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i藥物,未來靶向藥不可或缺的主力軍 ---聖諾製藥總裁兼CEO陸陽...

2020-11-28 生物谷

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七屆華興資本醫療與生命科技領袖峰會在上海舉行。本屆峰會迎來了超過500位全球醫療與生命科技領域的頂尖科學家、企業CEO和投資人參與,超過100位重磅嘉賓上臺分享,共同探討創新藥全球註冊、生物科技企業治理和跨界合作、基因治療及細胞治療的新徵程等議題。


會後,生物谷對聖諾製藥總裁兼CEO陸陽(Patrick Lu)博士進行了專訪,就小幹擾核酸藥物的應用及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什麼是小幹擾核酸藥物?


小核酸藥物可以是所有寡核酸藥物包括小幹擾核酸、反義核酸、微核酸、核酸酶、適配體等不同結構類型。小幹擾核酸(siRNA)藥物是利用特定的遞送技術將一段21-25個鹼基對左右的雙鏈小核酸分子導入靶細胞,激活名為「核酸幹擾(RNA interference)」的生物學過程,通過酶解與小幹擾核酸分子具有同源序列的mRNA達到靶基因沉默,從而實現對某些病人體內特定靶基因表達的抑制來治療疾病。


核酸幹擾藥物與抗體、小分子藥物及其他一些蛋白藥物的功能和作用機理不同,它可以從mRNA層面直接抑制造成疾病的蛋白生成。如果從精準醫療角度來說,核酸幹擾藥物是最為精準的抑制劑。也正是因為作用機理不同,跟單抗和小分子藥物相比,核酸幹擾藥物必須要進入細胞內才可以啟動RNAi, 因此有一定難度。這就涉及到它的有效性、穩定性、成藥性及安全性都與導入技術密切相關。


小幹擾核酸藥物,導入系統是關鍵


目前已經在臨床研究階段的核酸藥物導入技術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現在比較成熟的脂質體納米顆粒技術,如去年已經得到美國FDA批准上市的Onpattro就是使用這一技術;第二類是通過化學耦合,在小核酸序列上加入一個可以促進小核酸有效進入肝細胞的GalNAc技術,這類技術目前在國際上較為熱門但僅限於肝細胞疾病的應用。


而第三類導入系統是聖諾製藥的組氨酸-賴氨酸共聚多肽納米顆粒(PNP)技術。這項由聖諾製藥特有的多肽納米導入系統使用化學合成的RNAi觸發器(siRNA),通過多肽納米顆粒(PNP)製劑遞送至體內靶細胞。這是聖諾製藥擁有全球獨家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


該類多肽納米顆粒由易於合成的分支組氨酸賴氨酸多肽(HKP)組成,每個PNP可攜帶多個siRNA序列,能保證RNA不被腎臟過濾清除,在血液中可保護siRNAs免受周圍環境影響,進入靶細胞後可有效釋放負載,降解後的產物無毒副作用。這就同時克服了藥物的靶向性和穩定性問題,是核酸幹擾藥物成功的關鍵。作為單一多肽,該藥物在工業製備上的生產遠優於脂質體,且生產純度可以達到99%以上。


隨著時間發展,PNP導入技術也不斷實現更新迭代。第二代TT-PNP技術在納米顆粒的基礎上,加上腫瘤靶向的基團解決組織和細胞特異性的需求。在具備腫瘤微環境靶向的基礎上,對腫瘤細胞和新生血管內皮細胞表面受體的親和性進一步增強藥物導入效率。


註:以下的兩張圖解釋了PNP導入技術的特性,以及與其他核酸藥物研發企業所使用的LNP導入系統(Lipidnanoparticles, 脂質納米粒)和GalNac-核酸耦合導入系統的差異。




除此之外,PNP可以通過增強的滲透性和滯留(EPR)效應來提供siRNA對腫瘤微環境的影響以及抑制腫瘤生長。在腫瘤學(以及纖維化疾病)應用中,已經確定沉默多於一種靶標可以顯著改善RNAi藥物的功效。 而一個納米顆粒可同時包兩個或多個小核酸作為一個藥物使用,即具有雙靶點和多靶點的優勢。在每種治療適應症中,集中於鑑定2個沉默基因靶標,通過兩者在同一細胞中沉默時產生相加或協同效應,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聚焦雙靶點,主攻腫瘤及纖維化


