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會認為蜻蜓可以化珠?其翅膀和尾巴卻不能?

2020-12-04 最好的我啊

之前小編也說過在古人的觀念裡,化有時是相互的。例如;鯤雖然能變成大鵬,但大鵬不能變成鯤,其實啊,這不算真正地化,要能相互轉化才算,但很多古人認為能化蟲的東西固然不少,反過來,昆蟲也可以轉化為其他東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的想法吧。

蜻蜒化珠道家化變故事極多,充滿仙道之氣,給人以神秘、怪誕的感覺,蜻蜓化珠僅僅是其中之一。晉張華《博物志》:五月五日,埋蜻蜒頭於西向戶下,埋至三日不蝕,則化成真珠。又雲,埋與正中門。為什麼蜻蜓可以化珠呢?可能與蜻蜓的形象有關係。蜻蜓的雙眼長得禹時珍云:「弘景曰:蜻蛉有五六種,瑩刷透,無論外形還是色澤,都很像珍珠,惟青色大眼,一名諸乘,俗呼謂胡黎者這為人們提供了聯想的基礎。道家雲,眼可化為青珠。」為什麼蜻蜓的翅膀:尾巴不能夠化珠呢?那是因為與珍珠相差太遠,難以令人產生聯想,當然也缺乏說服力。

李時珍轉述道家之說,並不見得同意。其實,他對變珠之說是有懷疑的:「張華《博物志》亦言,五月五日埋蜻蛉頭於戶內,可化青珠,未知然否?」答案當然是明確的,一般人都不會相信此說。《感應經》上的一 段記載也可以說明:「司馬彪《莊子注》言:童子埋蜻蜓之頭,不食而舞日:『此將為珠。』人笑之。」人們既然笑話這個孩子,顯然不相信蜻蜓頭能變成珍珠。如果蜻蜓能變為珍珠,豈非人人都變成了富翁?所謂「塗青蚨而還錢,埋蜻蛉而變珠」之類,正是利用了人們對財富的渴求心理,因為安想不費氣力就能得到財富的人歷來不少,這是此說易於為一此人相信或樂於相信的心理基礎。

蘇子瞻嘗言,其祖光祿公云:有一書生,晝坐簷下,見大蜂觸網,相整久之,俱墮地。起視,已化為小石矣。書生異而收之,因置衣帶中。一日過市,遇蠻賈教輩,視書生愕眙,揖日:「願見神珠。」笑而辭文定以費中石示之。群賈相顧,喜曰:「此破霧珠!」蠻人至海上採珠室,會以界暗為苦,有此珠霧即自開。因以寶貨易之,值數幹緡。

蒙古及之在福建省時,有村落小民家一婦人,以織麻為業,每夜漚麻於在大盎中,忽一日視之,盎中水涸矣。視之初無罅漏,凡數夕皆然。怪奇異,至夜俟之。夜過半,果有一物來,逕入盎中飲水。其自通,明如月,光照滿室。婦細視之,乃一白蜘蛛耳,其大如五鬥栲栳。其婦遂急以大雞籠罩之,割其腹內得一珠,如彈丸大,照明一室。是夕,得分軍士皆見其家有火光灶天,疑為有火,望日連住扣。其婦人以為無有軍人之脂者,以言誘之,終不能隱,送出示之。其車脅以威,以十五千得之。既而千戶知其事,復殺卒以取之。如此轉數手,本殺數人。最後歸之蒙古,遂以所得福王玉枕並進之,遂得江浙省。平幸聞內府一珠,向以數千錠得之於海。賈方之,此珠不及其半。蓋絕代之寶也。

上則是大蜂觸到蜘蛛網後 二者相鬥墜地而化珠,是蜂化成的還是蜘蛛化成的呢?沒有明說,但參考下則,該是蜘蛛化成的才對。蜻蜓化珠乃取其形似,即東方朔所說的「頭如珠」;蜘蛛化珠則取其音同,蛛者,珠也,是用諧音的方法。二者的共同點都是牽強附會,用似是而非的聯繫作中介,將現實的東西虛化、幻化、神化。

