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論!葉片表皮細胞形狀由細胞壁中的果膠納米纖絲決定,領域重要...

2020-12-06 騰訊網

目前普遍認為,植物細胞的生長是由膨壓所驅動的,膨壓會造成細胞壁壓力從而導致變形。在分子水平上,這個過程是由纖維素微纖絲的重排所介導的,即細胞壁重塑,細胞的生長方向與纖維素的排列方向平行。

但有證據表明,利用纖維素的排列方式來解釋細胞各向異性生長是不充分的。植物細胞各向異性生長的機制仍然是複雜而未解決的問題。

2020年2月28日,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Alexis Peaucelle實驗室,題為「Pectin homogalacturonan nanofilament expansion drives morphogenesis in plant epidermal cells」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以擬南芥為模式植物,利用3D-dSTORM超高分辨顯微技術觀察了葉片表皮細胞細胞壁的果膠分布,發現果膠(Pectin)只積累在垂周壁,即與葉片表面呈垂直方向的細胞壁,果膠呈現納米纖絲狀態排列,改變果膠的甲酯化程度會影響細胞生長。作者還利用計算機建模模擬試驗觀測結果。所以,作者認為細胞壁中的果膠納米纖絲決定了葉片表皮細胞的凹凸形狀,該過程不依賴於膨壓。

該研究的關注點為果膠的主要組分Homogalacturonan (HG),其中甲酯化HG的抗體是LM20,去甲酯化HG的抗體是2F4。作者利用免疫螢光的方法對4微米厚擬南芥葉片表皮切片中的果膠進行定位,並且利用3D-dSTORM超高分辨顯微技術,使其解析度達到幾十納米的水平。

他們發現果膠(Pectin)只積累在垂周壁,即與葉片表面呈垂直方向的細胞壁,果膠呈現納米纖絲狀態排列(上圖B-D)。而在平周壁未檢測到果膠分布。這種納米纖絲也能利用冷凍掃描電鏡(cryo-SEM)觀察到(上圖F)。作者利用誘導表達PECTIN METHYLESTERASE 5 (PME5oe)促進HG去甲酯化,誘導表達PECTIN METHYLESTERASE INHIBITOR 3 (PMEI3oe)抑制HG去甲酯化,來改變果膠甲酯化狀態,發現前者的納米纖絲長度是後者的1.4倍。

作者測量了PME5oe和PMEI3oe中果膠甲酯化的變化規律(下圖A),代入相應參數,利用3D nonlinear FEM model進行計算機建模,模型輸入HG甲酯化的不對稱分布,輸出沿垂周壁上細胞壁的厚度。

但模型不能夠充分模擬cryo-SEM的觀測結果(下圖D, E),暗示HG納米纖絲的排列對表皮凹凸形狀的形成是重要的。

作者利用葉片脫水復水試驗,發現脫水後,平周壁皺縮而垂周壁無明顯變化。暗示與平周壁不同,改變膨壓不會對垂周壁產生壓力,以上結果與模型預測一致(下圖D)。通過施加PME酶或提高pH使HG全部甲酯化,組織長度擴大1.42倍,表明細胞壁果膠甲酯化影響細胞生長(下圖E)。

綜上所述,該研究表明細胞外細胞壁也是是塑造植物細胞的積極參與者,可以在不依賴於膨脹壓力的情況下主動塑造其中的細胞(如下圖)。

Model:包含果膠納米纖絲的細胞壁模型

Remark:超高解析度顯微技術和計算機建模是本文的主要技術手段,可見,生物學與數學、物理學、化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交叉,對生命科學的推進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1/1003

