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蜻蜓的翅膀不生細菌?

2021-02-15 時尚精緻女神

雖然早有研究指出蜻蜓翅膀擁有一定的抗菌特性,但大家對其原理仍不是很了解。當想要更進一步地探索神秘的蜻蜓翅膀的微觀結構的時候,還面臨著一個刺手的問題,因為它很容易在強大的顯微鏡下被損壞。 

                                                                                                 

好消息是,昆士蘭理工大學(QUT)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一項全新的技術。它能夠製作出精細度超高的複雜圖像,從而揭開了蜻蜓翅膀表面上超過 100 億個微小的「梳狀剔除」結構。 這種獨特的微結構,使得蜻蜓可以通過振翅的方式,將細菌悉數抖落掉。


蜻蜓翅膀顯微圖(圖片已經過假色處理)via:Annalena Wolff


新研究採用了強離子和電子顯微鏡,以更好地了解蜻蜓翅膀的納米結構。結果發現,其翅膀上有超過百億的微小「梳狀剔除」結構。這種「陷阱」是如此地強大,以至於當細菌試圖「逃脫」的時候,會將自身給撕裂掉。


本次研究使用的其中一臺氦離子掃描顯微鏡(HIM)

QUT 研究員 Chaturanga Bandara 博士表示:

我們始終不懈地想要解開蜻蜓翅膀的納米結構是如何將細菌破壞掉的秘密,從而將它積極運用到下一代表面型仿生智能材料上,特別是醫學方面的應用。

在觀察到這種自然的納米結構,以及它與細菌的三維相互作用,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表面設計和線索。

蜻蜓翅膀上有超過 10 億組微星納米結構


需要指出的是,這並不是科學家們首次受到昆蟲翅膀的啟發而設計全新的醫學工具。類似的關於在樹上流浪棲息的蜻蜓翅膀的殺菌特性研究,激發研究人員製作出了 基於黑矽材質的抗菌表面 。


此外, 蟬翼上的幾排納米級鈍化尖刺 ,其不僅能夠拉伸並殺死薄壁的細菌,也被研究人員複製來打造一種不需要單獨的塗層來抗菌的 人造角膜 。


納米結構細節圖


Wolff 博士指出:「正如蜻蜓翅膀天生抗菌一樣,大自然有許多現成的奇妙技巧。現在我們已經看透了它,並且了解了其中的原理。我們使用的巨型顯微鏡,其高度達到了 2 米(6.5 英尺)、寬度也有 2 米,幾乎可以拍清任何圖像」。


研究中使用的其中一臺聚焦離子束掃描電子顯微鏡(FIB-SEM)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新發現有助於開發用於外殼手術工具和醫用裝備上的新型抗菌表面,比如在一滴雨水大小的物體上容納 640 億個模仿蜻蜓翅膀的三維納米結構。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應用材料和界面》(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 )期刊上。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  

