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超彈,吸溼和離子傳導納米纖絲氣凝膠壓500恢復91%

2021-01-20 Macromolecule聚合物

【前沿背景】

由於對材料合成具有綠色和可持續的要求,纖維素納米原纖維(CNF)作為一種豐富的,可再生的和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已被廣泛探索為3D列印的理想選擇。但是,這些3D列印的CNF整料通常是剛性的,在乾燥條件下沒有令人滿意的彈性和壓縮形狀恢復行為。儘管已經通過矽烷蒸氣疏水改性,化學交聯和定向冷凍澆鑄成功製造了彈性CNF氣凝膠和泡沫,但由於其複雜的層次結構,這些策略對於3D列印的整體式材料無效。迄今為止,尚未報導過彈性3D列印的纖維素整料,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克服這一限制。

【科研摘要】

可壓縮和超彈性的3D列印整料在儲能,軟電子和傳感器等各種應用中顯示出了巨大的希望。儘管使用某些有限的材料(尤其是石墨烯)構造了這種彈性整體材料,但尚未在自然界中最豐富的材料纖維素中實現,這部分歸因於纖維素中強大的氫鍵網絡。最近,英屬哥倫比亞大學Feng Jian團隊在《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Superelastic, Hygroscopic, and Ionic Conducting Cellulose Nanofibril Monoliths by 3D Printing的論文。他們報告了一種3D列印的纖維素納米原纖維整體材料,該材料在相對溼度為43%時顯示出極好的彈性(在500次壓縮測試後,應變回復率超過91%),可壓縮性(高達90%的壓縮應變)。通過3D列印和冷凍乾燥的分層體系結構設計,以及結合吸溼鹽來吸收水分,可以實現這種高性能CNF整體材料。高度靈活的CNF整料的便捷高效的設計策略有望擴展到纖維素以外的材料,並可以在柔性傳感器,隔熱和許多其他領域中實現更廣泛的應用。

【圖文解析】

具有流變特性的CNF油墨被開發用於3D列印,然後使用CaCl2進行交聯(示意圖1a)。CaCl2交聯可以在Ca2+與CNF的表面羧酸酯基之間引入靜電相互作用,從而使結構收縮,並可以通過冷凍乾燥進一步壓實。當放置在潮溼環境中時,結構中的CaCl2晶體可以通過正交逐層沉積產生的大毫米孔吸收水,並進入由冷凍乾燥誘導的冰晶模板產生的大孔/微孔(示意圖1b)。作為吸溼鹽,CaCl2可以從環境中快速吸收水,並且水可以通過極性表面基團進一步鎖定在CNF的表面。由於存在被吸收的水,CaCl2可以分解為Ca2+和Cl–,它們與超彈性特性一起,使3D列印的CNF整料用作應變傳感器(示意圖1c)。吸收的水還可以引入彈性行為,因為它可以與CNF的表面羥基形成氫鍵,從而破壞原纖維間的氫鍵(示意圖1d)。

示意圖1.(a)CNF整體的3D列印示意圖,然後進行CaCl2誘導的交聯和緻密化;(b)舉例說明吸溼鹽CaCl2吸收水蒸氣,表明水蒸氣被CaCl2吸收,然後被鹽和極性表面基團鎖定;(c)離子通過水合結構的傳輸和證明用作應變傳感器;(d)水分子激活形狀恢復特性的機理的圖示。

作為直接墨水書寫3D列印的關鍵特徵,CNF的流變特性得到了表徵,並在圖1a,b中給出。CNF墨水的2.0%和2.5%均顯示為具有明顯的剪切稀化行為的固體糊劑,使墨水能夠有效地流過精細沉積噴嘴。高得多的儲能模量也證明了CNF墨水的固體狀行為(G')比損耗模量(G'')(圖1b)。與2.0%CNF油墨相比,2.5%CNF油墨明顯顯示出低剪切粘度(32.4 vs 22.6 kPa·s),儲能模量(2400 vs 1710 Pa)和屈服應力(100 vs 63 Pa)明顯更高。這種足夠高的儲能模量和屈服應力可確保在印刷過程中形成長絲,並在印刷後保持良好的形狀保真度。

圖1.(a,b)2.0%和2.5%CNF油墨的流變特性:(a)穩態粘度與剪切速率的關係,以及(b)儲能模量(G')和損耗模量(G'')與振動應力的關係 。(c)約10毫米高的水凝膠狀和凍幹3D列印整料的照片。(d)3D列印整料在冷凍乾燥之前和之後的體積保留值。(e)在43%RH和乾燥狀態下3D列印整料的密度。(f)在43%相對溼度下3D列印整料的吸水率和相應的灰分產率。

