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等ACS Nano:化煩惱為利器!利用衣物靜電為電子設備供電

2021-02-15 奇物論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s)在生物能量獲取方面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和紡織材料的結合為智能面料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然而,大多數傳統的帶有交流電(AC)的織物TENGs不得不使用一個僵硬、不舒服、不友好的整流橋來獲得直流(DC)來存儲和為電子設備供電。

有鑑於此,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東華大學杜趙群等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最常見的平紋結構的直流織物TENG(DC F-TENG),它巧妙地利用了服裝中有害而煩人的靜電擊穿現象來獲取生物運動能量。

 

本文要點

1小型DC F-TENG(1.5cm×3.5cm)可方便地點亮416個串聯發光二極體。

2此外,還製作了紗線超級電容器,並將其編織到DC F-TENG中,用於採集和儲存能量,為電子設備(如溼度計或計算器)供電,在實際應用中顯示出極大的方便性和高效性。

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DC F-TENG可以直接產生直流電能,而無需通過整流橋從不健康的靜電擊穿中收集能量,作為一種輕便、靈活、耐磨、舒適的能量收集裝置,具有很大的潛力。

                                    

參考文獻:

Chaoyu Chen, et al. Direct Current Fabric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for Biomotion Energy Harvesting. ACS Nano, 2020.

DOI:10.1021/acsnano.0c00138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0c00138

