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殺死多種耐藥性細菌同時增強免疫的新型...

2021-01-09 網易新聞

當人體受到細菌感染時,為了減輕痛苦和加速痊癒,我們往往會服用抗生素治療,可以在免疫反應清除感染細胞和細菌的同時,防止細菌在身體中放肆侵襲。但隨著抗生素的濫用,細菌也會通過突變和獲得抗生素抗性遺傳元件進化出各種抵抗機制,由此產生了多重耐藥性的「超級細菌」。

抗生素耐藥性是目前世界上最緊迫的公共衛生威脅之一,僅在我國,每年就有數萬人死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細菌的耐藥性菌株感染。然而,目前很少有新型的抗生素被開發出來用於應對耐藥性菌株的感染。

近日,來自美國威斯塔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 IspH inhibitors kill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mobilize immune clearance 的研究成果,其開發了一類IspH抑制劑,這種化合物能直接殺滅幾種耐多藥細菌的臨床分離株,同時還可激發對耐藥性菌的快速免疫反應,達到了廣譜抑制多種細菌的效果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03074-x

2-甲基-D-赤蘚糖醇-4-磷酸(MEP)途徑是一種對大多數革蘭氏陰性細菌和瘧原蟲至關重要但在人類中缺乏的代謝途徑,其負責大多數致病菌細胞存活的必需分子即異戊二烯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人員針對該途徑中的異戊二烯合成必需酶IspH的抑制,設計了既可以殺死細菌又同時增強宿主自然免疫反應的雙管齊下抗菌策略:免疫—抗菌雙作用(DAIAs)。

IspH作為DAIA策略的靶標測試

研究人員首先將該IspH蛋白的晶體結構與960萬個可獲得的化合物進行分子對接,結合表面等離子共振分析,從中篩選出C23.07,C23.20,C23.21,C23.28和C23.47是對表達的IspH蛋白最有效的一些抑制劑。

然後通過修飾這些最有效抑制IspH功能的小分子使其形成細菌可滲透的前藥,對其在多種耐多藥細菌菌的臨床分離株的殺菌效果和MIC90值進行檢測,發現包括產氣腸桿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霍亂弧菌、肺炎克雷伯菌、志賀氏菌、沙門氏菌、分枝桿菌和芽孢桿菌等在內的多種耐藥菌株均可被有效殺死,且比同類抗生素包括美羅培南,丁胺卡那黴素、妥布黴素,環丙沙星以及幾代頭孢菌素等的效果更佳。

IspH抑制劑可抑制IspH並殺死細菌

與同類最佳抗生素相比,前藥C23對革蘭氏陰性菌多藥耐藥臨床分離株的MIC90值更低

對C23及其同類小分子的殺菌機理和毒性進一步分析,發現抑制IspH會導致大腸桿菌和霍亂弧菌的細胞壁和細胞膜形成缺陷, 且處理後的大腸桿菌體及霍亂弧菌內的Vγ9Vδ2T細胞在24-48小時內被激活,並產生了高水平的穿孔素和顆粒溶素和顆粒酶等細胞毒性標記物,這一誘導Vγ9Vδ2T細胞反應的結果在感染的人源化小鼠中也得到了驗證,其能刺激免疫系統具有更強的細菌殺滅活性和特異性,且對人體細胞無任何毒性。

前藥處理後,細菌和人源化小鼠中的γδT細胞被激活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Farokh Dotiwala表示:「我們相信,這種創新的DAIA策略可以在抗生素的直接殺傷能力和免疫系統的自然力量之間產生協同作用,這可能代表著世界上對抗耐藥性菌的一個潛在裡程碑。」

End

參考資料:

[1] IspH inhibitors kill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mobilize immune clearance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圍觀