在較高的填充密度(50%)下,可以獲得具有難以區分的網格的泡沫狀結構。圖1c中顯示了使用2.0%和2.5%CNF墨水以20%,25%和30%的填充密度進行3D列印的結構。將CaCl2交聯的3D列印的CNF整料冷凍乾燥,得到白色整料,其形狀保持良好,沒有明顯的變形或塌陷(圖1c,底部)。由於CNF油墨具有出色的流變特性,在3D列印後可以保留超過97%的原始設計體積(圖1d),並且由於氫鍵引起的締合,冷凍乾燥後的體積保留值降至64-77%。CNFs在43±3%相對溼度(RH)和乾燥狀態下,所有整料的密度分別為0.09-0.12 g/cm3和0.06-0.08 g/cm3(圖1e),表明結構輕巧。密度低於或等於先前報導的輕質3D列印纖維素(0.084–0.099 g/cm3)。隨著填充密度的增加,吸收的CaCl2的灰分產率從47%降至34%(圖1f),遵循相同的趨勢作為吸水率的指標,表明3D列印CNF整料的吸水率主要是由於吸溼鹽引起的。

圖2.(a)在50%和70%應變下,具有不同CNF濃度(2.0%和2.5%)和填充密度(20%,25%和30%)的所有印刷整料的壓應力-應變曲線。(b)在平面內(頂部)和平面外(底部)壓縮後,將3D列印的2.0%–20%CNF整料的形狀恢復照片。(c–e)3D列印整料在ε70%和50 mm/min加載/卸載速率下的循環壓縮應力-應變曲線(20個循環)。

由於吸溼鹽吸收了大量水(41–56%),並且水是纖維素的良好增塑劑,因此3D列印的CNF整料有望在環境條件下表現出良好的彈性。通過在43%RH和50 mm/min壓縮速率下進行單軸面外壓縮測試來表徵這種彈性行為(圖2)。使用SEM成像來表徵3D列印CNF整體的形態演變(圖3a)。如果沒有CaCl2交聯,則可以觀察到具有疏鬆的支杆和孔的高度多孔的結構,這與大的體積保留值和更高的比表面積是一致的。支撐杆上的大孔表明,由於缺乏交聯,CNF彼此鬆散地結合在一起。隨著CaCl2濃度的增加,結構變得越來越不多孔,並且定義更加清晰(圖3a),並且當CaCl2濃度高於0.5 M時,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矩形孔和直的窄支杆(線寬為300μm)。

圖3.(a)用0.5 M CaCl2溶液交聯的3D列印的2.0%–25%CNF整料的SEM圖像。(b)在43%RH下,不同鹽濃度的3D列印乾燥的2.0%–25%CNF整料的吸水能力的時間曲線。(c)放大後的剖面圖顯示了初始吸水率(k)。(d)在相對溼度分別為43%,65%和95%的情況下,吸水能力為2.0%-2.5%0.5 M整料的時間曲線。(e)TGA,(f)DTG曲線,以及(g)2.0%–25%整體材料與0–2 M CaCl2交聯的FTIR光譜。

3D列印的CNF整料在CaCl2水溶液中以不同的CaCl2濃度交聯,並研究了CaCl2含量對吸水率的影響(圖3b)。儘管平衡水的吸收隨CaCl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隨著水吸收速率(k)從0.1 M CaCl2的1.58%/min降低到2 M CaCl2的0.25%/min,動力學變得更慢(圖4c)。從SEM形態觀察到,降低的吸水率可能是由於在較高的CaCl2濃度下更緊密和交聯的結構。吸水率和平衡水含量都隨著相對溼度的增加而增加(圖3d)。

圖4.(a)用0.3M,0.5M,0.75M和1M CaCl2溶液處理的3D列印的2.0%–25%CNF整料的壓縮應力-應變曲線。(b)3D列印的2.0%–25%CNF整體材料的楊氏模量與密度的關係,該整體材料經0–2 M CaCl2溶液在43%RH和典型泡沫下處理。(c,d)通過c平面外壓縮和(d)平面內壓縮,3D列印的2.0%–25%–0.5 M整料的循環(最多100個循環)σ-ε壓縮曲線。(e)三個3D列印整料在壓縮應變為0-57.1%時相對電阻變化的時間曲線。(f)3D列印的整料的相對電阻變化是壓應力的函數。(g)在10個壓縮循環中,在7.1%,14.3%和50.0%應變的循環壓縮下,相對電阻變化為2.0%–25%–0.5 M整體式。