為加強科研合作,我們為海內外科研人員專門開通了生物醫學與工程前沿技術、納米材料合成、機器學習與理論計算、同步輻射與數據分析、儀器分析、求職交流、海內外教師科研合作(實名制)、生物醫學與工程產學研科創合作(實名制)等專業科研交流微信群。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鄭海務教授課題組在ACS Nano上發表關於壓電光電子學與鐵電極化...
    Enhance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of La Doped Bismuth Ferrite/Zinc Oxide Heterojunction by Coupling Piezo-Phototronic Effect and Ferroelectricity」在自然指數期刊、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中科院一區,IF=14.588)上在線發表( https://pubs.acs.org
  • 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王中林
    2007年,王中林團隊首次成功研發出由超聲波驅動的可獨立工作的直流納米發電機,2008年初,王中林團隊又研發出可以利用衣料來實現發電的「發電衣」的原型發電機。這種發電機被王中林稱之為纖維納米發電機。「讓比頭髮絲還細的纖維絲生長出納米材料,再通過馬達帶動長滿納米線的纖維絲相互錯動,機械能就能巧妙地轉化為電能。穿上這樣的「發電衣服」,走路、心跳這樣司空見慣的機械運動將來都能用來發電。
  • 王中林院士團隊Science子刊:透氣、生物降解、抗菌電子皮膚
    通過模仿自然皮膚特性和功能刺激科學家們開發仿生電子皮膚,應用在可穿戴健康監測,智能假肢和機器人技術。根據不同的物理傳感機制,如壓電電阻率、電容、壓電、摩擦電,電子皮膚能夠檢測和量化環境刺激的多樣性,包括溫度、溼度、壓力、振動、和觸覺技術,通過將它們轉換為實時和可視化電子脈衝。
  • 浙大微納電子學院科研團隊ACS Nano發文——近紅外光偏振探測儀:超構表面助力儀器小型化和片上化
    比如,觀看3D電影所佩戴的眼鏡就是利用光的偏振的原理來實現立體影像。,小型化、便捷化、高集成度、柔性化的需求反而比對其探測性能的需求更為迫切。這種可集成、小型化的實驗方案為探索大型儀器裝備的晶片化、便攜化提供了新的啟發思路。
  • 走路為可穿戴設備充電!王中林院士披露納米材料神奇應用
    心臟起搏器能靠呼吸驅動,可穿戴設備靠走路就能供電,就連降雨也能發電。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院士王中林9月17日在中關村論壇「中國北歐可持續發展與創新論壇」上介紹,我國納米材料研發取得的新進展,將在物聯網時代得到廣泛應用。王中林明確表示,納米材料肯定會在物聯網時代得到更多應用。
  • 中科院院士王中林:摩擦發電機或是未來綠色能源的新選擇
    原標題:中科院院士王中林:摩擦發電機或是未來綠色能源的新選擇  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李崢巍 張舵)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24日在京表示,能源安全將是未來各國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不同於發達經濟體,中國應當將能源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應該探索有別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能源發展路線。他認為,摩擦發電技術或為這個戰略作出貢獻。
  • 冬季來臨 如何擺脫靜電煩惱
    冬天來了,靜電又出現了。雖然靜電十分常見,但是我們也不能小看了它,如果不積極預防、及時釋放,靜電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成為冬季裡的一大煩惱。而秋冬季乾燥的天氣則為靜止電荷提供了一個有利於「生長」的溫床,再加之毛衣等衣物多為化纖成分,更易產生靜電。
  • 王中林:一位開掛的科學家和他的納米帝國
    笨重的電池似乎愈發難以滿足這些精緻的電子產品。與此同時,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微型傳感器得到了大規模應用。這些數以萬計的傳感器比指甲蓋還要小。如何給它們供電,成了一個大問題。 於是,王中林適時地提出了 「自驅動(self-power)」 的這一概念。所謂的自驅動,是指不依靠電池等儲能器件,讓電子產品直接從環境中收集能量。這個概念一經提出立刻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 王中林院士Nano Energy綜述:摩擦納米發電機網絡構築藍色能源夢
    在此基礎上,該研究團隊於2012年又成功研製出基於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此後,各種類型的摩擦納米發電機接連被研製出來,不斷革新著人們對能量收集的傳統概念。經過結構改進與優化,當前摩擦納米發電機單個器件的最大輸出功率已達到500 W/m2,瞬時能量轉化效率已達70%,已滿足很多小型電子設備的供電需求。
  • 共生心臟起搏器丨真正意義上的植入式自驅動醫療電子器件
    SPM的能量採集部分為植入式摩擦電納米發電機(iTENG),其具有柔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優異的穩定性和體內高輸出性能等特點。在未來,植入式醫療電子設備可以利用人體能量實現自驅動。植入式醫療電子(IMEs, implantable medical electronics)是學術界、醫學界和產業界的一個熱門話題。
  • 王中林院士《ACS Nano》隱蔽水生微型機器人的納米發電機
    最近,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量與納米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團隊提出了一種用於水生微型機器人的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啟用電介質上電潤溼以最大運動速度1 cm/s向前驅動光學透明的微型機器人(重量為0.07 g,體長為1 cm)。展示了多種運動功能:在矽油/去離子水界面處,海水中機器人淨重的3倍負載。此外,微型機器人的運動通過風力驅動的TENG進行了演示,並且在紅外攝像頭和分貝儀的作用下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能。擬議的水生TENG-Bot不僅顯示了將環境能量轉換為微型機器人的驅動力的潛力,而且還揭示了光學,聲波和紅外隱藏的優勢。
  • 新國大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型發電裝置,利用陰影效應為電子設備供電
    而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穎的發電方法——利用常見但往往被忽視的光學效應來發電,從而將陰影扭轉為積極的形象。這一新穎的概念開闢了一種供電新途徑:在室內照明環境下產生綠色能源為電子設備供電。
  • 利用紙基生物燃料電池為一次性電子產品供電
    在2020年的消費電子展上,該解決方案無爭議地贏得了「Leyton Sustainable Startup Challenge」冠軍,這一方案利用酶、碳電極和紙基微流控技術,為可攜式和一次性電子設備提供了持續性更好的供電方式。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
    對於模擬用於神經形態計算應用的神經元活動的憶阻或人工突觸設備的開發,人們倍感興趣。儘管已經有許多關於在剛性基板上實現人工突觸電晶體的報導,但是使用柔性器件有可能實現更廣泛的應用。此外,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一種柔性神經電子皮膚及其周圍神經,其中柔性鐵電駐極體納米發生器(FENG)用作感覺機械感受器,可產生由人工突觸處理和傳遞的動作電位。
  • ACS Nano:單原子,雙功能:構效關係與反應途徑
    要點1. MPc通過與石墨烯片層的π-π共軛形成電子通道,提高了MPc-GO在析氧和還原反應中的性能。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由於Fe原子對O2物種具有較高的親和力,FePc-GO在該系列催化劑中具有優異的ORR活性。Operando X射線吸收光譜和密度泛函(DFT)研究表明,催化劑的OER性能分別與低電位區和高電位區的熱力學或動力學控制有關。
  • 一篇ACS Nano,全面了解單原子催化劑在電池領域的應用!
    下一代電化學能源存儲和轉換設備,主要包括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金屬硫電池和金屬離子電池,已被視為未來大規模能源應用的有希望的候選者。所有這些系統都是通過一種化學轉化機制運行的,目前這種機制受到反應動力學差的限制。單原子催化劑(SACs)具有最大的原子效率和明確的活性位點。它們已被用作電極組分,以增強氧化還原動力學並調節反應界面處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器件性能。
  • 中南《ACS nano》:石墨烯助力增強快速儲鈉性能
    基於能帶理論,對不同界面結構與倍率性能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加深了人們對活性材料與炭材料之間的異質結結構的認識,為後續的電極材料的研究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 鈉離子電池(SIBs)憑藉更低的成本,儼然成為最有希望替代鋰離子電池的新型儲能設備。
  • 乾燥、靜電……這些冬季煩惱一次教你解決!
    一到冬天,皮膚乾燥起皮、被窩冷得像冰窖、衣服起靜電噼裡啪啦…… 本來寒冷已經讓人難熬,這些附加痛苦更讓人抓狂。 我們收集了冬天最常見的10個煩惱,並找到了解決方法,一起幫你過好這個冬天。 01 皮膚乾燥 一到冬天,好多人身上就會有好多白花花的皮屑,嘴唇也時常乾裂,手上的倒刺拔了又長。
  • Nature:王中林小組研製出纖維納米發電機
    (圖片來源:王中林實驗室) [科學網 趙彥 報導]從2006年開始,王中林小組相繼發明了納米發電機、直流發電機。在2006年他首次提出了壓電電子學(Piezotronics)的概念和新研究領域。由於氧化鋅具有獨特的半導體和壓電性質,彎曲的氧化鋅納米線能在其拉伸的一面產生正電勢,壓縮的一面產生負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