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超級細菌」!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

2020-12-08 前瞻網

殺死「超級細菌」!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新型抗菌表面

 Evelyn Zhang • 2020-08-25 09:39:11 來源:前瞻網 E1452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昆蟲翅膀啟發的納米材料,如何能夠通過拉伸、切割或撕裂接觸細菌來摧毀它們?科學家揭示了背後的原理,並依此開發出殺菌力無敵的強效抗菌表面。

蟬和蜻蜓的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這一現象激起了許多科學家的興趣,促使研究人員尋找擊敗耐藥性「超級細菌」的方法。他們正在開發一種新型抗菌表面,其特徵是模擬昆蟲翅膀致命作用的不同納米粒子。

他們的發現和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微生物評論》(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題為「Mechano-bactericidal actions of nanostructured surfaces」。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RMIT大學的著名教授伊蓮娜·伊萬諾娃(Elena Ivanova)說,尋找非化學方法殺滅細菌至關重要,因為每年有超過70萬人死於耐藥性細菌感染。

伊萬諾娃說:「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是全球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對感染的常規治療正變得越來越困難。」

「當我們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時,我們發現昆蟲已經進化出高效的抗菌系統。如果我們能確切地了解受昆蟲啟發的納米粒子是如何殺死細菌的,我們就能更精確地設計這些形狀,以提高它們對抗感染的有效性。」他們的最終目標是開發低成本、可伸縮的抗菌表面,用於植入物和醫院,為對抗致命超級細菌提供強大的新武器。

蟬和蜻蜓的翅膀上覆蓋著微小的納米粒子,這是科學家們為了模仿它們的殺菌效果而研發的第一個納米粒子。從那以後,他們還精確地設計了其他納米材料——如薄片和導線,這些材料都是為了物理上破壞細菌細胞而設計的。

仔細研究發現,這種殺菌效果並不在於蟬翅的化學成分上,而是在蟬翅整齊排列的「納米柱」上。當細菌停靠在蟬翅表層上時,這些細小的「納米柱」就會將細菌拉伸、割裂開來,細胞膜被破壞,最終殺死細菌。這項新的綜述首次對表面納米粒子提供擊破細胞膜所需機械力的不同方式進行了分類。

紅體蜻蜓身上的「納米柱」只有240納米,比黑矽表層的還要細小。蜻蜓翅膀被放大2-3萬倍後,他們觀察到金色的葡萄球菌被黑色的矽納米針破壞。

伊萬諾娃說:「我們的合成仿生納米結構在抗菌性能上存在很大差異,但原因並不總是很清楚。」「我們還努力研究出特定納米粒子的最佳形狀和尺寸,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殺傷力。

以紅體蜻蜓為例,研究人員們發現不同物種的翅膀比其他物種的翅膀更能殺死一些細菌。「我們一直在開發的合成表面,將自然原理下能發揮的殺菌結構效用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而且,這種方案,有別於一般消毒藥水給環境造成的汙染,也不容易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

「當我們在納米尺度上檢查蜻蜓翼時,我們可以看到覆蓋在表面的納米顆粒在密度、高度和直徑上的差異,然後我們明白了正確使用納米結構是關鍵。」

伊萬諾娃說,大規模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納米表面,並使其能夠用於醫療或工業應用,這仍然是一個挑戰。但她說,最近納米製造技術的進展顯示出了開啟生物醫學抗菌納米技術新時代的希望。

她的研究得到了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工業轉型研究中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Hubs)和工業轉型培訓中心計劃(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raining Centre schemes)以及中國社科院基金會(CASS Foundation)的資助。