感謝大家能看完小編的文章,能堅持下來的人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有很多文言文。那對於古人說的蜻蜓能化珠的故事大家怎麼看?認同古人的觀點嗎?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評論在文章下方哦,小編會看的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蜻蜓的翅膀不生細菌?
    它能夠製作出精細度超高的複雜圖像,從而揭開了蜻蜓翅膀表面上超過 100 億個微小的「梳狀剔除」結構。 這種獨特的微結構,使得蜻蜓可以通過振翅的方式,將細菌悉數抖落掉。,以更好地了解蜻蜓翅膀的納米結構。結果發現,其翅膀上有超過百億的微小「梳狀剔除」結構。這種「陷阱」是如此地強大,以至於當細菌試圖「逃脫」的時候,會將自身給撕裂掉。
  • 為什麼蚜獅背這麼多東西?蜻蜓之前為什麼在水下?蜻蜓吃什麼?
    我們所處世界不斷向前發展,我想與問題的驅動也很有關係:鳥兒為什麼會飛?於是熱氣球、飛艇、飛機出現。難道飛機只能在空中飛?於是水上飛機、水下飛機(潛水飛機)出現。2/7、蜻蜓是一種遠古時期就存在的昆蟲,在3億年前就有蜻蜓,而人類的出現只在300萬年前。我們知道動物的進化路線是由水至陸地,水躉(蜻蜓幼蟲)在水中生長和發育,這或是蜻蜓保持了遠古生物時的特徵?這是我的猜想。對這個問題,也可這樣作答,在生活中我們常看到"蜻蜒點水"的畫面,這其實是雌性蜻蜓將卵產在水中的生殖行為。
  • 半個鳥翅膀,鹿尾巴,古人的納涼工具是怎麼演變的
    但是好多人一提到扇子,就只會想到了蒲扇和紙扇,但小宮告訴大家,如果只是這樣想就太孤陋寡聞啦,因為扇子流行了幾千年,從達官貴人到平民百姓夏日必備,所以一定是有許許多多的材料與外形的。扇子,在中國有著非常古老的歷史,幾千年來,扇子不僅扇風納涼,還能用來扇風引火,趕蟲,趕蚊子,拂去灰塵,小宮覺得,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處處需要扇子啊。
  • 蜻蜓翅膀「變」氣凝膠
    氣凝膠不僅是非常好的絕緣材料,還是良好的隔熱材料,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比如氣凝膠可以用作太陽能熱水器的隔熱材料,可以很好地保溫,提高熱水器使用效率;可以用來製作保暖衣物,保暖能力好又輕薄;還可以製作輕便又有彈性的球拍……但是氣凝膠製作成本高,製作困難,所以現在的氣凝膠一般只用於航天航空器上,一般日常生活中用不起這種新材料。
  • 把齊白石的草蟲畫放大欣賞,蜻蜓翅膀的脈絡都被畫了出來!
    說到齊白石,很多人會想到他的大寫意繪畫,但是白石老人的工筆畫卻被大家忽視,其實齊白石的工筆畫惟妙惟肖,堪稱一絕。如果把他的工筆草蟲放大欣賞之後,你會發現齊白石被稱為藝術大師並不是徒有虛名,而是真正的實力派。
  • 蜻蜓是昆蟲界最優秀的飛行員?從飛行方式、技巧和翅膀本身說起
    接下來我們可以就蜻蜓的幾種飛行方式、技巧以及蜻蜓翅膀進行分析。但是同樣作為昆蟲,蜻蜓是昆蟲中前飛扇動翅膀次數最少的且速度最快的。它每秒扇動30-50次翅膀,可以在空中進行長時間長距離的飛行還可以隨意的加速,其衝刺飛行速度可達40m/s,這簡直就是昆蟲中的戰鬥機,這是一般昆蟲無法完成的飛行。
  • 國畫碰撞油畫,冷軍的紅蜻蜓畫的出神入化,卻在尾巴上敗給齊白石
    國畫碰撞油畫,冷軍的紅蜻蜓畫的出神入化,卻在尾巴上敗給齊白石文/一休道中國的國畫,主要是以人物、山水、花鳥動物等這麼幾大類,國畫起源於古代,古代的文字為象形字,所以字與畫在當時是一個意思。國畫的繪畫形式主要是用毛筆蘸水彩墨與紙或絹上作畫。
  • 為什麼古人認為龍可以噴火,地球上存在過噴火的動物嗎?
    在古代中國和歐洲的神話傳說中,都有關於龍的記載,中西方文明在3000多年前幾乎沒有文明的交流,但卻不約而同地認為龍可以飛行且具有噴火的功能。但是在古生物考古學方面,我們從來沒有發現即可以飛行又可以噴火的飛行動物。
  • 為什麼蜻蜓要「點水」? 蜻蜓點水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蜻蜓要「點水」? 蜻蜓點水的原因是什麼?時間:2016-06-08 12:23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蜻蜓要點水? 蜻蜓點水的原因是什麼?
  • 為什麼企鵝有翅膀卻不能飛?
