淋巴結轉移,相關研究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ACS Nano上。
  • 國內Wes用戶Ferroptosis−Apoptosis聯合抗腫瘤成果登上頂級雜誌ASC Nano
    發生ferroptosis的細胞在形態學、基因學、生物化學特徵上與傳統的細胞死亡方式有明顯不同。Ferroptosis已經被發現參與多種人類疾病進程,ferroptosis抑制劑或激活劑的研究是近年興起的新藥研發策略。
  • 【分析】測量單個自旋交叉納米顆粒的熱磁滯回曲線
    目前對自旋交叉材料的性能評估主要是測定毫克級粉末樣品的磁化率隨溫度的響應(熱磁滯回曲線),但是該結果反應的是數以萬計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納米顆粒的整體平均行為。為了更準確的研究自旋交叉納米材料的性質及進一步探討其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係,近日南京大學王偉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於表面等離激元共振顯微光學成像技術(SPRM)觀察單個SCO納米顆粒的自旋狀態,利用會聚光束的熱效應調製納米顆粒所在微區的溫度,對單個SCO納米顆粒的熱滯回性質進行了測量和研究。
  • 氮化鈦(tin)納米顆粒實現太陽能利用新突破
    近日,日本國立研究所材料納米構造中心納米系統光子學組研究團隊通過數值計算發現,過渡金屬氮化物和碳化物納米顆粒能有效吸收陽光。同時實驗證實,當氮化物納米顆粒分散於水中時,會迅速提升水溫。通過有效利用陽光,這些納米顆粒可能被應用於水的加熱和蒸餾。水和空氣加熱佔家庭能源消耗的55%。
  • Cancer research:攜帶siRNA納米顆粒抑制三陰性乳腺癌轉移
    2015年5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的華人科學家Zheng-Rong Lu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針對β3整合素設計了siRNA並通過納米顆粒進行體內轉運能夠顯著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的生長
  • 鑭摻雜無機納米顆粒點亮分子三線態激子
    鑭摻雜無機納米顆粒點亮分子三線態激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1:52:58 劍橋大學Akshay Rao團隊通過鑭摻雜無機納米顆粒點亮三線態激子。
  • ACS nano:對於納米醫療,細胞的性別很關鍵!
    結果是,細胞的性別能夠顯著影響納米顆粒被細胞捕獲的效率,而且男性與女性來源的細胞對於重編程處理的反應也不盡相同。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ACS Nano》雜誌上。這項研究結果或許能夠幫助研究者們更加安全有效地進行納米醫療。
  • 耶魯科學家利用納米顆粒開發新療法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向腫瘤注射的是含有化療藥物的納米顆粒。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於,這些納米顆粒具有生物粘附性,也就是說,它們可以結合腫瘤,並保持足夠長的附著時間,最終殺死大量癌細胞。研究團隊中的Mark Saltzman教授介紹:「當我們將納米顆粒注射到腫瘤中時,事實證明它們將很好地留在腫瘤內。
  • 白鋒教授課題組在Nano Letters及ACS Nano上發表系列學術論文
    我校白鋒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卟啉可控自組裝及其相關應用的研究,近期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Letters及ACS Nano上連續發表。採用本課題組開發的酸鹼中和/膠束限域可控自組裝方法實現了四苯羥基卟啉(THPP)的可控自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