翻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https://scitechdaily.com/new-nanomaterials-inspired-by-insect-wings-destroy-super-bacteria-by-stretching-slicing-or-tearing-them-apart/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9-020-0414-z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師法自然:取經蟬翼、蜻蜓翅膀,成功開發對抗超級細菌新方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全球每年死於耐藥超級菌的患者超過70萬。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是對全球衛生的最大威脅之一,對感染的常規治療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受到蟬翼與蜻蜓翅膀的啟發,通過納米尺度的拉伸、切片或撕裂來消滅細菌,科學家們成功開發了對抗超級菌的新方法。 蟬翼與蜻蜓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
  • 科學家們揭示了昆蟲翅膀激發對抗超級細菌的新方法
    蟬和蜻蜓的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這一現象促使研究人員尋找擊敗抗藥性超級細菌的方法。 新的抗菌表面正在開發中,具有模仿昆蟲翅膀致命作用的不同納米顆粒,但科學家們才開始揭開它們如何工作的奧秘。 發表於自然觀微生物學研究人員已經詳細說明了這些模式是如何摧毀細菌的--拉伸、切割或撕碎細菌。
  • 為什麼蜻蜓的翅膀不生細菌?
    它能夠製作出精細度超高的複雜圖像,從而揭開了蜻蜓翅膀表面上超過 100 億個微小的「梳狀剔除」結構。 這種獨特的微結構,使得蜻蜓可以通過振翅的方式,將細菌悉數抖落掉。結果發現,其翅膀上有超過百億的微小「梳狀剔除」結構。這種「陷阱」是如此地強大,以至於當細菌試圖「逃脫」的時候,會將自身給撕裂掉。
  • 昆蟲翅膀帶有可以殺死細菌的納米結構
    蟬、蜻蜓等一些昆蟲的翅膀上覆蓋著可以通過接觸殺死細菌的納米結構。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新聞中心表示,該校專家弄清了這些結構的殺菌機理。這一發現有助於為醫學移植體和生物醫學裝置研發抗菌表層。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 全新成像技術揭示了蜻蜓翅膀天然抑菌的秘密
    它能夠製作出精細度超高的複雜圖像,從而揭開了蜻蜓翅膀表面上超過 100 億個微小的「梳狀剔除」結構。 這種獨特的微結構,使得蜻蜓可以通過振翅的方式,將細菌悉數抖落掉。蜻蜓翅膀顯微圖(圖片已經過假色處理)via:Annalena Wolff新研究採用了強離子和電子顯微鏡,以更好地了解蜻蜓翅膀的納米結構。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抗生素:可殺死多種耐藥性「超級細菌」,同時增強...
    它能增強人體免疫反應,甚至可以殺死最具化學抗性的「超級細菌」,他們稱這是「潛在的裡程碑」。 如果成功商業化,那麼那些感染了超強、高度進化的「超級細菌」的醫院患者,可以服用這種被稱為雙作用免疫抗生素(DAIAs)的靜脈注射藥物,來清除細菌感染。
  • 科學家通過加熱磁性納米粒子團簇來殺死癌細胞
    目前的方法是使用注射器將磁性納米顆粒直接注射到易於接近的腫瘤中。在這裡,在癌性生長過程中,這些顆粒暴露在交變磁場中,將其加熱到約100°F(38°C)的溫度,這可能導致癌細胞死亡。這顯示出作為一種幫助治療某些類型癌症的方法的希望,但那些不起眼的注射器無法達到的範圍呢?
  • 研究開發納米塗層,可保護牙齒有益細菌防治蛀牙
    研究開發納米塗層,可保護牙齒有益細菌防治蛀牙 2020-08-19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殺死「超級細菌」最後一招?科學家發現新抗生素對付MRSA
    殺死感染細菌看起來沒有止境,科學家必須跟上細菌耐藥性的步伐,研製出可以再次殺死「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3月29日凌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美國布朗大學、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份最新成果:一類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早在1961年,英國科學家就將MRSA稱為「超級細菌」。
  • 對付超級細菌感染有解了?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化合成分能殺死綠膿桿菌
