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深海古菌:從原核到真核的橋梁

2020-11-25 生物谷

2015年5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普遍認為,20億年前,單細胞結構簡單的原核生物產生了結構更加複雜精細的真核生物。最終,這些真核生物不斷發展,形成了今天豐富的生物種類,比如真菌,植物,還有我們這樣的動物。然而,從原核到真核,這個轉變的具體細節仍然無法得知。

如今,科學家們在《Nature》刊文,宣布在北大西洋海底發現了一種新的古生菌Lokiarchaeota,被認為是在原核生物中與真核生物親緣最近的生物。這個複雜的古菌類群,連結起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也證明了真核生物正是從原核生物發展而來,而新發現的這種古菌就是橋梁。遺傳系譜分析表明,這種古菌中存在很多存在於真核生物的特徵蛋白質類型,而且基因組的分析也表明了這種古菌和真核生物非常接近。

科學家們在北大西洋的海溝底部的樣品中發現了一種屬於未發現的古菌類型。通過16sRNA序列分析,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深海古菌群。更深入的測序分析認為,這種古菌屬於TACK超門的一支。而這個樣品中的古菌還可以進一步分成兩種不同的群體。通過比較特徵性蛋白,發現這個古菌群和真核生物很可能是從同一支起源的,而且他們很可能是存在著共同的祖先,然而也有可能性這種古菌是真核細胞生物的祖先。 

這種古菌中存在很多與膜泡運輸和質膜變形相關的蛋白,而這些蛋白都是真核生物的特徵性蛋白。這種膜泡運輸和質膜變形相關的蛋白,很可能在原核細胞捕捉並內共生線粒體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一方面這些特徵性蛋白拓寬了古菌中特徵性蛋白的類群。而且這種古菌還能轉錄翻譯一些 很接近真核生物的核糖體蛋白。同時,像一些小的GTPase和肌動蛋白,在這種古菌和真核生物中也有很多相似性。

通過基因組分析和蛋白質分析,發現了這種古菌和真核生物在分類關係上非常接近,很可能這種古菌就是真核生物的祖先。進一步的理化性質,代謝特徵,以及細胞學特性的研究,應該能夠弄清真核生物從古菌起源的本質。這將會為研究真核生物早期 起源的黑暗世界迎來新的曙光。(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The origin of the eukaryotic cell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contentious puzzles in modern biology. Recent studies have provided support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eukaryotic host cell from within the archaeal domain of life, but the identity and nature of the putative archaeal ancestor remain a subject of debate. Here we describe the discovery of 『Lokiarchaeota』, a novel candidate archaeal phylum, which forms a monophyletic group with eukaryotes in phylogenomic analyses, and whose genomes encode an expanded repertoire of eukaryotic signature proteins that are suggestive of sophisticated membrane remodelling capabilities. Our result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hypotheses in which the eukaryotic host evolved from a bona fide archaeon, and demonstrate that many components that underpin eukaryote-specific features were already present in that ancestor. This provided the host with a rich genomic 『starter-kit』 to support the increase in the cellular and genomic complexity that is characteristic of eukaryotes.