相關焦點

  • 殺死「超級細菌」!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
    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新型抗菌表面  Evelyn Zhang • 2020-08-25 09:39:11 來源:前瞻網
  • 師法自然:取經蟬翼、蜻蜓翅膀,成功開發對抗超級細菌新方法
    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是對全球衛生的最大威脅之一,對感染的常規治療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受到蟬翼與蜻蜓翅膀的啟發,通過納米尺度的拉伸、切片或撕裂來消滅細菌,科學家們成功開發了對抗超級菌的新方法。 蟬翼與蜻蜓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受其啟發,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Elena P.
  • 全新成像技術揭示了蜻蜓翅膀天然抑菌的秘密
    它能夠製作出精細度超高的複雜圖像,從而揭開了蜻蜓翅膀表面上超過 100 億個微小的「梳狀剔除」結構。 這種獨特的微結構,使得蜻蜓可以通過振翅的方式,將細菌悉數抖落掉。蜻蜓翅膀顯微圖(圖片已經過假色處理)via:Annalena Wolff新研究採用了強離子和電子顯微鏡,以更好地了解蜻蜓翅膀的納米結構。
  • 蜻蜓翅膀「變」氣凝膠
    不過最近,研究人員意外地從蜻蜓身上找到了製作氣凝膠的簡易又廉價的方法。英國的一名昆蟲學家在觀察蜻蜓的翅膀時,驚訝地發現蜻蜓的翅膀上布滿了細小的氣孔,這跟氣凝膠的結構完全相同!這引起了研究團隊的疑問,為什麼蜻蜓的翅膀會有這樣的結構呢?
  • 科學家們揭示了昆蟲翅膀激發對抗超級細菌的新方法
    科學家們揭示了昆蟲翅膀激發的納米材料是如何在接觸時破壞細菌的。 蟬和蜻蜓的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這一現象促使研究人員尋找擊敗抗藥性超級細菌的方法。 新的抗菌表面正在開發中,具有模仿昆蟲翅膀致命作用的不同納米顆粒,但科學家們才開始揭開它們如何工作的奧秘。 發表於自然觀微生物學研究人員已經詳細說明了這些模式是如何摧毀細菌的--拉伸、切割或撕碎細菌。
  • 昆蟲翅膀帶有可以殺死細菌的納米結構
    蟬、蜻蜓等一些昆蟲的翅膀上覆蓋著可以通過接觸殺死細菌的納米結構。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新聞中心表示,該校專家弄清了這些結構的殺菌機理。這一發現有助於為醫學移植體和生物醫學裝置研發抗菌表層。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 評測|順輝瓷磚新品「蜻蜓的翅膀」:讓空間更靈動
    擁有22年發展歷史的順輝瓷磚,致力於為現代人居空間提供優質的瓷磚產品,新浪家居對順輝瓷磚蜻蜓的翅膀系列中的菸灰藍產品進行評測,下面就來看看它們有哪些出彩的地方。產品&場景圖產品系列:蜻蜓的翅膀色彩:主磚3個顏色:灰白色、橘粉色、菸灰藍配件2個顏色:橘粉色、菸灰藍設計
  • 為什麼蚜獅背這麼多東西?蜻蜓之前為什麼在水下?蜻蜓吃什麼?
    既然蜻蜓媽媽這樣安排,蜻蜓的寶寶也就只有在水中生長了。兩種回答,不知你滿意哪種?我的回答只是基於目前我的認知水平,你也可自己去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第七個問題是″為什麼飛的蜻蜓不下水",我的第一反應是既然蜻蜓會飛了,它為什麼還要下水呢?
  • 「蝶形蜻蜓」現身煙臺 蝴蝶的翅膀蜻蜓的身子(圖)
    水母網7月8日訊(YMG記者申吉忠攝影報導)7日,煙臺市民李女士致電記者稱,她在市區一荷花池看到了一隻既像蜻蜓又像蝴蝶的昆蟲,很漂亮。    李女士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平日愛拍一些花鳥魚蟲。7日上午,她在荷花池拍照,看到很多蜻蜓。「你看,荷花上有一隻藍色的蝴蝶!」
  • 甘肅現1.1億年前蜻蜓化石 翅膀保存完好(圖)
    原標題:「都教授」400歲不老不算啥古蜻蜓1.1億歲,模樣都沒改1.1億歲古蜻蜓「巴依薩晝蜓」的單翅化石住在城裡的娃娃們,如今想看到蜻蜓幾乎不太容易。這些遠古的蜻蜓化石,沒有身體,只有翅膀——有完整的翅膀,也有翅膀碎片。為什麼只有翅膀沒有身體呢?張海春分析說,1.1億年前,巴依薩晝蜓死後,落在湖泊裡,它們的身體有可能很快就變成了魚的美食,而翅膀剩了下來。另外一種可能是,蜻蜓的身體特別容易腐爛,而翅膀比較堅硬,被火山灰掩埋後,變成了化石。
  • 蜻蜓用什麼來點水 ?翅膀 後足 尾部?
    18183首頁 蜻蜓用什麼來點水 ?翅膀 後足 尾部? 蜻蜓用什麼來點水 ?翅膀 後足 尾部?
  • 把齊白石的草蟲畫放大欣賞,蜻蜓翅膀的脈絡都被畫了出來!