使用3D列印的CNF整料的熱重分析(TGA)和導數熱重分析(DTG)曲線來探測熱穩定性(圖3e,f)。FTIR譜圖顯示峰在3338–3444 cm–處有明顯的紅移。隨CaCl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存在大量弱氫鍵結合的水分子(圖3g)。由於CaCl2會顯著影響吸水率,因此可以預期,通過改變其力學性能和彈性可以輕鬆實現CaCl2含量。圖4a給出了在ε50%和70%,相對溼度為43%的條件下,採用0–2 M鹽處理的2.0%–25%CNF整體材料和對照樣品的壓縮應力-應變曲線。圖4a中的楊氏模量連結和控制的2.0%–25%CNF整料在泡沫狀材料的典型範圍內下降(圖4b),然後隨著冪律隨密度增加而下降的趨勢,其縮放係數為-2.01。3D列印的2.0%–25%–0.5 M的結構完整性和抗疲勞性通過在面外和面內方向在43%RH下進行100次循環的高達50%應變的循環壓縮測試得到了進一步研究(隨著應變從7.1%逐步增加到57.1%,可以觀察到相對電阻的增加,這是因為較高應變時電阻降低了(圖4e)。7.1%的較小應變,表明3D列印的整料對小變形敏感,非常適用於精細的傳感應用;填充密度顯示的應變敏感性很小,但由於離子電導率的提高,CaCl2含量的增加明顯提高了應變敏感性。