熱文

熱文

熱文

熱文

醫藥

免疫療法 | 生物仿製藥 | 疫苗 | 耐藥性 | 藥物靶點 | 健康生活 | 藥企新聞 | 藥物盤點 | 製藥技術 | 藥物副作用

基礎研究/轉化醫學

白血病 | 肺癌 | 胃癌 | 結直腸癌 | 肝癌 | 乳腺癌 | 胰腺癌 | 心血管疾病 | 神經退行性疾病 | 腸道微生物

醫療器械/生物技術

體外診斷 | 醫療器械 | 生物納米 | 3D列印 | 基因檢測 | 單細胞測序 | 基因編輯 | 輔助生殖 | 人工智慧 | 精準醫學

政策

抗癌藥 | 4+7帶量採購 | 耗材 | 備案制 | 註冊人制度 | 健康中國 | 新版基藥目錄 | AI醫療器械 | 遠程醫療 | 同股不同權

市場/資本

IPO | 融資 | 合作 | 基金 | 港交所 | 科創板 | 創業板 | 研發投入 | 收購 | 市場&消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抗生素:可殺死多種耐藥性「超級細菌」,同時增強...
    它能增強人體免疫反應,甚至可以殺死最具化學抗性的「超級細菌」,他們稱這是「潛在的裡程碑」。 如果成功商業化,那麼那些感染了超強、高度進化的「超級細菌」的醫院患者,可以服用這種被稱為雙作用免疫抗生素(DAIAs)的靜脈注射藥物,來清除細菌感染。
  • 新型抗生素或可解決細菌耐藥性
    在這項研究中,生物學家Kim Lewis和東北大學的微生物生態學家Slava Epstein開發了一種新的設備iChip,該設備利用土壤中的天然成分可以培養出土壤中的細菌。 研究人員將iChip埋在土壤中,環境中的營養分子會進入到iChip中,這使得細菌比在培養皿中更加能夠茁壯成長。通常情況下,只有約1%的土壤微生物能夠在實驗室生長, iChip將百分比提高到了50%。
  • 細菌耐藥性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文章中,研究人員重點對噬菌體進行了研究,其是一種主要的研究工具,能夠將DNA運輸到病原菌中來中和病原菌的致死活性;單一類型的噬菌體能夠適應多種類型的細菌,因此其或許能夠作為一種創新性的工具來幫助研究人員加速開發治療耐藥性細菌感染的潛在藥物。
  • 殺死「超級細菌」!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
    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新型抗菌表面  Evelyn Zhang • 2020-08-25 09:39:11 來源:前瞻網
  • 新型抗生素的開發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然而新型抗生素的研發十分困難,過去40年裡只有兩類新型抗生素上市;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依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在開發新型抗生素的道路上繼續前行,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多項有望幫助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抗生素的重磅級研究,分享給各位!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並加速了超級細菌的蔓延,使針對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顯得迫在眉睫。近日,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合成的teixobactin藥物並成功治療了小鼠的細菌感染,推動了將teixobactin藥物作為臨床抗超級細菌藥物的進程。
  • 超級細菌爆發:發現可對抗多種抗生素新型致命細菌
    美國埃默裡大學在本周發表的一篇關於美國病人的報告中表示,研究人員近日首次發現了一支可對抗多種抗生素的致命細菌菌株,就連被視為「最後防線」的粘菌素也對其奈何不得。這種狡詐多端、危險莫測的細菌屬於一種對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具抗藥性的克雷伯氏肺炎菌,簡稱CRKP,對目前已知的所有抗生素均有抗藥性,包括被稱為最後防線的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
  • 新研究:細菌被抗生素殺死時會「尖叫」,警告周圍細菌危險來了
    這項研究可能會揭示出一些新的觀點。顯微鏡下的細菌群具有新陳代謝活性,並且生長繁殖迅速,表明這些族群可能有著不同的耐藥機制起作用。此前有部分研究認為,被抗生素殺死的細菌似乎提供了一種保護性的隔斷,由此推測死細菌層可能通過充當阻止抗生素滲透的物理屏障,來保護其餘的活細菌。
  • 研究人員開發出革命性新化合物:能對抗耐抗生素細菌
    現在,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化合物,他們介紹稱這種化合物能殺死兩種耐抗生素細菌。這種化合物可以同時攻擊革蘭氏陽性細菌和革蘭氏陰性細菌--儘管這兩種細菌的細胞壁結構不同。對醫生來說,對抗耐抗生素細菌顯然是一大挑戰。當發現有耐藥性細菌時,某些抗生素會被少量使用,但在使用這些抗生素時,醫生也冒著讓細菌再次進化出抵禦所謂「最後手段」抗生素的風險。在這兩類耐抗生素細菌中,革蘭氏陰性細菌的問題最大。
  • 研究人員開發基於漱口水的光激活系統 可殺死引起蛀牙的細菌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新的基於漱口水的系統,據報導該系統使用光殺死導致出現問題的細菌。Lumoral系統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在商業上發布,由芬蘭創業公司Koite Health開發-該公司由阿爾託大學和赫爾辛基大學醫院的科學家創立。 這個想法是,用戶首先要使用系統中的Lumorinse漱口水漱口30秒。
  • 超級細菌MRSA有了「剋星」 有望促進開發臨床適用的新型抗生素
    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篇微生物學論文稱,美國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殺死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 港媒:香港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抗生素 或可抵抗「超級細菌」
