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細菌細胞的質膜外有細胞壁,重量約佔細胞乾重的10%~20%。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此外,有的細菌的細胞壁還有胞壁酸和特殊的脂類化合物。
細菌的細胞壁有以下功能。
(1)保護細胞,能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如革蘭氏陽性菌,可承受2 kPa的壓力。
還能使細菌細胞不會由於細胞質濃度較高而破裂。(2)保持細胞的固有形態。
(3)有過濾作用,如相對分子質量大於10 000的物質就不能通過。
(4)可為某些細菌的鞭毛運動提供可靠的支點。
2.藍藻的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肽聚糖等,此外還含有胺基酸和胞壁肽胺基酸。
3.真核生物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是具有一定硬度和彈性的固體結構。
其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在初生壁上還有半纖維素和果膠質),它形成了細胞壁的網狀框架。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到這種框架是由微纖絲系統組成。在完整的壁上,在微纖絲之間的空間,可以由其他物質所填充。
纖維素分子是由8 000~15 000個葡萄糖基(C6H10O5)通過糖苷鍵相互連接而成的多聚鏈,鏈間葡萄糖的羥基之間極易形成氫鍵。纖維素分子束聚集成為較大的單位──微纖絲,進而再聚集成較粗的纖絲──大纖絲。使得完整的纖維具有高度不溶於水的性質。使細胞壁牢固並具有一定形狀。
在細胞的生長分化過程中,細胞壁不僅可以擴展和加厚,並且可以由原生質(對植物細胞來說稱原生質體)合成一些物質滲入到纖維素的細胞壁框架內,因而改變細胞壁的性質,使細胞壁完成一定的功能。例如,纖維素細胞壁的框架中添加了木質素而木質化,就增加細胞壁的硬度,增強細胞的支持力量。
又如,在表面細胞壁中添加了角質(脂類化合物),使角質化的細胞壁透水性降低,增強了細胞壁防止水分損失的作用。栓質化(栓質為脂類物質)的細胞壁,增強了不透水、不透氣的性能,增強了保護作用。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的莖、葉表皮細胞發生矽質化(滲入了二氧化矽),使細胞壁硬度增加,加強了作物莖杆的支持作用,等等。細胞壁上有胞間連絲,這些胞間連絲較多地出現在細胞壁沒有加厚的位置上,這有利於細胞間的物質交換。
來源:搜狐教育社區
(責任編輯: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