參考文獻:doi.org/10.1021/acsnano.0c10577

版權聲明:「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ACS Nano: 3D列印超彈性,吸溼性和離子傳導性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材
    3D列印塊材在儲能,軟電子和傳感器等各種應用中顯示出了巨大的應用前景。有鑑於此,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Feng Jiang教授等人,報導了一種3D列印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體材料,該材料在43%的相對溼度下表現出極好的彈性(在500次壓縮測試後應變恢復超過91%),可壓縮性(高達90%的壓縮應變)和壓力敏感性(0.337 kPa-1)。
  • 葉片表皮細胞形狀由細胞壁中的果膠納米纖絲決定,領域重要...
    該研究以擬南芥為模式植物,利用3D-dSTORM超高分辨顯微技術觀察了葉片表皮細胞細胞壁的果膠分布,發現果膠(Pectin)只積累在垂周壁,即與葉片表面呈垂直方向的細胞壁,果膠呈現納米纖絲狀態排列,改變果膠的甲酯化程度會影響細胞生長。作者還利用計算機建模模擬試驗觀測結果。所以,作者認為細胞壁中的果膠納米纖絲決定了葉片表皮細胞的凹凸形狀,該過程不依賴於膨壓。
  • 葉片表皮細胞形狀由細胞壁中的果膠納米纖絲決定, 領域重要進展
    該研究以擬南芥為模式植物,利用3D-dSTORM超高分辨顯微技術觀察了葉片表皮細胞細胞壁的果膠分布,發現果膠(Pectin)只積累在垂周壁,即與葉片表面呈垂直方向的細胞壁,果膠呈現納米纖絲狀態排列,改變果膠的甲酯化程度會影響細胞生長。作者還利用計算機建模模擬試驗觀測結果。所以,作者認為細胞壁中的果膠納米纖絲決定了葉片表皮細胞的凹凸形狀,該過程不依賴於膨壓。
  • 上海3D列印:一篇文章帶你了解陶瓷3D列印
    很多人的認識是工藝品的陶罐和陶瓶,但事實上陶瓷是一個相當寬泛的術語,包括陶器和氧化鋁之間的一切。陶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希臘,在那裡他們會在高溫下烘烤黏土,使之變得堅硬。從技術上講,陶瓷是一種固體材料,由金屬、非金屬或離子和共價鍵組成的無機化合物組成。
  • 中國科學家發現高性能離子傳導膜 登上《科學》雜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研究員、成會明院士團隊,前不久製備出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並發現其過渡金屬空位使該類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 MIT華人教授發明神奇墨水,在小鼠大腦中植入3D列印柔軟電極
    這種液體是水和PEDOT: PSS納米纖維的混合物。液體的導電性來自這些納米纖維,當它們接觸時,就像一個隧道,任何電荷都可以通過它們流動。如果將這種聚合物以液態形式送入3D印表機中,它只會在下層表面滲出。因此,該團隊尋求一種在保持材料固有的導電性的同時增稠聚合物的方法。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其次,懸浮液介質的微觀結構在經過噴嘴的擾動和任何沉積材料的位移後,其微觀結構會自動恢復;這種自愈能力允許介質從流態態轉變回固態態,從而封裝沉積的材料。理想情況下,流體化的介質應該是迅速的,以確保沒有裂縫或空氣袋將拖從移動噴嘴。因此,印刷軟質材料或低粘度流體,往往含有高的水含量,是可行的與懸浮媒體的使用。這代表了可以使用基於擠壓的列印技術列印的材料調色板的顯著增加。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要實現科學工程的突破,需要大量的工作和研究,更需要專業團隊技術攻關。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 微量金納米粒子的神奇效果,3D列印變色杯會隨著光線改變顏色
    3d列印的高腳杯是二向色的,意思是它在不同的光線下會改變顏色。視頻顯示,當光線通過杯子時,杯子會從透明的紫色變成不透明的棕色。幾個世紀以來,納米顆粒一直被用來給材料著色,儘管工匠們不知道為什麼它們會有這樣的光學效果。 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和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利用金色納米粒子製造出了這種二向色溶液。他們使用檸檬酸鹽將金離子還原為金納米粒子,這種二向色溶液可以呈現出不同的神奇顏色。
  • 日本紡織業全力突破納米技術
    日本紡織業全力突破納米技術 2003-08-27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日本化纖和染整行業為了加強其國際競爭能力,致力於納米新技術的應用與研究。
  • 俄科學家開發基於納米顆粒高解析度雷射3D列印
    雙光子光刻是一種3D列印方法,與大多數雷射3D列印技術不同,3D雷射列印技術的解析度受3D印表機雷射點的大小限制,雙光子聚合技術可將列印解析度提高到難以置信的精度。對於醫學研究領域,即用於藥物輸送、組織再生、化學和材料合成的應用而言,這項技術值得深入研究。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感覺3D列印技術就是為創造新事物而生的,為設計和製造過程帶來了新的方式。因此,我們看到藝術家開始注意並利用該技術的獨特品質來創作3D列印藝術。通過逐層製作授予的設計自由度和3D可列印材料的多功能性為各類藝術家開闢了新的前沿。經濟實惠的3D列印技術有助於在雕塑,時尚,裝置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和規模創新,以及跨學科的合作。
  • 重磅:全球3D列印十大尖端技術革命
    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找到了一種可行的創新型方法——「納米液滴」3D列印。這種方法能夠以金、銀納米顆粒為原料3D列印出超薄的「納米牆」,從而製造出從未有過的透明導電電極,最終創造出畫面質量更好、響應更精準的觸控螢幕。ETH的新方法——以金、銀的納米顆粒為原料3D列印出納米牆卻沒有這樣的缺陷,因為它可以同時實現較高的透明度和導電性。
  •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打開APP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陳翠 發表於 2019-03-26 16:33:56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可耐「冰火考驗」的超輕超彈材料
    新華社合肥12月30日電(記者徐海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研究團隊和梁海偉教授課題組近期研製出一種「超輕盈」的新材料,能經歷200萬次壓縮仍「超彈」不變形,可耐受零下100攝氏度到零上500攝氏度的「冰火考驗」,在全球同類材料中性能領先,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國際材料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先進材料》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含高度分散FeSe2納米粒子多孔碳納米纖維用作鈉和鉀離子電池陽極
    :含高度分散FeSe2納米粒子的多孔碳納米纖維用作鈉和鉀離子電池陽極DOI:10.1016/j.jallcom.2020.155265鈉和鉀離子電池(SIBs和PIBs)由於鈉和鉀金屬的豐富性和低廉的價格而在大規模應用中受到了廣泛關注。但是,較大的Na+和K+會導致緩慢的動力學、較大的體積變化和不理想的循環性能。
  • 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在10秒內識別冠狀病毒的3D列印傳感器
    中國3D列印網9月29日訊,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人員3D列印了一個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大約10秒內識別Covid-19抗體。以目前的形式,AJP能夠生產具有高達10微米特徵的材料,這些材料具有高精度的導電和非導電特性。該過程使用可以粘附到現成表面上的類似墨水的小液滴形成結構。 AJP的一些應用包括電子,航空航天,醫療設備製造,傳感器等。多家公司已將Optomec的AJP技術用於製造高解析度電子電路和設備,例如應變傳感器,無線藍牙收發器和小型數模轉換器晶片。
  • 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具備自我監測能力 可3D列印汽車
    (原標題: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具備自我監測能力 可用於3D列印汽車)
  • 【觀察】溫度對3D列印PLA粘土納米複合材料的影響
    3D列印應用中使用層狀矽酸鹽增強PLA的可能性,還特別研究了列印溫度對3D列印粘土/PLA納米複合材料的影響。熱重分析(TGA)表明,納米粘土的存在也提高了熱穩定性,並起到了成核劑的作用。  "最後,對於3D列印樣品,當提高列印溫度時,觀察到兩種PLA等級及其納米複合材料的不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