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an Therap:納米脂質體攜帶特效藥可靶向殺滅黑色素瘤細胞

2020-12-01 生物谷

2014年10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賓州州立大學醫學院(Penn State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納米顆粒,其可以將治療黑色素瘤的藥物直接運輸到癌症患處,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上。

將癌症藥物運輸至患處非常困難,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開發新技術來克服藥物的天然局限性,比如如何將藥物裝載至納米顆粒中;研究者Gavin Robertson表示,藥物可以被包裝裝載於脂質球中,這種脂質球明顯小於頭髮的寬度,這就可以使得脂質球溶解於血流中從而抑制副作用的產生。包含藥物的納米顆粒隨後會隨著血流運輸至腫瘤患處,在腫瘤患處不斷積累並且釋放藥物殺滅癌細胞。

此前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來自松樹皮的一種名為leelamine的衍生物具有抗癌特性,但是由於其在胃腸道吸收較差因此不能口服,而且由於其對紅細胞具有損傷作用也不能通過靜脈進行注射。本文中,研究者Robertson和其同時開發了一種裝載leelamine的納米脂質體-Nanolipolee-007,其可以通過靜脈注射而不損傷紅細胞,隨後Nanolipolee-007會在腫瘤患處積累,由於其尺寸較小因此其可以在腫瘤部位釋放leelamine來殺滅癌細胞。

Leelamine是一種獨特的藥物,其可以抑制癌細胞周圍的膽固醇運動從而關閉癌細胞生存所需的關鍵信號,一些諸如PI3K、MAPK和STAT3的蛋白質通路往往處於高度激活狀態,幫助癌細胞複製擴散,但在leelamine的作用下其都會被關閉從而引發癌細胞死亡,正常細胞中這些蛋白通路水平並不會太高。

研究者表示,納米顆粒可以幫助leelamine進一步邁向臨床試驗中,而我們也揭示了Nanolipolee-007對培養皿中生長的細胞的效應,以及其對小鼠腫瘤生長的抑制作用,leelamine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腫瘤的發展而不引發任何副作用。

目前包含leelamine的Nanolipolee-007是一種新型的藥物,其可以通過抑制癌細胞的膽固醇運輸來靶向殺滅癌細胞,未來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證明其安全可靠性,研究人員希望Nanolipolee-007可以早日進入到臨床試驗中來真正為開發治療黑色素瘤的靶向療法帶來幫助。(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Nanolipolee-007, a Novel Nanoparticle-Based Drug Containing Leelam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elanoma

Raghavendra Gowda1,2,3,4, SubbaRao V. Madhunapantula1, Arati Sharma1,2,3,4, Omer F. Kuzu1,2, and Gavin P. Robertson1,2,3,4,5,6,7,*

Malignant melanoma is a difficult cancer to trea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drugs targeting single proteins. One response to this observation is to identify single pharmacologic agents that, due to a unique mechanism of action, simultaneously target multiple key pathways involved in melanoma development. Leelamin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functioning in this manner but has poor bioavailability in animals and causes lethality when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ly. Therefore, a nanoliposomal-based delivery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called Nanolipolee-007, which stably loads 60% of the compound. The nanoparticle was as effective at killing melanoma cells as leelamine dissolved in DMSO and was more effective at killing cultured melanoma compared with normal cells. Mechanistically, Nanolipolee-007 inhibited PI3K/Akt, STAT3, and MAPK signaling mediated through inhibition of cholesterol transport. Nanolipolee-007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preexisting xenografted melanoma tumors by an average of 64% by decreasing cellular proliferation, reducing tumor vascularization, and increasing cellular apoptosis, with negligible toxicity. Thus, a unique clinically viable nanoparticle-based drug has been developed containing leelam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elanoma that acts by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major signaling pathways regul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disease. Mol Cancer Ther; 13(10); 2328–40. ©2014 AACR.