目前聖諾製藥已構建了豐富的核酸幹擾創新藥物產品線,治療領域覆蓋腫瘤和抗纖維化治療。下圖為聖諾最新的研發管線(截止到2019年10月)以及預期的項目進度。




其中,進展最快的siRNA產品科特拉尼(STP705)目前已在美國進展到臨床2期,用於治療非黑色素瘤皮膚癌,該產品在中國處於臨床1期階段。


STP705由兩個siRNA寡核苷酸組成,分別以TGF-β1和COX-2的mRNA為靶標,並通過與組氨酸賴氨酸多肽共聚物(HKP)形成納米粒,促進更為有效的細胞導入。它通過同時抑制這兩個靶點,可以誘導纖維細胞的凋亡,這個新的生物學功能也可以用於治療纖維化疾病和腫瘤治療。


2017,國內首例核酸幹擾創新藥STP705的臨床申請獲得NMPA批准,標誌了中國自主創新的核酸幹擾藥物實現了臨床試驗「零的突破」。之後,該藥在2017下半年獲得美國FDA兩種治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和膽管癌(CCA)的孤兒藥認定。2018年,該核酸幹擾藥物用於晚期肝膽管細胞癌(CCA)治療的臨床研究申報獲得美國FDA批准, 並在2019年中進入臨床試驗。


聖諾製藥的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在抗腫瘤及抗組織纖維化。 抗纖維化包括現有的疤痕纖維化和肝纖維化,其中,由非酒精引起的脂肪肝硬化市場廣闊,是其未來主攻的臨床方向。除此之外,聖諾也將嘗試在腎纖維化領域進行研究。


而在腫瘤方面,小幹擾核酸藥物的研究涉及廣泛,包括肝的膽管癌、非黑色素瘤的皮膚癌、肝癌、胰腺癌和膀胱癌。該公司研發的第二代具有腫瘤靶向性的多肽納米導入系統已在動物模型上取得優異成果,現在正在推進安全評價和動物治療效果。除此之外,其小幹擾核酸藥物STP707與免疫檢查點抗體抑制劑聯合用藥在多個肝細胞癌動物模型實驗中協同效應顯著, 正在準備臨床試驗。希望未來可以充分利用TGF-β1核酸幹擾抑制劑的優勢,結合PD-L1抗體的使用同時抑制這兩個靶點,開發出一種新的、具有突破性的腫瘤免疫藥物。


生物谷記者與陸陽博士(中)


聖諾製藥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馬裡蘭州Gaithersburg市,在中國蘇州和廣州建有分公司,並在美國波士頓和中國香港設立辦公室。跨越中美的聖諾製藥集團的三家公司分工各異:美國聖諾作為總部負責國際合作、在美國的臨床試驗以及部分創新項目的開發;蘇州聖諾則是中國研發中心和臨床試驗的協調基地;廣州納泰則是推動在中國的中試和規模化藥物製劑生產的基地。


