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記載的生物長得都十分奇怪,不是鳥頭蛇尾,就是三首三足。讓人不得不懷疑它們是幾種不同生物在某種特定情況下混血而成的。
今天介紹的怪魚,叫做鯥(lù)。它長得像牛一樣,卻有長著鳥的翅膀和蛇的尾巴。同樣人類食用它的肉也會對身體有益,那就是消腫。
山海經原文:
又東三百裡,曰柢(dǐ)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qū)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lù),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譯文:
再往東三百裡是柢山,其間多水,卻沒有草木。這裡生長一種魚,形狀如牛,棲息在山坡上,尾巴像蛇,而且長著翅膀,翅膀在肋骨上,鳴叫的聲音像耕牛,此物叫鯥(lù)。鯥冬天蟄伏,夏天復甦,食用它的肉能夠消腫。
"冬天蟄伏,夏天復甦",這是所有水系生物的共性。只不過鯥(lù)比同類的魚、蛙更加能睡,春天依舊在蟄伏,必須到夏天才會醒來覓食。
古人如果在與猛獸戰鬥中受傷,出現發炎腫脹的情況,只要吃一條鯥(lù)就能夠立刻痊癒,完好如初。
估計一條鯥(lù)古人是吃不下的,畢竟山海經記載鯥(lù)長得像牛一樣,估計體型很是巨大。
它的食用效果跟消炎藥十分相像,如果現在依舊有這種生物存活,醫學家從它體內估計能提取出消炎藥的成分。
其實看過筆者前面文章的朋友,不難發現,山海經中記載的異獸,全部是對於人類自身有很大裨益的。所以說山海經中記載的異獸一定真的存在過,畢竟古人不能幻想某種生物具備什麼功能,有沒有效,吃了才知道。
我是山海先生話山海,歡迎大家關注留言,一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