    那麼齊白石的工筆草蟲畫為什麼要放大欣賞呢?從齊白石傳世的工筆草蟲畫中可以看出來,他所畫的草蟲篇幅不大,有的草蟲和真實的草蟲比例差不多大小,甚至有的不足指甲大小,所以在欣賞的時候要藉助放大鏡,才可以感受到白石老人的藝術魅力。在一些齊白石草蟲畫展上,很多人都會帶著放大鏡去欣賞。
  • 蜻蜓翅膀,讓科學家重新認識空氣動力!
    飛機飛行最主要依靠發動機提供推力克服阻力從而前進,這一點和蜻蜓毫無二致,人類設計的飛機,機翼外形和蜻蜓翅膀平面形狀非常相似,都是平面形狀的薄板,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後,科學家們很吃驚的發現,蜻蜓翅膀表面完全不光滑,多處凹坑和褶皺,和人造飛機機翼完全相反,不是說光滑機翼阻力才小嗎?
  • 為什麼蜻蜓要點水呢?大話蜻蜓點水
    說到蜻蜓點水,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成語:什麼意思呢,指蜻蜓在水面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面的動作。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也形容輕輕一吻。經常用來批評人們做事不深入,膚淺,淺嘗輒止。夏日的午後,在平靜如鏡的湖面上一些蜻蜓悠閒的飛著, 不時地將細長的尾巴彎成弓狀伸進水中一點, 湖面因此擴張開一圈圈波紋。蜻蜓在水面上飛翔,尾尖緊貼水面,一點一點用尾尖點水, 是俗話說的「蜻蜓點水」。小時候都以為天氣熱了,蜻蜓也喜歡玩水了,蜻蜓真的是在玩水嗎? 不是的,這是雌蜻蜓在產卵。「蜻蜓點水」是蜻蜓生命中的自然組成部分—產卵、繁殖後代。
  • 蚊子的一生之敵「蜻蜓」,為什麼會越來越少?
    但蚊子體積微小、數量巨大、繁殖力強、分布廣泛、適應性極強、變異迅速、耐藥力強,滅絕它貌似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們人類辦不到的事,卻有一種生物能辦到,那就是蜻蜓。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的是,漂亮的蜻蜓不僅長大後專門捕食蚊子,作為蚊子一生的宿敵,從幼蟲時期就開始以吃蚊子的幼蟲為生。蚊子的幼蟲叫孑孓(jié jué),你可能沒聽過,但一定見過,在一些長時間放在外面的水缸裡,或一些池塘小河邊,因為蚊卵要在水中,以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所以,只要是一些不太乾淨的淺水面上,都有可能存在孑孓,孑孓的模樣如下圖所示。
  • 蜻蜓,為什麼在水下產卵,為什麼長大後就不生長在水中了?
    只是每一道題,我都覺得需要幾十到百把字才能稍微講清楚,上面這樣的作答,可能你不滿意,我也覺得不過癮。1、蜻蜓為什麼在水下產卵?蜻蜓為什麼在水下產卵,有人這樣回答,"因為它們小時侯要生活在水下"。我感覺這樣的回答並不恰當,跟著會冒出一個問題"蜻蜓小時候為什麼要生活在水下",因為"蜻蜓在水下產卵",這樣就形成了死循環,誰也回答不了誰。
  • 無人機:擁有了翅膀,像蜻蜓一樣飛翔
    該公司其中一款無人機是從蜻蜓身上獲得的靈感,一出世便引了軍方的投資。四隻翅膀使它在大風中的穩定性完勝現有的微型無人機。這個被稱為Skeeter的秘密項目破解了利用拍打翅膀的方式為無人機提供動力的難題。蜻蜓可以在強風中盤旋,顯然翅膀比螺旋槳更穩定,但它們幾乎是工程師們無法模仿的。
  • 為什麼古人會認為蜻蜓可以化珠?其翅膀和尾巴卻不能?
    例如;鯤雖然能變成大鵬,但大鵬不能變成鯤,其實啊,這不算真正地化,要能相互轉化才算,但很多古人認為能化蟲的東西固然不少,反過來,昆蟲也可以轉化為其他東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的想法吧。蜻蜒化珠道家化變故事極多,充滿仙道之氣,給人以神秘、怪誕的感覺,蜻蜓化珠僅僅是其中之一。晉張華《博物志》:五月五日,埋蜻蜒頭於西向戶下,埋至三日不蝕,則化成真珠。
  • 蜻蜓是昆蟲界最優秀的飛行員?從飛行方式、技巧和翅膀本身說起
    接下來我們可以就蜻蜓的幾種飛行方式、技巧以及蜻蜓翅膀進行分析。在擁有多種飛行方式和技巧後,蜻蜓坐上了昆蟲界優秀飛行員的位置。它的飛行看似簡單僅靠兩對翅膀拍動,殊不知裡面卻有這麼多的奧秘:兩對翅膀輪流振動是一種不一樣的飛行,只振動前翅後翅伸展又是另一種飛行,全部都不振動的時候又可以滑翔,蜻蜓的飛行能力讓我們為之感到佩服。
  • 平時常見的蜻蜓不一定是蜻蜓
    大家齊聲回答:「蜻蜓!」亞靈姐姐接著說:「對!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大家聽好了好不好?你平常見到的蜻蜓不一定是蜻蜓,是真的嗎?」       立國哥哥聽了這個問題後質疑到:「就是你平時看見的蜻蜓,它不一定是蜻蜓?」亞靈姐姐確認:「對!」立國哥哥問:「還可能是別的?」亞靈姐姐又確認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