    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1月6日報導,超級細菌已經在世界各地傳播,並且幾乎無法治療。香港一所大學的細菌學家們稱,他們開發出了一類功能強大得足以使具有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包括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失效的抗生素。
  • 殺死「超級細菌」最後一招?科學家發現新抗生素對付MRSA
    殺死感染細菌看起來沒有止境,科學家必須跟上細菌耐藥性的步伐,研製出可以再次殺死「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3月29日凌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美國布朗大學、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份最新成果:一類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早在1961年,英國科學家就將MRSA稱為「超級細菌」。
  • Med Chem Commun: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人類淋病的新型抗生素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7年1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氧化碳釋放分子的治療效應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抗生素2014年英國報導大約有3.5萬名淋病患者,而且很多患者都是25歲以下的男性和女性,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一氧化碳釋放分子(CO-RMs)來靶向作用淋病奈瑟氏菌的「發動機艙」,一氧化碳是機體中產生的一種氣體,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一氧化碳能夠增強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感染的效力。
  • 研究:抗風溼藥物可增強人類對抗超級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日益嚴重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沒有得到緩解,這可能很快使我們擁有的最好的藥物對感染起不到作用。如今,中國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現有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藥物可以被重新利用以此來消除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為了防止這種噩夢的發生,研究人員對現有的藥物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扭轉這種趨勢。研究小組發現,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藥物金諾芬可以恢復兩種「最後的」抗生素--它們正在逐漸失效--的殺菌功能。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是一種用於治療感染的抗生素,這種感染基本上對我們人類的武器庫中的其他所有東西都具有耐藥性。同時,粘菌素由於其嚴重的副作用被認為是最後的手段。
  • 研究:抗風溼藥物可增強人類對抗超級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如今,中國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現有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藥物可以被重新利用以此來消除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抗生素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但不幸的是,幾十年的過度使用使得這種藥物擁有了極強的耐藥性。
  • Nature雜誌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3】Nature子刊:解析關鍵細菌蛋白或有望開發出新型抗生素doi:10.1038/nsmb.3346細菌細胞往往有著保護性的外層結構—細胞壁,而動物細胞則沒有,組裝這種堅硬的護甲往往需要多個步驟,但有些細菌的「盔甲」往往能夠被抗生素靶向作用,比如青黴素和萬古黴素等。
  • 多項研究開發出可增強基因組編輯範圍的新型CRISPR/Cas9工具
    2020年5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在自然界中,細菌利用CRISPR作為一種適應性免疫系統來保護自己免受病毒的侵襲。在過去的十年裡,科學家們成功地利用這一自然現象,發現了細菌中的CRISPR蛋白--其中最廣泛使用的是Cas9酶。Cas9與嚮導RNA(gRNA)相結合,能夠靶向結合、切割和降解特定的DNA序列。
  • 「新進展」韓國科學家開發新型抗癌療法可預防耐藥性 減輕不良反應
    近期,韓國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抗癌藥,可以潛在地預防耐藥性。這種藥物在機體中遇到癌細胞時,會與癌細胞中過表達的組織蛋白酶B反應,產生的結合物與耐藥性抑制劑一起在癌細胞中特異性釋放抗癌劑,從而有效治療癌症。
  • 抗生素耐藥性新機制研究最新進展(第1期)
    雞舍和汙水處理廠是抗生素耐藥性基因傳播重災區doi:10.1038/nature17672抗生素耐藥性細菌經常與醫院和其他健康治療機構相關聯,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雞舍和汙水處理廠也是抗生素耐藥性的熱點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