作為一家在核酸幹擾(RNAi)藥物創製領域領先並已進入多項臨床試驗階段的生物製藥企業,到目前為止,聖諾製藥是全球唯一能夠在中美同時推動核酸幹擾創新藥臨床研究的企業和平臺。該公司在不斷完善技術平臺的基礎上,將未來商業化運作的重心聚焦於上市後1-3年內臨床項目的推進。聖諾製藥總裁兼CEO陸陽(Patrick Lu)博士指出: 「核酸幹擾(RNAi)藥物的研發創製在重大疾病治療領域前景廣闊。最近PCSK9核酸幹擾藥物Inclisiran的臨床三期結果表明,它不僅可成藥,也必將是未來靶向藥物的主力軍之一。」如何在抓住核酸幹擾治療藥物產業化機遇的同時, 實現在核酸幹擾治療領域創新藥物研發中的突破與發展? 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連線創始人|聖諾製藥陸陽:RNAi藥物再獲7億多融資背後的行業邏輯
    聖諾製藥創始人、執行長陸陽博士發出上述感慨。 聖諾製藥剛於10月23日宣布獲得1.05億美元(約7.3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 聖諾製藥成立於2007年,專注於應用核酸幹擾(RNAinterference, RNAi)技術進行新藥研發創製。
  • 聖諾製藥陸陽:核酸幹擾藥物迎來黃金時代,遞送系統為其成藥關鍵
    愈來愈多的突破性成果和新藥產品正在證明 RNAi 現象的發現為醫學與製藥研究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維度,是一項醫藥領域顛覆性的創新。 核酸幹擾從被發現之初,就已被國際醫藥產業界鎖定為未來靶向藥物的生力軍,早有各路人馬和大量資本大量投入到 RNAi 藥物的研發熱潮。
  • 聚焦核酸幹擾(RNAi)藥物,「聖諾製藥」完成7.3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
    ,「聖諾製藥」團隊的臨床研究將特別聚焦於核酸幹擾藥物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有效性評價。隨著公司創新遞送平臺的進一步拓展,如小幹擾核酸化藥偶聯(siRNA-chemo drug conjugate)技術、小肽半乳糖胺偶聯(PdoV-GalNAc)技術、以及改進的霧化給藥裝置等,「聖諾製藥」將在多個治療領域推進創新核酸幹擾藥物的應用。
  • 10年10倍萬億市場 CAR-T、ADC、RNAi…下一個百濟在哪?
    再保守估計(保守估計假設低於歐美日的比例),假設我國創新藥佔比提升至約33%至1萬億規模,則我國創新藥存在10年10倍的空間,有望誕生出一批成長型優質企業。若未來我國創新藥佔比提升至約50%,則我國創新藥存在10年15倍的空間。
  • 齊魯製藥骨髓瘤靶向藥齊普樂成功上市 價格僅為原研藥三分之二
    2018年6月2日,由齊魯製藥有限公司歷時6年成功研製的國產骨髓瘤靶向治療一線特效藥物硼替佐米(齊普樂)正式在中國上市,這意味著抗腫瘤重磅藥物硼替佐米實現國產化。硼替佐米是目前臨床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一線特效靶向藥物,齊魯製藥這一研發成果,將為國內數以十萬計的病患帶來更多的用藥選擇,惠及眾多百姓。
  • 正大製藥集團總裁鄭翔玲一行訪問上海交通大學
    8月12日下午,正大製藥集團總裁鄭翔玲女士帶隊訪問上海交通大學,並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牽頭主持下,與相關學院代表就科技合作進行了座談交流。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主席謝其潤,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承潤,中國民生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樊黨生,北京泰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宇航,正大製藥(青島)有限公司總裁王明剛等一行13位公司高層領導同行訪問上海交大。材料學院院長孫寶德、化工學院顏德嶽院士以及來自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藥學院相關院領導和教師代表參加了座談交流會。
  • 上市藥企密集砸重金研發腫瘤靶向藥物
    與此同時,國內的腫瘤靶向藥物研發近年來也取得突出進展,靶向新藥研發成為企業追逐熱點。考慮到研發成本、成功率和政策等因素,國內企業研發扎堆情況較為突出,EGFR、HER2等熱門靶點已有過熱苗頭。這是記者從日前閉幕的第三屆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獲悉。  會上,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與零氪科技聯合發布了《中國肺癌藥物研發與醫療市場競爭態勢分析報告》。
  • 抗腫瘤新藥主流——靶向藥物發展現狀及未來市場預測
    根據不同靶向機理可將靶向藥物分為被動靶向、主動靶向、物理靶向三類,根據不同標靶層次可將靶向藥分為組織器官水平、細胞水平及亞細胞水平三類。近兩年具有創新意義的靶向抗腫瘤藥物均被納入了CDE「優先審批」名單,2015-2018第三季度僅替尼類藥物就有117個申報CDE生產或臨床(包括原研藥與仿製藥),未來幾年我國將有大量靶向藥物上市。
  • 聖諾生物IPO:國內少數具有多肽藥物研究和產業化轉化能力的高新...
    成都聖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諾生物)成立於2001年7月,位於四川大邑經濟開發區內。公司具有先進、高效的多肽藥物工藝研發和規模化生產能力,是一家專業從事胺基酸、多肽藥物以及藥物新劑型研發的國內一流的多肽類藥物及胺基酸類藥物研發生產企業。