    這種頑強的細菌和真菌每年使280多萬人患病,並導致美國3.5萬多人死亡。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小組發現,由辛辛那提大學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混合成分(酸化的亞硝酸鹽和乙二胺四乙酸),稱為AB569,可以殺死一種細菌(銅綠假單胞菌,又稱綠膿桿菌),這是一種表現出多藥耐藥性和毒力的最嚴重的病原體。他們的發現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在線學術期刊上。
  • Nature: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殺死多種耐藥性細菌同時增強免疫的新型...
    當人體受到細菌感染時,為了減輕痛苦和加速痊癒,我們往往會服用抗生素治療,可以在免疫反應清除感染細胞和細菌的同時,防止細菌在身體中放肆侵襲。但隨著抗生素的濫用,細菌也會通過突變和獲得抗生素抗性遺傳元件進化出各種抵抗機制,由此產生了多重耐藥性的「超級細菌」。
  • 受蝴蝶翅膀啟發 科學家開發吸光能力更強的太陽能板
    科學家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的一組研究人員從一種黑蝴蝶翅膀的特殊結構中獲得靈感,開發出吸收光能效率更高的3D列印太陽能電池板。這一大自然的饋贈,將幫助科學家開發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薄膜太陽能電池。
  • 科學家們利用茶樹芽「機器人」殺死並清除細菌
    當有害細菌在醫用植入物等表面聚集時,它們會形成粘稠的耐抗生素塗層即生物膜。對此,科學家們已經發明了一種去除這些薄膜的新方法,其中包括用磁力操縱增強茶樹芽。Camellia sinensis茶樹的芽在它們的自然形態中不僅便宜、具備生物降解能力而且還具有多孔性。
  • 無人機:擁有了翅膀,像蜻蜓一樣飛翔
    公司成立於2015年,一直在生物力學上尋找靈感。目前該公司已經有兩架仿生無人機,對鳥類和昆蟲進行了深度研究。該公司其中一款無人機是從蜻蜓身上獲得的靈感,一出世便引了軍方的投資。四隻翅膀使它在大風中的穩定性完勝現有的微型無人機。
  • 科學家開發出超級抗生素,威力可增強25000倍
    通過對現有抗生素的化學結構進行修飾,最近,科學家開發出了超級抗生素。該超級抗生素不僅具有三重機制可以殺死致命細菌,而且還能抑制細菌變異產生抗藥性。萬古黴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經常被用來治療所有抗生素都無效的嚴重感染。
  • 陳根:研究開發納米粒子,助力癌症治療對抗化療耐藥性
    儘管現代醫學的進步使得更多療法顯示出巨大希望,但對於目前,化療仍然是現代醫學治療癌症的最佳方法之一。然而,令人沮喪的是,癌細胞可以對這些藥物產生耐藥性,這也是癌症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通常,腫瘤細胞通過促進其將藥物泵出細胞的蛋白質的產生來獲得多藥耐藥性(MDR),使得化學療法無效。
  • 陳根:研究開發納米粒子,助力癌症治療對抗化療耐藥性
    儘管現代醫學的進步使得更多療法顯示出巨大希望,但對於目前,化療仍然是現代醫學治療癌症的最佳方法之一。然而,令人沮喪的是,癌細胞可以對這些藥物產生耐藥性,這也是癌症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通常,腫瘤細胞通過促進其將藥物泵出細胞的蛋白質的產生來獲得多藥耐藥性(MDR),使得化學療法無效。
  • 陳根:研究開發納米塗層,可保護牙齒有益細菌防治蛀牙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由氧化鋅,氧化銅或銀製成的納米顆粒,以治療牙齒感染,但簡單地殺死口腔中的所有細菌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口腔中還包括有助於消化食物或控制其他微生物的有益細菌。現在,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一個團隊找到一種代替方案,是將一種特殊的塗層納米顆粒塗在牙齒表面,以防止空腔,同時保留有益細菌。
  • 俄羅斯科學家研製出可殺死微生物的移植物所用材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4月7日報導: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的專家開發出一種生物相容性材料,其特殊性質有助於對移植物進行消毒,這對外科非常重要。要藉助於抗生素才能抵抗感染,但是細菌會迅速對抗生素產生抵抗力。這一問題要求創造新的有效方法來抵抗感染,例如,使用以其殺菌特性而聞名的金屬離子。大多數現代移植物均由鈦製成,但鈦不具有生物活性和抗菌特性。
  • 科學家找到耐藥病菌剋星 深海微生物可殺死「超級細菌」
    英國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一種深海微生物能夠產生一種強力抗生素,足以殺死對許多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據英國媒體日前報導,這種微生物是從日本海海底沉積物中發現的,它生活在水深300多米的地方,屬於放線菌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