相關焦點

  • 納米脂質體攜帶特效藥可靶向殺滅黑色素瘤細胞
    核心提示: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納米顆粒,其可以將治療黑色素瘤的藥物直接運輸到癌症患處。藥物可以被包裝裝載於脂質球中,這種脂質球明顯小於頭髮的寬度,這就可以使得脂質球溶解於血流中從而抑制副作用的產生。包含藥物的納米顆粒隨後會隨著血流運輸至腫瘤患處,在腫瘤患處不斷積累並且釋放藥物殺滅癌細胞。
  • Mol Can Therap:實驗性抗癌藥物TAK-733或是新一代殺滅黑色素瘤的...
    TAK-733是MEK1/2分子的抑制劑,TAK-733被設計為治療攜帶BRAF突變病人疾病的第二代治療抑制劑,而本文研究揭示了TAK-733對黑色素瘤模型也具有效應而不論個體機體是否攜帶BRAF突變。
  • 納米載體精準送藥殺滅黑色素瘤
    科技日報駐以色列記者 毛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日前表示,該校研究團隊設計出用於皮膚黑色素瘤治療的納米載體藥物系統。研究人員認為,該系統有潛力擴展到多種疾病的治療。相關論文在最近的《先進療法》期刊作為封面文章發布。
  • 讓混合藥物同時「作戰」,以色列納米載體精準送藥殺滅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癌細胞。 圖片來源:網絡(www.jpost.com) 科技日報記者 毛黎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表示,該校研究團隊設計出用於皮膚黑色素瘤治療的納米載體藥物系統。研究人員認為,該系統有潛力擴展到多種疾病的治療。
  • 納米顆粒攜帶藥物組合可治療黑色素瘤
    2017年3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類新型藥物,可以藉助納米顆粒對一種藥物組合進行運輸這樣可以避免黑色素瘤產生治療抵抗這種叫做CelePlum-777的藥物包含了一定比例的抗炎藥物Celecoxib和毒性藥物Plumbagin,通過這兩種藥物的結合,細胞很難產生抵抗。Celecoxib和Plumbagin以特定比例聯合使用能夠協同殺死黑色素瘤細胞。研究人員藉助納米顆粒將藥物直接送達癌細胞,「將多種藥物裝載到納米顆粒中是一個創新方法,可以將多種癌症藥物同時送達需要它們發揮作用的部位。
  • Nature:抑制U34-tRNA酶有望治療對靶向療法產生抵抗性的惡性黑色素瘤
    2018年6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列日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治療對已對靶向療法產生抵抗性的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他們揭示出惡性黑色素瘤細胞能夠重編程它們的蛋白合成機制,並且在產生抵抗性期間對一個新的修飾tRNA的酶家族上癮。
  • Nano Letters:納米技術助力惡性黑色素瘤療法的開發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6年9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ano Letter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士納米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基於納米技術的新方法
  • ...膜黑色素瘤進軍_葡萄膜黑色素瘤_納武利尤單抗_伊匹木單抗_醫脈通
    前言:葡萄膜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瘤中一種罕見類型,對於轉移性的葡萄膜黑色素瘤至今尚無標準治療方案,免疫單藥對其療效甚微。近期JCO報導一項單臂的II期研究,探索了免疫雙藥是否可帶來療效的改善。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最常見的成人原發性眼內惡性腫瘤,約佔每年確診的黑色素瘤總數的5%左右。
  • Cell Rep:不同腫瘤細胞可相互協作促進惡性黑色素瘤的擴散
    ,但這些癌細胞卻並不擅長於侵襲周圍的組織,而其它黑色素瘤細胞則完全相反,它們雖然生長緩慢但是可以快速實現周圍組織的侵襲,相關研究為開發新型藥物來治療黑色素瘤提供了一定幫助。在腫瘤組織中一種名為捎帶細胞(Piggy-backing cells)的快速生長的細胞往往會同高度侵襲性的細胞一起,一旦其到達機體的不同部位就會開啟高效的侵襲模式,最終形成新的腫瘤組織。文章中研究者利用透明斑馬魚進行研究,以便其可以觀察到癌細胞如何在機體中移動以及如何進行侵襲。
  • MDM2拮抗劑可抵消黑色素瘤對CDK4/6抑制劑的抗性
    這種潛在的治療方案聯合使用CDK4/6抑制劑與MDM2拮抗劑,從而使得這些抑制劑對黑色素瘤有效。CDK4/6抑制劑是一類用於治療某些乳腺癌的藥物,MDM2拮抗劑當前仍處於開發當中。通過使用黑色素瘤患者來源的腫瘤異體移植小鼠模型,Vilgelm及其同事們首次揭示了CDK4/6抗性出現的分子機制,然後測試了這種聯合治療是否會逆轉這種抗性過程。
  • J Mat Chem B:開發出可攜帶藥物靶向殺滅胰腺癌細胞的碳納米管