  • 三葉草生物製藥在中國開展的依那西普生物類似藥SCB-808 III期臨床...
    北京--(美國商業資訊)--三葉草生物製藥,一家全球臨床階段,致力於創新及變革性生物製藥研發的生物製藥公司,今天宣布在中國開展SCB-808 III期臨床試驗入組首例患者。該藥物是一種預充填小容量注射液Enbrel®(依那西普)的生物類似藥,用於治療風溼性疾病的適應症包括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溼關節炎。
  • 中國健康媒體記者沙龍走進齊魯製藥集團,共話醫藥健康發展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譚勇,齊魯製藥集團副總裁鮑海忠、張漢常,齊魯創新藥物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屹東,齊魯製藥集團總裁辦公室副主任兼齊魯製藥銷售總公司副總經理孫英俠等領導參加座談會。會議由齊魯製藥銷售總公司副總經理吳剛主持。齊魯文化:專心專注為人民謀健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
  • RNAi藥物 誰將脫穎而出?
    除了通過化學修飾增加穩定性外,膠囊技術的拓展,也可以提高藥物分子的輸送效率。常用的輸送系統包括脂質納米粒,如中性脂肪乳劑或靶向部分連接的樹狀大分子複合物。對於藥物輸送系統,最大的挑戰性在於潛在的免疫刺激作用及對病變區域靶向特異性的缺失。
  • 新靶向藥物扭轉「這種突變,無藥可治」的傳說!
    癌症靶向治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了,簡單講,靶向治療藥物是專門針對腫瘤基因設計的,服用後毒副作用較小,一般不會出現脫髮、骨髓抑制等症狀,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癌症治療中的新生代明星。
  • 羅氏製藥和Prothena將把帕金森病候選藥物推進2b期試驗
    羅氏製藥公司(Roche)和Prothena生物技術公司共同研發的帕金森病候選藥物雖然這項研究沒有在治療的第一年裡達到減緩運動和非運動症狀進展的主要目標,但該藥在次要和探索性指標上顯示出具有療效。這包括,與安慰劑組相比,兩個Prasinezumab治療組的疾病進展都有所緩解。
  • 全球首款RNAi藥物「誕生」花了20年 未來10年將「爆發」
    第二波臨床試驗使用了系統給藥的siRNA納米顆粒製劑,儘管取得了重要進展(如,首次證實,siRNA納米顆粒系統給藥可在人體內產生RNAi效應),但依然表現出了顯著的劑量限制毒性以及療效不足。這些研發中暴露的問題使得大部分製藥公司在2010年代早期退出了RNAi領域,這給RNAi藥物的研髮帶來了資金危機。不過,儘管面臨這些挑戰,一些小型RNAi公司和學術研究人員並沒有就此放棄。
  • BCMA靶向療法!GSK抗體藥物偶聯物GSK2857916多發性骨髓瘤關鍵臨床...
    2019年08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英國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近日公布了B細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性抗體藥物偶聯物(ADC)belantamab mafodotin(GSK2857916)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 MM)關鍵性臨床研究DREAMM-2(NCT03525678)的積極頂線數據
  • 國產第三代肺癌靶向藥誕生記:上海艾力斯如何實現質量超越
    過去十年間,肺癌的靶向藥從無到有,發展出了完整的治療體系,不過長期以來,肺癌靶向藥市場一直由進口產品主導。以第一代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為例,2002年,歐洲製藥公司阿斯利康研發的易瑞沙(通用名:吉非替尼)在日本上市,2005年進入中國,但直到2011年左右與易瑞沙效果接近的國產替代品——凱美納(通用名:埃克替尼)問世,才結束了我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 罕見病RNAi療法!變革性藥物givosiran治療急性肝卟啉症(AHP)在歐盟...
    2019年07月02日/生物谷BIOON/--Alnylam製藥公司是RNAi療法開發領域的領軍企業,該公司藥物Onpattro(patisiran)於2018年8月獲美國和歐盟批准,用於遺傳性ATTR(hATTR)澱粉樣變性成人患者第1階段或第2階段多發性神經病的治療。
  • 濫用靶向藥|基因檢測_網易財經
    實際上,在抗癌市場上迅速壯大的靶向藥物,於中國的腫瘤治療史上發展了不到10 年,在臨床應用上至今仍存在諸多未知空間。對於缺乏臨床治療專業認知的患者來說,靶向藥物可能是「神藥」,又可能是徒耗金錢的無效藥,乃至變成「毒藥」——尤其當商業的利益,或者技術的無知凌駕於醫療的道德操守上時。
  • 原研藥、仿製藥、原料藥,到底哪個才是「救命藥」?
    【慧聰製藥工業網】今年1月中旬,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一起特大假藥案。涉案人員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裡,向全國30多個省級行政區銷售抗癌藥物達數十種,總金額超千萬元。    通過此案件,小編今天將帶著大家了解正版藥(原研藥)、仿製藥、原料藥的區別,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