相關焦點

  • 古菌的發現,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是生命的第三種形態
    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動物和植物的細胞都有細胞核,遺傳物質DNA就儲存在細胞核裡,而細菌沒有細胞核,DNA游離在細胞質之中。自此改變了亞里斯多德的生命二分類法,人們把生命之樹還是分為兩枝,一枝是含細胞核的「真核生物」,另一枝是不含細胞核的「原核生物」。動植物都屬於真核生物,而細菌屬於原核生物,但是事情到此並沒有完結。
  • 古細菌,一種最古老的生物體,細胞起源於原核生物?
    據專家介紹,單細胞微生物與真核生物一樣,沒有細菌,細胞中只包含了細胞核和細胞膜。目前,我國研究所所認知的古細菌,與細菌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簡單來說,他們都缺乏細胞中的細胞核和細胞膜,因此在此種情況下,細菌可以到任何地方。目前,我們擁有了一種生命起源的假說,那就是細胞起源於原核生物。
  • 和古菌、真核生物有什麼不同
    他是最早推測到黑洞的存在和重力崩塌概念的科學家之一。康德的星雲說是從哲學角度提出的,而拉普拉斯則從數學、力學角度充實了星雲說,因此誕生的「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雲說」,成為最早的科學的天體演化學說。太陽系中恆星與行星非等比大小示意圖約38億年前,古菌
  • 神秘古菌,揭示生物起源
    來源:經濟日報本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日本科研團隊的論文,日本橫須賀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的井町寬之和日本筑波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的延優等研究人員,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了一種阿斯加德(Asgard)古菌,對其進行了表徵,試圖揭示真核生物的起源。
  • 人類或起源於古菌?真假?
    一個分支成為了細菌——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單細胞生物;第二個分支是與細菌類似的、簡單的但在生物學上截然不同的微生物,即古菌;最後一個分支產生了稱為真核生物的複雜生物,包括人類、樹木和真菌,它們在細胞層面上不同於原核生物,包含複雜的內部結構。
  • 神秘古菌「洛基」:來自深海底泥的微生物會是複雜生物的起源嗎?
    表面看起來很像細菌但本質卻大不相同——這種古菌之前只在基因組序列中被檢測到過。這項研究讓科學家第一次見到了這種生物,它們可能完成了從簡單的類細菌細胞到真核生物的跨越——真核生物的細胞中有細胞核及其它結構,植物、真菌、人類和其它動物都屬於此類。 「這是一篇意義非凡的論文,承載了大量的工作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 這種「阿斯加德古菌」是真核生物的祖先,線粒體竟是「外來者」
    這一成果將有助於對迄今為止最接近真核生物的古細菌進行詳細的新陳代謝和細胞研究。人們認為,當兩種類型的單細胞合併,其中一種吞噬另一種時,真核生物就出現了。來自古菌域的一個細胞被認為吞噬了另一種細菌細胞,後者屬於α-變形菌(alphaproteobacterium)一類,被吞噬的細菌進化成了真核生物的產能細胞器——線粒體。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或將揭示複雜真核生物起源
    科技日報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7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年探索,終於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出一種神秘單細胞微生物,研究團隊隨後對其進行了表徵。這種不同尋常的微生物,將幫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的起源。
  • 真核生物屬於古細菌嗎
    其中一種被細菌佔據——沒有細胞核或膜結合細胞器的單細胞微生物,並通過揮舞稱為鞭毛的髮狀結構而運動。另一個是真核生物,其細胞具有細胞核和膜。該域包括我們人類,動物,植物和藻類。還有一種是古細菌。古細菌很像細菌,因為它們同樣缺乏細胞核和與細胞膜結合的細胞器,並且可以利用鞭毛四處遊蕩。但是有一些關鍵差異,它們的細胞壁和RNA差異足以將它們分離到不同的生命枝丫上。
  • 細胞生物——真核生物的誕生,分道揚鑣的冤家又合體了
    ,一方面可以利用氧氣分解有機物,另一方面又能防止氧氣在體內肆意氧化自己;古菌就沒有從末日中學到什麼嗎?當然有,而且在某些方面不輸真細菌。為了保護細胞內部極其重要的DNA,古菌們把細胞膜內陷成了內膜系統(與其這麼說,倒不如說是基因的表達操控著古菌保護DNA),後來才慢慢發展出了真核生物的內質網、高爾基體,核膜和細胞核。
  • 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