    2014年6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特殊定製的短碳納米管,其或可以將藥物運輸之胰腺癌細胞中對癌細胞進行靶向殺滅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上。
  • 淋巴可保護轉移性黑色素瘤細胞免於肥大症
    淋巴可保護轉移性黑色素瘤細胞免於肥大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5:02:45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Sean J. Morrison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RNAi藥物,未來靶向藥不可或缺的主力軍 ---聖諾製藥總裁兼CEO陸陽...
    該類多肽納米顆粒由易於合成的分支組氨酸賴氨酸多肽(HKP)組成,每個PNP可攜帶多個siRNA序列,能保證RNA不被腎臟過濾清除,在血液中可保護siRNAs免受周圍環境影響,進入靶細胞後可有效釋放負載,降解後的產物無毒副作用。這就同時克服了藥物的靶向性和穩定性問題,是核酸幹擾藥物成功的關鍵。
  • Cell Mol Life Sci:人體的天然信號載體可以幫助黑色素瘤擴散
    2020年3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芬蘭的一項新研究為黑素瘤細胞如何通過其分泌的胞外囊泡與其他細胞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人員發現,黑素瘤細胞分泌的胞外囊泡利用所謂的hedgehog信號通路來強化其目標細胞的惡性特性。這一發現有助於開發更好的黑色素瘤治療和診斷方法。
  • Nature子刊:CAR-T療法治療實體瘤新發現|Nature|PAK4|母細胞瘤|黑...
    目前,臨床上應用CAR-T療法已在血液腫瘤中取得了足夠的成功,然而,CAR-T療法對惡性實體瘤仍然效果欠佳。約80%的PAK基因敲除小鼠在實驗結束後至少存活了60天,而未進行基因敲除的小鼠在腫瘤細胞植入後40天內死亡。之後,研究人員將PAK4抑制劑與EGFRvIII靶向CAR-T細胞聯合給藥,發現同樣有效,可使試驗動物腫瘤生長減少80%。
  • Tebentafusp在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顯示出活性
    Tebentafusp是一種新型雙特異性分子,由親和力增強的T細胞受體與抗CD3效應因子融合而成,可以引導T細胞靶向gp100陽性細胞。根據在歐洲醫學腫瘤學會(ESMO) 2020年免疫腫瘤學虛擬大會(Abstract 64MO)上發表的2期研究結果,Tebentafusp在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中顯示出臨床益處,包括目標病灶減少。 研究人員注意到,gp100在黑色素細胞和黑色素瘤細胞中高度表達。
  • 脈絡膜黑色素瘤
    病理上,黑色素瘤分為有黑色素和無黑色素兩種類型,多數黑色素瘤內部結構均勻,較大腫瘤內可伴有出血或壞死,罕見鈣化;無黑色素性黑色素瘤瘤細胞雖無黑色素顆粒分布,但dopa實驗仍為陽性,表明仍有產生色素的能力。色素含量多少與惡性程度無關。
  • 新型TCR療法tebentafusp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
    近日,該公司公布了在研TCR療法tebentafusp(IMCgp100)治療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3期IMCgp100-202臨床試驗(NCT03070392)的陽性結果。數據顯示,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與研究者選定的治療選擇相比,tebentafusp治療表現出強勁療法、顯著延長了總生存期(OS)。
  • |黑色素瘤|諾貝爾獎|抑制劑|抗癌|獲獎|基因|-健康界
    這款藥能夠激活體內原有的細胞殺傷腫瘤細胞,副作用小,目前的臨床數據顯示,肺癌,黑色素瘤,腎癌等7種惡性腫瘤中部分患者可以到達完全緩解,效果非常明顯。不同於手術、放化療和靶向藥,PD-1抑制劑本身並不能直接殺傷癌細胞,而是通過激活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抗癌。PD-1抑制劑,2006年開始做第一項臨床試驗,2014年9月正式上市,此後接連被《科學》、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評選為「年度最大進展」,PD-1抑制劑的發明人也已經獲得了被譽為「諾貝爾醫學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醫學獎。醫學界普遍預計,該重大發明會在最近的幾年內,最終問鼎諾貝爾醫學獎。
  • Nature:測量單個皮膚細胞中積累的DNA突變可預測黑色素瘤風險
    論文通訊作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皮膚科助理教授A.Hunter Shain博士表示,這項研究中開發的檢測皮膚損傷的基因組方法可用於估計普通人群中個體的基線黑色素瘤風險,並對皮膚科醫生應該多久對某人進行一次癌症篩查提出建議。Shain說,「事實證明,所謂正常的皮膚中的許多細胞充滿了與黑色素瘤相關的突變,這些突變是陽光照射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