相關焦點

  • 【Science】新理論!葉片表皮細胞形狀由細胞壁中的果膠納米纖絲決定, 領域重要進展
    在分子水平上,這個過程是由纖維素微纖絲的重排所介導的,即細胞壁重塑,細胞的生長方向與纖維素的排列方向平行。但有證據表明,利用纖維素的排列方式來解釋細胞各向異性生長是不充分的。植物細胞各向異性生長的機制仍然是複雜而未解決的問題。
  • 【Science】新理論!葉表皮細胞形狀不是由膨壓決定的!
    在分子水平上,這個過程是由纖維素微纖絲的重排所介導的,即細胞壁重塑,細胞的生長方向與纖維素的排列方向平行。但有證據表明,利用纖維素的排列方式來解釋細胞各向異性生長是不充分的。植物細胞各向異性生長的機制仍然是複雜而未解決的問題。
  • [趣味生物]原核與真核生物的細胞壁
    1.細菌細胞的質膜外有細胞壁,重量約佔細胞乾重的10%~20%。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此外,有的細菌的細胞壁還有胞壁酸和特殊的脂類化合物。  細菌的細胞壁有以下功能。  (1)保護細胞,能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如革蘭氏陽性菌,可承受2 kPa的壓力。
  • 葉片的結構:葉片的主要由表皮、葉肉和葉脈構成
    表皮細胞一般為形狀不規則的扁平體,側壁凸凹不齊彼此互相嵌合,連接緊密,沒有細胞間隙,在表皮細胞的外壁上有一層也是透明的且不易透水的角質層。表皮上這些成對的半月形細胞,叫做保衛細胞。通常上表皮的保衛細胞少於下表皮。保衛細胞中綠色的顆粒是葉綠體。葉綠體在保衛細胞及葉肉細胞裡有,在表皮細胞裡卻沒有。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叫氣孔。
  • 生命學院李磊課題組在細胞壁miRNA功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研究發現,miR775通過靶向一個編碼半乳糖基轉移酶的基因調控細胞壁果膠含量從而決定擬南芥內在器官大小。miRNA對靶基因的轉錄後調控機制在植物中廣泛存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植物初生細胞壁也是細胞生長和組織器官發育的重要結構基礎,具有十分複雜的成分和結構組成,細胞壁多糖基質的合成與修飾需要多個基因參與。然而目前還沒有miRNA如何調控細胞壁生物合成的系統性研究。
  • 科學家揭示微管介導的細胞壁各向異性調控葉片扁平化形態建成
    Current Biology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焦雨鈴研究組發現調控植物器官塑形的生物力學機制責編 | 逸雲扁平化是葉片等植物器官最為常見的形狀之一。另一種常見的器官形狀是輻射對稱,如根、莖。不同的器官形狀如何產生是一個基本的發育生物學問題。
  • 新研究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木聚糖特異性氧乙醯轉移酶(XOAT1)的結構信息和工作機制,在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植物細胞》。植物細胞壁為細胞提供機械支持,決定其大小和形狀,並影響植物的發育和應力反應。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細胞壁及其作用
    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纖維素,它形成細胞壁的框架,內含其他物質。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這種框架由一層層纖維素微絲,簡稱微纖絲組成的,每一層微纖絲基本上是平行排列,每添加一層,微纖絲排列的方位就不同,因此層與層之間微纖絲的排列交錯成網。微纖絲之間的空間通常被其他物質填充。     此外,在一些植物表皮細胞壁中,常有蠟質、角質、木栓質。
  • 新研究助力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新聞—科學網
    多糖氧乙醯化在植物細胞壁發育中具有重要意義,但對這一過程的具體機制知之甚少。
  • 《生物提高》植物細胞全部都有細胞壁嗎
    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植物細胞的形狀大小儘管多種多樣,但基本結構是一樣的。例如一切活細胞都含有原生質和其外面的細胞壁。
  • 辣根過氧化物酶催化阿魏酸交聯果膠物化特性
    阿魏酸在植物細胞壁中廣泛存在,是細胞壁的重要結構成分。按結構分為順式和反式2 種,植物細胞壁中絕大多數為反式阿魏酸,呈纖維狀結晶;順式阿魏酸為黃色油狀物,自然界中含量較少。阿魏酸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如抗炎、抗病毒、抗輻射、抗細胞凋亡、抗癌等,具有很好的生理保健作用。阿魏酸在食品工業中有多種應用,可作為天然食品防腐劑,抑制脂肪酸的過氧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 選修1:果膠和果膠酶的實驗解惑
    1.果蔬汁提取目前果汁的提取方法主要是加壓榨出和過濾,果汁加工時首先將植物細胞壁破壞。大多數植物細胞壁主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物質等組成,細胞壁的結構較緊密,單純依靠機械或化學方法難以將其充分破碎。
  • 錢前/欒升揭示PSL1在調節細胞結構和水分關係方面的作用機理
    New Phytol | 錢前/欒升合作揭示PSL1在調節細胞結構和水分關係方面的作用機理來源 | 中國水稻研究所網站編輯 | 奕梵該研究發現,PSL1(PHOTO SENSITIVE LEAF ROLLING 1 )具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作用,可調節水稻細胞壁生物合成、植物發育以及耐旱性。植物細胞壁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芳香族化合物組成,細胞壁不僅為植物組織提供機械強度和保護的中心,而且在調節植物的生長和發育中也起著關鍵作用。
  • 第二節 植物細胞
    二、細胞壁每個植物細胞的外面包著的細胞壁都不止一層。其中,兩個植物細胞共有的那一層,起著連接兩個相鄰細胞的作用,叫做胞間層,也叫做中膠層。與胞間層貼在一起的那一層,叫做初生壁。有的細胞,如厚壁細胞,細胞壁很厚。這種細胞在緊貼著初生壁的地方還生有次生壁。(如下圖)
  • 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到底有啥關係
    纖維素微纖絲(灰色棒狀)在細胞表面被合成,外包半纖維素(藍線和紫線),並通過半纖維素和其他微纖絲連接起來。果膠(紅線、黃線和綠線)形成一個內鎖基質,控制微纖絲的空間結構和細胞壁的孔隙度。果膠和半纖維素在高爾基體中被合成並通過質膜上的小泡分送到細胞壁沉積在細胞表面。為了便於觀察,左邊僅顯示了半纖維素-纖維素形成的網絡結構,右邊主要是果膠網絡。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 結合在纖維素表面的一層富有彈性的多糖。它們將不同的纖維素微纖絲交聯起來,形成相互粘連的網狀結構,或者在微纖絲的表面形成一個光滑的外殼阻止微纖絲之間直接的接觸。
  • 【植物學】細胞壁與細胞板的關係
    植物細胞在分裂過程中要形成細胞板。在之前講胞間連絲的起源過程中(點擊連結查看)我們提到過,高爾基體合成的多糖參與了新的細胞壁和細胞板的形成,那細胞板和細胞壁是相同結構?細胞板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
  • 茶葉細胞壁富集氟機制研究獲進展
    該論文研究了茶樹葉片細胞壁結構,尤其是細胞壁果膠甲酯化與其累積氟的關係,為茶樹葉片累積氟的機理提供了新思路。茶葉是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廣泛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茶樹具有一定的聚氟特性,並且主要聚集在成熟葉片中,長期以來,茶樹這種對氟的聚集作用及其機理廣泛受到關注。
  • PNAS:植物細胞壁或可生產生物燃料
    近日,美國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植物細胞壁形成問題上有了新的突破,這一新發現為擴大可再生能源的原料鋪平道路。研究人員確認了兩種蛋白質,GAUT1和GAUT7共同形成了植物細胞壁中的果膠。果膠是一種多糖,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是至關重要的,它也常作為凝膠劑用於果醬和果凍生產中。該發現為使用植物細胞壁形成的可再生生物質能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