  • 科普:到莫克蘭海溝探尋「生命的第三種形式」—古菌
    科學家最新的劃分是三種:真核生物、細菌和古菌。  包括人類和動植物在內的真核生物,細胞內有細胞核,遺傳物質DNA主要儲存於此;細菌則沒有細胞核,DNA游離於細胞質中;古菌則又是不同於細菌的一種生命形式,它們沒有細胞核,但另一些特徵又與真核生物相似,例如存在重複序列和核小體。這種生命形式如此獨特、如此陌生,令各國科研人員都充滿好奇和想像。古菌研究正在世界範圍內升溫。
  • 古菌:無所不在 活出極限
    中國考察隊員、來自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張傳倫教授團隊的高思敏,希望能從莫克蘭海溝採集的海水和沉積物樣品中尋找到古菌群落,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第三種生命形式 儼然是個「四不像」與細菌和真核生物相比,大多數人可能對古菌比較陌生,古菌(Archaea)是與細菌和真核生物並列的第三種生命形式,又稱古細菌、太古菌或太古生物,是原核生物中的一大類。
  • 【科技日報】古菌:無所不在 活出極限
    中國考察隊員、來自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張傳倫教授團隊的高思敏,希望能從莫克蘭海溝採集的海水和沉積物樣品中尋找到古菌群落,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第三種生命形式 儼然是個「四不像」  與細菌和真核生物相比,大多數人可能對古菌比較陌生,古菌(Archaea)是與細菌和真核生物並列的第三種生命形式,又稱古細菌、太古菌或太古生物,是原核生物中的一大類。之所以稱其為「古」菌,與其在地球上的出現時間有關。
  • 【微知識】微生物學—原核生物
    像所有其他生物樣,微生物能被分 為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兩類生物是根據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的細胞結構、亞細胞結構和超微結構不同而劃分的。微生物中細菌是原核生物,而其他的微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動物、單細胞藻類是真核生物。複雜的植物和動物也是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有許多生理學和結構方面的差異。
  • 厭氧衣原體基因裡藏著真核生物進化的秘密
    現存生命可以分為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真菌和變形蟲等)和原核生物(如細菌和古細菌等)兩大類。與相對簡單的原核細胞相比,真核細胞的細胞結構更複雜。幾十年來,複雜真核細胞的進化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現在普遍接受的假設是:兩種原核生物(一種古菌和一種細菌)在大約20億年前的缺氧環境中結合併共生在了一起,形成了真核細胞。科學家認為這些微生物通過營養物質,在無氧環境中合作共生。雖然現在還不知道是什麼營養物質,但很多科學家認為可能是氫。跟化石一樣,基因組裡藏著生物進化的線索。
  • 早期生命演化的漫長過程:從原核到真核要多久
    (原標題:從原核到真核,漫長的早期生命演化) 科學大院
  • 探索生命第三種形式——古菌
    ESCRT系統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真核細胞中特有的存在,但近年研究發現,古菌基因組中也攜帶真核生物ESCRT樣的同源蛋白基因。4月17日,李猛團隊在美國微生物學會旗下的《mBio》發表關於古菌ESCRT系統的研究成果,為「二域學說」和「三域學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撐。
  • 病毒創造了細胞核?我們究竟從何而來
    有證據表明,當時有一種細菌在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原核生物——古菌——內部定居下來,成為了線粒體。但是,關於細胞核的出現,還縈繞著一個更深層次的謎團;沒有人知道那個古菌是否已經是一種有細胞核的原始真核生物,抑或是後來才出現了細胞核。任何關於真核生物細胞核起源的故事都需要解釋它的幾個特徵。首先是結構的性質:嵌套的內外膜,以及連接內部和細胞其他部分的孔洞。
  • 什麼是原核生物?什麼是真核生物?
    什麼是原核生物?什麼是真核生物?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答:原核生物:缺乏將細胞核和其他細胞成分分割開來的膜結構的細胞或生物體。包括病毒、細菌和藍綠藻。(《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第一版)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具有細胞核和其他細胞器。所有的真核生物都是由一個類似於細胞核的細胞(胚、孢子等)發育出來,包括除病毒和原核生物之外的所有生物。與古核生物、原核生物並列構成現今生物三大進化譜系。