    為什麼企鵝有翅膀卻不能飛?時間:2020-03-23 17:33   來源:天晴資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企鵝是典型的海鳥,雖然長著鳥的頭和喙,以及兩個翅膀,卻不能飛行。相反,它一到海裡就活蹦亂跳得像條魚,並且能以每小時18千米的速度在水中飛馳。為什麼企鵝有翅膀卻不能飛呢?
  • 山海經中有一異獸,形狀如牛,卻有著鳥的翅膀和蛇的尾巴,能消炎
    它長得像牛一樣,卻有長著鳥的翅膀和蛇的尾巴。同樣人類食用它的肉也會對身體有益,那就是消腫。山海經原文:又東三百裡,曰柢(dǐ)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qū)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lù),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 巨蟲時代誕生的巨脈蜻蜓,翼展70cm的石炭紀空中霸主!
    ,從化石反應的情況來看,它們的生殖器分布在尾巴末端的位置,而現生蜻蜓的生殖器則靠近頭部一些。30000個小眼睛,可以在不轉頭的情況下看到身體的各個方向,而遇到移動的物體時,還能根據相對位置變化判斷它們的運動速度,有了這樣的眼睛,它們才能在捕食和逃生時靈活應對,制霸天空。
  • 諸書皆言之不詳,可能跟我們現在的蜻蜓有關
    很高興大家打開這篇文章,這期我們主要來介紹一下「蠹化蝗」和「水蠆」,很多人看到這幾個字可能不認識,這些都是古老的昆蟲。大家可能都知道蝗蟲,但肯定不知道「蠹化蝗」,它的種類非常多。當然了,現在在生活中是見不到蠹化蝗的,只能見到蝗蟲,快來跟著我來看看我們古人對「蠹化蝗」的看法吧。
  • 蜻蜓吃什麼:蜻蜓一天竟能吃掉1000隻小飛蟲
    蜻蜓是我們熟悉的動物,古人也是吟詩作對也常常把蜻蜓這萌物給吟進去,但是這樣習以為見的動物,你知道多少?
  • 兒時的蜻蜓(散文)
    記得小時候蜻蜓的種類是很多的,也叫不上學名,夥伴們中間口頭流傳著根據蜻蜓的形狀和顏色起的名字。身上青綠色的就叫做「老青」;身上有麻點的就叫做「老麻」。形體較大、尾巴一節黃一節黑的,我們叫它「黑鐵棍」;尾巴尖上有兩片突出的薄膜,停在那裡時會來回張動,我們叫它「咣咣鑔」。
  • 全新成像技術揭示了蜻蜓翅膀天然抑菌的秘密
    它能夠製作出精細度超高的複雜圖像,從而揭開了蜻蜓翅膀表面上超過 100 億個微小的「梳狀剔除」結構。 這種獨特的微結構,使得蜻蜓可以通過振翅的方式,將細菌悉數抖落掉。蜻蜓翅膀顯微圖(圖片已經過假色處理)via:Annalena Wolff新研究採用了強離子和電子顯微鏡,以更好地了解蜻蜓翅膀的納米結構。
  • 【昆蟲攝影】蜻蜓出殼
    蜻蜓就勢將身體的剩餘部分拔了出來。這時的蜻蜓已經初具模樣,只是尾巴還是短粗短粗的,翅膀也還不夠長,而且皺皺巴巴的。       蜻蜓全身脫離蟲殼後繼續保持垂直的姿態。慢慢地,翅膀開始伸展,內中的水分逐漸蒸發,尾部也漸漸變長。
  • 為什麼蜻蜓要點水呢?大話蜻蜓點水
    說到蜻蜓點水,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成語:什麼意思呢,指蜻蜓在水面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面的動作。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也形容輕輕一吻。經常用來批評人們做事不深入,膚淺,淺嘗輒止。夏日的午後,在平靜如鏡的湖面上一些蜻蜓悠閒的飛著, 不時地將細長的尾巴彎成弓狀伸進水中一點, 湖面因此擴張開一圈圈波紋。蜻蜓在水面上飛翔,尾尖緊貼水面,一點一點用尾尖點水, 是俗話說的「蜻蜓點水」。小時候都以為天氣熱了,蜻蜓也喜歡玩水了,蜻蜓真的是在玩水嗎? 不是的,這是雌蜻蜓在產卵。「蜻蜓點水」是蜻蜓生命中的自然組成部分—產卵、繁殖後代。
  • 齊白石畫田間小蟲子,放大10倍之後,可以清晰看到蜻蜓翅膀上脈絡
    當你看過他的工筆草蟲畫之後,會改變你對他的認識。把他畫的小蟲子放大十倍以後再欣賞,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蜻蜓翅膀上的脈絡,可謂是纖毫畢現。其實齊白石的寫實功底,在當時真是無出其右者,在這點上,我們欣賞他畫的小蟲子就可以感受得到。
  • 路過蜻蜓 | 尾巴翹到天上去了
    夏末驕陽似火,路過池塘,空地上一隻紅色蜻蜓尾巴豎直翹指天空。動作真奇怪,這是什麼沒見過的蜻蜓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